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詠物言情之創作研究
作者:陳思婷
作者(外文):CHEN,SI –TI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書畫藝術學系
指導教授:劉靜敏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詠物」存在自覺Liu Xie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Wuse (the appearances of things)“Ever-changing surroundings stir in minds”“chanting Nature”existence of self awaren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以「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詠物言情之創作研究」為主題,其核心思維主要是筆者由自
然的感召及薰陶中,對「物」的情思與想像,藉由情景交融的思緒中,因感物進而「詠物」
的心境。而情感意識的牽動,如南朝劉勰《文心雕龍‧物色》卷十:「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以觀物進而內化為心境的創作。故,筆者「詠物」的創作核心,環繞著時間的推移、生命
的幻化、心境的昇華,而衍生出「懷時」「哀生」「幻化」系列的生命情調,進而歌詠生命
形體的存在自覺。
創作核心主要探討時光、生命、昇華之感懷,藉由自然物象的藉物言志,其情感意識
的昇華,所產生對「物」的情思與想像。由外在的「景」與內在的「情」,達到物我交融的
情境。從而,由自得的淡然心境中,以凝聚專一的創作情境,由「物」的形式結構與色彩
意象,賦予物象新的生命內涵。
The topic is “Ever-changing Surroundings Stir in Minds: The Creation Research of Chanting Nature and Expressing Feelings.” The core thought is mainly on the author’s emotions and imaginations of “surroundings” from Nature’s inspirations and influences. With emotions full of fusion of feelings with Nature, the state of mind changes mixed feelings of Nature into “chanting Nature.” The effect of emotional consciousness is like what Liu Xie mentioned “Ever-changing Surroundings Stir in Minds” from Volume 10 “Wuse (the appearances of things)”, 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 in Southern Dynasty, to eternalize the mental creation by observing Nature. Therefore, the writer’s creation center of “chanting Nature” is surrounded by changes with time, transformation of life and sublimation of mind, developing a series of philosophies of life, “remembering old times”, “grieving lives” and “changing miraculously” to praise life forms of existence of self awareness.
The center of creation discusses feelings of time, life and sublimation. The sentiments and imaginations of “Nature” are produced with describing thoughts from natural objects and sublimation of emotional consciousness. The situation blends with Nature and self from external “scenes” to internal “feelings”. Thereby, concentrated creation environment is invented from pleasant, tranquil mind, and new life connotations of substances are given from formal structures and color images of “Nature”.
參考文獻
一、古籍專書
■ (漢) 孔安國傳,《尚書》,卷一,宋乾道淳熙間建安王朋甫刊本。
■ 作者不詳,(明)鐘惺批點,《詩經》,明吳興凌杜若刊朱墨套印本。
■ (日)太宰純撰,《論語古訓》,日本元文四年江都嵩山房刊本。
■ (漢)劉向編,《楚辭》,明萬曆丁酉武林郁氏尚友軒刊袖珍本。
■ (漢)劉安撰,《淮南子》,明嘉靖九年閩中王鎣刊本。
■ (梁)劉勰,(明)楊慎批點(明)梅慶生音註,《楊升菴先生批點文心雕龍》,明天啟二年出版梅慶生刻金陵聚錦堂印本。
■ (梁)劉勰撰,(清)黃叔琳輯注拼音,《文心雕龍》,清乾隆六年刻本。
■ (南朝宋)劉義慶,(梁)劉孝標注(明)王世懋批點,《世說新語》,明萬曆間吳興凌瀛初刊朱墨黃藍四色套印本。
■ 梁鐘嶸,《詩品》〈序〉,明萬曆間金陵荊山書林刊本。
■(晉)張湛注,《列子》,明嘉靖9年至12年吳郡顧氏世德堂刊本。
■ (宋)朱熹撰,《楚辭集註》,明萬曆間楊鶴南京刊本。
■(宋)朱熹集傳,《詩經》,清文魁堂刻本。
■(宋)朱熹,《堅本詩經》,重刊木刻本。
■(宋)朱熹撰,《楚辭辯證二卷》,清侯官揚氏手抄本。
■ (宋)張栻(撰)拼音,《南軒先生論語解十卷》,清乾隆50年內府刊本。
■ (明) 何楷撰,《詩經世本古義》,卷首,明崇禎間原刊本。
■ (清) 彭頤撰,《禮記省度》,清康熙十一年金閶書業堂刊朱墨套印本。
■ (清)聖祖編,《佩文齋詠物詩選》,清康熙四十六年內府刊本。
■ (清)俞琰,《歷朝咏物詩選》(《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出版社),清雍正寧儉堂刻本。
■ (清)季貞,《漢魏六朝詩選》十冊,清嘉慶十年南海葉夢龍刊本。
■(清)王夫之,《薑齋詩話》,民國十六年無錫丁氏鉛印本。
