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好好道別:重溫舊事中更新的歷程
書刊名:哲學與文化
作者:蘇嫈雰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Su, Ying-fen
出版日期:2022
卷期:49:12=583
頁次:頁99-117
主題關鍵詞:覺察處遇洞察回憶重溫舊事涵容調和接納Awareness and state of mindGiving insight into memoryReviving the bygonesContainmentHarmonizationAccepta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5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王星勻(20120400)。兒童分離焦慮症引起拒學之探討與介入。諮商與輔導,316,33-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沛螢(20120500)。兒童分離焦慮現象處遇之初探。諮商與輔導,317,3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雅惠(20121100)。幼兒分離焦慮輔導之行動歷程。諮商與輔導,323,42-46+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春海(20070200)。儒家對身心靈的治療--以王陽明為範例。輔仁宗教研究,14,33-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孟薇(20130200)。從Bowen家庭治療的初探分離焦慮疾患兒童。諮商與輔導,326,3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立勝(20020600)。王陽明「四句教」的三次辯難及其詮釋學義蘊。臺大歷史學報,29,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能國(20170600)。「致良知」的涵義--從「人觀」到生命和價值教育的課堂。生命教育研究,9(1),43-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欣蓓、陳宇平(2019)。高雄市國中生分離--個體化、共依附與人際行為之研究。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學報,33,45-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達人(20140400)。原我到神我之心理轉形歷程。神學論集,179,94-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馥榮(20180300)。幼兒分離焦慮之探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3),86-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Hassel, David J. S. J.、蔡梅玉(1978)。重溫舊事的祈禱--與基督共享回憶。神學論集,37,415-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Vanier, Jean、黃美基(1984)。內心深處的創傷。神學論集,62,543-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關永中(2021)。神話與奧秘:郎尼根《洞察》十七章1節所引申的討論。第六屆郎尼根與當代思潮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21年3月19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Yalom, Irvin D.(1980)。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New York, NY:Basic Books, Inc.。  new window
2.思高聖經學會(1995)。聖經。台北:思高聖經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關永中(19970000)。愛、恨與死亡:一個現代哲學的探索。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白寧美、魯汶大學南懷仁研究中心編譯小組(2020)。教會婚姻中的變與常。華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歐文•亞隆、瑪莉蓮•亞隆、鄧伯宸(2021)。死亡與生命手記:關於愛、失落、存在的意義。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賴効忠、姜秋玲(2021)。萬民四末。輔仁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讀書廣記。赫拉克利特的哲學:為什麼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https://kknews.cc/zh-tw/culture/m9zroq2.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文根特、林俊雄(2020)。探究吾人生命根源的責任:我們從何而來?往哪裡去?。教會婚姻中的變與常。華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柯多默、耿永前(2020)。面對死亡的愛:忠誠如何面對無常。教會婚姻中的變與常。華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