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禮俗.記憶與啟蒙 : 臺灣文獻的文化論述及數位典藏
作者:林淑慧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出版項: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集叢:臺灣研究叢書
ISBN:9789571514451
主題關鍵詞:文獻分析文獻數位化文化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3) 專書(4)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43
期刊論文
1.徐麗霞(20020300)。開澎進士--蔡廷蘭。中國語文,90(3),102-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登福(20051200)。文昌帝君信仰與敬惜字紙。人文社會學報,4,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碧連(20021000)。府城臺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施士洁。臺南文化,53,43-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嘉興(19661200)。開臺唯一父子進士施瓊芳與施士洁。臺灣研究彙集,1,27-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丁進(20050300)。蔡廷蘭越南行跡考察實錄。硓{石古}石,38,35-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施士洁(19650615)。後蘇龕泉廈日記。臺南文化,8(2),6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曹敬、陳鐓厚(19710630)。曹敬詩文略集。臺北文獻(直字),1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國璠(19700600)。淡北詩論。臺北文獻,11/12,205-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國璠(19701200)。淡北詩論。臺北文獻,13/14,129-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璦玲(20070900)。導言:有關「明清敘事理論與敘事文學」研究之開展--從近年敘事學研究之新趨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7(3)=67,113-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瑞騰(199101)。雜誌:時代巨輪下的軌跡。臺灣文學觀察雜誌,3,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青霞(20050900)。道光12年(1832)澎湖一場生命的交會--以周凱、蔡廷蘭等賑災詩為討論中心。硓{石古}石,40,88-1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美容(20020300)。臺灣媽祖研究相關書目介紹。臺灣史料研究,18,135-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淑慧(200404)。孔孟民本思想及其後世之轉化。空大學訊,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淑慧(200411)。自然的政治觀--《莊子》對霸權思想的批判。空大學訊,3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林明德(19950600)。臺灣地區孔廟、書院之匾聯文化探索。臺北文獻,112,13-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高啟進(20041200)。開澎進士蔡廷蘭傳1801-1859。硓{石古}石,37,88-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莊健國(20021200)。我國現代文學史料數位化典藏與服務。國家圖書館館刊,91(2),189-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水源(20061000)。八堡圳開築工程大功業。臺灣學研究通訊,1,37-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泰穎(2007)。數位典藏、授權商務與著作權法的省思。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電子報,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蔡丁進(20050600)。蔡廷蘭越南行跡考察實錄。硓{石古}石,39,2-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益源(20051200)。《海南雜著》的版本與譯本。硓{石古}石,41,77-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火木(19980600)。金澎臺移民關係與族群發展。實踐學報,29,253-3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龍應台、郭崇美(20021225)。李春生與大稻埕茶商發展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142,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護源(19981200)。臺南海東書院興廢初探。臺南文化,46,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葉大沛(19961200)。曹士桂「宦海日紀」述略。臺灣文獻,47(4),191-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廖安惠(19910600)。臺灣養女制度初探。史學,16/17,191-215+217-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潘文閣、張秀蓉(19921200)。越南的漢學研究。漢學研究通訊,11(4)=44,368-3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蔡丁進(20051200)。蔡廷蘭越南行跡考察實錄。硓{石古}石,41,2-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蔡丁進(20060900)。蔡廷蘭越南行跡考察實錄。硓{石古}石,44,20-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賴昆祺(2007)。數位典藏海外推展暨國際合作網路推動計畫--數位臺灣文化入口網子計畫。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電子報,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文瀾(196004)。從「揚文會」談到「新學研究會」。臺北文物,8(4),3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李明輝(19991200)。轉化抑或對話﹖--李春生所理解的中國經典。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0/21,133-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李獻璋(19900600)。媽祖傳說的開展(附:關於中國民眾文藝的問題)。漢學研究,8(1)=15,287-30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何培夫(19991200)。臺灣碑碣的文學資料。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6(2),99-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何培夫(20000600)。臺灣的碑碣史料。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6(4),107-1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吳槐(195308)。龍峒聞見雜錄。臺北文物,2(2),58-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汪毅夫(2004)。清代臺灣的幕友。東南學術,2004(1),125-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周樑楷(19980600)。歷史敘述與近代英國史學傳統的轉變(1880-1930)。興大歷史學報,8,271-2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周宗賢(19930900)。大龍峒陳悅記小史。臺北文獻,105,2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林富士、高素蘭(20061200)。數位革命與歷史研究。國史館館刊,41,25-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林平華、張瓊月(20050600)。國史館規劃後設資料(Metadata)經驗談。國史館館刊,38,144-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洪瑩發(20050100)。大甲媽祖進香飲食的文化意涵初探。臺灣文化研究所學報,2,275-2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柯基生(19980900)。金蓮秘性纏足與性的解析。歷史月刊,128,6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柯榮三(20060900)。《全臺詩》蔡廷蘭〈請急賑歌〉之商榷--以版本及典故為主的考述。硓(石古)石,44,50-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高以璇(20060500)。從傳統婚禮儀式中的貺辭看臺灣社會的文化意涵。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33,55-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高啟進(19980600)。「開澎進士」蔡廷蘭。硓{石古}石,11,2-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高啟進(20050300)。開澎進士蔡廷蘭傳1801-1859。硓{石古}石,38,75-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許丙丁(19761200)。藥王廟。臺南文化,2,6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陳培漢(1953)。先曾叔祖維英公事蹟。臺北文物,2(2),9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陳佳利(20070100)。生命中不可再現之痛:論戰爭紀念博物館之展示與敘事策略。博物館學季刊,21(1),45-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存仁(19930200)。女性酷刑纏足考。傳記文學,62(2)=369,128-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游鑑明(19940600)。日據時期臺灣的新女性。婦女研究通訊,3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黃筱慧(20080100)。論述之詮釋行動理論中的時間與敘事。哲學與文化,35(1)=404,7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黃典權(19650600)。