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於資合公司中,組織體系與財務結構向來為各國公司法規制的主軸,其中關於組織體系的議題,即公司治理問題,邇來已成為學界及實務就公司法及證券交易法修正的核心地帶,相關研討及學術專論極為興盛,殊值重視。然而相對於此,關於公司法上財務結構之規制問題,相較於上開議題,相關研討則顯得相對薄弱。窺其原由,主要是涉及公司資產之不正常負面減損,例如確保及維持公司財務結構之資金流入與資金流出並不符合相當性之基本要求,導致公司本身、債權人、員工及股東之權利遭受損害者,泰半係由於公司負責人即董事所為關係人交易或其他違反忠實義務之行為所生,是以理論上如能由程序監控強化之觀點,亦即由強化公司治理的角度,加強對於董事進行違法行為的事前管控,理論上即得利用此預防性措施,防制此類行為發生之可能性,並得有效抑制司法活動對於是類交易行為進行事後性的實體審查。換言之,有關公司財務結構所生外部性損害問題,本質上係屬司法實體審查事項,基於司法活動不宜直接介入與取代市場商業專業實體判斷的前提,如公司法及其特別法或行政法規能發展出效力強大的內部管控規範,亦即透過內部程序的嚴格遵守與操作,自然能相對預防並抑制此類問題發生之機率,並得紓解司法機關對於此類問題進行審查時專業性不足的問題。
但令人好奇的是,以上有關公司治理理念的發展,是否即得真正杜絕關係人交易、違法利益輸送或掏空資產於公司法及證券交易法上發生之可能性?答案並不是非常樂觀,相關案例於美國及我國還是如雨後春筍般持續發生之中 。對此,本文並不是直接要質疑公司治理活動的事前性預防功效是否不彰,而是要問,如果公司治理活動所持守的第一線程序預防機能不能發揮作用時,則公司法及證券交易法現有對於財務結構的實體規範,是不是得以對於此類問題產生第二線的規制作用?又,如果此些涉及財務結構的實體規範並未或不能發揮其保障效果時,理論上又應如何修正,始能真正達到其規制功能?是以本文乃嘗試由公司資本結構與財務面向切入,企圖由實體面向觀察我國公司法之相關規範之核心意涵,並希能以實體公平性之規範原則檢驗各種資產流入與流出所生對於公司資本及財務結構之影響。就中公司法的資本制度取捨,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核心。
我國現有公司法之資本體系與財務結構,係直接根源於日本商法,而間接沿襲自德國一八八二年普通商法典(Allgemeine Deutsche Handelsgesetzbuch,ADHGB)、一八九二年有限公司法(Gesetz betreffend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GmbHG)及一九三七年股份法(Aktiengesetz,AktG)所發展而來的法定資本制,德國學界認為此制度係建構於自有資本與外部資本嚴格區分 的「審慎會計原則」(Prinzip vosichtiger Bilanzierung)基礎之上 ;至於我國學界習用所謂資本三原則,即資本確實原則(民國五十五年之後於股份有限公司即修正為折衷式之授權資本制,民國九十四年後則改採授權資本制)、資本維持原則與資本不變原則,則是直接仿自日本學界的通說見解,並以此三大原則用作保護資合公司債權人及股東的基本概念。惟自一九九一年後,學者之研究漸次質疑此三大原則的規範方式及其效果是否與上開公司法之立法目的一致 ;此外,此三大原則係根源於交易活動封閉且較不開放的十九世紀德國社會,甚至於誠如德國學者Karsten Schmidt所言:「德國有限公司法係立法者於書桌上討論所架構的藝術創作(Kunstschöpfung) 。」於今日資本市場日漸擴大,公司跨國性併購活動盛行,各式金融商品日趨多元化,會計處理方式日新月異 ,傳統法定資本制所表彰的剛性法則是否足以因應新世紀公司法所取向的彈性需求,實頗耐人尋味。對此,本文於研究初始即一直非常好奇,我國與日本所習用的資本三原則是否與法定資本制的制度起源即德國法的規範方式一致?而在設定以此為研究議題之後,即廣為蒐集及研讀德國公司法制之相關文獻,於論文實際撰擬過程中,漸次得知德國的法定資本制結構,與我國學者傳統以來所認知的資本三原則,雖不至於完全不同,但是差異性不可謂之不大,而其中的某些規範論點,正可有效解決國內學者對於法定資本原則規範之質疑,是以乃企圖耗費較大篇幅介紹並討論這片在國內鮮少有人碰觸的荒地,希引以為未來學界、實務甚至立法之參考。
再者,衡諸目前世界各國所採用之公司法制,大抵可以區分為美國與歐盟兩大系統,此二者於公司財務架構及其責任歸屬之規範方式,有極大的區別。以美國而論,其於一九八○年代之後,各州州法及模範公司法(MBCA)均漸次取消法定資本制,改採以授權資本制結構下的主體責任規範 後,即與德國現行法及歐盟公司法第二號有關公司資本之指令 取向於客體責任的法定資本制結構背道而馳。例如債權人與股東就資本取償之規範以論,德國及歐盟就法定資本制的規範態度,係本於法律所強制要求的債權人優先原則與債權平等原則 ,是以就此二者之利益衝突問題,該制度係一面倒的傾向保護外部債權人,換言之,外部交易安全秩序重於內部股東權益的保護;但就美國法以言,此種透過法律強制性所架設的剛性規範,理論上並不如債權人利用個別契約所約制的彈性 ,甚至於有可能形成資產分派的無效率 ;是以美國公司法於規範方法上,並不一定百分之百傾向於保護債權人,而是相反的,傾向於就財務規範給予最大範圍的彈性,藉以極大化股東的個人財富,從而這也就是何以於美國法上,債權人必須透過個別契約以免於其不受股東投機行為之影響的主要理由 。這樣的認知差異除當然深刻影響兩大立法例對於違法資產進出行為法律效果的評價與訴訟救濟模式(例如就經營判斷原則、股東代位訴訟等制度之援用與否等)之外,本文於研究過程中發現,其最令人煩惱者,在於兩大立法例對於公司法上「特殊事件」(例如現物出資不足、利益輸送與違法分派、公司於破產清算或重整後,股東對於公司進行貸款等問題)的規範方法,即便是事件性質完全相同,但均本於其各自的法體系認知而設計不同的制度予以處理,這樣的歧異性對於繼受法性質濃厚的我國法,處理模式究竟該何去何從,乃成為本文所欲處理的第二問題。
而就在國際清算銀行(Th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巴塞爾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The 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發布新版巴塞爾協定(Basle II)要求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應強化其資本計提之後,有關自有資本適足性之要求與風險管理之關係,邇來於國內財經學界及實務受到極為廣泛的討論 ,從而法定資本制與非法定資本制結構的體系辯證於此已油然而生,此為當前我國公司法制所不能不面對的問題。本文的主要目的,並非高揭德國及歐盟旗幟,表示傳統以來繼受法定資本制的我國法應持續堅守本位,而無須對應於非法定資本制的體系架構;毋寧是企圖介紹、整編並比較此二法例對於公司特殊財務問題的規範設計異同,以此提供國內學界一個不同的比較法學視野。
【中文部分】(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中文書籍
◎K. Larenz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2月。
