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蕅益智旭《周易禪解》儒佛會通思想研究
作者:陳彥戎
作者(外文):CHEN'YEN-RONG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系
指導教授:王金凌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7
主題關鍵詞:蕅益智旭太極一念心十乘觀法圓教周易禪解性修不二六即周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3
晚明三教合一思想之流行,間接開啟以佛解儒的鼎盛風潮;其中蕅益智旭的《周易禪解》便是以佛教思想解釋儒家經典的重要典範之一。本文即是藉由《周易禪解》的分析,進而探討佛教與《周易》思想融合之可能性。所以,說明智旭如何以佛解易是本文的主要內容,其次則是進一步評論這種方法的價值和優劣。
智旭認為佛教和《周易》都是以「化解生命憂患」為立教宗旨,但是《周易》只是權法,佛法才是實法;從「本」來說,權實畢竟不二,只「跡」有別,故會通《易》佛之主要問題就在「本」與「跡」。
首先,因為《易》與佛都體悟到生命存在的憂患意識,故極思解脫之道,可見其「關懷生命」之立教相同。
其次,以「世界觀」的角度來說明智旭如何會通《易》、佛對憂患之源的解釋。發現智旭以「萬法唯心」觀點及「佛性」思想來解釋《周易》的世界觀。例如解釋「易理」即是「佛性」,以「妄心」解釋「太極」,以「一心之『隨緣不變』與『不變隨緣』」解釋「陰陽」的宇宙論。據此,「卦爻」所表示的世界,即一心之所具,故主張「一念心具一切卦爻」、「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互具」,實則是佛教所標榜一心「事理不二」、「事事無礙」之別說。
再則,以「功夫論」來囊括智旭對「《易》佛化解憂患之道」的會通,發現智旭以「十乘觀法」的思想解釋六十四卦,透過「卦」的解釋開權顯實,明體達用,化解憂患。
最後,說明智旭《易》佛「境界論」的會通,是以「六即佛」來解釋《周易》的「六爻」,一方面認為「六爻」與「六即」權實不二,次則以「觀心」說明「六爻」的六種境界。開權顯實,並總結提出「六而常即,即而常六」的不可思議圓妙境界,為「本體、功夫、境界」圓融相即的圓教思想。
整體而言,智旭是以其雄厚的佛教思想來融攝《周易》,故觀其會通,不可不以圓教之開權顯實為方法,稍有差池,則視以佛解《易》為謬說。殊不知此老讀《易》之法,貴在不拘文字,通體達用。
參考文獻
說明:

本文參考書目的羅列,根據論題研究的需求分為三個層次,各層次又細分若干類。其中,古籍依作者時代先後排序,今著則依作者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首先,因研究的對象是蕅益智旭,所以第一層的參考書目以蕅益智旭的著作為主,其排序方式依照論題的需求為核心。其次,第二層的參考文獻以古籍為主,因研究之主題涉及佛教與《周易》的會通,所以區分為「佛教類」及「《周易》類」,其它輔助研究的相關文獻則隸屬「一般類」。第三層次則是以今人著作為主,今人著作又區分為「現代專著」、「論文」兩類。「現代專著」再又分為「佛學類」、「《周易》類」、「思想類」等。「論文」又區分為「學位論文」、「期刊論文」、「論文集」、「會議論文」等。其中「學位論文」再分為「博士論文」和「碩士論文」。