石蘭山館遺稿序。臺南文化,8(1),a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楊翠(19940600)。日據臺灣娼妓問題初探。婦女研究通訊,3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楊清池(1936)。辛丑--歌詩。臺灣新文學,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楊雲萍(1941)。士林先哲傳記資料初輯。民俗臺灣,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廖炳惠(19940101)。馬克吐溫[Mark Twain]「哈克歷險記」與多元文化及公共場域--多元文化及公共場域研究的啟示。當代,93,48-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蔡丁進(20011200)。蔡廷蘭江西仕宦考察實錄。硓{石古}石,25,2-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蔡丁進(20020600)。蔡廷蘭江西仕宦考察實錄。硓{石古}石,27,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賴子清(19691200)。清代北臺之考選。臺北文獻,9/10,166-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賴子清(19700600)。清代北臺之考選。臺北文獻,11/12,4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戴寶村(19930800)。一九一五年武裝抗日事件的新視角。臺灣史料研究,2,20-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鄭淑蓮(19990400)。清末臺灣基督教女子教育的發展--以臺南長老教女學之設立為例。弘光學報,33,283-3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龔鵬程(20020800)。文人風月傳統的最後一瞥。聯合文學,18(10)=214,129-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金關丈夫、楊雲萍(1941)。本誌發刊の趣意書を繞る論争の始末。民俗臺灣,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金關丈夫、楊雲萍(1941)。本誌發刊の趣意書を繞る論争の始末。民俗臺灣,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津留信代、陳千武(19950400)。張文環作品裡的女性觀--日本舊殖民地下的臺灣。文學臺灣,14,194-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臺灣史料調查室(1936)。臺灣史料調查室の設立(有關石碑調查及拓片)。南方土俗,4(2),51-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高彥頤(19990800)。Rethinking Sex, Female Agency, and Footbinding。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7,75-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辰巳明久、黃國鈞(20031000)。日本數位典藏的現況。故宮文物月刊,21(7)=247,112-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川路祥代(20011200)。1919年日本殖民地臺灣之〈孔教論〉。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1,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津留信代、陳千武(19950100)。張文環作品裡的女性觀--日本舊殖民地下的臺灣。文學臺灣,13,171-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胡錦媛(19961200)。繞著地球跑--當代臺灣旅行文學。幼獅文藝,83(12)=516,5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臺灣慣習研究會(1907)。紳士の半面--李春生氏。臺灣慣習記事,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Gates, Hill(19970800)。On a New Footing: Footbinding and the Coming of Modernity。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5,115-135。new window  new window
78.胡錦媛(19990500)。遠離非洲,遠離女性:「黑暗之心」中的旅行敘事。中外文學,27(12)=324,97-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前島信次(1938)。臺灣の瘟疫神、王爺と送瘟の風習に就ごて。民族學研究,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李世偉(19960900)。身是維摩不著花--黃玉階之宗教活動。臺北文獻,117,157-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李知灝(20060800)。殖民現代性初體驗--以洪棄生《寄鶴齋詩集》中日治時期社會詩作為研究中心。彰化文獻,7,6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林淑慧(20041200)。臺灣清治時期遊記的異地記憶與文化意涵。空大人文學報,13,53-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林文龍(19910600)。清代臺灣書院講席彙錄。臺灣文獻,42(2),241-2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施教堂、陳培錐、黃純青、張根乞、陳培漢、黃水沛、曹甲乙、陳鐓厚、廖漢臣、吳開關、吳朝瑞、陳錫慶、陳錫福、吳槐、黃得時、蘇得志、王詩琅(19530800)。大龍峒耆宿座談會。臺北文物,2(2),64-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方世杰、林麗娟、鄭仲興(2000)。合作硏發之組織學習與績效的硏究--以參與工硏院科技專案之廠商爲例。科技管理學刊,5(3),105-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廖炳惠(20020300)。旅行、記憶與認同。當代,57=175,84-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李豐楙(19940400)。臺灣民間禮俗中的生死關懷--一個中國式結構意義的考察。哲學雜誌,8,3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陳益源(20040600)。蔡廷蘭越南行跡及其民俗記載。硓{石古}石,35,2-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陳益源(20041200)。金門瓊林所見蔡廷蘭相關文物。硓[石古]石,37,72-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楊麗中、吳新發(19930800)。傅柯[Michel Foucault]與後殖民論述--現代情境的問題。中外文學,22(3)=255,5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黃沛榮(20010600)。《易經》形式結構中所蘊涵之義理。漢學研究,19(1)=38,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陳新(19990300)。論二十世紀西方歷史敘述研究的兩個階段。思與言,37(1),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陳亞寧、陳淑君(19990301)。Metadata初探。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通訊,15(5),36-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蔡采秀(20040600)。以順稱義:論客家族群在清代臺灣成為義民的歷史過程。臺灣史研究,11(1),1-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周婉窈(20061200)。「進步由教育 幸福公家造」--林獻堂與霧峰一新會。臺灣風物,56(4),39-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蔡丁進(20040600)。越南考察延宕與「海南雜著」綱要。硓〔石古〕石:澎湖縣文化局季刊,35,24-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陳益源(20010600)。澎湖蔡進士的史料與傳說。硓{石古}石:澎湖縣文化局季刊,23,79-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李豐楙(19931000)。東港王船和瘟與送王習俗之研究。東方宗教研究,3,227+229-2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楊緒賢(19770900)。吳德功與磺溪吳氏家譜。臺灣文獻,28(3),113-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李永熾(19780300)。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理念的形成。思與言,15(6),37-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王泰升(20050100)。日本殖民統治者的法律鎮壓與臺灣人的政治反抗文化。月旦法學,116,123-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洪敏麟(19760900)。纏腳與臺灣的天然足運動。臺灣文獻,27(3),143-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Candidius, George、葉春榮(19940900)。荷據初期的西拉雅平埔族。臺灣風物,44(3),193-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簡炯仁(19961200)。「臺灣是瘴癘之地」--一個漢人的觀點。臺灣風物,46(4),2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Katz, Paul(19900300)。東隆宮迎王祭典中的和瘟儀式及其科儀本。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2,93-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Turner, Victor、Turner, Edith、劉肖洵(19830200)。朝聖:一個「類中介性」的儀式現象。大陸雜誌,66(2),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王嵩山(19830700)。進香活動看民間信仰與儀式。民俗曲藝,25,61-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林鶴亭(19760300)。安平天后宮志。臺灣風物,26(1),37-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林富士(20050900)。清代臺灣的巫覡與巫俗--以《臺灣文獻叢刊》為主要材料的初步探討。新史學,16(3),23-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林秋敏(19990400)。從不纏足運動談女性自覺的萌芽。