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帝國的山林--日治時期臺灣山林政策史研究
作者:李文良 引用關係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曹永和
吳密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1
主題關鍵詞:理蕃政策林野森林日治時期臺灣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9) 博士論文(9) 專書(14) 專書論文(2)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9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3
筆者研究的課題過去在臺灣史的研究史上被稱為「理蕃政策」,主要是在說明:總督府如何在不同的時期,分別採取「綏撫」、「討伐」、「集團移住」等手段,將臺灣的蕃人納入國家的支配下。因此,過去所謂的「理蕃政策」,就實際的內涵而言,其實只是在做「蕃人控制」研究。
筆者之所以認為,過去的理蕃政策研究只是在做蕃人控制研究,主要是因為研究者自己通常也進一步指出,日本進行蕃人控制的目的,是為了取得蕃地資源,亦即蕃地的土地和森林(山林)。因此,就目的或動機而言,所謂的「理蕃政策」應該是要討論「日本帝國如何奪取殖民地的山林資源」,或是「日治時期臺灣的蕃地,如何進行拓殖開發」。畢竟,蕃人的控制只是手段,蕃地資源的利用才是目的。
如此看來,研究者似乎是認為:由於臺灣的山林在日本領臺當時,存在著從未服從國家統治的蕃人,因此,完成蕃人的控制是利用山林資源的必要前提。結果,臺灣總督府如何完成蕃人控制,自然成為「理蕃政策」研究的重心,而日本帝國掠奪殖民地的山林資源,反而成為可以不言自明的事實。
因此,筆者的論文是從「日本是否自領臺開始,即存在著明確的利用臺灣山林資源的想法,並在此動機下進行蕃人控制」之疑問而出發,重新就總督府的山林經營政策進行檢討。筆者發現:
(1).總督府在一開始,為了整理清代的山林利用秩序,是採行封閉山林的政策,並沒有立即讓內地資本進入蕃地。後來即便是在中央政府的壓力下,依然只釋出使用權,而非移轉所有權。
(2).日本領臺當年年底,在日本國內接受近代大學林業教育、擁有實務與行政經驗的林業人員,便抵達臺灣,建立起總督府最初的林政部門。而且當時的臺灣,因為以往活潑的拓殖活動以及清代施行的劃界政策之影響,使得森林幾乎只存在於蕃地。因此,林政部門也成為總督府內負責「蕃地」事務的行政部門。至於以往被認為是理蕃部門的撫墾署,在制度上屬於拓殖課管轄,實際運作上則是接受林政部門指揮的下屬單位。而不管是林政或撫墾署,基本上都同意採用「綏撫」的態度,來教化臺灣的蕃人,希望讓蕃人成為林業家,可以與山林資源共存,而非引進內地資本進入蕃地,或收奪蕃地資源。
(3).總督府在明確的利用蕃地資源的意識下,進行蕃人控制,是在明治32年後。然而,這必須以抑制先前主張蕃人與森林合一的林政部門為前提,因此,總督府在明治32年後擴張蕃地武力並成立專賣局的政策變化,也同時意味著林政部門受到了抑制,最明顯的象徵則是領臺初期一度集結的林業人員,陸續遭到解散的命運。
(4).明治32年後,總督府為了利用蕃地資源而強化蕃地警備,試圖完成蕃人控制的政策,最後的結果卻是導致了理蕃行政部門的出現,以警察為主的理蕃行政部門在明治36年掌握了蕃地行政的控制權。而且,理蕃行政部門不只對於蕃人開始有了自己的理蕃政策,也對於原先的蕃地拓殖政策,產生了壓抑的作用。
(5).此後,蕃地拓殖論在大正時期更因為:(1).蕃地山林的產值,因為臺灣商工部門的發展,在臺灣財政收入所佔的比例,相對地降低;(2).人工合成樟腦發明後,臺灣樟腦失去了作為獨佔產業的地位,社會各界普遍對於臺灣樟腦產業的前景,抱持著悲觀的態度。使得臺灣總督府對於「蕃地資源」的看法與定義,從蕃地本身的拓殖,調整為提供平原區產業發展。亦即,蕃地得以貢獻於臺灣產業發展之處在於提供平原區電力、民生與工業用水,甚至是避免開發以免成為平原區水患的源頭。換言之,蕃地拓殖論有往山林保育思想調整的傾向。
(6).直到昭和八年(1933),總督府因為日本退出國聯、在面臨區域經濟的壓力以及戰爭的預期下,為謀求自給自足,臺灣被定位為日本帝國唯一的熱帶地,蕃地的拓殖思想才重新以山地開發之名,成為最高的指導方針。然而,即便如此,蕃地的拓殖政策依然必須經由與理蕃、林政間相互折衝。
總之,「理蕃政策」可能並不是一個有效的分析概念,或者是說不能作為獨立的分析概念,研究單位與課題。畢竟,以人為主的理蕃政策,其實受到了以蕃地經營為對象的拓殖與林業政策之影響。也因此,筆者採用了「山林政策」來代替「理蕃政策」。此外,整體而言,日治時期臺灣的山林經營並非以拓殖開發為主軸,因此,過去以蕃地的拓殖開發論為基礎而推演的「理蕃政策」、「掠奪/反抗」論、「臺灣資本主義化」,也必須重新加以檢討。
一 檔案及未刊文獻
《三井文庫所藏史料》(東京:三井文庫)。
水澤市立後藤新平記念館(編),《後藤新平文書》(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影本)。
外麻裡巴警察官吏駐在所,《日據政府高砂族集團實施移住卷宗》(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藏,影本)。
國立國會圖書館憲政資料室,《鈴木三郎關係文書》(臺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微卷)。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藏)。
臺灣總督府高等林野調查委員會,《臺灣總督府高等林野調查委員會公文類纂》(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藏)。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重要參考資料》(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所藏,手稿影本)。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公文類纂》(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藏)。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既往蕃社集團移住狀況調》(臺北:國家圖書館臺灣分館藏,手稿本)。
二、報紙、雜誌、期刊
《臺灣時報》,(臺北:東洋協會臺灣支部),明治42年1月——大正8年6月。
《臺灣時報》,(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大正8年7月——昭和20年3月。
東京經濟雜誌社,《東京經濟雜誌》(東京:東京經濟雜誌社)。
臺灣山林會,《臺灣山林會報》(臺北:臺灣山林會),大正11年——昭和7年12月。
