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莊子內篇與外雜篇比較研究
作者:黃漢青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HAN-QI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王邦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2
主題關鍵詞:莊子內篇外雜篇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6)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9
本論文以「莊子內篇與外雜篇比較研究」為題。
全書分七章。
第一章導論。第二章對莊子成書年代稍加討論,確信內篇成於戰國中期莊子之手,外
雜諸篇成於莊子後學,語多雜亂,未必都能發揮莊子思想。根據王船山對外雜的評見
,將外雜諸篇稍加分類。
第三章比較內篇與外雜對道的把握。內篇對道的掌握偏於境界義,外雜篇則有偏於實
存義的趨勢。
第四章比較內篇與外雜的修養工夫。修養工夫乃莊子思想的主要特色,莊子思想即是
藉內在的修養工夫,把道的概念,消解為純粹的境界形態。外雜篇中反而以老子素樸
之性的觀念為主,此內在之德乃天生自然,老子最喜以嬰孩的純樸喻之,這種德的實
現不似莊子無限向上的精神修養,以達天人合一的至人神人境界,老子所重者僅限於
絕欲去奢,乃至復性返初。
第五章比較內篇與外雜的逍遙觀。以「遊」字的觀念使用頻率,分辨出外雜對於「道
遊」義的「遊」字,使用頻率、次數顯著漸少。逍遙乃精神絕對自由的狀態,內篇中
莊子以此作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忘而能遊,遊於無何有之鄉,或與造物者遊
,皆為逍遙於精神境界之遊。外雜篇則是素樸自然人,遊於至德之世,此至德之世完
全不同於莊子內篇所指的「無何有之鄉」。
第六章比較內篇與外雜的政治觀與處世論。內篇中並無積極的避世思想,莊子雖倡安
命論,一方面還強調精神的絕對自由。安命順化乃莊子處世的外在原則,內在心的修
養使免於陰陽之患,乃處世的內在原則。內篇人間世主張君臣之義、父子之親,無可
逃於天地間,堯讓天下於許由的寓言,並非意謂山林隱士比廟堂中人更高超,郭象的
跡冥論對此提出很好的解釋。外雜篇的政治觀比內篇更加具體且落實,有主張內聖外
王之道,有主張君無為臣有為的黃老之術,有倡回歸至德之世的自然論者。由此更足
以證明,外雜乃老莊後學的作品雜輯而成。
第七章結論。綜合前面所述,當以內篇思想為準,而以符合內篇思想的外雜思想為輔
,方解莊生宏旨。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