歷史月刊,135,5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林淑慧(20050600)。臺灣清治中期淡北文人曹敬及其手稿的詮釋。臺北文獻(直字),152,59-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黃美娥(20060300)。差異/交混、對話/對譯--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身體經驗與新國民想像(1895-1937)。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8,81-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胡曉真(20060900)。旅行、獵奇與考古--《滇黔土司婚禮記》中的禮學世界。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9,47-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施懿琳(19970300)。由反抗到傾斜--日治時期彰化文人吳德功身份認同之分析。中國學術年刊,18,317-344+444-4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許雪姬(20020500)。反抗與屈從--林獻堂府評議員的任命與辭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9,259-2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游鑑明(20000600)。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女子體育的發展。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3,1-3+5-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劉翠溶、劉士永(19990600)。臺灣歷史上的疾病與死亡。臺灣史研究,4(2),89-1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陳和琴(20010900)。Metadata與數位典藏之研討。大學圖書館,5(2),2-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蘇碩斌(20060600)。觀光/被觀光:日治臺灣旅遊活動的社會學考察。臺灣社會學刊,36,167-2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施懿琳(20030800)。從《臺灣府志》〈藝文志〉看清領前期--臺灣散文正典的生成。臺灣文學學報,4,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康豹(19910300)。屏東縣東港鎮的迎王祭典: 臺灣瘟神與王爺信仰之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0,95-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李知灝(20050300)。吳德功的割臺經歷與心境轉變--以《瑞桃齋詩稿》乙未、丙申詩作為研究中心。彰化文獻,6,6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程玉凰(20060700)。洪棄生《瀛海偕亡記》版本考校。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47,155-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宋美璍(19970900)。自我主體、階級認同與國族建構:論狄福、菲爾定和包士威爾的旅行書。中外文學,26(4)=304,4-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姜佩君(20010300)。澎湖蔡進士傳說初探。硓{石古}石,22,28-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蔡丁進(20020300)。蔡廷蘭江西仕宦考察實錄。硓{石古}石,26,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翁佳音(19851200)。臺灣漢人武裝抗日(1895-1902) 的成員分析。東海大學歷史學報,7,209-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陳壬癸(19820600)。馬偕博士與臺灣。臺灣文獻,33(2),111-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獻東(19570100)。馬偕博士與艋舺的傳道。臺北文物,5(2/3),107-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李豐楙(19890300)。鎮瀾宮建醮科儀之探討。民俗曲藝,58,23-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賴維菁(19970900)。帝國與遊記--以三部維多利亞時期作品為例。中外文學,26(4)=304,70-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蔣秀純(1986)。士林區耆老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77,19-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曹永和(1942)。民俗採訪の會--大龍峒三題。民俗臺灣,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曹永和(1941)。士林の傳說。民俗臺灣,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洪槱(1946)。關于《臺灣戰紀》。圖書月刊,1(2),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後藤均平、《海南雑著》を讀む會(1993)。蔡廷蘭《海南雑著》とその試訳。史苑,54(1),81-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湯國禎(2004)。林則徐與臺灣。臺灣研究集刊,85,78-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國分直一(1943)。四社平埔族の尪姨と作向。民俗臺灣,3(3),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簡榮聰(200401)。臺灣民間醮典文化。臺灣月刊,253,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廖漢臣(1954)。揚文會。臺北文物,2(4),77-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Thompson, Laurence G.(1969)。Formosan Aborigines in the early Eighteenth Century: Huang Shu-Ching's FAN-SU LIU-K AO。Monumenta Serica,28,46。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豐楙(2002)。文學、文化與世變: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文學組)。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得時(1968)。天然足會與斷髮不改裝運動。臺灣研究研討會。臺北: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央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200408)。第三屆數位典藏技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屆數位典藏技術研討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技術研發分項計畫主辦 (會議日期: 2004年8月5-6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古偉瀛(1994)。以教代政--試論李春生的政教觀。中國政治、宗教與文化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淑慧(2005)。清末臺灣政經思想--以文人論述為主軸。第四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師大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主辦 91-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達然(1994)。日據時期臺灣散文。賴和及其同時代的作家:日據時期臺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 (會議日期: 1994年11月25-27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雪華(1998)。史料數位化與Metadata。臺灣古文書數位化討會暨成果發表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湯熙勇(2003)。人道、外交與貿易之間--以朝鮮、琉球及越南救助清代中國海難船為中心。第九屆中國海洋發展史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3/03/12-03/14)。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阮蘇蘭(2008)。記載越南民間風俗的相關漢喃文獻略考。第六屆國際青年學者漢學會議--民間文學與漢學研究。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萬益(1996)。從民間來到民間去--賴和的文學立場。中國文學史暨文學批評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川合康三(200803)。由空間移動視點探討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并序」。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國際學術討會,漢學研究中心主辦 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Lancaster, Lewis(200803)。Digital Data in the Humanities。數位典藏國際會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紀蕙(200603)。一與多之間:李春生問題。跨領域的臺灣文學究學術研討會,499-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苑如(200803)。涉遠與歸返 : 法顯求法的行旅與傳記敘述。空間移動之文化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清俊(2001)。漫談國家數位典藏。文獻與資訊學術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75-2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曾士榮(2006)。1920年代臺灣國族意識的形成 : 以《陳旺成日記》為中心的討論 (1921~1932)。日記與臺灣史研究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 紀念林獻堂先生逝世50週年。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集。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羅鳳珠、何淑華(200410)。臺灣文學文獻數位化的回顧與前瞻。