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新石器時代玉器上的神祕符號
書刊名:故宮學術季刊
作者:鄧淑蘋
出版日期:1993
卷期:10:3
頁次:頁1-49
主題關鍵詞:中國玉器新石器時代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5) 博士論文(0) 專書(2)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4
  • 點閱點閱:172
     自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九二年,共有十二件刻有符號的中國玉器公諸於世,其中除了一件為考古出土,其它都是博物館藏品。它們曾被視為商、周時器。近年來,由於大批考古資料的出土,提供了時空定點的依據,才得以瞭解這些古玉器,係屬於華東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遺物。它們包括一件可能屬大汶口文化或山東龍山文化的玉鐲,六件良渚文化的五壁,五件良渚文化的玉琮。 目前在這些玉器上所能見到的刻劃符號,共有四十五個,有的可推測其意義為「鳥立於高柱上」或「戴冠甘日展翅的神鳥」等類圖像所組成的符號。有的為島、魚、山、雲氣等,也有的符號意義不詳。它們主要是刻在壁和琮兩種宗教用器上,頗富有神秘的氣氛。 壁和琮極可能是古人觀念中「天圓地方」的象枚;而其上的圓孔,則可能具有「貫通」之意。古人在壁和琮上刻劃特殊的符號,來禮拜神祇祖先,希望達到人神感應的效力。從現有的資料來看,這種符號,在新石器時代主要是源於中國的欠南方一帶;在商到西周時,中原的美術品上,並不多見;但是在東周時期吳越地區的青銅鑄件上,則仍見殘留。漢代時,所流行的「金烏」圖像和「鳩杖」習俗等,或與此類符號的文化源流有開。
期刊論文
1.鄧淑蘋(19880900)。考古出土新石器時代玉石琮研究。故宮學術季刊,6(1),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巫鴻(1985)。Bird Motifs in Eastern Yi Art。Orientations,16(10),30-41。  new window
3.餘杭縣文管會(1991)。餘杭縣出土的良渚文化和馬橋文化的陶器刻劃符號。東南文化,1991(5),182-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巳奈夫(1989)。中國古代の遺物に表はされた「氣」の圖像的表現。東方學報,61,1-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厚宣(1977)。甲骨文所見商族鳥圖騰的新證據。文物,1977(2),84-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振裕(1981)。勾踐銅劍和楚越關係。江漢論壇,19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鄧淑蘋(19920100)。唐宋玉冊及其相關問題。故宮文物月刊,9(10)=106,12-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巳奈夫(1969)。中國古代の祭玉、瑞玉。東方學報,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伯達(1989)。中國古代玉器面面觀。故宮博物院院刊,198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8)。餘杭瑤山良渚文化祭壇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8(1),32-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鄧淑蘋(19860900)。古代玉器上奇異紋飾的研究。故宮學術季刊,4(1),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鄧淑蘋(19930100)。鳩杖--兼談古越俗中的鳥崇拜。故宮文物月刊,10(10)=118,98-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河姆渡遺址考古隊(1980)。浙江河姆渡遺址第二期發掘的主要收獲。文物,1980(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明華(1990)。良渚玉符試探。文物,199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左夫(1957)。良渚古玉探討。考古通訊,19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巳奈夫、楊美莉(19910900)。中國古代遺物上所表示的「氣」之圖像性表現。故宮學術季刊,9(1),3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學勤(1987)。論新出大汶口文化陶器符號。文物,198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樹明(19910100)。大汶口文化發現陶尊與陶尊文字綜述。故宮文物月刊,8(10)=94,58-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士倫(1990)。越國鳥圖騰和鳥崇拜的若干問題。浙江學刊,199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思禮(1959)。山東安丘鎮新石器墓葬發掘。考古學報,195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石璋如(19570500)。殷代頭飾擧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8(下),611-647+649-6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工作隊(1992)。山東臨朐朱封龍山文化墓葬。考古,199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石志廉(1987)。最大最古的(??)紋碧玉琮。中國文物報,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四川文物管理委員會(1956)。四川新繁清白鄉東漢畫像磚墓清理簡報。文物參考資料,195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江蘇省丹徒考古隊(1988)。江蘇丹徒北山頂春秋墓發掘報告。東南文化,1988(3/4),13-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牟永抗(1984)。紹興三0六號墓小考。文物,198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巳奈夫、黎忠義(1987)。關於良渚文化玉器的若干問題。史前研究,1987(1)=15,89-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林巳奈夫(1990)。良渚文化と大汶口文化の圖像記號。史林,7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林巳奈夫(1991)。良渚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中的圖像記號。東南文化,199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林已奈夫(1991)。中國古代におけな日の暈と神話的圖象。史林,7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林華東(1991)。論良渚文化玉琮。東南文化,199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金祥恒(1967)。史記殷本紀之先王『震』與甲骨文之王『佳亥』。中國文學,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南京博物院(1990)。一九八七年江蘇新沂花廳遺址的發掘。文物,199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胡厚宣(1964)。甲骨文商族鳥圖騰的遺迹。歷史論叢,196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夏鼐(1965)。洛陽西漢壁畫墓中的星象圖。考古,196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馬世之(1987)。再論我國古城形制的基本模式。中原文物,198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馬承源(1989)。從剛卯到玉琮的探索--兼論紅山文化玉器對良渚文化玉器的影響。遼海文物學刊,19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高有德、鄧淑蘋、陳其南(19870900)。玉器裡的文化:再訪張光直。當代,17,65-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高有德、陳其南、鄧淑蘋(19871000)。玉器裡的文化:再訪張光直。當代,18,107-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張光遠(19930100)。故宮商代金文特展--三千前的中國文字。故宮文物月刊,10(10)=118,34-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梅原末治(1957)。殷墓出土の琮について。考古學雜誌,4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明華(19921000)。良渚文化與埃及古文明。龍語文物藝術,15,65-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鄧淑蘋(19770300)。圭璧考。故宮季刊,11(3),49-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鄧淑蘋(19860100)。新石器時代的玉琮:由考古實例談古玉鑑定。故宮文物月刊,3(10)=34,44-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饒宗頤(19900600)。大汶口「明神」記號與後代禮制--論遠古之日月崇拜。中國文化(風雲時代),2,78-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Murray, Julia K.(1983)。Neolithic Chinese Jades in the Freer Gallery of Art。Orientations,14(11)。  new window
