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末劫解救--從觀音救劫善書探討觀音信仰之民間化
書刊名:新世紀宗教研究
作者:李世偉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 Shyh-wei
出版日期:2017
卷期:16:2
頁次:頁197-230
主題關鍵詞:觀音菩薩末劫救劫善書Guanyin BodhisattvaDoomsdayDoomsday rescueMorality book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2
  • 點閱點閱:42
期刊論文
1.王見川(20081200)。清末民初中國的濟公信仰與扶乩團體:兼談中國濟生會的由來。民俗曲藝,162,139-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棣棠(1923)。救劫度生平議:又名對於拜神救劫傳單之批評。海潮音,1923(12),92-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范純武(19990200)。近現代中國佛教與扶乩。圓光佛學學報,3,261-2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志明(19950900)。末世預言與卯劫觀音。歷史月刊,92,65-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游子安(1994)。清代善書與社會文化變遷(博士論文)。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宋光宇(1996)。天道傳燈。台北:三揚印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馬西沙、韓秉方(1991)。中國民間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見川、宋軍、范純武(2010)。中國預言救劫書彙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萬傳(1986)。先天大道系統研究。靝巨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范純武(2015)。清末民間慈善事業與鸞堂運動。台北:博揚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危丁明(2015)。庶民的永恆:先天道及其在港澳、東南亞發展。台北:博揚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于君方、陳懷宇、姚崇新、林佩瑩(20090000)。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變。臺北:法鼓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仇德哉(1985)。台灣廟神大全。臺北:仇德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喻松青(1987)。明清白蓮教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游子安(2005)。善與人同--明清以來的慈善與教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柯榮三(2015)。轉世.救劫.勸善書--嘉義溪口《寶太殿經書彙編》所見的觀音敘事。府城大觀音亭與觀音信仰研究。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見川(2013)。從「八字」到「八德」:兼談八德早期文獻《八字覺源》。媽祖與民間信仰:研究通訊。台北:博揚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ang, Chien-chuan(2015)。Modern China (1840-1937): textual production, public teachings, and charity。Modern Chinese Religion II: 1850-present。Lieden:Brill。  new window
4.李世偉(2016)。近代觀音救劫善書的形制與內涵。歷史、藝術與台灣人文論叢。台北:博揚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范純武(20150000)。八德:近代中國救世團體的道德類目與實踐。改變中國宗教的五十年. 1898~1948。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范純武(20100000)。飛鸞、修真與辦善:鄭觀應與上海的宗教世界。從城市看中國的現代性。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