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儒家價值觀中「情義」、「禮法」之標準及此標準間之關係--以「倫語」、「孟子」為中心
書刊名:哲學與文化
作者:王浩仁
作者(外文):Wang, Hau-ren
出版日期:1997
卷期:24:10=281
頁次:頁970-979+1011
主題關鍵詞:人性價值價值觀儒家情義禮法和合禮之本Human natureValuesSense of valuesConfucianismSincerity and righteousnessRitual and normsHarmonyThe root of proprie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4
  • 點閱點閱:87
      本文主要想探討儒家學說對「情義」與「禮法」這兩個在中國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實踐領域,其各自之判斷標準。此標準間之關係,及由此而顯出的原則與方法問題,在正當性與可行性兩方面的解決之道。在「正當性」方面,「人性」對「至善」與「滿全關係」的嚮往,通過「情義」,達於「禮」,形成有層次的價值次序;在「可行性」方面,「人性」可由自覺與溝通而不斷成長、達成共識,將理想的價值次序在社會中落實。於是,「人性」與「價值」的互動,成為「正當」與「可行」的共同基礎。「禮法」的標準在「情義之適當表達」,而情義的社會意義亦是「適當之表達」,落在實踐中,「表達」的共同目的在於「和」,而不在於「同」。關鍵乃是,「人性」希求「至善」,「至善」要求「誠」,「誠」則不可強求「同」,卻可為「和」打開通路。本文中,「情義」與「禮法」是「價值判斷對象」;「和」與「至善」乃是儒家價值觀中主要的「價值標準」,兼顧了內在與外在之判斷。
會議論文
1.傅佩榮(1996)。簡樸在儒家價値觀裡的作用。環保哲學與簡樸生活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Moore, G. E.。Principia Ethica。  new window
2.Warnock, Mary(1900)。Ethica Since。Oxford U. P.。  new window
3.傅佩榮。儒家哲學新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佩榮(1993)。儒家哲學新論。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勞思光(1981)。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子路。論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宰我問三年之喪。論語.陽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憲問。論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雍也。論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為政。論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陽貨。論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