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考古學、人類學的研究與中國上古史的關係
書刊名: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
作者:李冕世
出版日期:1982
卷期:9
頁次:頁1-109
主題關鍵詞:人類學上古史中國考古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3
  • 點閱點閱:30
期刊論文
1.唐蘭(1973)。從河南鄭州出土的商代前期青銅器談起。文物,197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賈蘭坡、蓋培、尤玉桂(1972)。山西峙峪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2(1),39-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湖北省博物館(1976)。1963年湖北黃陂盤龍城商代遺址的發掘。文物,19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盤龍城發掘隊(1976)。盤龍城1974年度田野考古紀要。文物,19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二里頭工作隊(1974)。河南偃師二里頭早商宮殿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74(4),234-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石興邦(1959)。黃河流域原始社會考古研究上的若干問題。考古,1959(10),566-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安志敏(1959)。試論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考古,195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鄒衡(1978)。鄭州商城即湯都毫說。文物,197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宋晞(19711200)。近六十年來中國史前史的研究。史學彙刊,4,143-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鄒衡(1979)。關於探討夏文化的幾個問題。文物,1979(3),64-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建、王向前、陳哲英(1978)。下川文化--山西下川遺址調查報告。考古學報,1978(3),259-2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廣仁(1978)。試論大汶口文化的分期。考古學報,197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紹連(1980)。關於磁山、裴李崗文化的幾個問題。文物,198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夏鼐(1977)。碳十四測定年代和中國史前考古學。考古,1977(4),217-2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丁穎(1959)。江漢平原新石器時代紅燒土中的稻穀殼考查。考古學報,19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賈蘭坡(1978)。周口店遺址。文物,1978(11),89-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汝康(1966)。陝西藍田發現的猿人頭骨化石。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吳新智、尤玉柱(1980)。大荔人及其文化。考古與文物,198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嚴耕望(19801100)。夏代都居與二里頭文化。大陸雜誌,61(5),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孫華(1980)。關於二里頭文化。考古,1980(6),521-5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汝祚(1979)。夏文化初論。中國史研究,1979(2),136-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凌純聲(1951)。古代閩越人與臺灣土著族。學術季刊,1(2),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石璋如(19540500)。圓山貝塚發掘概況。臺北文物,3(1),8-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光直(19591000)。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斷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0(上),259-3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邯鄆市文物保管所(1977)。河北磁山新石器時代遺址試掘。考古,1977(6),361-3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開封地區文管會(1978)。河南新鄭裴李崗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1978(2),73-79+145-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安志敏(1954)。一九五二年秋季鄭州二里崗發掘記。考古學報,1954(8),6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安志敏(1961)。關於鄭州「商城」的幾個問題。考古,1961(8),448-4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光直(19690600)。新石器時代中原文化的擴張。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1(2),317-3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邵望平(1978)。遠古文明的火花:陶尊上的文字。文物,1978(9),74-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考古研究所西安半坡工作隊(1956)。西安半坡遺址第二次發掘的主要收穫。考古通訊,1956(2),23-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Andersson, J. G.(1943)。Researches into the Prehistory of the Chinese。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15。  new window
33.石龍過江水庫指揮部文物工作隊(1956)。湖北京山、天門考古發掘簡報。考古通訊,1956(3),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吳山菁(1973)。略論青蓮崗文化。考古,197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彭適凡(1976)。試論華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兼論有關的幾個問題。考古,197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60)。吳興錢山漾遺址第一、二次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60(2),73-91+149-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李濟(19691100)。安陽發掘與中國古史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0(下),913-944+944_1-944_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李濟(19521130)。北京人的體質與生活。大陸雜誌,5(10),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啟益(1961)。「隞都」質疑。文物,196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61)。廣東潮安的貝丘遺址。考古,1961(11),577-5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濟(19671000)。紅色土時代的周口店文化。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16,97-150+116_1+132_1+150_1-150_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楊希枚(19500715)。北京猿人。大陸雜誌,1(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李濟(19501031)。歷史圈外。大陸雜誌,1(8),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比。Diocarbon Daling。Science,133,621-629。  new window