◎王仁宏教授六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商事法暨財經法論文集-王仁宏教授六秩華誕之祝壽論文集」,初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8月。
◎王文宇,「控股公司與金融控股公司法」,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第一刷,2001年12月。new window
◎王文宇,「新公司與企業法」,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第一刷,2003年1月。
◎王文宇,「公司法論」,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03年10月。
◎王泰銓,「公司法新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修訂三版一刷,2004年10月。
◎王泰銓,歐洲事業法(一)-歐洲公司企業組織法,台北:五南書局圖書出版,初版一刷,1998年1月。
◎王泰銓主編,「公司法爭議問題」,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一版三刷,2001年6月。
◎王銘勇,「股東會決議撤銷、無效訴訟之研究」,台灣新竹地方法院八十七年度研究發展項目研究報告,1998年6月。
◎王澤鑑,「民法總則」,作者自版,增訂版四刷,2001年2月。
◎王澤鑑,「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作者自版,增訂版三刷,1999年10月。
◎王澤鑑,「債法原理第二冊-不當得利」,台北:作者自版,增訂版,2002年3月。
◎林麗香,「董監事非常規交易之防制問題研究」,專題報告,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2000年1月。
◎武憶舟,「公司法論」,台北:作者自版,1998年。
◎邱聯恭,「司法之現代化與程序法」,台北:作者自版,初版六刷,1999年9月。new window
◎施啟揚,「民法總則」,作者自版,增訂十版,2001年6月。
◎施智謀,「公司法」,台北:作者自版,校訂版,1991年7月。
◎柯芳枝,「公司法論(上)、(下)」,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增訂五版三刷,2004年3月。
◎柯芳枝教授六秩華誕祝賀文集編輯委員會,「財經法論集-柯芳枝教授六秩華誕祝賀文集」,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初版,1997年4月。
◎洪貴參,「關係企業法理論與實務」,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第一刷,1999年3月。
◎孫森焱,「新版民法債編總論(下冊)」,台北:作者自版,修訂版,2001年10月。
◎袁坤祥,「從公司監控機制之失靈探討現行相關規範之有效性研究」,專題報告,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1999年12月。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財務會計準則公報(合訂本)-第一號公報:財務會計觀念架構及財務報表之編製」,2003年版。
◎梁宇賢,「公司法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修訂三版一刷,2003年11月。new window
◎梁宇賢,「商事法實例叢書(一)-公司法實例解說」,台北:作者自版,修版,1998年2月。
◎陳清秀,「稅法總論」,台北:作者自版,第二版,2001年10月。
◎陳連順,「公司法精義」,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修訂三版第一刷,2002年9月。
◎陳榮宗,「破產法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增訂新版,1997年11月。
◎陳顧遠,「商事法」,台北:復興書局,1968年8月。
◎曾世雄,「企業設計法」,台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版再刷,2002年10月。
◎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曾與陳同道堂法學文集商法類之二,台北:作者自版,初版,2000年2月。new window
◎曾淑瑜,「公司法實例研習」,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初版,2003年3月。
◎黃立,「民法債編總論」,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叢書41,台北:作者自版,二版一刷,1999年10月。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作者自版,增訂再版,1982 年10月。new window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台北:作者自版,1999年3月印刷。new window
◎楊君仁,「有限公司股東退股與除名」,台北: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00 年12月。
◎葉銀華、李存修、柯承恩,「公司治理與評等系統」,台北: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版第一刷,2002年11月1日。new window
◎廖大穎,「公司法原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初版一刷,2002年2月。
◎劉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權的保護」,北京:法律出版社,第一次印刷,2004年1月。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台北:作者自版,再版,1997年10月。new window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作者自版,初版,1998年4月。new window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三)」,台北:作者自版,初版第一刷,2002年5月。new window
◎劉連煜,「公司監控與公司社會責任」,台北:作者自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初版,1995年9月。new window
◎劉連煜譯,「美國模範商業公司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初版,1994年2月。
◎鄭丁旺,「中級會計學」(下冊),台北:作者自版,第七版,2001年8月。
◎鄭玉波著,劉連煜增訂,「公司法」,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增訂七版一刷,2004年10月。