一、蕅益智旭著作

《周易禪解》 臺北 自由出版社 1996年
《靈峰宗論》 臺北 臺灣印經處 1986年
《四書蕅益解補註》 江謙補註 臺北 眾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1995年
《教觀綱宗》 《大藏經》第46冊 臺北 新文豐出版,1997年 修訂版一版三刷
《楞嚴經文句》 《卍續藏經》第20冊 臺北 中國佛教會影印卍續藏經委員會,1967年
《大乘起信論裂網疏》 《大藏經》第44冊 臺北 白馬精社印經會,1992年
《教觀綱宗釋義》《卍續藏經》第101冊 臺北 中國佛教會影印卍續藏經委員會,1967年
《成唯識論觀心法要》《卍續藏經》第82冊 臺北 中國佛教會影印卍續藏經委員會,1967年
《法華經玄義節要》 《卍續藏經》第44冊 臺北 中國佛教會影印卍續藏經委員會,1967年
《法華經會義》 《卍續藏經》第50冊 臺北 中國佛教會影印卍續藏經委員會,1967年
《金剛經破空論》 《卍續藏經》第39冊 臺北 中國佛教會影印卍續藏經委員會,1967年)
《金剛經觀心釋》 《卍續藏經》第39冊 臺北 中國佛教會影印卍續藏經委員會,1967年
《般若心經釋要》 《卍續藏經》 第41冊 臺北 中國佛教會影印卍續藏經委員會,1967年
《起信論裂網疏》 《卍續藏經》第72冊 臺北 中國佛教會影印卍續藏經委員會 ,1967年
《梵網經合註》 《卍續藏經》第60冊 臺北 中國佛教會影印卍續藏經委員會,1967年
《選佛譜》 臺北 佛教出版社,1975年初版

二、古籍文獻

(一)佛教典籍

東漢‧牟子 《理惑論》《大藏經》第52冊 臺北 新文豐出版,1997年,修訂版一版三刷
梁‧慧皎 《高僧傳》 《大藏經》第50冊 臺北 新文豐出版,1997年,修訂版一版三刷
龍樹造 姚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 《大藏經》第52冊 臺北 新文豐出版,1997年,修訂版一版三刷
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 《大藏經》第14冊 臺北 新文豐出版,1997年,修訂版一版三刷
隋‧智顗 《摩訶止觀》《大藏經》第46冊 臺北 新文豐出版,1997年,修訂版一版三刷
隋‧智顗 《法華玄義》 《大藏經》第33冊 臺北 新文豐出版,1997年,修訂版一版三刷
唐‧般刺蜜諦譯 《楞嚴經》 《大藏經》第19冊 臺北 新文豐出版,1997年,修訂版一版三刷
唐‧湛然 《止觀輔行傳弘決》 《大藏經》第46冊 臺北 新文豐出版,1997年,修訂版一版三刷
唐‧宗密 《原人論》 《大藏經》第45冊 臺北 新文豐出版 1997年,修訂版一版三刷
唐‧澄觀 《大方廣佛華嚴經隨書演義鈔》 《大藏經》第35冊 臺北新文豐出版,1997年,修訂版一版三刷
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 《大藏經》第2冊 臺北 新文豐出版,1997年,修訂版一版三刷
明‧釋祩宏 《雲棲遺稿》 《大藏經》第47冊 臺北 新文豐出版,1997年,修訂版一版三刷
明‧釋祩宏 《竹窗隨筆》 臺北 佛陀教育基金會,1999年
明‧釋真可 《紫柏老人集》 《卍續藏》第126冊 臺北 中國佛教會影印卍續藏經委員會,1967年
明‧釋德清 《觀老莊影響論》 臺北 廣文書局,1974年

(二)《周易》類典籍

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邱燮友分斷標點 《十三經注疏‧周易正義》 臺北 新文豐出版,2001年初版
唐‧李鼎祚 《周易集解》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 ,1996年12月 臺第1版第2刷
宋‧程頤 《易程傳》 臺北 文津出版社,1990年10月二刷
宋‧朱震 《漢上易傳》四庫全書本第11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初版
宋‧朱熹 《周易本義》 臺南:青氣巨書局印行,1984年9月初版
明‧來知德 《周易集注》 北京 九州出版社,2004年6月1版1刷
清‧王夫之 《周易內傳》 北京 九州出版社,2004年
清‧王夫之 《周易外傳》 北京 九州出版社,2004年
清‧胡渭 《易圖明辨》《叢書集成新編》第16輯影印守山閣叢書本 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元月初版
清‧李光地 《周易折中》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8冊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初版
清‧李道平 《周易集解纂疏》 臺北 廣文書局,1979年6月初版
黃奭、嚴一萍 《易緯》 臺北 藝文印書館,1972年,《叢書集成三編》