45.(1979)。雲南祿豐發現的拉瑪古猿和西瓦古猿的下頷骨。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79(17),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1977)。雲南發現的猿人牙齒化石。地質學報,1977(1),65-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1978)。元謀人的年代和松山早期事件商榷。地質學報,1978(3),247-2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戴爾儉、許春華(1973)。藍田舊石器的新材料和藍田人文化。考古學報,2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賈蘭坡(1960)。山西舊石器。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鴿子洞發掘隊(1973)。遼寧鴿子洞舊石器遺址發堀報告。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金牛山聯合發掘隊(1977)。遼寧營口縣金牛山舊石器文化的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1977)。呼和浩特市東郊舊石器時代石器製造場發掘報告。文物,1977(5),7-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賈蘭坡、尤玉柱(1973)。山西懷仁鵝毛口石器製造場遺址。考古學報,1973(2),1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賈蘭坡(1957)。長陽人化石及共生的哺乳動物群。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5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梁釗韜、李見賢(1959)。馬壩人的發現地點的調查及人類頭骨化石的初步觀察。中山大學學報,1959(1/2),136-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賈蘭坡、衛奇、李超榮(1976)。山西陽高許家窖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考古學報,197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汪宇平(1961)。內蒙伊盟南部舊石器時代之新收穫。考古,1961(11),552-5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汪宇平(1962)。關於內蒙古中南部舊石器文化問題。考古,196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安志敏(1965)。河南安陽小南海舊石器時代的洞穴堆積的試掘。考古學報,1965(1),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周本雄(1965)。河南安陽小南海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脊椎動物化石的研究。考古學報,1965(1),29-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賈蘭坡、吳汝康(1959)。廣西來賓麒麟山人類頭骨化石。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賈蘭坡、邱中郎(1960)。廣西洞穴中打擊石器時代。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吳汝康(1959)。廣西柳江發現的人類化石。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李有恒(1961)。雲南麗江盆地一個第四紀哺乳類化石地。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9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雲南省博物館(1977)。雲南麗江人類頭骨的初步研究。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15,57-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鹿間時雄(1976)。Discovery of the Fosil Homo Sapiens From Cho-Chen in Taiwan。Journal of Anthropology Society of Japan,84(2)。  new window
67.廣東省博物館(1959)。廣東南海西樵山出土的石器。考古學報,1959(4),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彭如策、王維(1959)。西樵山古代的石器。文物,195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安志敏、吳汝祚(1957)。陕西朝邑大荔沙苑地區石器時代遺存。考古學報,1957(3),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周國興、龍立柱(1972)。北京東胡林人的新石器時代墓葬。考古,19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陝西省考古研究所(1961)。陝西西鄉李家村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1961(7),352-3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李發謀(1979)。裴李崗遺址1978年發掘簡報。考古,197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安志敏(1978)。裴李崗、磁山和仰韶。考古學報,197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宋晞(19810800)。七十年來中國上古史的研究。珠海學報,12,55-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石興邦(1955)。新石器時代村落的發現--西安半坡。考古通訊,195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梁思永(19350100)。小屯龍山與仰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外編1(下),555-567+568_1+568_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石璋如(19510331)。中國彩陶文化的解剖。大陸雜誌,2(6),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1961)。河南滎陽河王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19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鄭州市博物館(1978)。鄭州大河村仰韶文化的房基遺址。考古,197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發掘隊(1964)。1962年安陽大司村發掘簡報。考古,196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張學正(1958)。甘肅臨洮臨夏兩縣考古調查報告。考古通訊,1958(9),3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石興邦(1962)。有關馬家窰文化的一些問題。考古,1962(6),318-3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張學正(1958)。渭河上游天水甘谷兩縣考古簡報。考古通訊,1958(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郭徳勇(1958)。渭河上游渭源、隴西、武山三縣考古調查簡報。考古通訊,1958(7),7-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任步虛(1957)。甘肅秦安縣新石器時代居住遺址。考古通訊,1957(6),6-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游修齡(1976)。對河姆渡第四文化層出土稻榖和骨耟的幾點看法。文物,197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1979)。碳十四年代測定報告(四)--河姆渡遺址年代的測定與討論。文物,197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浙江省文管會、浙江省博物館(1978)。河姆渡遺址第1期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7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1980)。浙江河姆渡遺址第2期發掘的主要的收穫。文物,198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張翔(1964)。試論浙江新石器時代遺址的類型。考古,19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1961)。