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運用賽局理論探討台灣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物流及觀光產業之競合策略
作者:謝理仰
作者(外文):Li-Yang Hsieh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管理博士學位學程
指導教授:林祥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賽局理論海峽西岸經濟區物流產業觀光產業競合策略game theory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logistics industrytourism industryCo-opetition strateg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
本研究旨在運用賽局理論探討台灣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物流與觀光產業競合策略之議題。首先,研究發現兩岸擱置爭議後已經發展出良性互動關係,並開啟兩岸和平共榮的歷史新頁,而海峽西岸經濟區在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的推動下已成為台灣各界研究的新興議題,這議題也將受到國際關心與注意。其次,本研究分析台灣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物流與觀光現況與競爭,發現雙方物流與觀光產業各具有特點與優勢,互補性強;台灣物流與觀光產業西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應該著眼於自然資源、土地成本、勞動成本及內需市場的條件;海峽西岸經濟區物流與觀光產業應重視及善於利用台灣的現代化產業技能、優越的管理技術、國際市場經驗、優秀人才與培育制度及與國際接軌程度優等優勢。最後,本研究運用賽局理論探討雙方合作之最佳策略,結果顯示在靜態賽局的報償矩陣中,我們可以得知就靜態賽局而言,唯一的Nash均衡就是雙方採取競逐的努力策略;在動態賽局冷血扣槍(Grim Trigger)機制下,廠商間(物流與觀光產業)會更有意願執行合作互利的策略。因此,本研究建議台灣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在產業發展之人力資本,首先應合作培育物流與觀光產業發展所需人才,對於台灣物流與觀光產業西進或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物流與觀光產業的發展,將產生正向與正面發展的效果。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o-opetition strategies of the logistics and tourism industries in Taiwan and the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WTSEZ) using game theory. First, we found that the two concerned parties developed a positiv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after suspending hostilities, even setting a milestone of peace and prosperity for both sides. The WTSEZ proposed in China’s “Twelfth Five-Year Plan” has become a trending research topic in every field of Taiwan’s academia. The issue has also receiv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and concern. Second,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ircumstances and strategies of logistics and tourism in Taiwan and the WTSEZ and found that each party’s logistics and tourism industries possesse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with their strengths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 The westward expansion of Taiwan’s logistics and tourism industries to the WTSEZ is driven by natural resources, land costs, labor costs, and domestic market demand. Additionally, the WTSEZ logistics and tourism industries value and exploit Taiwan’s modernized industrial skills, superior management abilities, international market experience, exceptional human resources, advanced training systems, and extensive international connections. Finally, this study used game theory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competitive strategies to support cooperation between parties. The results are shown in the pay-off matrix of a static game. Regarding the static game competition, we know that the only diligent competitive strategies adopted by both sides was the Nash equilibrium; in a dynamic game with a grim trigger strategy in play, companies (logistics and tourism industries) have a greater desire to implement a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ve strategy. Therefore, to develop human capital for the logistics and tourism industries, we recommend that Taiwan and the WTSEZ should first collaborate in training the personnel required to expand the logistics and tourism industries. This step will have a progressive and direct effect on the westward expansion of the logistics and tourism industries of Taiwan or the WTSEZ.
丁杰(2010)。深化海峽兩岸金融合作模式探討。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9C),112-113。

中央社(2012)。2012年觀光節慶祝大會總統演講新聞稿。2012,2.摘自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21840。

中國大陸物流與採購聯合會(2011)。2011前三季物流運行情況。2011,11.摘自http://www.chinawuliu.com.cn/lhhkx/。

中國大陸國務院(2009)。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2011,9.摘自: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0905/t20090514_33823.html。

中國物流年鑑(2011)。2010年全國物流運行情況通報。北京市:中國物資出版社。

中國大陸中央人民政府(20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9.摘自:http://www.gov.cn/。

中國大陸國家旅遊局(2011)。中國大陸國家旅遊局資訊中心-旅遊統計。2012,02.摘自http://www.cnta.com/html/rjy/index.html。

新聞局(2011)。兩岸關係。2011,9.摘自: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19882&;ctNode=2841。

總統府(2008)。2008年7月總統府月會。2011,9.摘自: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061&;itemid=13980&;rmid=2577。