(三)一般類古籍

戰國.莊子著、清.郭慶藩輯《莊子集釋》 臺北 華正書局,1985初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民國.楊家駱主編 《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 臺北 鼎文書局印行,民國68年
漢.司馬遷、(日)瀧川龜太郎 《史記會注考證》 臺北 萬卷樓,1993年再版
漢.劉安編(民)劉文典、馮逸、喬華點釋 《淮南鴻烈集釋》 北京 中華書局,1973年初版
魏.王弼注、樓宇烈校釋 《老子道德經注》收錄於《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 臺北 華正書局,1983年初版
宋.蘇軾 《蘇東坡全集》據世界書局1936年版影印 北京 中國書店,1986年初版
宋.程顥、程頤 《二程集》 臺北 漢京文化,1983年
宋.朱熹 《朱子本義》 天津 古籍書店,1986年
宋.朱熹 《四書集注》 臺北 藝文印書館,1996年4月初版6刷
宋.朱熹(編) 《近思錄》 北京 中華書局,1985年
宋.黎靖德(編) 《朱子語類》 北京 中華書局,1989年
宋.陸九淵 《象山全集》四庫備要第59冊 北京 中華書局,1989年
宋.楊簡 《楊氏易傳》 臺北 廣文書局,1974年
明.王守仁 《陽明全書》四庫備要第59冊 北京 中華書局,1989年
清.張廷玉 《明史》 臺北 藝文印書館據清乾隆武英殿刊本影印,1972年.
清.阮元 《十三經注疏﹒論語》臺北 藝文印書館,1993年
清.黃宗羲 《宋元學案》 臺北 明文書局,1991年初版
清.永瑢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北京 中華書局,1965年
民國.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李肇翔等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上冊•易類》 北京 中華書局出版,1993年7月初版
三、今人著作
(一)現代專著

1、佛教類

尤惠貞 《天臺宗性具圓教之研究》 臺北 文津出版社,1993年new window
方立天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 臺北 桂冠圖書公司,1990年new window
木村清孝(著)、李惠英(譯) 《中國華嚴思想史》 臺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王仲堯 《中國佛教與周易》 臺北 大展出版社,2003年初版
安藤俊雄(著),蘇榮焜(譯) 《天臺學─根本思想及其開展》 臺北 慧炬出版社,1998年
牟宗三 《佛性與般若》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1977年
吳汝鈞 《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 臺北 文津出版社,1995年new window
呂澂 《呂澂佛學論著選集》 山東 齊魯書社
李志夫編著 《摩訶止觀之研究》上下冊 臺北 法鼓文化,2001年初版
屈大成 《大乘大般涅槃經研究》 臺北 文津出版社,1994年
林安梧 《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 臺北 明文書局,2001年7月再版new window
夏金華 《佛學與易學》 臺北 新文豐出版,1997年一版new window
郭朋 《明清佛教》 福建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郭朝順 《天臺智顗的詮釋理論》 臺北 里仁書局,2004年初版new window
陳永革 《晚明佛學的復興與困境》 高雄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6月
陳沛然 《佛家哲理通析》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初版new window
陳英善 《天臺性具思想》 臺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new window
陳英善 《天臺緣起中道實相論》 臺北 法鼓文化, 1997年5月初版三刷new window
陳英善 《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 臺北 財團法人華嚴蓮社,1996年9月26日初版new window
陳堅 《無明即法性》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初版
傅偉勳 《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1999年8月初版一刷
傅偉勳 《從創造的詮釋到大乘佛學》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1999年再版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38年
黃懺華等 《中國佛教教理詮釋》 臺北 文津出版社,1980年
楊政河 《華嚴哲學研究》 臺北 慧炬出版社,1997年12月再版new window
楊惠南 《佛教思想發展史論》 臺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new window
楊惠南 《龍樹與中觀哲學》 臺北 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初版new window
熊琬 《宋代理學與佛學之探討》 臺北 文津出版社,1985年初版new window
潘桂明、吳忠偉著 《中國天臺宗通史》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初版
縑田茂雄 《簡明中國佛教史》 臺北 谷風出版社,1987年
賴永海 《中國佛性論》 臺北 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
賴永海 《佛學與儒學》 臺北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賴賢宗 《佛教詮釋學》 臺北 新文豐出版,2003年初版new window
霍韜晦 《絕對與圓融--佛教思想論集》 臺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靜權法師 《天臺宗綱要》 高雄 文殊講堂,1993年6月再版
釋印順 《印度佛教思想史》 臺北 正聞出版社,1988年new window
釋印順 《如來藏之研究》 臺北 正聞出版社,1992年
釋印順 《佛法概論》 臺北 正聞出版社,1992年
釋印順 《無諍之辯》 臺北 正聞出版社,1992年
釋恆清 《佛性思想》 臺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new window
釋聖嚴 《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new window
釋聖嚴 《明末佛教研究》 臺北 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new window
釋慧嶽 《天臺教學史》現代佛學大系第37冊 臺北 彌勒出版社,1983年
龔雋 《大乘起信論與佛學中國化》 臺北 文津出版社,1995年