47.聞廣(1990)。對『江蘇省溧陽縣透閃石研究』一文的補充。岩石礦物學雜誌,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考古隊(1988)。浙江餘杭反山良渚墓地發掘簡報。文物,1988(1),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林已奈夫、楊美莉(19911100)。中國古代遺物上所表示的「氣」之圖像性表現。故宮學術季刊,9(2),3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鄧淑蘋(19870900)。故宮博物院所藏新石器時代玉器研究之一:璧與牙璧。故宮學術季刊,5(1),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鄧淑蘋(19900900)。故宮博物院所藏新石器時代玉器研究之三:工具、武器及相關的禮器。故宮學術季刊,8(1),19-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鄧淑蘋(19881200)。故宮博物院所藏新石器時代玉器研究之二:琮與琮類玉器。故宮學術季刊,6(2),17-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鄧淑蘋(1992)。試論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文化。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中國藝術文物討論會。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鄒厚本(1992)。青銅鳩杖辨析。青銅器討論會,上海博物館舉辦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董作賓(1948)。殷墟文字甲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島邦男(1970)。殷虛卜辭綜類。台灣泰順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almony, Alfred(1963)。Chinese Jade through the Wei Dynasty。New York。  new window
4.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東省博物館(1991)。西漢南越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上海博物館、香港市政府(1992)。良渚文化珍品展。香港市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文物精華編輯委員會(1992)。中國文物精華。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天行(1937)。杭縣良渚鎮之石器與黑陶。吳越史地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容庚(1970)。金文編。台灣弘道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南京博物院(1989)。良渚文化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南京博物院(1989)。良渚文化玉器。香港:兩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芳妹(1989)。商周青銅酒器特展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光遠(1987)。故宮歷代銅印特展圖錄。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鄧淑蘋(1992)。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新石器時代玉器圖錄。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Loehr, Max、Huber, Louisa G. Fitzgerald(1975)。Ancient Chinese Jades From The Grenville L. Winthrop Collection In The Fogg Art Museum, Harvard University。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15.Siren, Osvald(1929)。Histoire Des Arts Anciens De La Chine。Les Editions G. Van Vest。  new window
16.李孝定(1965)。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4)。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董楚平(1988)。吳越文化新探。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法高(1975)。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牟永抗、雲希正(1992)。中國玉器全集1--原始社會。河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胡厚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郭沫若(1978)。甲骨文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商志(??)(19910210)。鳩杖新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明華(19911206)。良渚古玉的刻紋工具是什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新文(19880122)。花廳遺址又有重要發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瓊(19920802)。趙陵山出土的兩件玉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薛婕(19841110)。鳥紋玉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石興邦(1986)。我國東方沿海和東南地區古代文化中鳥類圖像與鳥祖崇拜的有關問題。中國原始文化論集--紀念尹達八十誕辰。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薛婕(1989)。館藏文物精品「鳥紋大玉琮」。首都博物館國慶四十周年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兆麟(1989)。河姆渡遺址出土蝶形器的研究。中國原始文化論集--紀念尹達八十誕辰。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學勤(1991)。論良渚文化玉器符號。湖南省博物館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巳奈夫(1981)。良渚文化の玉器若干をめじつて。東京國立博物館美術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1)。浙江省新近十年的考古工作。文物考古工作十年--1979至19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鄧淑蘋(1982)。山川精英--玉器的藝術。中國文化新論--藝術篇。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饒宗頤(1991)。有翼大陽與古代東方文明--良渚玉器刻符與大汶口陶文的再檢討。《明報》二十五週年紀念特大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Gieseler, G.(1915)。La Tablette Tsong Du Tcheou-Li。Revue Archéologique。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new window
10.Wu, Hung(1990)。A Great Beginning, Ancient Chinese Jades and the Origin of Ritual Art。Chinese Jades from the Mu-Fei Collection。London:Bluett & Son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