方儷瑾(2002)。企業進入物流產業之評估模式構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輸倉儲營運所,高雄市。

王明元、鄭志富(2011)。台灣觀光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商業現代化學刊,6(1),209-228。new window

王祥騮(2011)。海峽西岸經濟區兩岸合作新平台。營建知訊,342,37-42。

王德榮(2011)。大陸物流發展的狀況、趨勢加強兩岸物流合作。第六屆海峽兩岸物流合作發展論壇,福建省:廈門市。
台灣物流年鑑(2009)。2009台灣物流年鑑。台北市:中華民國經濟部商業司。

石豐宇、陳明和與胡權峰(2003)。海運航商各種策略聯盟之評估-以合作賽局求解。運輸計劃季刊,32(3),391-422。new window

石豐宇、張凌偉(2003)。以合作賽局觀點評估航空公司共用班號之效益。運輸計劃季刊,32(4),601-629。new window

伍長南、馬曉紅與黃繼煒(2009)。海峽西岸經濟區區域經濟發展研究。北京市:中國經濟出版社。

交通部觀光局(2011)。發展觀光條例。2011,12.摘自http://admin.taiwan.net.tw/law/law_d.aspx?no=130&;d=476。

交通部觀光局(2012)。觀光市場概況-100年12月暨全年觀光市場概況概要。2012,2.摘自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release.aspx?no=136。

交通部觀光局(2012)。觀光統計。2012,2.摘自:http://admin.taiwan.net.tw/。

交通部觀光局衛星帳(2009)。2009台灣地區觀光衛星帳。2012,2.摘自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public.aspx?no=132。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12)。兩岸大事記。2012,2.摘自:http://www.mac.gov.tw/np.asp?ctNode=5591&;mp=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台灣國際物流服務業發展行動計畫。台北市:經濟建設委員會出版品。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拓展中國大陸內需市場之研究。台北市:經濟建設委員會出版品。

何青龍(2011)。Strategic Selection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Error Concealment Methods using Cooperative Game Structure。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新竹市。

杜紫軍(2012)。兩岸產業合作之突破與創新-共商發展、共創雙贏。第2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新竹市。

李佩忠(2006)。兩岸互動策略分析:賽局理論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新北市。

李銘輝(2011)。千萬觀光大國?師資設備專業知識差很多。2012,2.摘自:台灣觀光論壇(TWTF) http://twtf2010.pixnet.net/blog。

沈燦宏(2010)。國際合作框架的一種演化:整合制度結構和認知轉化的過程。問題與研究,49(1),147-174。new window

卓裕仁、莊文德(2005)。考慮存貨與運輸成本下買賣雙方合作賽局模式分析。中華管理學報,S_2,143-152。new window

林依瑄(2008)。建立兩岸經貿合作機制之探討─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為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新北市。

林能宗 (2007)。從價值網分析探討兩岸晶圓代工的競合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工程管理所,台南市。

林祥生、謝理仰(2009)。台灣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物流產業之價值網探討。2009兩岸經貿暨管理研討會,新竹縣:明新科技大學。

林寰(2012)。江山美不美全靠一張嘴-人才成就觀光大國。2012,02.摘自:台灣觀光論壇(TWTF) http://twtf2010.pixnet.net/blog。

林燈燦(2010)。觀光學概論。新北市:全華圖書。

唐永紅(2009)。兩岸一體化先行先試區-新形式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角色與作用。第四屆海峽兩岸物流合作發展論壇,福建省:廈門市。

唐永紅(2010)。兩岸經濟制度性合作與一體化發展研究。北京市:九州出版社。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2010)。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2011,9.摘自:http://www.sef.org.tw/。

康艾妮(2009)。「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與閩台區域交流合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台北市。

張宏生(2009)。開放大陸人士來台旅遊對台灣觀光產業之效益影響。台灣觀光學報,6,15-32。new window

張茂隆(2009)。中國大陸旅行社集團化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新北市。

張惠雁(2009)。台灣地區承接大陸人士來台旅行社之經營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餐旅學院旅遊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張道行(2007)。以賽局理論分析台灣Unix伺服器廠商的競合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組,台北市。

張靖(2008)。我國物流產業人才需求及訓練職類之研發。中華大學運輸科技與物流管理學系,新竹市。

梁景翔(2010)。中共推動「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及對臺產業對接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新北市。