臺灣山林會,《臺灣山林》(臺北:財團法人臺灣山林會),昭和7年12月——昭和18年12月。
臺灣日日新報社,《臺灣日日新報》(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藏,微卷)。
臺灣農友會,《臺灣農友會報》(臺北:臺灣農友會),明治38年5月——明治41年3月。
臺灣農友會,《臺灣農事報》(臺北:臺灣農友會,原臺灣農友會報改題),明治41年4月——昭和18年8月。
臺灣農林新聞社,《臺灣農林新聞》,(臺北:臺灣農林新聞社),昭和10年12月——昭和15年12月。
臺灣總督府,《府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蹟提要》,(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
臺灣總督府營林所,《營林彙報》(臺北:臺灣總督府營林所),昭和5年——昭和13年。
會,《》,(臺北:臺北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部林學教室會),昭和5年1月——昭和10年10月。
三 中文之部
王世慶,〈臺灣拓殖株式會社之土地投資與經營——以總督府出資之社有地為中心〉,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報告。
王世慶,《重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七政治志建置沿革篇》(台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1)。
王世慶,《清代臺灣社會經濟》(臺北:聯經出版社,1994)。new window
王泰升,《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臺北:聯經出版社,1999)。new window
王泰升,《臺灣法律史之建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學院,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107,1997)。
王泰升,《臺灣原住民的法律地位》(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1997)
王慧芬,《清代臺灣的番界政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江丙坤,《臺灣田賦改革事業之研究》(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研究叢刊第108種,1972)。
吳密察,〈蕃地開發調查與「蕃人調查表」、「蕃人所要地調查書」〉,《臺灣史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1993)。
吳樹欉,《臺灣原住民土地財產制度變遷之研究:日治時期迄今從共同所有到個別所有的演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new window
李文良,〈日治初期臺灣林野經營之展開過程——以大嵙崁(桃園大溪)地區為中心〉,《臺灣史研究》3:1,(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6.06),頁144-169。new window
李文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林野支配與所有權——以「緣故關係」為中心〉,《臺灣史研究》5:1,(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0.04),頁35-54。new window
李文良,〈林野整理事業與東臺灣土地所有權之成立形態(1910—1925)〉,《東臺灣研究》2,(臺東:東臺灣研究會,1997),頁169-195。new window
李文良,《中心與周緣——臺北盆地東南緣淺山地區社會經濟變遷》(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9)。new window
李文良,《日治時期臺灣林野整理事業之研究——桃園大溪地區為中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修訂版)。
李敏慧,《日治時期臺灣山地部落的集團移住與社會重建——以卑南溪流域布農族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林佳陵,《論關於臺灣原住民土地之統治政策與法令》(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林欣宜,《樟腦產業下的地方社會與國家——以南庄地區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林修澈(計畫主持),《原住民的身分認定》(臺北:行政院原住民事務委員會,1999)。
林修澈,《臺灣原住民史:賽夏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new window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晚清臺灣》(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研究叢刊第115號,1978)。new window
林瓊華,《臺灣原住民主地產權之演變:1624—1945》(臺北:私立東吳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new window
施添福,〈日治時代臺灣東部的熱代栽培業和區域發展〉《臺灣史研究百年回顧與專題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5)。
施添福,〈地域社會與警察官空間——以日治時代關山地方為例〉《東臺灣鄉土文化學術研討會》(臺東:臺東縣政府文化局,2000.10.06-07)。
施添福,〈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一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臺灣風物》,40:4(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0)頁1-68。new window
施添福,〈開山與築路——晚清臺灣東西部越嶺道路的歷史地理考察〉《師大地理研究報告》,30(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1999)。new window
施添福,〈臺灣堡圖——日本治臺的基本圖〉《臺灣堡圖》,上(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
