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微敘事的時間本質與意義建構
書刊名: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作者:潘天波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12)
頁次:90-96
主題關鍵詞:微敘事自由敘事時間空間意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微敘事是由大眾媒體轉型而新生的知識傳達范式。更確切地說,微敘事是代表了反宏大敘事的新方法論形態。微敘事在不斷刷屏的指尖或移動終端上將時空層層剝離,在此過程中,地理空間變得無實在意義,時間性已然成為日常微敘事的核心本質。作為想象物的微表情不僅創生了大量對自我調侃與社會批判的可傳達性視覺圖文,還積極地為自我敘事、即時快感與隱喻象征提供意義生成契機。微敘事既是對自我意義的戲劇化圖文揭示,又是對社會意義的表情化即時批判,它具有自我整合、心理自愈與批判社會的獨特建構功效。
期刊論文
1.顧海良(2010)。「斯諾命題」與人文社會科學的跨學科研究。中國社會科學,2010(6),1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Castells, Manuel、夏鑄九、王志弘(2001)。網絡社會的崛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基阿尼.瓦蒂莫、楊恒達(2015)。現代性的終結。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R. 舍普(1999)。技術帝國。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Krell, Davis F.(1977)。Letter on Humanism。Basic Writing。New York:Harper and Row。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