◎賴英照,「公司法論文集」,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1986年9月。new window
◎賴英照教授五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編輯委員會,「商法專論-賴英照教授五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初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7月。
◎賴源河,「公司法問題研究(一)」,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印,初版,1982年6月。new window
◎賴源河,「實用商事法精義」,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五版二刷,2002年10月。
◎賴源河主編,「商事法爭議問題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一版一刷,2000年11月。
◎賴源河主編,「商事法實例問題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一版一刷,2001年1月。
◎賴源河等十三人合著,「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第一刷,2002年1月。
中文期刊論文
◎方嘉麟,<論資本三原則理論體系之內在矛盾>,《政大法學評論》,第59期,1998年6月,頁155-266。new window
◎方嘉麟,<公司回收自己股份法律效果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75期,2003年9月,頁123-216。new window
◎方嘉麟等,<「公司收回自己股份法律效果之研究」-民法研究會第二十八次學術研討會紀錄>,《法學叢刊》,第189期,2003年1月,頁117-132。new window
◎王仁宏,<有限公司債權人與少數派股東之保護的現行法檢討及立法修正建議>,《臺大法學論叢》,第21卷2期,1992年8月,頁253-276。new window
◎王文宇、林仁光,<公司資本制度與股票面額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73期,2001年6月,頁26-39。new window
◎王文宇,<新公司法對股份有限公司資產進出之規範>,《全國律師》,2001年12月,頁21-32。
◎王文宇,<公司章程之定位與資本制度之改革>,《法令月刊》,第54卷第10期,2003年10月,頁38-52。new window
◎王文宇,<技術出資之鑑價問題>,《月旦法學教室》,第16期,2004年2月,頁26-27。
◎王志誠,<不合營業常規交易之判定標準與類型>,《政大法學評論》,第66 期,2001年6月,頁163-207。new window
◎王麗玉,<各國公司負責人對第三人責任之立法與實務發展>,《輔仁法學》,第21期,2001年6月,頁127-188。new window
◎何淑敏、范綺欣,<淺談股份有限公司減資之類型及相關稅務問題>,《稅務旬刊》,第1902期,2004年7月,頁42-45。
◎吳啟銘、黃自立,<管理階層收購個案剖析-以MediMedia為例>,《會計研究月刊》,第231期,2005年2月,頁231-232。
◎李欽賢,<公司持有自己股份時之法律地位>,《月旦法學雜誌》,第13期,1996年5月。
◎李欽賢,<自己股份違法取得行為之效力>,《月旦法學雜誌》,第17期,1996年10月,頁45-46。
◎周延鵬,<智慧資本投資保障的完整性>,《政大智慧財產權評論》,第1卷第1期,2003年10月,頁25-50。new window
◎林仁光,<資本維持原則之重新檢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3期,2002年4月,頁47-60。
◎林柄滄,<從資本維持理論之必要性談公司法資本公積之濫用>,《會計研究月刊》,第162期,1999年5月,頁51-55。
◎林麗香,<企業取回自己股份之法律問題>,《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8期,2001年6月,頁69-173。new window
◎邱秋芳,<銷除股份、減資與未發行股份>,《月旦法學雜誌》,第73期,2001年6月,頁133-143。
◎邱秋芳,<廢除最低及固定面額限制之探討>,《證交資料》,第478期,2002年3月,頁2-24。
◎邱秋芳,<我國公司法法定公積制度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96期,2003年5月,頁186-199。
◎姚志明,<控制公司與其負責人之責任-公司法第三六九條之四之詮釋>,《月旦法學雜誌》,第46期,1999年2月,頁82-95。
◎柯菊,「禁止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緩和論之研究」,《台大法學論叢》,第24卷第2期,1995年6月,頁389-456。new window
◎洪秀芬、黃君葆,<[借殼上市]財務及法規範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16期,2001年12月,頁111-141。new window
◎洪秀芬、陳貴端,<交叉持股對公司治理之影響>,《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19期,2003年12月,頁211-249。new window
◎張心悌,<從法律經濟分析觀點探討強制公開收購制度>,《「公司證券法制」學術研討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輔仁大學財經法律系(所),2004年5月6日,頁145-175。new window
◎許士宦,<債務清理之理論與立法:破產法修正草案解說>,《台灣本土法學 雜誌》,第51期,2003年10月,頁5-29。
◎許美麗,<庫藏股制度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66期,2001年6月,頁135-161。new window
◎許振明,<企業交叉持股與改善之道>,《證交資料》,第452期,1999年12月,頁1-8。
◎郭土木,<證交法對庫藏股制度之探討>,《實用稅務》,第309期,2000年9 月,頁13-21。
◎郭宗雄,<談股份有限公司之減資>,《實用稅務》,第323期,2001年11月,頁67-71。
◎郭秋榮,<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資本適足率之規範及其新制之影響>,《經濟研究》,第3期,2003年4月,頁47-64。new window
◎陳永興、吳榮振,<BASEL II 標準法下景氣對臺灣銀行業資本適足率的衝擊:模擬分析>,《臺灣銀行季刊》,第55卷4期,2004年12月,頁117-142。new window
◎曾宛如,<資本三原則之檢討—英國法與我國法之比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2004年12月20日,頁1-7。