柯志明,《番頭家——清代臺灣的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01)。new window
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臺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2000)。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特展專刊編輯小組(編),《伊能嘉矩與臺灣研究特展專刊》(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1998)。
張旭宜,〈山地開發現狀調查與山地開發現狀調查書介紹〉《館藏與臺灣史研究論文發表研討會彙編》(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4),頁309-345。
張旭宜,《臺灣原住民的出草慣習與總督府的理蕃政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張麗芬,《日本統治下臺灣的樟腦業(1895-1919)》(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梁智煒,《百年來臺灣原住民土地分配制度變遷》(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梁華璜,〈竹林事件探討——日本帝國主義掠奪臺灣林地之一例〉,《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5,(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78),頁245-286。new window
陳秀淳,《日據時期臺灣山地水田作的展開》(臺北:稻香出版社,1998)。
陳勇志,《美援與臺灣之森林保育(1950—1965)——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關係之個案研究》(臺北:稻香出版社,2000)。
陳秋坤,《清代臺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1700-1895》(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new window
陳偉智,〈田代安定與『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殖民主義、知識建構與東部臺灣的再現政治〉,《東臺灣研究》3,(臺東:東臺灣研究會,1998),頁103-146。new window
陳偉智,《殖民主義、「蕃情」與人類學——日治初期臺灣原住民研究的展開(1895-190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陳國川,〈日治時代雲林地區官有原野的土地開發〉,《師大地理研究報告》33,(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2000),頁1-51。new window
陳國棟,〈「軍工匠首」與清領時期臺灣的伐木問題〉,《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7:1,(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5),頁123-156。new window
陳國棟,〈清代臺灣的林野與伐木問題〉,《經濟所研討論文》8304,(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學研究所,1994)。
陳國棟,〈臺灣的非拓墾性伐林〉,《積漸所至:中國環境史論文集》下,(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學研究所,1995),頁1017-1061。new window
程士毅,〈軍工匠人與臺灣中部的開發問題〉《臺灣風物》44:3,(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4),頁13-49。new window
黃于玲,《清代噶瑪蘭土地租佃制度的形成與演變——以國家與階級關係為中心的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黃紹恆,〈日治初期在台日資的生成與積累〉,《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2,(臺北: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998.12),頁165-214。new window
黃紹恆,〈從對糖業之投資看日俄戰爭前後臺灣人資本的動向〉《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3,(臺北: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996.07),頁83-146。new window
黃富三,〈板橋林本源家與清代北臺山區的發展〉《臺灣史研究》2:1,(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5)。new window
劉翠溶,〈漢人拓墾與聚落之形成:臺灣環境變遷之起始〉,《積漸所至:中國環境史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經濟史研究所,1995),頁295-347。new window
蔡幸娟,《臺灣樟腦生產與天然樟樹空間消長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魏家弘,《臺灣土地所有權概念的形成經過—從業到所有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藤井志津枝,《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的理蕃政策(1895-191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專刊21,1989)。
四 日文之部(含中譯)
《東部地方拓殖計畫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臺灣資料室藏,油印手抄本,1929)。
《東部地方開發計畫調查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臺灣資料室藏,油印手抄本,1929)。
