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家價值觀與心靈改革
書刊名:理論與政策
作者:傅佩榮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7
卷期:11:2=42
頁次:頁24-38
主題關鍵詞:儒家價值觀心靈改革禮法情義真誠簡樸博愛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4
  • 點閱點閱:37
     本文依古典儒家的資料,整理及詮釋其價值觀,分由「生存、發展、禮法、情義 、無私、至善」六個層次加以說明,貫穿其中的原理是人性向善論。這一套價值觀直至今日 仍然有效,可以對應心靈改革的需要,具體表現為:真誠、簡樸與博愛。真誠是心靈活動的 基礎,簡樸是實際生活的規則,博愛則顯示人心共同的嚮往。本文在此特別以簡樸為焦點, 連繫起真誠與博愛,結論則是:心靈改革必須在簡樸生活中開始實踐,並具以儒家價值觀為 完整的參考藍圖。 任何哲學理論要想成立,都必須具備三項條件:一是廣泛的經驗素材,二是嚴謹的理性思維 ,三是高明的理想境界。由此建立的系統,固然不能免於時空特色,但是其中蘊含永恆的見 解則是普遍有效的。 儒家創自孔子 (551-479 B.C.),距今二千五百餘年,對中國社會影響 之深遠可謂無出其右。我們把儒家定位為哲學,並且以現代語詞重新詮釋它的永恆見解時, 不難發現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可以對應心靈改革的需要。本文為說明此一論點,將分別探討 儒家價值觀的具體內容以及心靈改革的實際方案。
圖書
1.傅佩榮(1993)。儒家與現代人生。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佩榮(1994)。樂天知命的人生。臺北: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佩榮(1997)。中西十大哲學家。臺北市: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佩榮(1993)。儒家哲學新論。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