2004年漢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04年10月29、30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萬益(2000)。現階段區域文學史撰寫的意義和問題。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9年11月)。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東榮、陳長房(1995)。典律與文學教學:第十六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選集。臺北: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洪淑芬(2002)。文獻典藏數位化的實務與技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文堂、謝奇懿(1998)。大南實錄清越關係史料彙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蕭新煌(1995)。東南亞的變貌。臺北: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洪碧霞(1994)。李春生中國化基督教思想之構造及其意義(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大元(1999)。日治時期臺灣教化輔助團體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進崑(1993)。檳榔嚼塊中興奮性成分之研究及替代品的研製(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依伶(2007)。從解纏足到自由戀愛:日治時期傳統文人與知識分子的性別話語(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國棟。清代台灣示禁碑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品滄(2006)。從田畦到餐桌--清代臺灣漢人的農業生產與食物消費(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Teng, Emma Jinhua(1997)。Travel Writing and Colonial Collecting: Chinese Travel Accounts of Taiwan from the Seventeenth through Nineteenth Centuries(博士論文)。Harvard University,Massachusetts。  new window
8.許佩賢(1994)。塑造殖民地少國民:日據時期臺灣公學校教科書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秀蓉(2002)。日治時期臺灣醫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王昶雄、詹冰為主(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溫振華(1978)。清代臺北盆地經濟社會的演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連慧珠(1995)。「萬生反」--十九世紀後期台灣民間文化之歷史觀察(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君愷(1992)。日治時期臺灣醫生社會地位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添發(2005)。陳維英及其文學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美苓(2006)。論賭博行為之應罰性(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淵洯(1980)。清代台灣的社會領導階層(一六八四-一八九五)(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何培夫(2001)。南瀛古碑志。臺南:臺南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啟進、陳益源、陳英俊(2005)。開澎進士蔡廷蘭與「海南雜著」。澎湖縣馬公市:澎湖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連橫(1965)。雅堂文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總督府(1908)。臨時臺灣戶口調查結果表。臺北: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福全(1998)。福全臺諺語典。台北市:徐福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幅員、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77)。臺灣文獻叢刊提要。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淑慧(200711)。臺灣清治時期散文的文化軌跡。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黎崱、武尚清(2000)。安南志略。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焜璜、林豪(1960)。金門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詩琅、王國藩(1983)。臺北市志。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德功(199205)。瑞桃齋文稿。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明清史料戊編。臺北:維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范曄、李賢(199109)。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1979)。史記。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錫祺(2005)。小方壺齋輿地叢鈔(三)補編。瀋陽:遼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池志澂(1960)。全臺遊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德功(1959)。施案紀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汝和(1980)。臺灣省通志。臺北:眾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汝和(1989)。臺中縣志‧藝文志。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何培夫(1993)。臺灣地區現存碑碼圖誌。臺北: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周于仁、胡格(1961)。膨湖志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岡松参太郎、陳金田(1990)。臺灣私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資修(1992)。南強文錄。臺北: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熊祥(1964)。臺灣省通志稿。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洪棄生(1993)。中東戰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洪棄生(1993)。中西戰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故宮博物院(1976)。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洪棄生(1993)。八州遊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章甫(1958)。半崧集簡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曹敬(1971)。曹敬手稿及抄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汝南(1970)。臺灣省通志。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連橫(1971)。連雅堂先生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參謀本部(1906)。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戰史。東京:東京印刷株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臺灣銀行經濟究室(1959)。淡水廳築城案卷。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臺灣銀行經濟究室(1963)。臺灣對外關係史料。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臺灣銀行經濟究室(1968)。清史稿臺灣資料彙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臺灣銀行經濟究室(1977)。清世宗實錄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臺灣總督府(1901)。揚文會策議。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臺灣總督府(1915)。臺灣史料。臺北: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臺灣總督府臨時舊慣調查會(1910)。臺灣司法附錄參考書。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臺灣憲兵隊(1932)。臺灣憲兵隊史。臺北:三協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臺灣省文獻會(1998)。重修臺灣省通志‧人物志。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李亦園(1968)。信仰與文化。臺北:巨流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鄭鵬雲(1976)。師友風義錄。臺北: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蔡振豐(1957)。苑裏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鄭鵬雲(1914)。浯江鄭氏家。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中央究院近代史究所(1988)。清季自強運動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石實、蔣鏞(1958)。越南華橋志。臺北:華僑志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石萬壽(1992)。臺灣的拜壺民族。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阮昌銳(1994)。臺北市傳統儀禮(生命禮俗篇)。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何金蘭(1898)。文學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柳克述(1979)。土耳其復興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施隆民(1997)。施氏世界。彰化:世界臨濮施氏宗親總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梁錦文(2002)。後冷戰時期之越南外交政策。