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址
作者:劉益昌 引用關係陳玉美
出版日期:1997
出版項:高雄:高雄縣政府
集叢:高雄縣文獻叢書系列;3/林美容總編輯
ISBN:9570087293
主題關鍵詞:史前史古物志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7) 博士論文(1) 專書(3) 專書論文(1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
期刊論文
1.Shikama, T.、Lin, C. C.、Shimoda, N.、Baba, H.(1976)。Discovery of Fossil Homo sapiens from Cho-chen in Taiwan。The 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Society of Nippon,84(2),131-138。  new window
2.金關丈夫、國分直一(1950)。台灣考古學研究史。台灣文化,6(1),9-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子壽衛男(1978)。台灣に於ける貝塚の分布と其の構成貝類について。大阪府立市岡高等學校紀要,2,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玉美(1984)。考骨?考古!游進時光隧道的考古學。大眾科學,5(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土屋恭一(1939)。壽山洞窟に於て發堀したる人骨と石器。南方土俗,5(3/4),87-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民族學會(1965)。八里及鳳鼻頭史前遺址發掘。民族學通訊,1,2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文薰、鹿野忠雄(1952)。東南亞最大的石斧。旁觀雜誌,17,2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宮本延人(1939)。大湖貝塚の調査。南方土俗,5(3/4),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鳥居龍藏(1900)。新高山地方に於ける過去及び現在の住民。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5(170),303-3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鳥居龍藏(1901)。台灣阿里山蕃の土器作り。東京人類學會雜誌,178,129-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德明(1982)。甲仙鄉檨仔坑坪古石器遺物之出土。高縣文獻,3,109-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國分直一(1942)。台灣南部新石器時代遺跡發見の貝輪と台灣南部漁ねに於いて漁具として使用されてるる貝輪について。民族學研究,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國分直一(1949)。關於台灣先史遺址散布圖。台灣文化,5(1),4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國分直一(1959)。臺灣先史時代の石刀・石庖丁,石鐮および有柄石刀について。民族學研究,23(4),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國分直一(1978)。台灣の貝塚研究。考古学ジャーナル,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國分直一、金子壽衛男(1940)。臺南臺地に於ける先史文化遺跡にいて第一報・臺南西南周邊部の遺跡及遺物。考古學,10(11),555-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國分直一、翁長林正(1939)。小崗山發見の先史時代遺物。民族學研究,5(4),3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國分直一、荻原直哉、翁長林正(1981)。高雄地方新石器時代遺跡。南方土俗,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鹿野忠雄(1929)。台灣石器時代遺物發見埤名表。史前學雜誌,1(5),5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鹿野忠雄(1930)。臺灣石器時代遺物發見地名表。史前學雜誌,2(2),6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正祥(1960)。台灣地誌。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報告,94,401-9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森丑之助(1902)。台灣に於ける石器時代遺跡に就て。東京人類學雜誌,201,8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寬重(1986)。南宋「琉球」與「毗舍耶」的新文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7(3),501-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克竑(1986)。從考舌遺爾賴松文化的信仰。人類與文化,22,20-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益昌(1984)。關懷鄉土應保護遺址。大眾科學,7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德仁(19901200)。高雄縣杉林鄉二坪頂遺址試掘簡報。田野考古,1(2),73-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朝棨(19630700)。臺灣之第四紀。臺灣文獻,14(1/2),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益昌、伍秋娟(1987)。台灣史前史。玉山通訊,6,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朱正宜(19900600)。臺灣地區碳十四年代數據輯。田野考古,1(1),95-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朱正宜(19920600)。增補臺灣地區碳十四年代數據輯。田野考古,3(1),67-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國銘(19930300)。鳳山八社舊址初探。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6,79-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國分直一、周全德(19540900)。臺灣南部先史遺蹟及其遺物。南瀛文獻,2(1/2),19-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益昌(19850600)。高雄市史前文化概述。高雄文獻,22/23,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劉益昌(19890900)。高雄地區史前時代的居民。高市文獻,2(1),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凌純聲(1952)。古代閩越人與臺灣土著族。學術季刊,1(2),36-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林朝棨(1963)。臺灣之第四紀。臺灣文獻,14(1),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臧振華(19901200)。論臺灣的細繩紋陶文化--兼論臺灣史前文化來源問題研究的概念和方法。田野考古,1(2),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李光周(19841000)。墾丁國家公園所見的先陶文化及其相關問題。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4,79-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林朝棨(19661100)。概說臺灣第四紀的地史並討論其自然史和文化史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8,7-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石璋如、宋文薰(19531100)。臺灣紅毛港等十一遺址初步調查簡報。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10-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林朝棨(19601100)。臺灣西南部之貝塚與其地史學意義。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15/16,49-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崔伊蘭(19921200)。人類學系民族學收藏之陶器。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8,130-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宋文薰(1965)。臺灣西部史前文化的年代。臺灣文獻,16(4),144-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黃士強(19740900)。臺南縣歸仁鄉八甲村遺址調查。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5/36,62-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李壬癸(19901200)。