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吳晟新詩與散文的雙重奏
書刊名: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
作者:林明德
作者(外文):Lin, Min-der
出版日期:2019
卷期:19
頁次:頁1+3-34
主題關鍵詞:吳晟新詩散文鄉土倫理意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
  • 點閱點閱:6
吳晟立足彰化,創作生涯近六十年,自我要求藝術表現與臺灣現實密切結合。在教、耕、讀之餘,不停的寫作,主要動力大概來自生命的熱愛、社會的關懷,以及文學的興趣。他熱愛鄉土,深具強烈的批判精神。在生命不同階段的進程中,往往以憨直的性格、冷靜的思考、良心的議論,或詩寫臺灣或文論社會,略盡知識分子的責任。不過,他五十歲以前,大概扮演消極的觀念人,面對大地的創傷、人世的劫難,祇能以詩作來控訴、對抗。一九九二年,他化消極為積極,從幕後走到臺上,結合觀念與行動於一身,成為道地的知識分子,也活出吳晟的真本色。從白色恐怖年代(1949)、解嚴(1987)、政黨輪替(2000),迄今,他經歷曲折的歲月,也經驗艱辛的臺灣,曾寫下許多慷慨激昂、充滿無力又無悔的心聲;面臨初老,他寫下圓熟觀照的「晚年冥想」組詩,以反思生命。他的新詩二八七首是人生歷程的見證與詮釋,特別是,以詩篇記錄歷史,使得詩作具有詩史的特質
期刊論文
1.吳晟(20061000)。我的兄弟姊妹。幼獅文藝,634,50-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曾潔明(2010)。論吳晟「植物篇」組詩。第三屆「通識教育--傳統學術與當代人文精神」學術論文研討會。新北市:景文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秀琴(2002)。吳晟詩研究及教學實務(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1997)。臺灣文學中的歷史經驗。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晟(1992)。無悔。臺北:開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晟(2002)。一首詩一個故事。臺北市: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晟(1979)。泥土。臺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晟(1982)。農婦。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晟(1985)。吾鄉印象。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晟(1994)。不如相忘。臺北:開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吳晟(2014)。他還年輕。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晟(1993)。農婦。臺北:洪範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賴芳伶(20020000)。新詩典範的追求:以陳黎、路寒袖、楊牧為中心。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李桂媚(20170625)。吳晟詩文對應:家人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桂媚(20170625)。吳晟詩文對應:事件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桂媚(20170625)。吳晟詩文對應:記憶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