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想像與真實 : 臺灣人的祖國印象-
作者:陳翠蓮 引用關係
書刊名:日記與臺灣史研究 : 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紀念論文集;上冊;許雪姬 (總編輯) ; 王美雪 (執行編輯)
集叢:日記中的國族
頁次:167-220
出版日期:2008
出版項: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主題關鍵詞:臺灣人祖國印象日記國族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7
期刊論文
1.王白淵(1945)。我的回憶錄。政經報,1(2),17-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冬陽(19840500)。朝向許願中的黎明--試論吳濁流作品中的「中國經驗」。文學界,10,127-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千惠(20011200)。出遊與回歸--連雅堂「大陸游記」探析。臺灣人文. 臺灣師範大學,6,53-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成(20070600)。「不衛生」的華人形象:中外間的不同講述--以上海公共衛生為中心的觀察 (1860-191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56,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義麟(19940200)。被遺忘的半山--謝南光。臺灣史料研究,3,152-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秀哲(1947)。『勿忘臺灣』落花夢。臺北:全民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深切(1998)。張深切全集(卷一)里程碑(上)。臺北:文經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春木(1930)。臺灣人の要求。臺北:臺灣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矢內原忠雄、周憲文(1965)。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臺北:臺灣銀行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德南(1999)。堅勁耿介的社會運動家一一黃旺成。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73)。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領臺以後の治安狀況(中卷):臺灣社會運動史。龍溪書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春木(1974)。臺灣人は斯く觀る臺灣人の要求日本的沒落。東京:龍溪書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春木(1999)。謝南光著作選定。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捷(1994)。我的懺悔錄。臺北:農牧旬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近藤正己(1996)。總力戰と臺灣:日本植民地崩壞の研究。東京:刀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濁流(1988)。無花果。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黃旺成(1934)。黃旺成日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臺灣新民報(19311219)。為實現年來的希望謝君到上海去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吳濁流(1977)。南京雜感。吳濁流作品集4南京雜感。台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濁流(1977)。《亞細亞的孤兒》日文版自序。吳濁流作品集6台灣文藝與我。台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濁流(1977)。吳濁流自撰年譜。吳濁流作品集6台灣文藝與我。台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春木(1930)。新興中國見聞記。台灣人は斯く觀る。台北:台灣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鍾理和(2003)。夾竹桃。鍾理和全集。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濁流(1977)。亞細亞的孤兒。吳濁流作品集1亞細亞的孤兒。臺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追風生(1929)。旅人の眼鏡。臺灣民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菊仙(1930)。新中國一瞥的印象(一)-〔十五)。臺灣新民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美娥(2004)。另類現代性一《臺灣日日新報》記者魏清德的文明啟蒙論述。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榮鐘(1977)。臺灣省光復前後的回憶。小屋大車集。臺中:中央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謝南光(1990)。中國抗戰與臺灣革命。抗戰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謝南光(1990)。收復臺灣與保衛祖國。抗戰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鍾理和(2003)。原人。鍾理和全集。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鍾理和(2004)。祖國歸來。鍾理和全集。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鍾理和(2004)。白薯的悲哀。鍾理和全集。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廖炳惠(2001)。異國記憶與另類現代性:試探吳濁流的《南京雜感》。另類現代情。臺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