2、《周易》類


王新華 《周易繫辭傳研究》 臺北 文津出版社,1998年4月初版
任俊華 《易學與儒學》 臺北 大展出版社,2003年10月初版1刷
朱伯崑 《易學哲學史》 臺北 藍燈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
朱伯崑(主編)《周易知識通覽》 山東 齊魯書社,1993年
牟宗三 《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 臺北 文津出版社,1998年8月初版
吳怡 《易經繫辭傳解義》 臺北 三民書局,1991年new window
李申 《周易與易圖》 臺北 大展出版社,2002年9月初版1刷
李申 《易圖考》 北京 北京大學, 2000年4月初版
邢文 《帛書周易研究》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7年11月初版
屈萬里 《先秦漢魏易例述評》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 1969年
金春峰 《周易經傳梳理與郭店楚簡新釋》 臺北 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初版
范良光 《易傳道德的形上學》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年new window
徐志銳 《周易大傳新注》 濟南 齊魯書社,1988年
徐志銳 《周易陰陽八卦說解》 臺北 里仁書局,1994年
徐志銳 《周易新譯》 臺北 里仁書局,1996年
徐芹庭 《細說易經》 中壢 聖環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馬振彪 《周易學說》 廣州 花城出版社,2002年3月2次印刷
高懷民 《先秦易學史》 臺北 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86年再版
高懷民 《兩漢易學史》 臺北 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83年3版
張其成 《易道:中華文化主幹》 北京 中國書店,1999年1月第1版
陳德述注釋、施維點校 《周易四書禪解》 北京 團結出版社,1996年12月1版
曾春海 《易經的哲學原理》 臺北 文津出版社,2003年初版new window
黃壽祺(著)、張善文(點校) 《易學群書平議》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出版
黃慶萱 《周易縱橫談》 臺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初版
鄒學熹(編著) 《易學解難》 臺北 旭屋文化,1997年
廖名春 《周易經傳與易學史新論》 濟南 齊魯書社,2001年8月第1版
廖名春 《帛書易傳初探》 臺北 文史哲,1998年初版
趙中偉 《易經圖書大觀》 臺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3月初版
劉保貞 《易圖明辨導讀》 濟南市 齊魯書社,2004年初版
劉綱紀、范明華 《易學與美學》 臺北 大展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1刷
鄭吉雄 《易圖象與易詮釋》 臺北 喜瑪拉雅基金會,2002年2月初版new window
鄭萬耕 《易學名著博覽》 北京 學苑出版社,1994年
鄭萬耕 《易學源流》 臺北 大展出版社,2002年3月初版1刷
戴璉璋 《易傳之形成及其思想研究》 臺北 文津出版社,1989年初版new window

