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安石詩中呈現的兄弟之情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饒芷瑄
出版日期:2013
卷期:9
頁次:頁680-705
主題關鍵詞:王安石宋詩兄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5
王安石言及親人的詩作中,寄與兄弟者即多達 58首,可見他們彼此唱和頻繁,感情濃厚。這些詩作質量亦佳,情感真摯,卻較少受到研究者的關注,殊為可惜。本文因而就這些作品,詳加分析。 首先,其詩內容遍及離別思鄉、互訴心志、賦詩同樂等題材,可見安石與手足探討的話題甚廣,往往將內心深處的感受,向兄弟傾吐,尋求知音。再則,通過安石給予個別兄弟的詩篇,看其與安仁、安國、安世、安禮、安上間的關係,展現安石在昆仲面前溫煦的形象、亦師亦友的關係,從中可觀察其對長兄充滿崇敬孺慕之情;對諸弟則慈愛和善,極盡照顧的細心。其對待兄弟的態度,與在朝為相之執拗、好勝,實在迥然相異,由此,可看出安石亦有平易近人的一面。
期刊論文
1.楊安邦(2002)。王安石、王安禮詩文創作比較論。江西社會科學,2002(2),1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文(1996)。試論王安石〈解使事泊棠陰〉二首的有關問題。文學遺產,1996(1),69-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滌雲(2006)。關於王安石使遼與使遼詩的考辨。文學遺產,2006(1),73-82+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明華(2004)。王安石家族女性文化初探。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3(1),14-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乃昌、高洪奎(1992)。王安石詩文編年選釋。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程俊英(198502)。詩經譯注。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士禎(1924)。香祖筆記。上海:掃葉山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克勤(2004)。王安石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晉光(2006)。王安石八論。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湯江浩(2005)。北宋臨川王氏家族及其文學考論:以王安石為中心。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安石、王兆鵬、黃崇浩(2006)。王安石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安石(1986)。臨川文集。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燕新(1997)。王荊公詩探究。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班固、顏師古、楊家駱(1986)。新校本漢書。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安石、秦克、鞏軍(1999)。王安石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邵伯溫(1965)。河南邵氏聞見前錄。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晉光(1993)。王安石論稿。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安石、李壁、高克勤(2010)。王荊文公詩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傅璇琮、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1991)。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范文汲(2003)。一代名臣王安石。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白、王琦(1999)。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蕭統、李善(1986)。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