:::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謝靈運山水旅遊與創作的動機
書刊名: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
作者:施又文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8
卷期:25
頁次:頁1-16
主題關鍵詞:謝靈運旅遊動機山水詩迴圈效應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6
  • 點閱點閱:9
本論文旨在探究謝靈運走入山水、持續旅遊,進而創作山水詩的動機,包括他喜愛山水、舒散鬱悶、超脫世俗求得精神自由與獲得聲譽等,這些都是驅使他從事山水旅遊與創作的強大動力。研究發現,謝靈運山水旅遊的動機與創作山水詩的成果、文壇榮耀互相回饋,創作山水詩所得到的社會肯定,繼續強化其山水旅遊活動,從而形成一種迴圈效應。
期刊論文
1.王國瓔(19870600)。謝靈運山水詩中的「憂」和「遊」。漢學研究,5(1)=9,161-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韓鎖明(2008)。「詩中有畫」--也談謝靈運的山水詩。安徽文學,200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施又文(20101000)。文學冠冕對謝靈運生命價值的意義。東海大學圖書館館訊,109,24-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芳(2005)。謝靈運之走向山水及其山水詩--從「心迹」入手考察。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又文(2010)。多才多藝的陳郡陽夏謝氏。明道通識論叢,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愛明(2006)。賞情適性--謝靈運的審美追求。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瑛(1924)。謝靈運文學(附年譜)。學衡,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盧明輝(2006)。謝靈運詩中的身體意識。南京師大學報,20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滿足(2000)。晉宋山水詩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明昌(2007)。謝靈運山水詩藝術美探微。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黎玲、張小元、張晶燕、李紅梅(2004)。藝術心理學。台北縣:新文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周、郭慶藩(1979)。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春興(1986)。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靈運、李運富(1999)。謝靈運集。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國瓔(2008)。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靈運、顧紹柏(2004)。謝靈運集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柯平(1993)。旅遊審美活動論。臺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沈約、楊家駱(1975)。新校本宋書附索引。臺北巿: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Mayo, Edward J.、Jarvis, Lance P.、蔡麗伶(1990)。旅遊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淇(2001)。六朝選詩定論。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詹福瑞(2005)。南朝詩歌思潮。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統、李善(1983)。增補六臣注文選。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雁(2005)。謝靈運研究。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祚明、李金松(2008)。采菽堂古詩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白居易、朱金城(2013)。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Winner, Ellen、陶東風(2000)。創造的世界--藝術心理學。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世瑛、朱瑞艷(2007)。旅遊美學基礎。重慶市:重慶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Worringer, Wilhelm、魏雅婷(2001)。藝術風格的心理學。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延壽、楊家駱(1976)。新校本南史附索引。臺北市: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屈原(1978)。楚辭四種。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文月(1976)。澄輝集。臺北市: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徐復觀(1998)。中國藝術的精神。臺北市: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希庭(1991)。心理學導論。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鄭毓瑜(1996)。六朝情境美學綜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文月(1976)。山水與古典。臺北:純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逯欽立(1988)。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文月(1966)。謝靈運及其詩。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