■(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論語》(《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清嘉慶二十年南昌府學刊本。
■(清)沈世楷,《經部-詩經類傳說之屬》,清刻本。
■(清)胡濬源撰,《楚辭十卷》,用嘉慶二十一年序刊本景印。
■(清)陳抒孝輯著,《詩經喈鳳詳解》,清乾隆35年刻本。

二、專書
■丁金城:《承先啟後的曹子建詩》,台中:永吉出版社,1981年3月出版。
■丁成泉:《中國山水詩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8月初版。
■王淑岷:《鍾嶸詩品箋證稿》,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2年3月初。
■王禮卿:《文心雕龍通解(上)(下)》,台北:黎明出版社,1986年10月初版。
■王立堅:《魏晉詩歌的審美觀照》,台北:Airiti Press Inc ,2010年10月初版。
■王國維:《人間詞話》,台北: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5月初版。
■王雲五:《詩經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1年7月初版。
■王定理:《中國畫顏色的運用與製作》,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3年12月初版。
■王維梅:《二十一世紀敦煌文獻研究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台中:中華自然文化協會,1999年12月出版。
■王國瓔:《中國山水詩研究》,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10月初版。
■王邦雄:《老子的哲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9月初版。
■王水照:《蘇軾論稿》,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12月初版。
■王靜芝、王初慶:《千古風流-東坡逝世九百年學術研討會》,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5月初版。
■王朝聞:《八大山人全集(五卷本-第五卷)》,深圳: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初版。
■王克文:《中國名畫家全集-王蒙》,北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初版。
■朱正義林開甲譯註:《禮記》,台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2年6月初版。
■朱雅琪:《魏晉詩歌中的審美意識(上)》,台北:花木蘭出版社,2007年3月初版。
■余紹宋:《畫法要錄》,台北:台灣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9月出版。
■余光中:《余光中詩選》,台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1年8月初版。
■余輝:《元代繪畫》,香港: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2005年6月初版。
■石守謙:《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十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7月。
■呂晴飛等人:《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10月出版。
■林家驪注譯:《新譯阮籍詩文集》,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2月。
■林書堯:《色彩認識論》,台北,三民書局出版社,1977年10月初版。
■林保堯:《敦煌藝術圖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年3月初版。
■林榮森:《徐渭書法藝術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4年4月初版。
初版。
■杜潔祥:《當代美學論集》,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9年出版。
■(宋)宣和間官修:《宣和畫譜》,台北:世界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出版。
■波特萊爾著杜國清譯:《惡之華》,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12月。
■何恭上:《圖文啟示錄》,台北:藝術圖書公司,2003年1月初版。
■何樂之:《歷代畫家評傳.唐五代》,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86年5月初版。
■何志明.潘運告:《唐五代畫論》,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1997年4月。
■李鑄晉:《鵲華秋色-趙孟頫的生平與畫藝》,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2月初版。
■李中華:《新譯抱朴子(下)》,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4月初版。
■李澤厚:《美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月。
■李鴻祥:《圖像與存在》,上海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發行中心,2011年2月。
■李霖燦:《藝術欣賞與人生》,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7月。
■李福臻:《中國卷軸畫色彩應用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1年12月初版。
■李瑞騰:《碩博士論文目錄》,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國文學系,2009年12月初版。■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10月出版。