◎馮震宇,<論公司法修正對公司資本三原則的影響>,《全國律師》,2001年12月,頁33-58。
◎黃銘傑,<自己股份買回與公司法-財政部「庫藏股」制度草案的問題點與盲點>,《台大法學論叢》,第28卷第1期,1998年10月,頁217-258。new window
◎黃銘傑,<交叉持股vs.公司監控>,《台大法學論叢》,第30卷第1期,2001年1月,頁201-247。
◎楊竹生,<貸款銀行之責任風險-以美國法為論述依據>,《中原財經法學》,第5期,2000年7月,頁191-227。new window
◎葉美菁,<關係企業不合營業常規交易規範之研究>,司法官訓練所第43期學員研究報告,2004年9月,頁1313-1349。
◎廖大穎,<論公司與董事間之非常規交易與利益衝突-淺釋日本商法第二六五條的規定>,《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1999年11月,頁136-145。
◎廖大穎,<舉債買庫藏股>,《月旦法學教室》,第17期,2004年3月,頁34-35。
◎廖崇宏,<德國企業集團法研究(上)>,萬國法律,第94期,1997年8月,頁61-73。
◎廖崇宏,<德國企業集團法研究(下)>,萬國法律,第95期,1997年10月,頁80-93。
◎劉紹樑,<我國公司法制之迷思與挑戰-以公司法及金融法規修正為中心>,《月旦法學》,第84期,2002年5月,頁203-232。
◎劉連煜,<關係人交易與控制股東之義務>,《月旦法學雜誌》,第116期,2005年1月,頁223-237。
◎劉渝生,<論股東平等原則與股東會之決議>,《東海法學研究》,第11期,1996年12月,頁187-198。new window
◎劉渝生,<公司法上營業範圍與保證(公司法§§15Ⅰ、Ⅲ、16)之性質與效力>, 《東海法學研究》,第12期,1997年12月,頁53-62。new window
◎劉渝生,<公司登記後將股款發還或任由股東收回之意義及效力>,《法學講座》,第6期,2002年6月,頁52-56。
◎劉渝生,<公司資本與資本三原則>,《法學講座》,第16期,2003年4月,頁1-17。
◎劉渝生,<公司之權利能力-公司轉投資、資金貸放及保證之限制>,《法學講座》,第17期,2003年5月,頁19-34。
◎劉渝生,<德國公司法具體原則之發展-特別是股東之忠實義務>,《法學講座》,第25期,2004年1月,頁57-61。
◎鄭冠宇,<破產撤銷(Insolvenzanfechtung)-德國一九九四年破產法簡介>,《月旦法學雜誌》,第35期,1998年3月,頁116-124。new window
◎盧彥合,<新巴塞爾協定對銀行及金企信用風險之影響>,《建華金融季刊》,第26期,2004年9月,頁171-177。
◎賴英照,<論公司買回自己股份:評證券交易法修正草案第二十八條之二>,《證券暨期貨管理》,第17卷第12期,1999年12月,頁1-18。new window
◎戴志傑,<公司法上「經營判斷原則」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第106期,2004年3月,頁157-176。
◎戴森雄、陳榮隆主持,<破產法修正草案研討會(下)>,《全國律師》,第8卷第4期,2004年4月,頁116-157。
◎戴銘昇,<論金融控股公司之資本適足率>,《證交資料》,第495期,2003年7月,頁8-20。
◎謝碧珠,<庫藏股制度介析>,《證交資料》,第438期,1998年10月,頁1-14。
◎謝碧珠、胡峰賓,<公司轉投資與交叉持股問題探討>,《實用稅務》,第302期,2000年2月,頁79-87。
◎謝碧珠,<庫藏股股東權利限制之立法政策研議 (上)>,《會計研究月刊》,第175期,2000年6月,頁133-137。
◎謝碧珠,<庫藏股股東權利限制之立法政策研議 (下)>,《會計研究月刊》,第177期,2000年8月,頁67-70。
◎鍾惠珍,「Basel II之重點在於風險管理,不應偏重於資本計提!」,《會計研究月刊》,第217期,2003年12月,頁61-64。
◎羅怡德,<美國公司法中董事所負之「忠實義務」之研究>,《輔仁法學》,第9期,1990年6月,頁213-242。new window
中文專書論文
◎王文宇,<論董事與公司間交易之規範>,刊載於氏著《新公司與企業法》,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第一刷,2003年1月,頁97-136。new window
◎王志誠,「股份轉換法制之基礎構造-兼評『企業併購法草案』之股份轉換法制」,刊載於「公司法修正議題論文集」,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02年3月,頁107-146。new window
◎洪秀芬,<「交叉持股」之規範-公司法修正草案第一六七條第三、四項之 探討>,刊載於「公司法修正議題論文集」,台北: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頁175-200。
◎柯芳枝,<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自己股份問題之研究>,刊載於氏著「公司法專題研究」,台北:作者自版,初版,1976年4月,頁55-65。new window
◎柯芳枝,<美國法上有關董事與其公司間交易之研究>,刊載於氏著「公司法專題研究」,台北:作者自版,初版,1976年4月,頁215-230。
◎黃銘傑,<股東有限責任制度省思—公司法關係企業專章之啟示與詮釋>,《商事法暨財經法論文集-王仁宏教授六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第一刷,1999年8月,頁298-353。
◎劉連煜,<公司法修正草案關係企業專章中「深石原則」相關問題之研究>,刊載於氏著「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台北:作者自版,1997年10月,再版,頁127-168。new window
◎劉連煜,<股份有限公司之最低資本額制度>,刊載於氏著「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作者自版,初版,1998年4月,頁31-38。new window
◎劉連煜,<票面金額股與無票面金額股>,刊載於氏著「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作者自版,初版,1998年4月,頁39-48。new window
◎劉連煜,<強制公開發行股份之政策與公開發行公司之界定>,刊載於氏著「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作者自版,初版,1998年4月,頁81-102。new window
◎劉連煜,「論庫藏股制度」,收錄於氏著「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作者自版,初版,1998年4月,頁245-272。new window
◎劉連煜,「公司買回自己股份問題之研究」,收錄於「商事法暨財經法論文集-王仁宏教授六十歲生日祝壽論文集」,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8月,頁368-371。
◎劉連煜,<公司利益輸送之法律防制>,刊載於氏著「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三)」,台北:作者自版,2002年5月,初版第一刷,頁73-124。new window
