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河洛語的「動貌詞」與「動相詞」
作者:湯廷池
書刊名:河洛語語法研究入門;上冊
頁次:113-148
出版日期:2018
出版項:臺北:致良
主題關鍵詞:河洛語動貌詞動相詞
學門:語言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Ernst, Thomas、Wang, Chengchi(1995)。Object Preposing in Mandarin Chinese。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4(3),235-260。  new window
2.鄭良偉(1988)。臺灣話動詞重疊式的語義和語法特點。中國語文,1988(6),439-4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湯廷池(19930700)。閩南話否定詞的語意內涵與句法表現。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 人文及社會科學,3(2),224-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秀芳(19910600)。從歷史語法的觀點論閩南語「了」的用法--兼論完成貌助詞「矣」 (「也」)。臺大中文學報,4,213-2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梅祖麟(1981)。現代漢語完成貌句式和詞尾的來源。語言研究,創刊號,65-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Hong, L. J.(1994)。台灣閩南語進行貌標誌「ti2」的語意及用法。閩南語、客家語研討會,22-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Lian, J. F.(1994)。台灣閩南語的完結時相試論。閩南語、客家語研討會,2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湯廷池。漢語詞類畫分的依據與功能:河洛語與北京語的比較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湯廷池(19990000)。漢語的正反問句:北京語與閩南語的比較分析。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臺北:中研院語言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良偉(19920000)。台灣話和普通話的時段--時態系統。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出版品編輯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