《阿里山森林經營經過》(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藏,油印本,大正4年1月調製,1915)。
《理蕃政策大綱》(出版資料不詳,昭和6年12月28日,1931)。
《森林計畫事業規程》(出版資料不詳,昭和3年訓令第81號,1928)。
《臺灣總督府理蕃授產講習》(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藏,油印本,1933)。
三井合名會社臺灣出張所,《臺灣於三井合名會社事業概要》(臺北:三井合名會社臺灣出張所,1934)。
三日月直之,《臺灣拓殖會社時代:1936-1946》(福岡:葦書房,1993)。
三木健,《八重山近代史諸相》(沖繩:文嶺社,1992)。
丸井圭治郎,《撫蕃關意見書》(出版資料不詳,1914)。
千浦太郎等(編),《臺灣於三井物產百年步》(東京:臺灣會,1996)。
土倉祥子,《評傳土倉庄三郎》(東京:昭日–社出版局,1966)。
大豆生田稔,《近代日本食糧政策–對外依存米穀供給構造變容》(東京:書房,1993)。
大津麟平,《理蕃策原議》(巖手縣:大津麟平,1914)。
小島麗逸,〈日本帝國主義臺灣山地支配——對高砂族調查史一」〉,《臺灣近現代史研究》2,(東京:臺灣近現代史研究會,1979),頁5-29。
小島麗逸,〈日本帝國主義臺灣山地支配——霧社蜂起事件〉,《臺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資料》(東京:社會思想社,1981),頁48-83。new window
小島麗逸,〈滿州林業調查史〉《日本帝國主義東》(東京:經濟研究所,1979),頁217-268。
山根幸夫,吳密察(中譯),〈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的成果〉《臺灣風物》,32:1(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82)。
山崎嘉夫,《濁水溪上流地域治水森林調查書》(臺北:臺灣總督府營林局,1920)。
山路勝彥,〈「無主野蠻人」人類學〉《社會學部紀要(關西大學)》64,(關西大學社會學部,1991),頁47-71。
山邊建太郎(解說),《現代史資料22 臺灣》(二),(東京:書房,1971)。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7)。
北條浩,《日本近代林政史研究》(東京:御茶水書房,1994)。
北條浩,《明治地方體制展開土地變革》(東京:御茶水書房,1980)。
北條浩,《明治國家林野所有村落構造——長野縣木曾國有林的存在》(東京:御茶水書房,1983)。
北條浩,《林野入會史的研究》(東京:御茶水書房)。
北條浩,《林野法制展開村落共同體》(東京:御茶水書房,1979)。
本多靜六(等) ,《臺灣樹林調查報告(臺灣林產調查復命書、臺灣探險旅行報告書)》(東京:東京大學總合圖書館藏,東京大學五十年史料133,手稿本,1897-1898)。
田中長三郎(編),《山地開發資料》第一編,(東京:養賢堂,1936)。
田中長三郎,〈山地開發移民招致策〉,《臺灣實業界》第9年2號,1937。
田中長三郎,〈山地農業研究〉,《臺北帝國大學紀念講演集》第5輯,1936。
田中長三郎,《南方共榮圈於熱地給養物資調查——砂糖》(出版資料不詳)。
田代安定,《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1900)。
白木澤旭兒,《大恐慌期日本通商問題》(東京:御茶水書房,1999)。
矢內原忠雄,《矢內原忠雄全集》,(東京:岩波書店,1965。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臺灣》(東京:岩波書店,1988)。
矢內原忠雄,《殖民及殖民政策》(東京:有斐閣,1933改訂第四版[1926])。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臺灣通信』選集》(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
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註),《臺灣踏查日記》上、下,(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
伊能嘉矩,《林圯埔撫墾署管內蕃地殺人事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藏,手稿本,伊能文庫T0021-5)。
伊能嘉矩,《臺灣蕃政志》(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1904)。
伊藤太右衛門(編),《大日本山林大會演講集》(臺北:財團法人臺灣山林會,1930)。
伊藤太右衛門(編),《創立十週年紀念集》(臺北:財團法人臺灣山林會,1932)。
伊藤太右衛門(編),《臺灣保安林施業法》(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殖產局出版第160號,1917)。
伊藤太右衛門(編),《臺灣保安林調查報告——特飛砂防備林就》(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殖產局出版第92號,1915)。
伊藤太右衛門,《臺灣林業史》(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9)。
伊藤博文(編),《秘書類纂臺灣資料》(東京:原書房,明治百年史叢書第127卷,1970復刻)
安詮院貞熊,《臺灣森林令大要》(臺北:安詮院貞熊,1923)。
寺尾辰之助(編),《明治林業逸史》(東京:大日本山林會,1931)。
寺尾辰之助(編),《明治林業逸史續編》(東京:大日本山林會,1931)。
竹越與三郎,《臺灣統治志》(東京:博文堂,1905)。
西尾隆,《日本森林行政史研究——環境保全源流》(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8)。
佐佐木舜一(編),《臺灣主要樹木方言集》(臺北:財團法人臺灣山林會,1935)。
佐佐木寬司,《地租改正——近代日本土地改革》(東京:中央公論社,1989)。
岩城龜彥,《臺灣蕃地開發蕃人》(臺北:理蕃友發行所,再版,1936)。
林野制度研究會,《近代林野制度資料集》(東京:御茶水書房,1977)。
松下芳三郎,《臺灣阿片志》(臺北:臺灣總督府專賣局,1926)。
松下芳三郎,《臺灣樟腦專賣志》(臺北: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1924)。
松波秀實,《明治林業史要》(東京:大日本山林會,1919)。
近藤正己(著)、張旭宜(中譯),〈臺灣總督府的「理蕃體制」和霧社事件〉《臺北文獻》直字第111期,(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5),頁163-184。