◎賴英照,<關係企業法律問題及立法草案之研究>,刊載於氏著「公司法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市場發展基金會,1986年9月,頁105-230。new window
◎羅國華,<公司取得自己股份之研究>,刊載於「公司法修正議題論文集」,台北: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3月,初版,頁147-174。
中文學位論文
◎王麗玉,<公司負責人對第三人之民事責任>,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12月。new window
◎吳秉祐,<論關係企業不合常規之經營>,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8月。
◎吳姿璉,<論股份有限公司經營者與公司間利益衝突交易—以關係人交易為核心>,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
◎施建州,<控制公司與從屬公司法律關係規範之研究-以歐洲立法趨勢為中 心>,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6月。
◎洪志青,<公司相互投資問題之法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月。
◎胡浩叡,<股份有限公司內部機關之研究—以權限分配與公司治理為中心>,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許美麗,<股東代位訴訟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7月。new window
◎陳介山,<董事之忠實義務----以企業併購法制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7月。new window
◎陳肇鴻,<由經濟觀點論董事之行為規範與責任制度>,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
◎曾宛如,<股份有限公司資本三原則之檢討>,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曾炳霖,<論資本三原則在實務運作上之存在價值>,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
◎楊文慶,<掏空公司資產之經濟犯罪與防制對策>,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1月。
◎詹雅君,<控制公司及其負責人責任理論之研究>,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月。
◎鄭富城,<公司取得自己股份之研究—兼論母子公司交叉持股>,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中文網路資料(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支秉鈞,「企業瘦身的財務策略(上)」。http://alumni.pwcglobal.com.tw/
type03_2003_0729.htm(最後拜訪日:2004/10/4)。
◎馬秀如、劉正田、俞洪昭、諶家蘭,<資訊軟體業無形資產之意義及其會計處理>,台灣證券交易所研究報告,2000年2月,http://www.tse.com.tw/plan/report/software/software.htm(最後拜訪日:2004/5/27)。
◎張茹蘭,<從「技術」到資本-技術股之探討>,《技術尖兵》,第八十八期,2004年4月,http://www.st-pioneer.org.tw/modules.php?name= magazine&pa= showpage&tid=1591(最後拜訪日:2004/5/27)。
◎蔡朝安、洪吉豐、張雅雯,<智慧財產權的移轉訂價>,《資誠通訊》,第一六四期,2004年5月,http://www.pwcglobal.com/extweb/ pwcpublications.nsf /DocID /2100ACE7C03656C4CA256E8C0015C3D9(最後拜訪日:2004/5/27),頁2。
◎顏雅倫,<員工激勵制度的新規劃方向-談公司法修正後的技術股及員工認股制度>,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官方網頁,http://www.is-law.com/OurDocuments/CO0003YE.pdf,頁2(最後拜訪日:2004/5/27)。
【德文部分】
德文書籍
◎Alfons Kraft in Kölner Kommentar zum Aktiengesetz,Band1,1. Lieferung,2te Auflage.
◎Andreas Cahn,,Kapitalerhaltung im Konzern,,Carl Heymann,1998.
◎Ballerstedt,Kapital,Gewinn und Ausschüttung bei Kapitalgesellschaft,Köln:Carl Heymanns Verlag KG,1996.
◎Baumbach/Hueck,GmbH-Gesetz,15. Auflage.
◎Begr.Reg.E GmbH Novelle 1977,BR-Drucks,404/77.
◎Bommert Rainer,Verdeckte Vermögensverlagerung im Aktienrecht,1989.
◎Emmerich/Habersack,Aktienkonzernrecht Kommentar,Verlag C.H. Beck,1998.
◎Fischer in Abgabeordnung(AO.)Kommentar,Bd.1,Verlag C.H. Beck,1996.
◎Georg Döllerer,Verdeckte Gewinnausschüttung und verdeckte Einlagen bei Kapitalgesellschaften,2. Auflage,1996.
◎Geßler Ernst/Hefermehl Wolfgang/Eckhard Ulrich/Kropf Bruno,Aktiengesetz Kommentar,7 Lieferung,1984.
◎Habammer Christoph,Die verdeckte Gewinnausschütung,1995,Regensburg.
◎Hans-Georg Koppensteiner in Kölner Kommentar zum Aktiengesetz,Band 6,1. Lieferung,2te Auflage.
◎Herbert Wiedemann,Gesellschaftsrecht,Bd.1,Grundlagen,Verlag C.H Beck.
◎Karsten Schmidt,Gesellschaftsrecht,Köln:Carl Heymanns Verlag KG,3. neube- arbeitete Auflage,Nov. 2002.
