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五○年代臺灣現代詩風潮試論
書刊名:靜宜人文學報
作者:林淇瀁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9
卷期:11
頁次:頁45-61
主題關鍵詞:五○年代現代詩現代派現代主義反共戰鬥文學紀弦林亨泰覃子豪蘇雪林言曦余光中超現實主義象徵詩新詩閒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3) 專書(4)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0
     五○年代,是臺灣反共戰鬥文學雷厲風行的年代,也是臺灣現代詩運動風起雲湧 的年代。由紀弦組織「現代派」在一九五六年登場後,先後發生「現代主義論戰」、「象徵 詩論爭」與「新詩閒話風波」。本文主要是透過這三場發生於詩壇內外的論戰,爬梳五○年 代臺灣現代詩風潮的起落及其動向。 經由三次論戰的文本分析,本文發現,橫亙五○年代的這三場論戰及辯證,帶出了此後臺灣 現代詩的一條新路,而其主要特色則反映了臺灣現代詩的現代化過程。在「現代派」的集結 與運動、詩社的傾軋與論辯之中,五○年代的現代詩得以脫出「戰鬥詩」、「反共抗俄詩」 的泥沼,找到免於文學政治化的生機,得以發展。 以現代詩「現代化」過程為基礎,本文最後歸納出五○年代臺灣現代詩風潮的五個特色如下 :(一)迂迴突破政治迫壓,奠定詩人的自主獨立。(二)勇敢衝決傳統拘束,開發詩作的 嶄新領域。(三)冷然面對社會質疑,強化詩學的美學基礎。(四)重新盤整詩壇結構,確 立詩社的班底模式。(五)積極培育新生世代,活絡詩刊的交替現象。
期刊論文
1.余光中(1972)。第十七個誕辰。現代文學,46,1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向明(19880400)。五〇年代現代詩的回顧與省思。藍星詩刊,15,83-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紀弦(19530201)。宣言。現代詩,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默(1972)。「創世紀」的發展路線及其檢討。現代文學,46,113-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玉玲(19911100)。紀弦與「現代詩」詩刊之研究。臺灣文學觀察雜誌,4,3-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邱言曦(1960)。言曦五論。台北:邱言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紀弦(1993)。紀弦詩選。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國文藝協會(1960)。文協十年。臺北:中國文藝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麥穗(1998)。詩空的雲煙:台灣新詩備忘錄。台北:詩藝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千武(1997)。台灣新詩論集。高雄市: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薛化元、李永熾(1990)。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I(1945-1965)。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世旭(1998)。新詩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覃子豪(1969)。論現代詩。台中:普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Escarpit, Robert、葉淑燕(1990)。文學社會學。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心皇(1971)。現代中國文學史話。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彭瑞金(1991)。臺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石濤(1987)。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紀弦(1970)。紀弦論現代詩。藍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亨泰(1994)。找尋現代詩的原點。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覃子豪(19521026)。介紹幾個新作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鍾鼎文(19511126)。關於詩的理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亨泰(1990)。從八〇年代回顧台灣詩潮的演變。世紀末偏航:八〇年代台灣文學論。台北市: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蕭(1996)。50年代新詩論戰述評。臺灣現代詩史論。臺北:文訊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Marcuse, H.(1995)。From Consensual Order to Instrumental Control。Culture and Society。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王德威(1997)。五十年代小說新論:一種逝去的文學?。四十年來中國文學。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適(1980)。中國文藝復興.人的文學.自由的文學。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評論集。台北:天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紀瀅(1981)。文藝運動二十五年。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與索引。台北:天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心皇(1981)。導言--自由中國文學三十年。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與索引。臺北:天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明娳(1994)。當代台灣文藝政策的發展、影響與檢討。當代台灣政治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