臺北:翰蘆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徐海燕(1999)。悠悠千載一金蓮--中國的纏足文化。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柴本源、黃祥康、方芳(1999)。旅遊地理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梁錦文(2002)。越南簡史。南投: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張京媛(1995)。後殖民主義與文化認同。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張正昌(2004)。林獻堂與臺灣民族運動。臺北:張正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張秀民(1991)。中越關係史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陳慶浩、鄭阿財、陳義(1991)。神話傳說類。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培豐、王興安、鳳氣至純平(2004)。「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林豪(1958)。澎湖廳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臺灣慣習研究會(1969)。臺灣慣習記事。臺北: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臺灣教育會(1933)。芝山巖志。臺北:臺灣教育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臺灣銀行經濟究室(1987)。清聖祖實錄選輯。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臺灣總督府(1912)。臺灣教科用書國民讀本。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蔣元樞(1994)。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阮昌銳(1991)。歲時與神誕。臺北:臺灣省立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李銘輝(1990)。觀光地理。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張仲(1995)。小腳與辮子。台北: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黃應貴(1995)。時間、歷史與記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裘學賢(1995)。人文主義哲學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高雄:復文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楊楊(2001)。小腳舞蹈:一個鄉村的纏足故事。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賴和、林瑞明(2000)。賴和手稿集,新文學卷。彰化:賴和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漢學研究中心(1995)。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謝瀛春(1999)。數位典藏技術彙編。臺北: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劉枝萬(1989)。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謝元魯(2007)。旅游文化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瞿海源、林洋港(1989)。重修臺灣省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鄭祖安、蔣明宏(1994)。徐霞客與山水文化。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石川松太郎(1997)。日本教育史。東京:玉川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多賀秋五郎(1970)。近世東アジア教育史研究。東京:學術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清水勝嘉(1996)。昭和戰前期の日本公眾衛生史。東京:不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關秀夫(1997)。日本博物館學入門。東京:雄山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Waidacher, Friedrich、曾于珍(2005)。博物館學--德語世界觀點。臺北:五觀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Culler, Jonathan(1998)。The Semiotics of Tourism, Framing the Sign: Criticism and Its Institutions。London:U of Oklahoma P.。  new window
88.Turner, Bryan S.、Featherstone, Mike、Hepworth, Mike(1991)。The Body: Social Process and Culture Theory。Sage Publication。  new window
89.Bourdieu, Pierre(1991)。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90.Wang, Ping(1957)。Aching for beauty: footbinding in Chinese。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91.中央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200509)。第四屆數位典藏技術研討會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黃昭堂(1972)。臺灣民主國の研究--臺灣獨立運動史の一斷章。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賴光臨(1984)。新聞史。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臺灣教育會(1973)。臺灣教育沿革志。臺北:古亭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Frazer, J. G.、汪培基(1991)。金枝:巫術與宗教之研究。台北:久大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Henderson, Karla A.、劉耳(2002)。女性休閒:女性主義的視角。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Yates, Frances Amelia(1966)。The Art of Memor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98.Bal, Mieke(2007)。Narrat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arrative。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new window
99.Islam, Syed Manzurul(1996)。The Ethics of Travel from Marco Polo to Kafka。New York: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0.Helms, Mary W.(1988)。Ulysses' Sail: An Ethnographic Odyssey of Power, Knowledge, and Geographical Distance。Princeton,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01.謝瀛春(2004)。數位典藏技術彙編。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戴寶村(2006)。臺灣歷史的鏡與窗。臺北: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Hampson, Norman、李豐斌(1984)。啓蒙運動。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台灣總督府(1969)。日本統治下の民族運動。東京:台灣史料保存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劉天華(1993)。旅遊美學。臺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李春生(2004)。主津新集。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李明輝(1995)。李春生的思想與時代。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黃昭弘(1993)。清末寓華西教士之政論及其影響。臺北:宇宙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Giddens, Anthony、趙旭冬、方文(2002)。現代性與自我認同:晚期現代的自我與社會。臺北: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片岡巖(1924)。臺灣風俗誌。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阮旻錫、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海上見聞錄。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吳瀛濤(1983)。臺灣諺語。台北市:臺灣英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許俊雅(2004)。講座FORMOSA:臺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李豐楙、劉苑如(200212)。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詮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鄭志敏(2004)。日治時期《臺灣民報》醫藥衛生史料輯錄。臺北: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陳東原(1997)。中國婦女生活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朱雲影(1981)。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程玉凰(1997)。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嶙峋志節一書生。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Poter, Dennis(1991)。Haunted Journeys: Desire and Transgression in European Travel Writing。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0.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2)。明清史料.戊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蔣渭水、王曉波(2005)。蔣渭水全集。