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孟子人性論現代詮釋的困境與翻轉--從中西哲學的基本差異談起
書刊名:孔孟學報
作者:袁保新
作者(外文):Yuan, Pao-hsi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98
頁次:頁1-28
主題關鍵詞:知識生命的學問修行地圖孟子學成德之教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67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蕭振聲(20120700)。論人性向善論--一個分析哲學的觀點。中央大學人文學報,51,81-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袁保新(20140900)。先秦儒學成德之教的現代詮釋與商榷--兼論儒學如何與廿一世紀人類文明接榫。孔孟學報,92,201-2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傅佩榮(2008)。儒家「善」概念的定義問題。「傳統中國倫理觀的當代省思」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二○○八年五月十五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傅佩榮(19920000)。人性向善論的理據與效應。臺北:漢學研究中心。783-8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唐君毅(1974)。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香港:東方人文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1971)。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eidegger, Martin、Stambaugh, Joan(1996)。Being and Time。Albany, 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4.金以林(2000)。近代中國大學研究。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ochenski, J. M.、王弘五(19770500)。哲學講話。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沈清松(20140000)。從利瑪竇到海德格:跨文化脈絡下的中西哲學互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佩榮(1993)。儒家哲學新論。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袁保新(2008)。從海德格、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石元康(19980000)。從中國文化到現代性:典範轉移?。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1970)。道德的理想主義。臺中:私立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適(1981)。中國古代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君毅(1974)。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香港九龍:新亞書院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牟宗三(1974)。中國哲學的特質。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馮友蘭(1992)。中國哲學史。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勞思光(1984)。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Whitehead, Alfred North、Griffin, David Ray、Sherburne, Donald W.(1978)。Process and Reality。New York, NY:The Free Press。  new window
19.朱熹、鵝湖月刊社(1984)。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劉述先(2004)。牟宗三先生全集出版在今日的意義,http://bbs.gsr.org.tw/cgi-bin/view.cgi?forum36&topic=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