莊惠淳(2009)。以港澳經驗分析陸客來台灣觀光政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新北市。

許苑娥(2005)。由兩岸經貿關係看産業競合策略。經濟前瞻,100,93-99。

陳世圯、黃豐鑑(2006)。台灣觀光產業發展之研究。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研)095-004號。

陳永賓(2005)。中國大陸服務業技術轉移合作發展之硏究-以台灣、日本、韓國為例。東亞論壇,449,47-55。

陳建良(2006)譯;Roger A. McCain。賽局理論。台北市:智勝文化。

郭恒明(2011)。綜述合作共贏共推海峽旅遊品牌。第七屆海峽旅遊博覽會,2012,02.摘自http://www.cnta.com/html/2011-9/2011-9-7-23-45-57042_1.html。

陳思倫(2005)。觀光學-從供需觀點解析產業。新北市:前程文化。

陳健宏(2009)。兩岸直航談判之研究:從雙層賽局理論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台中市。

陳菀愉(2006)。中國大陸開放個人遊觀光政策對香港觀光產業之衝擊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餐旅學院餐旅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傅豐誠(2004)。兩岸生物科技產業競合策略。國家政策季刊,3(3),179-202。

彭清源(2011)。海峽西岸經濟區對臺灣經貿發展的影響與挑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台中市。

曾玉勤、蔡正和(2011)。論海西物流業的發展-以福建省物流業為例。未出版之專題研究,中國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系,新竹縣。

游智彬(2010)。兩岸產業競合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新北市。

賀登才(2011)。大陸物流業發展的趨勢與兩岸四地物流業合作。第七屆兩岸四地物流合作與發展大會,桃園縣:桃園縣政府。

隋映輝(2010)。我國沿海經濟區產業轉型與戰略選擇。2010第12屆中國科協年會區域合作與協同發展論壇,福州市:福州大學第31分會。

楊玟惠(2007)。開放大陸人士來臺觀光政策對華語導遊帶團之影響。運動事業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6,313-335。

楊茜鏵(2008)。海峽西岸經濟區(福建)競爭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台北市。

葉張繼(2008)。金馬在海西區建設的經濟角色探討:跨海峽之調查與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台北市。

詹宗佑(2010)。第三方物流業因應中國地區虛擬通路業者之營運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台北市。

鄒菀宜(2011)。大陸人士來台對台灣觀光商機評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工業工程與管理EMBA專班,台北市。

福建省“十二五”規劃綱要解讀。福建省“十二五”發展規劃的主要任務。2011,9.摘自http://www.fujian.gov.cn/zwgk/ghxx/ghjd/125guihua/。

福建省統計年鑑(2010)。福建省統計局。2011,11.摘自http://www.stats-fj.gov.cn/xxgk/ndsj/。

福建省統計局(2012)。福建統計年鑑-2011年。2012,02.摘自http://www.stats-fj.gov.cn/xxgk/ndsj/。

趙明芳(2009)。台灣與福建區域經濟合作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高雄市。

劉皇良(2007)。現階段開放大陸地區人士來臺觀光政策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台北市。

蔡明穎(2011)。應用模糊集群法於台灣物流產業群聚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碩士班,新北市。

鄧志松、唐代彪(2006)。兩岸賽局:一個新情勢的開始。國家發展研究,5(2),21-50。new window

鄭勝鴻(2011)。台灣與中國大陸太陽能電池產業發展與競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新北市。

聯合報社論(2012)。強烈警訊:平潭實驗區VS.高雄示範區。2012年2月18日,聯合報焦點A2,台北市。

謝千柔(2009)。以合作賽局評估異業合作聯盟架構及績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業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謝欣潁(1999)。從專業物流公司經營現況分析國內物流產業之發展趨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運輸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謝振昌(2010)。台灣物流業者進入中國市場的經營模式探討-以S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央大學管理學院,中壢市。

謝理仰、林祥生(2009)。台灣物流人才職業訓練模式之建構。2009第十七屆海峽兩岸都市交通學術研討會,台灣:嘉義市。

謝理仰、林祥生(2010)。海峽兩岸迎接ECFA時代的物流人才共同培訓戰略。第12屆中國科協年會第31分會場海峽兩岸區域合作與協同發展論壇論文集,福州市:福州大學。