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09)。清德宗實錄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嘉義管內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李亦園(1999)。田野圖象--我的人類學生涯。臺北:立緒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盧建榮(2001)。性別、政治與集體心態:中國新文化史。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Young, Robert J. C.、周素鳳、陳巨擘(2006)。後殖民主義--歷史的導引。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Isaacs, Harold Robert、鄧伯宸(2003)。族群:集體認同與政治變遷。臺北:立緒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陳文為(1969)。欽定越史通鑑綱目。臺北:中央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彭瑞金(1994)。臺灣新文學運動40年。臺北:自立晚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Porter, Roy、王道還(200510)。醫學簡史。臺北:商周出版社: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李又寧、張玉法(1981)。中國婦女史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李歐梵(1996)。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劉銘傳(1977)。劉壯肅公奏議。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呂紹理(2005)。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賴和、林瑞明(2000)。賴和全集。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曾景來(1995)。臺灣宗教と迷信陋習。臺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高洪興(1995)。纏足史。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蔡廷蘭(1959)。海南雜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Pratt, M. L.(1992)。The imperial eye: Travel writing and transculturation。London。  new window
140.Leduc, Jean、林錚(2204)。史家與時間。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范咸(1961)。重修臺灣府志 : 職官.官秩。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1996)。臺灣史論文精選。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8)。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Crossley, Michele L.、朱儀羚、康萃婷、柯禧慧、蔡欣志、吳芝儀(2004)。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傅錫祺(1993)。櫟社沿革志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黃煌雄(1992)。蔣渭水傳:台灣的先知先覺者。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余文儀(1962)。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翟灝、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臺陽筆記。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臺灣教育碑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陳文達(1961)。鳳山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Radcliffe-Brown, A. R.、夏建中(1991)。社會人類學方法。臺北: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原房助(1932)。臺灣大年表。臺北:臺灣經世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游鑑明(1998)。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伊能嘉矩、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5)。臺灣文化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洪安全(19950800)。清宮月摺檔臺灣史料。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清文宗實錄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盧雲亭(1993)。現代旅遊地理學。臺北: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薩德賽、蔡百銓(2001)。東南亞史。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蔡培火、陳逢源、林柏壽、吳三連、葉榮鐘(1971)。臺灣民族運動史。臺北市:自立晚報叢書編輯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陳文達、王禮(1961)。臺灣縣志.第1冊:梁序、凡例、修志姓氏。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蔣毓英(1993)。台灣府志。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佐藤源治(1943)。台灣教育の進展。臺北:台灣出版文化株式會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臺灣總督府(1915)。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台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周璽(196211)。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增田福太郎、古亭書屋(1999)。臺灣漢民族的司法神:城隍信仰的體系。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林獻堂、許雪姬(2000)。灌園先生日記。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李春生(1896)。東遊六十四日隨筆。福州:美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樊開印(1993)。中國境內各民族細說。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蔡相煇(1989)。台灣的王爺與媽祖。台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林淑慧(2004)。臺灣文化采風:黃叔璥及其《臺海使槎錄》研究。臺北市:萬卷樓圖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Teng, Emma Jinhua(2004)。Taiwan's Imagined Geography: Chinese Colonial Travel Writing and Pictures (1683-1895)。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72.Mayo, Edward J.、唐學斌、蔡麗玲、Jarvis, Lance P.(1990)。旅遊心理學。臺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臺灣教育會(1995)。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蔡主賓(1998)。蔡廷蘭傳。台中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鄭如蘭(19920600)。偏遠堂吟草。臺北縣:龍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高拱乾(1960)。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彭孫貽、李延罡(1959)。靖海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矢内原忠雄、周憲文(1987)。曰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台北:帕米爾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Hinchman, Lewis P.、Hinchman, Sandra K.(1997)。Memory, Identity, Community: The Idea of Narrative in the Human Sciences。New York: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new window
180.Kuper, Adam、賈士蘅(1988)。英國社會人類學 :從馬凌諾斯基到今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陳培桂、林豪(196308)。淡水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黃美英(1988)。千年媽祖--湄洲到台灣。台北:人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周鍾瑄、陳夢林、李欽文(1962)。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Said, Edward W.、王志弘、王淑燕、郭菀玲、莊雅仲、游美惠、游常山(1999)。東方主義。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MacKay, G. L.、MacDonald, J. A.、周學普(1960)。臺灣六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Malinowski, Bronislaw、費孝通(2001)。文化論。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黃應貴(1995)。空間、力與社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陳嘉明(2001)。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陳捷先(1996)。清代台灣方志研究。台北:台灣學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曹永和(2000)。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謝金鑾、鄭兼才(1962)。續修臺灣縣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鈴木清一郎、高賢治、馮作民(1994)。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陳秋坤(199412)。清代台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 1700-1895。