近藤正己,〈霧社事件後的「理蕃政策」〉《當代》30,(臺北:當代雜誌社,1988.10),頁40-54。
近藤正己,《總力戰臺灣——日本殖民地崩壞研究》(東京:刀水書房,1996)。
長岡新治郎,〈熱帶產業調查會開催臺灣總督府外事部的設置〉,《東南研究》18:3,(京都:京都大學東南研究,1980),頁90-103。
青木繁,《森林生活者手記》(臺北:文明堂書店,1926)。
青木繁,《植心》(臺中:吉村商會臺中支店,1941)。
青木繁,《臺灣林業上基礎知識》(臺北:新高堂書店,1925)。
持地六三郎,《臺灣殖民政策》(東京:富山房,1912)。
持地六三郎,《蕃政問題關取調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伊能文庫藏,刊本,出版資料不詳,1902)。
春日豐,〈三井合名會社成立過程—財閥獨佔體成立過程實證分析〉《三井文庫論叢》13,(東京:財團法人三井文庫,1979),頁89-191。
星一(編),《臺灣山地開發座談會》(臺北:星一,1935)。
星一,《臺灣蕃界及東部開拓——二十個年內地移住者百萬人》(東京:星一,1935)。
星一,《關座談會》,(東京:星一,1934)。
星一,《關第二座談會》,(東京:星一,1934)。
茂木敏夫,〈中華世界「近代」的變容—清未邊境支配〉。收錄於,溝口雄三等(編),《地域》(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考(2),1993)。
涉谷隆一、加藤隆、岡田和喜(編),《地方財閥展開銀行》(東京:日本評論社,1989)。
高橋龜吉,《現代臺灣經濟論》(東京:千倉書房,1937)。
涂照彥(著),李明峻(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出版社,1993)。new window
崛田英治,《清韓兩國及臺灣各地市場木材商況調查書》(東京:農商務省山林局,1909)。
淺田喬二,《增補日本帝國主義舊殖民地地主制——臺灣˙朝鮮˙「滿州」日本人大土地所有史的分析》(東京:龍溪書舍,1992,增補版第2刷)。
深坑廳總務課,《深坑廳第二統計書》(臺北:深坑廳總務課,1907)。
荻野敏雄,《日本近代林政基礎構造》(東京:日本林業調查會,1984)。
荻野敏雄,《日本近代林政發達過程——實證的研究》(東京:日本林業調查會,1990)。
荻野敏雄,《朝鮮、滿州、臺灣林業發達史》(東京:財團法人林野弘濟會,1965)。
森久男,〈臺灣總督府糖業保護政策展開〉《臺灣近現代史研究》1,(東京:臺灣近現代史研究會,1978),頁41-82。new window
森丑之助(著),楊南郡(譯註),《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臺灣探險》(臺北:遠流出版社,2000)。
筒井迪夫,《日本林政史研究序說》(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1978)。
筒井迪夫,《日本林政系譜》(東京:地球社,1987)。
賀田直治,《臺灣林業史》(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殖產局出版第176號,1917)。
奧田彧(監輯),《農林經濟論考》第一輯,(東京:養賢堂,1933)。
奧田彧,《臺灣蕃人經濟生活及授產對策關研究報告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藏,打字本,推測完成於1935)。
奧田彧、平澤龜一郎、高森寅男、中村一郎、愛垣諄,《山地開發調查復命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藏,油印本,1936)。
楫西光速(等),《日本資本主義成立》(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56)。
榕畔會校史編輯委員會,《榕畔會史——臺灣高等農林教育》(東京:榕畔會,1978)。
福原一雄,《南方林業經濟論》(東京:霞關書房,1942)。
臺中州警務部理蕃課,《立體農業》上、下,(臺中:臺中州警務部理蕃課,1935)。
臺北州警務局,《臺北州理蕃誌》,(臺北:臺北州警務局,1923)。
臺灣山林會,《第三十八回大日本山林大會視察旅行案內》(臺北:財團法人臺灣山林會,1929)。
臺灣山林會,《臺灣森林手簿》昭和13年版,(臺北:財團法人臺灣山林會,1937)。
臺灣山林會,《臺灣林業》(臺北:財團法人臺灣山林會,1935)。
臺灣經濟年報刊行會,《臺灣經濟年報》(東京:臺灣經濟年報刊行會,1941-1944)。
臺灣總督府,《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臺北:臺灣總督府,1919)。
臺灣總督府,《阿里山森林經營費參考書》(臺北:臺灣總督府,1910)。
臺灣總督府,《臺灣於熱帶有用植物栽培就》(臺北: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藏,複寫本,大正4年11月調查,1915)。
臺灣總督府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第一回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概況》(臺北:臺灣總督府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1937)。
臺灣總督府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第二回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概況》(臺北:臺灣總督府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1938)。
臺灣總督府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第三回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概況》(臺北:臺灣總督府山地開發調查委員會,1938)。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官有地管理及處分》昭和4、9年版,(臺北:臺灣總督府內務局,1930、1935)。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臺灣官有林野整理事業報告書》(臺北:臺灣總督府內務局,1924)。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報文》第1卷第1冊、第卷第2冊、第2卷第2冊,(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課,1896、1898、1899)。