3、思想類

中村元(著)、林太、馬小鶴(譯) 《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 臺北 淑馨出版社,1999年
王邦雄等編著 《中國思想史》 臺北 國立空中大學,1995年
皮錫瑞 《經學通論》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臺5版
牟宗三 《中國哲學十九講》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1995年
牟宗三 《心體與性體》 臺北 正中書局,1980年new window
牟宗三 《從陸象山到劉蕺山》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
牟鍾鑒、張踐 《中國宗教通史》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余英時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4月第4次印行
余英時 《歷史與思想》 臺北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1月第12次印行
周伯達 《什麼是中國形上學》上下冊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初版
林安梧 《人文學方法論:詮釋的存有學探源》 臺北 讀冊文化,2003年new window
林安梧 《存有﹒意識與實踐》 臺北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林安梧 《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 臺北 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6年new window
林慶彰 《明代經學研究論集》 臺北 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5月初版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 《宋明理學史》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4年4月第1版
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著,魯燕萍譯 《信仰的動力》(Dynamics of Faith) 臺北 桂冠圖書,1994年初版
唐大潮 《明清之際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論》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
唐君毅 《唐君毅全集卷十八﹒哲學論集》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印行,1990年)
唐君毅 《唐君毅全集卷十三﹒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印行,1989年
徐復觀 《中國人性史論﹒先秦篇》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初版
徐復觀 《中國藝術精神》 臺北 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初版new window
馬宗霍 《中國經學史》 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11月臺1版第七次印刷
高柏園 《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 臺北 文津出版社,1992年初版new window
高晨陽 《儒道會通與正始玄學》 濟南 齊魯書社,2000年1月
張立文 (編)《變》 臺北 七略出版社,2000年初版
張立文 《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
張德勝 《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 臺北 巨流圖書公司,1989年初版
許抗生 《魏晉思想史》 臺北 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初版new window
陳來 《有無之境——王陽明的哲學精神》 臺北 佛光,2000年初版1刷
陳來 《宋明理學》 臺北 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9月初版1刷
勞思光 《新編中國哲學史》一~三下 臺北 三民書局,1988年增訂4版
嵇文甫 《左派王學》 臺北 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4月初版
嵇文甫 《晚明思想史論》 北京 東方出版社,1996年9月一版二刷
湯瑪斯﹒戴伊(Thomas R﹒Dye)柯勝文譯 《權力與社會:社會科學導論》(Power & Society:An introduction to Society science) 臺北 桂冠圖書, 2000年初版
楊儒賓、黃俊傑編 《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 臺北 正中書局,1996年再版new window
葛榮晉 《中國哲學範疇導論》 臺北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
潘富恩、徐餘慶 《程顥程頤理學思想研究》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11月初版1刷
顏國明 《易傳與儒道關係論衡》 臺北 里仁書局,2006年初版
龔鵬程 《晚明思潮》 臺北 里仁書局,1994年11月30日初版new window
(二)論文

1、學位論文

(1)博士論文

千炳敦 《易傳道德形上學研究──並省察王弼與朱子之易學》 臺中 東海大學哲學所博士論文,1993年new window
陳進益 《蕅益智旭「《易》佛會通」研究》 臺北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趙中偉 《周易「變」的思想研究》 臺北 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new window