浙江嘉興馬家濱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考古,19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年永杭、魏正瑾(1978)。馬家濱文化和良渚文化。文物,1978(4),67-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趙青芳(1955)。淮安縣青蓮崗石器遺址調查報告。考古學報,1955(9),13-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劉敦愿(1961)。山東臨沂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考古,1961(11),61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山東省博物館(1963)。山東曲阜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考古,196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1964)。江蘇邳縣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考古學報,196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山東博物館(1978)。談談大汶口文化。文物,1978(4),58-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Chang, Kwang-Chih(1965)。Prelininary Notes on excavations in Formosa 1964-65。Asian Perspectives,9(2)。  new window
99.莫稚、陳智亮(1961)。廣東東興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考古,196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汪宇平(1955)。蒙古昭烏達盟印紋陶的時代問題。考古通訊,1955(4),1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呂遵諤(1962)。蒙古林西考古調查報告。考古學報,1962(1),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呂遵諤(1958)。內蒙赤峯紅山考古調查報告。考古學報,1958(3),25-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李濟(19631100)。黑陶文化在中國上古史中所佔的地位。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1/22,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楊錫璋(1963)。長江中游湖北地區考古調查。考古,196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文物考古隊直屬工作隊(1961)。1958--1960年湖北縣和均縣發掘簡報。考古,196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趙青芳(1958)。南京市北陰陽營第一二次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蔣纘初(1958)。杭州老和山遺址一九五三年第一次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浙江文物管理委員會(1960)。杭州水田販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6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梅福根(1960)。浙江吳興丘城發掘簡告。考古,196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梅福根(1961)。浙江嘉興馬家濱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考古,19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考古研究所灃西發掘隊(1959)。1956-57年陝西長安灃西發掘簡報。考古,1959(10),516-5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梁思永(1959)。龍山文化--中國文明史前期。考古學報,1959(9),5-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1963)。青海都蘭縣諾木洪塔里他里哈遺址調查與試掘。考古學報,19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洲傑(1962)。內蒙古中南部考古調查報告。考古,1962(2),7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夏鼐(1948)。齊家期墓葬的新發現及其年代的改訂。中國考古學報,194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張學正(1960)。甘肅古文化遺存。考古學報,196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石陶(1961)。黃河上游的父系氏族社會齊家文化社會經濟形態的探索。考古,196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1960)。齊家文化遺址之一--皇娘娘台發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6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安志敏(1959)。甘肅山丹四壩灘新石器遺址。考古學報,195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考古研究所洛陽發掘隊(1965)。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掘簡報。考古,196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殷瑋璋(1978)。二里頭文化探測。考古,197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1965)。二里頭發掘簡報。考古,196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徐旭生(1959)。1956年夏豫西調查夏墟的初步報告。考古,195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1975)。河南偃師二里頭早商宮殿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7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安金槐(1961)。試論鄭州商代遺址--隞都。文物,196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江鴻(1976)。盤龍城與商朝南土。文物,1976(2),42-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王宇信(1977)。試論殷五號墓的婦好。考古學報,197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梁思永(19321000)。昂昂溪史前遺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1),1-44+44_1-44_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李濟(19651100)。「北京人」的發現與研究及其所引起之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14,15-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李濟(19521015)。北京人的發現與研究之經過。大陸雜誌,5(7),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黃士強(19740900)。臺南縣歸仁鄉八甲村遺址調查。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5/36,62-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浙江省博物館自然組(1978)。河姆渡遺址動植物遺存的鑑定研究。考古學報,1978(1),95-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1980)。文物集刊(一):長江下游新石器時代文化與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平: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66)。陕西藍田新生界現場會議文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徳坤(1980)。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民族與文化。1980年台北國際漢學會議,中央研究院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文薰(1978)。史前時代的台灣。台北。10-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董作賓(1974)。