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康豹(1997)。台灣的王爺信仰。台北:商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Escarpit, Robert、葉淑燕(1990)。文學社會學。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陳紹馨(1989)。臺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董芳苑(1991)。原始宗教。台北:久大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戴燕(2002)。文學史的權力。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Clifford, James、Marcus, George E.(1986)。Writing Culture: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Ethnograph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200.若林正丈、吳密察(2004)。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莊萬壽(20030000)。臺灣文化論:主體性之建構。臺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上內恒三郎(1916)。臺灣刑事司法政策論。台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葉連鵬(2001)。澎湖文學發展之研究。澎湖縣:澎湖縣立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鄭鵬雲、曾逢辰(1959)。新竹縣志初稿。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Foucault, Michel、劉北成、楊遠嬰(2003)。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Giddens, Anthony、Pierson, Christopher、尹宏毅(2002)。現代性:紀登斯訪談錄。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臺灣總督府(1914)。公學校用國民讀本。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洪鎌德(1997)。人文思想與現代社會。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李世偉(19990000)。日據時代臺灣儒教結社與活動。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鄭志明(1990)。臺灣的宗教與秘密教派。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李亦園(1992)。文化的圖像。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李獻璋(1979)。媽祖信仰の研究。泰山文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臺灣總督府(1916)。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臺灣私法人事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戴寶村(1993)。帝國的入侵:牡丹社事件。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洪棄生(1972)。寄鶴齋選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謝彥君(2006)。旅遊體驗研究:一種現象學的視角。天津:南開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吳德功(1961)。彰化節孝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吳德功(1960)。觀光日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丁紹儀(1957)。東瀛識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盧德嘉(1960)。鳳山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1959)。安平縣雜記。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連橫(1975)。臺灣詩乘。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章學誠(1973)。文史通義。臺北:漢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黃有志(1991)。社會變遷與傳統禮俗。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黃富三(2004)。林獻堂傳。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陳建忠(2004)。書寫臺灣.臺灣書寫:賴和的文學與思想研究。高雄市:春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林富士(19950000)。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新北市板橋區:臺北縣立文化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廖炳惠(2001)。另類現代情。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朱景英(1958)。海東札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吳德功(1959)。戴案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連橫(1966)。臺灣詩薈雜文鈔。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3.楊翠(19930000)。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以《臺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4.Woodward, Kathryn、林文琪(2006)。認同與差異。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5.江日昇(1960)。臺灣外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6.郁永河(1959)。裨海紀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7.施士洁(1993)。後蘇龕合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8.莊金德(1973)。清代臺灣教育史料彙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9.林文龍(1999)。臺灣的書院與科舉。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0.方孝謙(2001)。殖民地臺灣的認同摸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臺北:巨流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Berger, John、吳莉君(2005)。觀看的方式。臺北市:麥田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吳子光(1959)。臺灣紀事。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3.胡傳(1960)。臺灣日記與稟啟。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4.Shepherd, John Robert(1993)。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1600-1800。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45.黃美英(19940000)。臺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6.許世楷、李明峻、賴郁君(2006)。日本統治下的臺灣。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7.葉石濤(1981)。臺灣鄉土作家論集。臺北: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8.林滿紅(19970000)。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9.湯熙勇(1988)。清代臺灣文官的任用方法及其相關問題。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0.柯培元(1961)。噶瑪蘭志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王必昌(1961)。重修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2.Ahern, Emily Martin(1973)。The Cult of the Dead in a Chinese Village。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53.尾崎秀樹(1971)。舊殖民地文學の研究。勁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4.胡傳(1960)。臺東州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5.王瑛曾(1962)。重修鳳山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6.洪棄生(1959)。瀛海偕亡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7.胡建偉(1961)。澎湖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8.倪贊元(1959)。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9.連橫(1962)。臺灣通史。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0.連橫(1992)。臺灣詩乘。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黃美娥(20040000)。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2.黃逢昶(1960)。臺灣生熟番紀事。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3.劉良璧(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4.子安宣邦、陳瑋芬(2004)。東亞儒學:批判與方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5.蔡相煇(1995)。北港朝天宮志。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6.石萬壽(20000000)。臺灣的媽祖信仰。臺北:臺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7.周元文(1960)。重修臺灣府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8.Said, Edward W.