(2)碩士論文

杜保瑞 《劉蕺山的功夫理論與形上思想》 臺北 臺灣大學哲學研所碩士論文,1988年
陳運星 《儒道佛三教調和論之研究─以憨山德清的會通思想為例》 桃園 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黃馨儀 《釋智旭援佛解《易》思想研究》 臺中 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鄧繼盈 《澫益智旭淨土思想之研究》 臺北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簡瑞銓 《四書蕅益解研究》 臺北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羅永吉 《四書蕅益解研究》 臺南 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釋見曄 《明末佛教發展之研究》 嘉義 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2、期刊論文
方立天 〈儒佛心性論的互動〉 哲學與文化23卷11期new window
王仲堯 〈近代人間佛教的價值定位:佛性即乾道〉 宗教哲學7卷2期, 2000年7月new window
王金凌 〈易繫辭三陳九卦的制度理論〉 中山人文學報第一期,1993年4月new window
何澤恆 〈孔子與易傳相關問題覆議〉 臺大中文學報12期,2000年5月new window
呂妙芬 〈儒釋交融的聖人觀:從晚明儒家聖人與菩薩形象相似處及對生死議題的關注談起〉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所集刊32期,1999年12月new window
杜保瑞 〈周濂溪境界哲學進路的儒學體系建構〉 揭諦5期,2003年6月new window
杜保瑞 〈蕅益智旭溝通儒佛的方法論探究〉 哲學與文化第30卷第6期,2003年6月new window
林文彬 〈《易經》與佛教的交會——智旭《周易禪解》試析〉《興大中文學報》第19期2006年6月new window
林文彬 〈試論智旭《周易禪解》天臺學之特色〉 興大人文學報32期上冊,2002年6月
林義正 〈儒佛會通方法研議〉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2002年7月7期new window
洪順隆 〈梁武帝作品中的「儒佛會通」論〉 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8卷第1期,1999年6月
夏金華 〈蕅益大師與周易禪解〉 圓光佛學學報創刊號,1993年12月new window
陳永革 〈心學流變與晚明佛教復興的經世取向〉 普門學報第9期,2002年5月
陳英善 〈天臺圓頓止觀之修證——就十乘觀法而論〉 中華佛學學報15期,2002年7月new window
陳英善 〈蕅益智旭大師修學心路歷程之探索〉 獅子吼33卷1期,1994年
陳英善 〈蕅益智旭思想的特質及其定位問題〉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8期,1996年new window
陳堅 〈以佛解《易》,佛《易》一家--讀智旭《周易禪解》〉 周易研究38期,1998年4月
陳堅 〈智旭對《周易》「大過卦」的佛學解讀〉 普門學報21期,2004年5月
陳堅 〈論《易》學史研究在《易》佛關係問題上的兩點疏忽──兼談太虛大師的易學思想〉 周易研究44期,2000年5月
陳榮波 〈蕅益智旭《周易禪解》評介〉 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41卷,2000年7月new window
傅榮賢 〈楊簡易學略論〉 周易研究27期,1996年2月
葉海煙 〈儒道會通的倫理向度與超越向度——以熊十力《新唯識論》為例〉 世界中國哲學學報創刊號,89年10月
寧新昌 〈再論境界的形而上學〉 鵝湖月刊27卷5期,總號317,90年11月new window
寧新昌 〈境界及其分類〉 鵝湖月刊28卷12期,總號336,92年6月new window
劉澤亮 〈周易禪解哲學智慧觀〉 哲學與文化第30卷第6期,2003年6月new window
戴璉璋 〈王陽明與周易〉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7期,2000年9月new window
謝金良 〈易理與佛教本無二致——論《周易禪解》的思想創新〉 周易研究2006年第5期(總期79)
蘇樹華 〈儒佛文化的比較研究〉 宗教哲學第4卷第3期,1998年7月new window
釋聖嚴 〈《教觀綱宗》緒論〉 中華佛學學報14期,2001年new window

3、論文集

杜保瑞 〈易學方法論〉,(第三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收錄於《大易集述》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
杜保瑞 〈當代宋明儒學研究與中國形上學問題意識〉 輔大哲學論集34期,90年7月new window
第四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議論文集,2000年5月
第五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議論文集,2001年5月

4、會議論文

周玟觀 〈蕅益法師儒佛會通之研究——以《學庸直指》為例〉 臺北 華梵大學第四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議論文,2000年5月27日
林安梧 〈「經典詮釋」、「生命參與」與「意義治療」———從儒、道、佛之異同與融通說起〉 臺北 華梵大學哲學系 華梵大學第六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2002年7月
林伯謙 由韓愈道統論談佛教與中國文化的交互影響 臺北 東吳大學中文系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2000年4月29日
郭朝順 〈試論智顗「觀心釋」的詮釋學意涵〉 臺北 佛教的傳承與創新研討會,民90年3月2日

傅偉勳 〈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哲理探討〉 臺北 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1995年7月
傅榮賢 〈易學研究本體特徵論〉,劉大鈞主編《大易集述》 第三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研討會 成都 巴蜀書社,1998年
游祥洲 〈空與太極——略論明代蕅益智旭所著《周易禪解》〉 臺北華梵大學哲學系 華梵大學第六次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2002年7月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