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蕃務課,《理蕃概要》明治41年、昭和元年版,(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蕃務課,1904、1908)。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灣樟腦局事業第一年報》(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03)。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不要存置林業調查測量及圖簿整理心得》(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殖產局出版第158號,1916)。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林野事務主任會議議事錄》(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19)。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森林計畫事業報告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37)。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之林野》(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殖產局出版第130號,1916)。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林野法規》(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14)。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林野調查事業報告》(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15)。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林業基本調查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殖產局出版第598號,1931)。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會議議事錄》(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12)。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領臺二十年臺灣林野沿革並成積概要》(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1916)。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編),《熱帶產業調查會林業關調查書》3卷本,(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油印本,1935)。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山林局伴官制改正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藏,油印本,1940)。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山地開發現狀調查書:花蓮、鳳林、玉里、關山、新港地方調查區》(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1938)。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山地開發現狀調查書:臺東地方調查區》(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1937)。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山地開發概略計畫調查書:高士佛、、文山、羅東地方》,(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油印本,出版年不詳)。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山地開發概略計畫調查書:臺東地方》,(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油印本,出版年度不詳)。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山地開發調查現狀調查書:大武恆春第一調查區》(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油印本)。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山地開發調查現狀調查書:文山羅東地方調查區》(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1940)。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山地試作成績書》第1號,(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1941)。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營林所,《營林所事業》(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營林所,1929)。
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創立十週年記念》(臺北:臺灣農友會,1913)。
臺灣總督府熱帶特用樹種栽培事務所,《事務概要》昭和15年版,(臺北:臺灣總督府熱帶特用樹種栽培事務所,1940)。
臺灣總督府營林局,《營林局事業一斑》(臺北:臺灣總督府營林局,1920)。
