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天帝之命 : 玉皇、梓潼與飛鸞
作者:謝聰輝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集叢:宗教研究叢書
ISBN:9789570528596
主題關鍵詞:神祇道教民間信仰宋代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1)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05
期刊論文
1.山內弘一(1981)。北宋の國家と玉皇--新禮恭謝天地を中心に。東方學,62,83-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Katz, Paul R.(2009)。西方學界研究中國社區宗教傳統的主要動態。文史哲,310,58-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Esposito, Monica、萬鈞(2010)。清代《道藏》--江南蔣元庭本《道藏輯要》之研究。宗教學研究,2010(3),17-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丁培仁(2004)。明道藏有關文昌梓潼帝君文獻考述。宗教學研究,2004(3),45-56+1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興平(200305)。劉安勝與文昌經。中國道教,5,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聰輝(20090300)。故宮黃綾本《玉皇經》在道教經典史上的價值。故宮學術季刊,26(3),43-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澤洪(2005)。論道教的文昌帝君。中國文化研究,2005(秋),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代劍(1995)。試論梓潼神在宋代的發展。中國道教,1995(4),26-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登福(20051200)。文昌帝君信仰與敬惜字紙。人文社會學報,4,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謝聰輝(20061200)。臺南地區靈寶道壇〈無上九幽放赦告下真科〉文檢的仙曹名稱與文體格式考論。國文學報,40,75-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丁煌(19890300)。唐代道教太清宮制度考。道教文化,4(10)=46,29-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丁煌(19890900)。唐代道教太清宮制度考。道教文化,4(11)=47,15-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尹翠琪(20120900)。《正統道藏》本《三才定位圖》研究--北宋徽宗朝的道教宇宙神譜。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3,113-162+3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范恩君(200601)。《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考辨。宗教學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寧俊偉(2007)。《梓潼帝君化書》成書年代辨析。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0(2),103-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方(2005)。宋型文化:概念、分期與類型特徵。湖州師範學院學報,27(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羅禕楠(2003)。模式及其變遷--史學史視野中的唐宋變革問題。中國文化研究,夏之卷,1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錚強、杜正貞(2011)。北宋南郊神位變革與玉皇祀典的建構。歷史研究,5,47-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森由利亞(2001)。《道藏輯要》と蒋予蒲の呂祖扶乩信仰。東方宗教,98,33-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謝聰輝(20090600)。臺灣道法二門道壇建醮文檢研究--以基隆廣遠壇乙酉年松山慈惠堂七朝醮典演法為例。清華學報,39(2),181-2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謝聰輝(20090000)。《玉皇本行集經》出世的背景與因緣研究。道教研究學報,1,155-1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謝聰輝(20100600)。《正統道藏》本《玉皇本行集經》成書時間考定。清華學報,40(2),193-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Strickmann, Michel、劉屹(2002)。最長的道經。法國漢學,7,188-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莫尼卡(20090000)。The Daozang Jiyao Project: Mutations of a Canon。道教研究學報:宗教、歷史與社會,1,95-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康豹(20111200)。Spirit-writing Hal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ommunities: A Case Study of Puli (Nantou County)。民俗曲藝,174,103-184。new window  new window
26.李豐楙(19941000)。從成人之道到成神之道:一個臺灣民間信仰的結構性思考。東方宗教研究,4,183-207+2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豐楙(20000600)。丹道與濟度:道教修行的實踐之道。宗教哲學,6(2)=22,123-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謝世維(20070900)。聖典與傳譯--六朝道教經典中的「翻譯」。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1,185-2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豐楙(19961000)。六朝道教的度救觀--真君、種民與度世。東方宗教研究,新5=7,137-1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豐楙(19960900)。傳承與對應:六朝道經中「末世」說的提出與衍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9,91-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謝聰輝(20080300)。一卷本《度人經》及其在臺灣正一派的運用析論。中國學術年刊,30(春),105-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丁煌(19880400)。唐代道教太清宮制度考。道教文化,4(8)=44,13-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志賀市子(20100000)。地方道教之形成:廣東地區扶鸞結社運動之興起與演變(1838~1953)。道教研究學報:宗教、歷史與社會,2,231-2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張雪紅(2005)。論宋代提舉學事司的創制與其在教育傳播中的督導功能。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5(6)=2005(6),195-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龍延(2004)。佛教對道教經典的影響淺論--以《高上玉皇本行集經為例》。巢湖學院學報,6(1),23-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謝聰輝(2002)。修與報:東晉上清經派仙傳敘述內涵與特質析論。2002年台灣青年宗教學者宗教與心靈改革研討會。高雄:高雄道德院。30-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豐楙(1995)。敦煌道經寫卷與道教寫經功德觀。全國敦煌學研討會。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119-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其德(2011)。擴散與重組:文昌信仰研究的新觀點。東宗的呼喚:2010賴鵬舉居士逝世週年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北藝術大學。335-3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其德(2010)。文昌帝君信仰的流變。2010海峽兩岸保生文化祭:道教神祇學術研討會。臺北:保安宮。2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聰輝(2010)。北宋前「玉皇」概念之相關構詞意涵析論。儒、道國際學術研討會-(四)隋唐,臺灣師大國文系(主辦) (會議日期: 2010/10/30-1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豐楙(2001)。供養與祈福:北魏道教造像碑的圖象與銘文初探。道教與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93-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麗涼(2006)。北宋神霄道士林靈素與神霄運動(博士論文)。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聰輝(1999)。修真與降真:六朝道教上清經派仙傳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leeman, Terry F.(1988)。Wenchang and the Viper: The Creation of a Chinese National God(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new window