Classification of Formosan Languages: Lexical Evidence。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1(4),809-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國分直一(1941)。台灣南部に於ける先史遺跡とその遺物。南方民族,6(3),45-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國分直一(1962)。台灣先史時代の貝塚。農林省水產講習所研究報告.人文科學篇,7,53-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國分直一(1964)。高雄市壽山山緣の先史遺跡。農林省水產大學研究報告・人文科學篇,8,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臧振華(1989)。澎湖群島拓殖史的考古學研究。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與考古組。87-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Tsuboi, Kiyotari(1956)。Fengpit'ou--a Prehistoric Site in Southern Formosa that Yeilded Painted and Black Pottery。the eighth Pacific Science Congress combined,277-302。  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士強、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1993)。台閩地區考古遺址普查研究計畫第一期研究報告。台北:中國民族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文薰、尹建中、黃士強、連照美、臧振華、陳仲玉、劉益昌(1992)。台灣地區重要考古遺址初歩評估第一階段評估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光周(1985)。墾丁國家公園考古調査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仲玉(1984)。美濃水庫計劃地區史蹟調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仲玉、曾振名(1982)。玉山國家公園預定地區人文史蹟調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士強、劉益昌(1980)。全省童要史蹟勘察與整修建議--考古遺址與舊社部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士強、劉益昌(1993)。臺東縣東河橋南引道考古遺址搶救發掘報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臧振華、李匡悌、陳維鈞(1993)。第二高速公路後續計畫規劃路線沿線文化遺址調査評估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益昌(1993)。東西向快速道路高雄潮州線史蹟調査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益昌(1993)。西濱快速道路史蹟調査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光周(1983)。鵝鑾鼻公園考古調査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德仁(1992)。臺南縣仁德鄉牛稠子遺址試掘報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玉美(1980)。高雄縣大湖史前遺址(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台香(1982)。臺南縣永康鄉蔦松遺址(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仲玉(1979)。臺灣史前打製斧形石器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費羅禮(1989)。台灣土著族的文化.語言分類探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關丈夫、國分直一(1979)。台灣考古誌。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業榮(1991)。萬山岩雕--臺灣首次發現摩崖藝術之研究。屏東:東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國分直一(1981)。台灣考古民族志。東京:慶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鑫(1980)。臺灣的地形景觀。台北:渡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內政部(1993)。臺閩地區古蹟名冊。內政部民政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人英、衛惠林(1966)。台灣土著各族近年人口增加與聚落移動調查報告。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台灣省通誌卷八同胄志族群分類分佈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金關丈夫(1979)。形質人類志。東京:法政大學出版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田浚(1992)。壽山的人文歷史。柴山自然公園促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有德、邸敏勇(1988)。東浦第一鄰遺址玉山國家公園早期人類聚落史的考古學研究。水里: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有德、邸敏勇(1989)。荖濃溪流域:玉山國家公園早期人類聚落史的考古學研究。内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士強、劉益昌(1993)。臺東縣東河橋南引道考古遺址搶救與評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耀錡(1951)。平埔族社名對照表。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克襄(1988)。探險家在台灣。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益昌(1989)。美濃水庫計劃地區考古調查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衍(1975)。台灣史前人類之人類生物學研究台灣省立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內政部(1981)。中華民國臺灣區地圖集。內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移川子之藏、宮本延人、馬淵東一(1935)。台灣高砂族系統所屬の研究。臺北市:臺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何春蓀(1994)。臺灣地質概論--臺灣地質圖說明書。台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査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光直(1988)。考古學專題六講。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益昌(1992)。臺灣的考古遺址。板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鹿野忠雄、宋文薰(1955)。臺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鹿野忠雄(1952)。東南亞細亞民族學先史學研究。東京:矢島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伊能嘉矩、森口雄稔(1992)。伊能嘉矩の台湾踏査日記。台湾風物雑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Chang, Kwang-chih、Lin, Chao-chi、Stuiver, Minze、Tu, Hsin-yuan、Tsukada, Matsuo、Pearson, Richard、Hsu, Tse-min(1969)。Fengpitou, Tapenkeng, and the Prehistory of Taiwan。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林淑芬(1993)。陶片偏光顯微鏡觀察、X繞射分析及重燒實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宋文薰,連照美(1979)。台灣史前文化層序(圖表及説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劉益昌(1991)。試論鳳鼻頭文化的性質與卑南文化的年代。考古與歷史文化--慶祝高去尋先生八十大壽論文集。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璋如(1956)。南投的史前文化。南投文獻叢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益昌(1988)。文化史蹟衝撃評估。民國77年度環境影響評估講習班講義。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文薰(1980)。由考古學看臺灣。中國的臺灣。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益昌(1998)。史前時代臺灣與華南關係初探。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