臺灣總督府營林所嘉義出張所,《阿里山年表 附:阿里山企業計畫要項》(嘉義:臺灣總督府營林所嘉義出張所,1935)。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誌稿》(東京:青史社,復刻,1989[1918])。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1編,(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33)。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蕃地調查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藏,油印本,1930)。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蕃人移住十個年計畫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藏,油印本,1933)。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蕃地開發調查概要並高砂族所要地調查表》(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37)。
戴國煇(編),《臺灣霧社蜂起事件——研究資料》(東京:社會思想社,1981)。new window
檜山幸夫,〈臺灣統治機構改革官紀振肅問題——明治三○年臺灣統治〉,《臺灣總督府文書目錄》2,(東京:書房,1995)。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臺灣土地慣行一斑》第一編,(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5)。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臺灣舊慣制度調查一般》(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1901)。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一回報告書》(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3)。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二回報告書》 (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6)。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0)。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附錄參考書》(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0)。
霧社產業指導所《霧社產業指導所事業計畫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油印本,1935)。
霧社農業講習所《霧社農業講習所施業計畫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油印本,1935)。
鷲巢敦哉,《臺灣警察四十年史話》(臺北:鷲巢敦哉,1938)。
五 西文之部(含中譯、日譯文)
Barnhart, Michael A., Japan Prepares for Total War: The Search for Economic Security, 1919-1941. (Ithaca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1987)。
Liu, Ts’ui-jung、Liu, Shi-yung,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aiwan’s Forest Reserves in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 Legacy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臺灣史研究》6:1,(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9.06),頁1-34。
Peluso, Nancy Lee, Rich Forests, Poor People: Resource Control and Resistance in Java.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
Peattie, Mark R. (著),淺野豐美(日譯),《植民地——帝國50年興亡》(東京:讀賣新聞社,1996)。
Tsurumi, E. Paricia, 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 1895-1945.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7)。
Davidson, J. W.,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Taipei: Southern Materials Center, 1992)。中譯本參閱,蔡啟桓(譯),《臺灣之過去與現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研究叢刊第107種,1972)。
Kerbosch, M. ”Cinchona culture in Java:Its History & Present Situation.” Tropical Agriculturist. VolLⅩⅩⅦ, No5. Nov.,1931。山田金治(日譯),〈爪哇於規那數栽培沿革及現狀〉《臺灣山林》,90(臺北:臺灣山林會,1933.10),頁8-14。
Kennedy, Paul 1987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 New York: Random House.
Schneider, Justin A., The Business of Empire: The Taiwa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and Japanese Imperialism in Taiwan, 1936-1945.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1998)。
Sherpherd, J. R. Statecraft and Political Economy on the Taiwan Frontier. (Stand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Smith, John Russell,賀川豐彥、內山俊雄(日譯),《立體農業研究》(東京都:恒星社厚生閣,192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