4.張超然(2008)。系譜、教法及其整合:東晉南朝道教上清經派的基礎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益(2006)。六朝南方神仙道教與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牛誠修(1979)。定襄金石考。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向平(2006)。信仰、革命與權力秩序--中國宗教社會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子安(2012)。善書與中國宗教--游子安自選集。台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99)。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原文與全文檢索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松孫、謝泰宸(1786)。蓬溪縣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陸心源、伯剛甫(1986)。吳興金石志。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561)。太上洞玄靈寶高上玉皇本行集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阮元(1986)。兩浙金石志。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格爾泰(1985)。契丹文字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森由利亞(2007)。重刊《道藏輯要》と清朝四川地域の宗教。東京:雄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龍彼得(1984)。宋代收藏道書考,宋代館閣及家藏道書綜錄。London:Ithaca Pres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譚其驥(1989)。中國歷史地圖集。上海:中國地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Fairbank, John、King, Goldman(1994)。Merle China: a new history。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5.大淵忍爾(1997)。道教とその經典。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俊文、黃約瑟(1992)。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天鳴(1988)。宋元戰史。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任繼愈(2005)。道藏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謝世維(20100000)。天界之文:魏晉南北朝靈寶經典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高上玉皇本行集經。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游子安(2005)。善與人同--明清以來的慈善與教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見川(1996)。臺灣的齋教與鸞堂。臺北:新文豐出版社: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2000)。道教神仙信仰研究。臺北:中華大道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寬重(19850000)。南宋史研究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Jordan, David K.、Overmyer, Daniel L.、周育民、宋光宇(2005)。飛鸞--中國民間教派面面觀。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光德、楊立志(1993)。武當道教史略。北京: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勰、王更生(1988)。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子健、趙冬梅(2002)。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許慎、段玉裁(19800331)。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金中樞(1989)。宋代學術思想研究。臺北: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昶(1986)。金石萃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李豐楙(1997)。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Kleeman, Terry(1994)。A God's Own Tale: The Book of Transformations of Wenchang, the Divine Lord of Zitong。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34.許地山(19940000)。扶箕迷信的研究。臺北:臺灣商務。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豐楙(1996)。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李養正(1989)。道教概說。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朱越利(1996)。道藏分類解題。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蕭登福(20020000)。道教與民俗。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張宇初、張宇清、張國祥(1988)。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李德範(1999)。敦煌道藏。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垣、陳智超、曾慶瑛(1988)。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Robinet, Isabelle、Pas, Julian F.、Girardot, Norman J.(1993)。Taoist Meditation: The Mao-shan Tradition of Great Purit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43.Schipper, Kristofer Marinus、Verellen, Franciscus(2004)。The Taoist Canon: a historical companion to the Daozang。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44.王健文(19950000)。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徐松(1976)。宋會要輯稿。台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陳國符(1974)。道藏源流考。臺北: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董誥(1976)。全唐文。京都: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李顯光(2007)。混元仙派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史籍自動室。臺灣文獻叢刊電子資料庫,http://www.ith.sinica.edu.tw/data.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豐楙(1997)。道教劫論與當代度劫之說:一個跨越廿世紀到廿一世紀的宗教觀察。性別、神格與臺灣宗教論述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豐楙(1999)。末世與希望:六朝道教的末世救劫觀。末世與希望。台北: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leeman, T. F.(1993)。The Expansion of the Wen-chang Cult。Religion and Society in T’ang and Sung in China。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new window
4.森田憲司(1984)。文昌帝君の成立--地方神から科舉の神へ。中國近世の都市と文化。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范純武(2010)。飛鸞、修真與辦善--鄭觀應與上海的宗教世界。從城市看中國的現代性。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豐楙(1999)。救劫與度劫:道教與明末民間宗教的末世性格。道教與民間宗教研究論集。香港:學峰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石衍豐(1990)。道教神仙譜系的演變。道家文化研究。臺北: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華瑞(200304)。20世紀中日「唐宋變革」觀研究述評。史學理論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豐楙、謝聰輝(2000)。道教與台灣家庭的關係。家庭與宗教研究。臺北:世界基督教統一神靈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耀基(1991)。中國政治傳統與民主轉化。中國社會與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砂山稔(1999)。玉皇大帝と宋代道教--蘇軾を中心にして。道教の神々と經典。東京:雄山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森由利亞(2005)。清朝全真教の伝戒と呂祖扶乩信仰。アジア文化の思想と儀禮。東京:春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傅樂成(2005)。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史學方法與歷史結構。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小南一郎(1991)。尋藥から存思へ--神仙思想と道教信仰の間。中国古道教史研究。京都:同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聰輝(2010)。南宋道經中「飛鸞開化」出世類型的認知與特質析論。開拓者的足跡--卿希泰先生八十壽辰紀念文集。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豐楙(20070000)。許遜的顯化與聖蹟--一個非常化祖師形象的歷史刻畫。聖傳與詩禪:中國文學與宗教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豐楙(2000)。嚴肅與遊戲:六朝詩人的兩種精神面向。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錢穆(1974)。理學與藝術。宋史研究集。臺北:國立編譯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野上俊靜(1978)。元代道、佛二教の確執。元史釈老傳の研究。京都:野上俊靜博士頌壽記念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丁培仁(2000)。三清、玉皇原起考。道教神仙信仰研究。臺北:中華道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子健(1985)。略論南宋的重要性。南宋史研究集。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