、蔡源林(2001)。文化與帝國主義。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9.李亦園(19820000)。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0.藤井志津枝(1992)。近代中日關係史源起:1871-74年臺灣事件。金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Bullock, Alan、董樂山(2000)。西方人文主義傳統。究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2.仇德哉(1983)。臺灣之寺廟與神明。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3.邱秀堂(1986)。臺灣北部碑文集成。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4.廖炳惠(2003)。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5.陳益源(20060000)。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6.Van Gennep, Arnold、Vizedom, Monika B.、Caffee, Gabrielle L.、Kimball, Solon(1960)。The Rites of Passag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277.Halbwacks, Maurice、Coses, Leuis A.(1992)。On Collective Memor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278.黃叔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臺海使槎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9.翁佳音(1986)。臺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0.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5)。臺灣輿地彙鈔。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施琅(1958)。靖海紀事。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2.氏平要、原田芳之(1934)。臺中市史。臺灣新聞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3.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2002)。臺灣史。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4.井出季和太(1997)。臺灣治績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5.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08)。明治三十八年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記述報文。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6.Dodd, John、陳政三(2002)。北臺封鎖記--茶商陶德筆下的清法戰爭。原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7.陳俊宏(20020000)。李春生的思想與日本觀感。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8.劉禾、宋偉杰(2002)。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中國:1900-1937)。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9.照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天妃顯聖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0.Anderson, Benedict(1991)。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Verso。  new window
291.班納迪克.安德森、吳叡人(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2.廖炳惠(19940000)。回顧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3.鄧景衡(20020000)。符號、意象、奇觀:台灣飲食文化系譜。臺北:田園城市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4.佐倉孫三(1961)。台風雜記。台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5.國立故宮博物院(1977)。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6.Crang, Mike、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2003)。文化地理學。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7.林瑞明(1993)。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臺北:允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8.米歇‧傅柯、王德威(1993)。知識的考掘。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維朝(2006)。勞生略歷。林維朝詩文集。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棄生(1970)。寄鶴齋函札。洪棄生先生全集。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坤五(2007)。坤五文集。全臺文。臺中:文听閣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汝銓(2007)。雪漁文集。全臺文。臺中:文听閣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文龍(1987)。彰化白沙書院興廢考。臺灣史蹟叢論。臺中:國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美容(1991)。與彰化媽祖有關的傳說故事與諺語。臺灣人的社會與信仰。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洪銘水(1998)。洪棄生的「觀風」與「戰紀」。臺灣文學散論--傳統與現代。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施懿琳(2000)。賴和漢詩的新思想及其寫作特色。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高雄:春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獻堂(1956)。環球遊記。林獻堂先生紀念集遺著。臺中:林獻堂先生紀念集編纂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上野專一(2002)。與劉銘傳、林維源對談--臺灣視察手記。臺灣百年花火--清末日初臺灣探險踏實錄。臺北:玉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中西牛郎(2004)。泰東哲學家李公小傳。李春生著作集。台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片山生、鄭瑞明(1987)。溺女的陋習。臺灣慣習記事中譯本。臺中:臺中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Pred, Allan、許坤榮(1988)。結構化歷程和地方--地方感和結構的形成過程。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Mann, Susan(1991)。Grooming a Daughter for Marriage: Brides and Wives in the Mid-Qing Period。Marriage and Inequality in Chinese Societ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15.黃美娥(2002)。清代臺北地區文壇初探。明清時期的臺灣傳統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吳文星(199302)。清季李春生的自強思想--以臺事議論為中心。李春生著作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吳文星(199303)。清季李春生的自強思想--以變革圖強議論為中心。李春生著作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胡家瑜(2004)。賽夏儀式食物與Tatinii〔先靈)記憶:從文化意象和感官經驗的關聯談起。物與物質文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萬益(2003)。論臺灣文學的主體性。臺灣漢文化之本土化。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顧力仁、蔡慧瑛(200405)。圖書館古籍整理與資訊科技的應用。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圖書館年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謝清俊(2004)。文學文獻與資訊:文學文獻的數位化問題。語言、文學與資訊。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Robertson, George、Mash, Melinda(1994)。As the world turns: introduction。Traveller's Tales: Narratives of Home and Displacement。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23.黃俊傑、古偉瀛(1994)。新恩與舊義之間--李春生的國家認同之分析。李春生的思想與時代。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吳文星(19860000)。日據時期臺灣的放足斷髮運動。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杰姆遜(1993)。處於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學。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吳德功(1959)。讓臺記。割臺三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吳文星(1987)。白手起家的稻江巨商--李春生(1838-1924)。臺灣近代名人誌。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翠溶(19950000)。漢人拓墾與聚落之形成:臺灣環境變遷之起始。積漸所至:中國環境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Foucault, Michel、Mcleod, Ian(1981)。The Order of Discourse。Untying the Text: A Post-Structuralist Reader。Routledge & Kegan Paul。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