◎Kropff,Aktiengesetz,Textausgabe mit Begründung des Regierungsentwurfs und Bericht des Rechtsausschusses des Deutschen Bundestags,1965,Düsseldorf.
◎Marc Zimmerling,Kapitalerhaltung und Konzernfinanzierung-Eine Untersuchung der kapitalerhaltungsrechtlichen Problematik aufsteigender Sicherheiten im Konzern,Frankfurter wirtschaftsrechtliche Studien Band 29,1998.
◎Markus Lutter in Kölner Kommentar zum Aktiengesetz,Band 1,1 Lieferung,2te Auflage.,Stand der Bearbeitung
◎Max Hachenburg/Peter Ulmer,Gesetz betreffend die Gesellschaften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GmbHG) Großkommentar,8. Aufl.,Berlin New York Erster Band (Allgemeine Einleitung; §§ 1 – 34),1992.
◎Mayer/Vollrath,Münchener Handbuch des Gesellschaftsrechts,Band 3,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Scholz,Kommentar zum GmbH-Gesetz,I. Band,6 völlig neubearbeitete Auflage.
Scholz/Karsten Schmidt,GmbHG,9. Auflage,Köln,2002.
◎Schubert,Werner/Schmiedel,Burkhard/Krampe,Christoph,Quellen zum Handelsgesetzbuch von 1897,Band 2/2.
◎Schubert,Werner/Schmiedel,Burkhard/Krampe,Christoph,Quellen zum Handelsgesetzbuch von 1897,Band 2/1.
◎Simon, Hans-Arno,Die Rechte der Gläubiger einer Aktiengesellschaft gegenüber Aktionären, Organen und herrschendem Unternehmen in dogmatischer und zivilprozessualer Sicht,1970,Göttingen.
◎Thomas Raiser,Recht der Kapitalgesellschaften:Ein Handbuch für Praxis und Wissenschaft,Aktiengesellschaft、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Kapitalgesellschaft & Co.,Umwandlung,Verschmelzung,Spaltung,Konzernrecht,2te erweitere Auflage.
◎von Godin Reinhard/Wilhelmi Hans,Aktiengesetz Kommentar,4te Auflage.
◎Wolgang Zöllner,Die Schranken mitgliedschaftlicher Stimmrechtsmacht bei den privat- rechtlichen Personenverbänden,C.H. Beck,1995.
德文期刊論文
◎Brandes Helmut,Grundsätze der Kapitalerhaltung im Vertragskonzern,in:Festschrift für Alfred Kellermann,ZGR-Sonderheft 10,1991,S.31-32.
◎Detlev Joost,Grundlagen und Rechtfolgen der Kapitalerhaltungsregeln im Aktiengesetz,149 ZHR(1985)
◎Detlev Joost,Grundlagen und Rechtfolgen der Kapitalerhaltungsregeln in der GmbH,148 ZHR(1984),S.30-32
◎Einsele,Verdeckte Sacheinlage,Grundsatz der Kapitalaufbringung und Kapitalerhaltung,NJW,1996,S.282.
◎Friedlich Kübler,Fragen und Wünsche des Gesellschafts- und Kapitalmarktrechts an das Recht der Rechnungslegung,ZGR 2000,Heft 4-5,S.550-564.
◎Günter Reiner,Der deliktishe Charakter der “Finanzierungsverantwortung” des Gesellschafters:Zu den Ungereimtheiten der Lehre vom Eigenkapitalersatz,Festschrift für Karlheinz Boujong zum 65. Geburtstag,hrsg. Vom Carsten Thomas Ebenroth,Dieter Hesselberger,Manfred Rinne,C.H. Beck,München 1996.
◎Heilmann Hans,Kapitalersetzende Darlehen bei Aktiengesellschaften,KTS,1983,S.513ff.
◎Marcus Lutter,Gesetzliches Garantiekapital als Problem Europäischer und Deutscher Rechtspolitik,AG,1998,S.375-376.
◎Martens,Die Vergleichs- und Abfindungsbefugnis des Vorstands gegenüber opponierenden Aktionären,AG,1988,S.119-121.
◎Martin Winter,Verdeckte Gewinnausschüttungen im GmbH-Recht,148 ZHR (1984),S.579
◎Michalski,Ungeklärte Fragen bei der Einlagenrückgewähr im Aktienrecht,AG 1980,S.266-267.
◎Obermüller, M.,Änderungen des Rechts der kapitalersetzenden Darlehen durch KonTraG und KapAEG,ZinsO.,1. Jg. (1998),S. 51-54.
◎Schwark Uwe,Anmerkung zu BGH,JZ,1984,S.1036-1037.
◎Ulrich Immenga,Kapitalersetzende Aktionärsdarlehen als Haftkapital?ZIP 1983,S.1405-1411.
◎Werner Flume,Der Gesellschafter und das Vermögen der Kapitalgesellschaft und die Problematik der verdeckten Gewinnausschüttung,144 ZHR(1980),S.27
◎Wolf-Dieter Hofmann,Die Beteiligung an Kapitalgesellschaften als Wirtschaftsgut sui gereris,Festschrift für Bommert,S.631-632.
◎Wolfgang Schön,Wer schützt den Kapitalschutz?,166 ZHR(2002),S.1-5.
德國法院判決
(帝國法院判決)
◎RG 1932,733.
◎RG HRR 1937 Nr.13.
◎RG HRR 1941 Nr.132.
◎RG JW 1939,355.
◎RGZ 49,22,26.
◎RGZ 71,97.
◎RGZ 77,71,72ff..
◎RGZ 77,88,92.
◎RGZ 88,271.