■李幼蒸:《語義符號學-意義的理論基礎》,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
■李可染、陳兆復:《李可染畫論.中國畫研究》,台北:正豐電腦排版有限公司,1989年6月出版。
■沈以正:《敦煌藝術》,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2月出版。
■沈映冬:《倪雲林隱跡記》,香港:香港文淵閣學術資料供應中心印行,2000年3月初版。
■姜濤:《中國文學欣賞全集》,台北:莊嚴出版社,1983年5月初版。
■洪順隆:《抒情與敘事》,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2月初版。
■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年7月。
■周慶華:《中國符號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初版。
■周文欽:《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2年初版。
■席德進:《台灣民間藝術》,台北:雄獅圖書出版社,1974年10月。
■徐天福、巴東:《藝術思維的現代詮釋》,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10年7月出
版。
■徐興無:《新譯金剛經》,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月初版。
■徐小虎:《畫語錄-王季遷教你看懂中國書畫》,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2月初版。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篇》,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3月初版。
■徐紹洵:《中國詩歌起源與發展》,台北:文史哲書局出版社,2007年9月初版。
■高海夫等主編:《古詩漢魏六朝新賞-曹植》,台北:地球出版社出版。
■高海夫等主編:《古詩漢魏六朝新賞-曹丕等9人》,台北:地球出版社出版。
■高海夫等主編:《古詩漢魏六朝新賞-謝靈運等8人》,台北:地球出版社出版,1993年6月。
■高海夫等:《楚辭》,台北:地球出版社,1993年6月初版。
■高居翰:《中國繪畫史》,台北 : 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10月。
■高木森:《東西藝術比較》,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9月。
■高輝陽:《馬遠繪畫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1978年6月初版。
■高木森:《元氣淋漓》,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0月初版。
■章富崔等譯注:《新譯-昭明文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4月初版。
■倪佩君:《魏晉六朝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2005年9月。
■彭修銀:《美學範疇論》,台北,文津出版社, 1993年6月出版。
■彭修銀:《墨戲與逍遙-中國文人畫美學傳統》,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9月初版。
■段文杰:《敦煌石窟研究國際討論會文集 》,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1990年10月初版。
■馮炳奎:《宋明理學研究論集》,台北:黎明文化公司出版,1983年7月初版。
■斐普賢:《詩經評註讀本-(下)》,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1月初版。
■陸九淵:《陸九淵集》,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1月15初版。
■俞崑:《中國畫論類編》,台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75年3月初版。
■馬持盈註譯:《詩經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股份有限公司,1971年7月初版。
■黃中葉等譯注:《論衡》,台北:暢談國際文化事業出版,2004年3月出版。
■黃水雲:《中國辭賦論叢》,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3月出版。
■黃明誠:《魏晉風流的藝術精神-才性、情感與玄心》,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5年6月初版。
■黃光男:《宋代花鳥畫風格之研究》,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85年12月。
■郎紹君:《齊白石的世界》,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4月初版。
■漢寶德:《中國美學論集》,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1987年11月初版。
■葉嘉瑩:《漢魏六朝詩講錄》,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社,2012年12月初版。
■溫洪隆:《新譯陶淵明集》,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7月初版。
■溫順隆:《抒情與敘事》,台北:黎明文化有限公司,1998年12月出版。
■蔡英俊:《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5月初版。
■陳詠明:《劉勰的審美理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2月初版。
■陳永正譯注:《李商隱詩選譯》,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5月初版。
■陳永正譯注:《三朝詩》,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5月初版。
■陳懷恩:《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如果出版社,2008年1月。
■陳志敏:《符號的想像-羅蘭巴特評論集(二)》,苗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出版。
