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法性即無明」到「性惡」
書刊名: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作者:楊惠南
出版日期:1996
卷期:1
頁次:頁111-145
主題關鍵詞:智顗法性即無明法性無明正因佛性實相性具性惡天臺宗圓教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2) 專書(4)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2
  • 點閱點閱:31
古來即有天台宗主張性具、性惡的說法。 陳英善博士卻 以為性具、性惡乃天台宗的方便教義, 而其主要哲理則是鳩 摩羅什以來之遮詮式的「實相」。 本文試圖以智顗「法性即 無明」的主張為主軸, 輔以「正因佛性」等概念的分析,證 明天台宗的哲理, 含有來自於地論師和攝論師之宇宙創生的 理論內涵; 而其「法性」一詞,則染有濃厚的「實相」意涵 當中。 而性具、性惡也確如古來學界所公認,乃天台宗的「 圓教」思想,並非陳博士所以為的方便教義。
期刊論文
1.蕭玉佳、吳毓瑩(200612)。成長路上話成長:幼稚園學習歷程檔案建構之行動與省思。應用心理研究,32,217-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吉藏。大乘玄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蘭吉富(1974)。隋代佛教史述論。隋代佛教史述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釋智顗、灌頂。觀音玄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釋智顗(1983)。四教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麗沙門諦觀。天臺四教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支謙(1924)。維摩詰經。東京:大正一切經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印順(1987)。攝大乘論講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妙法蓮華經玄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牟宗三(1997)。佛性與般若。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湛然。止觀輔行傳弘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湛然(1987)。法華文句記。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釋智圓。維摩經略疏垂裕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印順(1987)。中觀今論。臺北: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英善(1995)。天臺緣起中道實相論。臺北:東初出版社:法鼓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湯用彤(1983)。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釋智顗。維摩經略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實叉難陀。大方廣佛華嚴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知禮。十不二門指要鈔。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惠南(1989)。吉藏。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鳩摩羅什。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法華玄義釋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印順(1989)。般若波羅蜜法門。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智顗(1983)。摩訶止觀,臺北: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虎溪瀤則。傳佛心印記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隋)釋智顗。金光明經玄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妙法蓮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明)傳燈。性善性惡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大般涅般槃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天臺傳佛心印記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印順(1987)。無諍之辯。妙雲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