甲骨學六十年。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亮之(1974)。中國史前史話。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79)。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63)。西安半坡。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斐文中(1958)。山西襄汾縣丁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山東省文物管理處、濟南市博物館(1974)。大汶口--新石器時代墓葬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文物編輯委員會(1979)。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1949-1979)。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65)。京山屈家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士強(1982)。考古中國。臺北:錦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墦(1979)。先秦史。臺北:長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裴文中(1948)。中國史前時期的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Anderson, J. G.(1934)。Children of the Yellow Earth。London:Kegan Paul, Trench, Trench & Co.。  new window
13.(1940)。史學年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97)。自然雜誌。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中央研究院(1935)。慶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歲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光直(1963)。古代中國的考古學。Yale University。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裴文中。中國史前時期之研究。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裴文中(1954)。中國石器時代之文化。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玉哲(1960)。中國上古史綱。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黎東方。先秦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55)。中國人類化石的發現與研究。北平: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59)。梁思永考古論集。北平: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尹達(1979)。新石器時代研究。北平: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賈蘭坡、王擇義、王建(1962)。匼河-山西西部舊石器時代初期文化遺址。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文物編輯委員會(1979)。文物工作三十年(1949-1979)。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62)。新中考古的收穫。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裴文中(1960)。中國石器時代。中國青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裴文中、吳汝祚(1957)。資陽人。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吳汝康、吳新智、邱中郎、林聖龍(1978)。人類發展史。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981)。珠海學報。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9)。廟底溝與三里橋(黃河水庫報告之二)。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石璋如。中國彩陶文化的解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1962)。考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中國上古史待定稿。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1952)。大陸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姚大中(19810000)。黃河文明之光。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城子崖(1936)。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報告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1946)。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new window
40.新中國的考古收穫。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1974)。考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1957)。鄭州二里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香港珠海書院(1964)。珠海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962)。新中國的考古收穫。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賈蘭坡。中國猿人的石器和華北其他各地舊石器時代早一階段的石器關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周明鎮(19810226)。龍潭猿人頭骨的發現,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濟(1972)。史前文化的鳥瞰。中國上古史待定稿‧第一本‧史前部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上古史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蘭(1978)。中國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大公報在港復刊三十周年紀念文集。香港:大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光直(1976)。殷商文明起源研究上的一個關鍵問題。沈剛伯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正勝(1979)。導論:中國上古史研究的一些關鍵問題。中國上古史論文選集。台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光直(1978)。從夏商周三代考古論三代關係與中國古代國家的形成。屈萬里先生七秩榮慶論文集。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光直(1972)。中國冰後期的中石器時代漁獵文化。中國上古史待定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55)。山西襄汾縣丁村人類化石及舊石器發掘簡報。中國人類化石的發現與研究。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光直(1972)。華北農業生活的確立與中原文化的黎明。中國上古史待定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光直(1960)。圓山發掘對台灣史前研究之貢獻。先秦史研究論集。大陸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光直(1972)。新石器時代中原文化的擴張。中國上古史待定稿。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梁思永(1933)。後崗發掘小記。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安陽發掘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光直(1972)。考古學上所見漢代以前的西北。中國上古史待定稿。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光直(1979)。殷商文明起源研究上一個關鍵問題。沈剛伯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石璋如(1959)。殷墟發掘對於中國古代文化的貢獻。中國學術史論集。中華文化事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