◎RGZ 94,61,63.
◎RGZ 107,161,168.
◎RGZ 133,393,395.
◎RGZ 136,260,264f.
◎RGZ 149,385,400.
◎RGZ 150,28.
◎RGZ 152,292,300.
◎RGZ 156,23.
◎RGZ 159,133.
◎RGZ 159,321,335f.
◎RGZ 168,292,297.
(聯邦最高法院判決)
◎BGH AG 1981,227.
◎BGH NJW 1966,1311.
◎BGH NJW 1973,1036.
◎BGH NJW 1985,2719.
◎BGH NJW 1986,429.
◎BGH NJW 1987,1194.
◎BGH NJW 1992,1169.
◎BGH NJW 1995,457.
◎BGH NJW 2000,3278.
◎BGH NJW 2000,3565.
◎BGH v. 17.9.2001=NJW 2001,S.3622【Bremer Vulkan】.
◎BGH WM 1957,61,66.
◎BGH WM 1981,1200,1202f.
◎BGH WM 1982,1402.
◎BGH WM 1985,1028,1029.
◎BGH WM 1987,348,349.
◎BGH WM 1992,541.
◎BGH ZIP 1989,440,441
◎BGH ZIP 1990,1467.
◎BGH ZIP 1994,1261.
◎BGH ZIP 1994,1441.
◎BGHZ 13,49,54.
◎BGHZ 29,304.
◎BGHZ 29,304.
◎BGHZ 31,258,279【B-Luftverkehr GmbH】.
◎BGHZ 50,112,114.
◎BGHZ 53,74.
◎BGHZ 60,324,330.
◎BGHZ 65,15ff.【ITT】.
◎BGHZ 67,171,175.
◎BGHZ 68,191,196.
◎BGHZ 69,283.
◎BGHZ 75,334,335f.
◎BGHZ 81,252,263
◎BGHZ 81,311,320.
◎BGHZ 81,365,368ff.
◎BGHZ 83,122,127【Holzmüler】.
◎BGHZ 90,381,389.
◎BGHZ 95,330,335.
◎BGHZ 105,168,176.
◎BGHZ 107,7,12【Tiefbau】.
◎BGHZ 107,7,17.
◎BGHZ 109,55.
◎BGHZ 110,47,63ff..
◎BGHZ 118,83,93ff.
◎BGHZ 119,191.
◎BGHZ 121,366,368.
◎BGHZ 124,282,284。
◎BGHZ 127,1,14f.
◎BGHZ 127,336,346.
◎BGHZ 132,133.
◎BGHZ 136,125.
◎BGHZ 142,116.
(聯邦財務法院判決)
◎BFH AG 1980,312.
◎BFH NJW 1976,695.
◎BFH WM 1985,537.
◎BFHE 90,314ff
◎BFHE 94,373,376.
◎BFHE 108,183.
◎BFHE 101,501,505.
(各邦高等法院判決)
◎OLG Braunschweig OLGE 33,140.
◎OLG Düsseldorf AG 1980,273,274.
◎OLG Düsseldorf ZIP,1983,786,789.
◎OLG Frankfurt AG 1996,324.
◎OLG Frankfurt WiB 1996,163,165【AEG-Küppersbusch】.
◎OLG Hamburg AG 1980,275,278.
◎OLG Hamburg AG 1981,344,345【Holzmüller】.
◎OLG Hamburg WM 1987,1163,1167【HSW】.
◎OLG Karlsruhe,BB 1991,1728.
◎OLG Koblenz AG 1977,231.
◎OLG Köln,WM 1988,1021.
◎OLG München AG 1980.
(各邦地方法院判決)
◎LG Düsseldorf AG 1979,290,291.
◎LG Köln,WM 1988,758.
◎LG Köln,WM 1988,1021.
◎LG Köln,ZIP 1988,649.
歐洲法院判決
◎Case C-212/97, Centros v. Erhvervs-Og Selskabsstyrelsen, 1999 E.C.R. 1459.
英文書籍
◎Jesse H. Choper,John C. Coffee,Jr. and Ronald J. Gilson,Cases and Materials on Corporations,Aspen Publishers,4th ed.(1995).
◎Robert Charles Clark,Corporate Law,Little Brown,(1986).
◎Robert R. Drury,Peter G. Xuereb,European Company Laws-A Comparative Approach,Dartmouth,(1991).
◎Vanessa Edwards,EC Company Law,Clarendon Press,(1999).
◎Richard A. Posner,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Law,Aspen Publishers,6th ed.(2002).
英文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排列)
◎Lucian Arye Bebchuk & Marcel Kahan,Fairness Opinions:How fair are they and what can be done about it?,27 Duke Law Journal 29-30(1989),at 43-44.
◎Terence L. Blackburn,The Unification of Corporate Laws:The United States,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the Race to Laxity,3 Geo. Mason Indep. Law Review 1,81(1994).
◎Michael J. Brennan & Patricia J. Hughes,Stock Prices and the Supply of Information,46 J. FIN. 1665 (1991).
◎Susan-Jacqueline Butler, Models of Modern Corpora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erman and U.S. Corporate Structures, 17 Ariz. J. Int'l & Comp. Law 556 (2000).
◎David L Cohen,Theories of the Corporarion and th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How Should Courts and Legislatures Articulate Rules for Piercing the Veil,Fidiciary Responsibility and Securities Regulation for th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51 Okla. L. Rev. 471(1998).
◎Peter Coy,The Creative Economy,Bus. Wk.,Aug. 28(2000),at 77-79.