謝理仰、林祥生與李堯賢(2011)。以賽局理論探討台灣與海峽西岸經濟區物流產業競合戰略。第二屆福建省亞太合作與經濟發展研究會年會暨閩台經濟合作與發展論壇。福建省:福州市。new window

謝靚緹(2008)。台灣物流業赴大陸投資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籌管理所,高雄市。

韓光明(2010)。基于海西經濟區建設的福建文化旅遊深度開發研究。旅遊市場,73(4),74-76。

鍾耀翰(2005)。台商進入中國大陸物流業進入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輸倉儲營運所,高雄市。

羅冬梅、顏醒華(2010)。海西旅遊項目的資源整合與優化配置。黎明職業大學學報,67(2),38-40。

蘇國垚(2011)。課本帶領經驗觀光大國-人才空洞惡性循環。2012,02.摘自:台灣觀光論壇(TWTF) http://twtf2010.pixnet.net/blog。

Adam M. Brandenburger &; Barry J. Nalebuff (1995). The right game:Use game theory to shap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7-71.

Armin Falk, Urs Fischbacher (2006). A theory of reciprocity.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54(2), 293-315.

Baldani, J., J. Bradfield &; R. W. Turner (2005). Turner, Mathematical Economics, 2nd Edition, Thomson South-Western, New York, 500-506.

Barbara Bigliardi, Alberto Ivo Dormio &; Francesco Galati (2011).Successful co-opetition strategy: evidence from an Italian consortiu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s, 2(4), 1-8.

Colin, F. Camerer (1997).Progress in Behavioral Game Theory,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1(4), 167-188.

Devi R. Gnyawali, Jinyu He &; Ravindranath ("Ravi") Madhavan (2006). Impact of Co-Opetition on Firm Competitive Behavior: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32(4), 507-530.

Guillaume Cheikbossian (2006).The collective action problem: Within-group cooperation and between-group competition in a repeated rent-seeking game.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54(2), 293-315.

Hsiang-Sheng Lin &; Li-Yang Hsieh (2011). Information Operational System Design In Response To Globalized Logistics Talent Training.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Logistics Engineering, Zhengzhou, China. (ASME Press, indexed by EI Compendex).

Hsiang-Sheng Lin, Li-Yang Hsieh &; Chang-Cheng Huang(2012). Applying Kano’s Model to Analyze the Tourism Region of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 Quality—Liujia Railway Station to Neiwan Scenic Area Case Study, AISS: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 4,( 19) , 489 -495 .

H. Singh (2003). Building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3, 51-54.

Li-Yang Hsieh &; Hsiang-Sheng Lin (2012). Taiwan Logistics Industry Competency Models, AISS: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Service Sciences, 4(19), 481 - 488.

Li Wei, Li Gen-dao (2010). Functioning of co-opetition on the R&;D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growth: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586 – 1593.

Luca Colombo, Luca Lambertini and Andrea Mantovani(2004). A differential game with investment in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 R&;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s, Game Theory, and Algebra,14(5), 363-74.

Marshak, D.(1998). Pondering the Value Web. Patricia Seybold Group,Research Note 98-22.

McCain, Roger A. (2004). Game Theory-A Non-Techn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Analysis of Strategy,South-Western, Thomson Learning, USA, 270-282.

Nalebuff &; Brandenburger (1996). Co-petition, Harper Collins Business.
Nancy, B. Tucker (2009). Strait Talk: United States-Taiwan Relations and the Crisis With China. Boston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arsh (2001). How to design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T. J. Taylor.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tjtaylor.net/resources-research2.htm

Porter, Michael 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The Free Press, 48-80.

Putnam, Robert D (1988). Diplomacy and Domestic Politics: The Logic of Two-Level Game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42(3). 427-460.

She-Juang Luo &; Li-Yang Hsieh (2012). A Study for a Reconstruction of the Scale for Measurement of Tourists' Revisit Inten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Przegląd Elektrotechniczny accepted.Oct, 2012.

Singh, Harvey. (2003). Building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3, 51-54.

Smith, P. L. and T. J. Ragan (2001). Instructional Design, Hoboken, NJ: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Sparrow, S. (2004). The trend to blend. Personnel Today, 22.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