◎Nigel J.L. Doran.,Transactions at an Undervalu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Capital Principle,in:Company Law,Sweet & Maxwell Limited and Contributors,1991,p.172-174.
◎Robert C. Downs,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 Do Corporations Provide Limited Personal Liability?,53 UMKC L. Rev. 187 (1985).
◎Frank H. Easterbrook and Daniel R. Fischel,Limited Liability and the Corporations,,53 Uni. Chicago Law Review,92(1985).
◎Luca Enriques & Jonathan R. Macey,Creditors versus Capital Formation: The Case against the European Legal Capital Rules,86 Cornell Law Review 1173-1174(2001)
◎Zohar Goshen,The Efficiency of Controlling Corporate Self-Dealing:Theory Meets Reality,91 Carlifonia Law Review 426(March,2003).
◎Peter E. Kay,Director Conflicts of Interest under th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A Model for All States?,69 Washington Law Review 226-230(1994)
◎Helmut Kohl,Path Dependence and German Corporate Law:Some Skeptical Remarks From the Sideline,Columbia Journal of European Law SPRING 1999,Third Frankfurt-Columbia Symposium on Comparative Law Corporate Governance,at 196.
◎Richard O. Kummert,State Statutory Restrictions on Financial Distributions by Corporations to Shareholders,59 Wash. L. Rev. 203-205 (1984).
◎David W. Leebron,Limited Liability, Tort Victims, and Creditors,91 Colum. L. Rev. 1643-1646(1991).
◎Leonard J. Long,Automatic Subordination as Incentive for Insider Creditors' Prudential Investing,13 Journal of Law and Commerce Fall 100(1993).
◎Justin J. Mannolini,Creditors' Interests in the Corporate Contract:A Case for the Reform of Our Insolvent Trading Provisions,6 Austl. J. Corp. L. 15-16 (1996).
◎Note,Disclosure as a Legislative Device,76 Harvard Law Review,Vol.2,1273-93(1963).
◎Craig A. Peterson and Norman W. Hawker,Does Corporate Law Matter? Legal Capital Restrictions on Stock Distributions,31 Akron L. Rev. 198-199(1997).
◎Richard A. Posner,The Rights of Creditors of Affiliated Corporations,43 U. Chi. L. Rev. 506(1976).
◎Edward B. Rock & Michael L. Wachter,Waiting for the Omelet to Set:Match-Specific Assets and Minority Oppression in Close Corporations,24 J. Corp. L. 913-915(1999)
◎Maximilian Schiessl,The Liability of Corporations and Shareholders for the Capitalization and Obligations of Subsidiaries under German Law,Northwestern School of Law.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 Business 480(1986).
◎Bernd Singhof,Equity Holders' Liability for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ies' Unrecoverable Debts - Reflections on Piercing the Corporate Veil Under German Law,22 Loy. L.A. Int'l & Comp. L. Rev. 151(1999).
◎Markus C. Stadler,Treatment of Shareholder Loans to Undercapitalized Corporations in Bankruptcy Proceedings,17 Journal of Law and Commerce Fall (1997)1.
◎Christopher C. Whitson,Special Project:Director and Officer Liability,Vanderbilt Law Review,April 1987,40,599
美國法院判決(依字母順序排列)
(聯邦最高法院判決)
◎Pepper v. Litton, 308 U.S. 295, 306-310(1939).
◎Taylor v. Standard Elec. Co. Ltd., 306 U.S. 307, 319-323(1939).
(巡迴上訴法院判決)
◎Burden v. United States, 917 F.2d 115 (3d Cir. 1990)
◎In re N&D Properties, Inc., 799 F.2d 726 (11th Cir. 1986).
◎In re Pacific Express, Inc., 69 B.R. 112 (B.A.P. 9th Cir. 1986).
◎Schultz Broadway Inn v. United States, 912 F.2d 230 (8th Cir. 1990).
(各州法院判決)
◎Alcott v. Hyman, Del. Supr., 208 A.2d 501(1965).
◎Aronson v. Lewis,473 A. 2d 805(1984 Del.,LEXIS 305).
◎Franz Mfg. Co. v. EAC Indus., Del. Supr.,501 A.2d 401(1985).
◎Glinka v. Dartmouth Banking Co. ( In re Kelton Motors, Inc. ) 121 B.R. 166 (Bankr. D. Vt. 1990).
◎In re N&D Properties, Inc., 54 B.R. 590 (N.D. Ga. 1985).
◎In re Pacific Express, Inc., 55 B.R. 913, 917 (Bankr. E.D. Cal. 1985), rev'd, 69 B.R. 112 (B.A.P. 9th Cir. 1986).
◎International Radiator Co., Del. Ch.,92 A.255(1914).
◎Pasotti v. United States Guardian Corp., Del. Ch.,156 A. 255(1931).
◎Propp v. Sadacca, Del. Ch., 175 A. 2d 33, modified, Del. Supr., 187 A. 2d 405(1962)
◎Schwartz v. Greene, Del. Ch.,13 A.2d 614(1960).
美國法網路資料
◎Klaus J. Hopt & Patrick C. Leyens,Board Models in Europe. Recent Develop- ments of In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in Germany, the United Kingdom, France, and Italy,available at http://www.ecgi.org/wp/wp.php? series=Law(最後拜訪日:2005/04/06)
◎Steering Group,Modern Company Law for a Competitive Economy Company Formation and Capital Maintenance-A Consultation Document from the Company Law Review(1999),available at http://www.dti.gov.uk/cld/ 1843cptl.pdf(最後拜訪日:2005/04/1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