■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9月初版。
■鄭在瀛:《六朝文論講疏》,台北:萬卷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5月初版。
■傅錫壬:《新譯-楚辭讀本》,台北,三民出版社,1976年7月初版。
■傅傳錫:《新譯楚辭讀本》,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7月出版。
■傅佩榮:《傅佩榮解讀莊子》,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11出 版。
■傅佩榮:《一本就通:西方哲學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4月初版。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台北:里仁書局出版,1995年4月出版。
■柳士鎮譯注:《世說新語》,台北:錦繡出版社出版,1992年5月初版。
■廖國棟:《建安辭賦之傳承與創新》,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9月初版。
■楊維鴻:《八大山人書藝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9月初版。
■潘運告:《漢魏六朝詩選》,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潘百齊:《全唐詩分類鑑賞集成》,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89年8月初版。
■何志明、潘運告:《唐五代畫論》,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1997年4月。
■潘運告:《元代書畫論》,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2002年11月。
■潘運告:《明代畫論》,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2002年11月。
■潘運告:《宣和畫譜》,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9年12月。
■潘運告:《漢魏六朝書畫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1997年4月初版。
■潘天壽:《潘天壽論畫筆錄》,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6年5月。
■孫欽善譯注:《論語》,台北:錦繡出版社出版,1992年5月初版。
■喬念祖:《石濤畫語錄與現代繪畫藝術研究》,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年8月初版。
■殷義祥譯注:《三曹詩》,台北:錦繡出版社出版,1992年5月初版。
■張娣明:《魏晉南北朝詩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年6月初版。
■張淑瓊主編:《唐宋詞新賞2-李煜等9人》,台北:地球出版社出版,1990年1月。
■張丹飛:《中國美學史論集》,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初版。
■張應新:《漢魏六朝詩-走向頂峰之路》,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
■趙聲良:《敦煌石窟全集》,香港:商務印書館有公司,2002年3月初版。
■劉曉:《苦瓜和尚話語錄》,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年8月。
■劉曉:《板橋論畫》,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9年4月初版。
■熊碧梧:《中國繪畫中的形與色》,台北 : 黎明文化事業有限股份公司,2000年2月。
■熊禮匯:《新譯淮南子》,台北:三民書局出版社出版,1997年2月初版。
■虞君質:《藝術概論》,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93年9月。
■戴華山:《語意學》,台北:華欣文化事業出版社,1987年9月初版。
■蕭湛:《生命、心靈、意境-論宗白華生命美學之體系》,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2006年2月初版。
■蕭瑞峰:《多情自古傷離別-古典文學別離主題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6月。
■蕭馳:《中國思想與抒情傳統第二卷:佛法與詩境》,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7月初版。
■蕭馳:《中國思想與抒情傳統第一卷: 玄智與詩興》,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初版。
■謝冰瑩:《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書局出版社出版,1987年8月初版。
■謝明輝:《古典詩歌研究彙刊第十二輯第三冊-中唐山水詩研究(上)》,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初版。
■羅振賢:《宋代山水畫風之研究》,台北:中國美術出版社,1977年7月初版。

三 、期刊論文
(一)碩博士論文
碩士論文
■王秋傑:《陸機及其詩賦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3年5 月。
■江明玲:《 六朝物色觀研究──從「感物」到「體物」的詩歌發展》,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2001出版。
■杜佳穎:《齊白石書法藝術之線條研究》,台北: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研究所,2012年6月出版。
■林羿均:《詠‧物─ 林羿均創作論述》,台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版畫藝術碩士班,2014。
■林莉翎:《六朝物色觀念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1999出版。
■林章湖:《王蒙山水畫風格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1986年6月出版。
■林素霞:《新藝術裝飾風格之創作與研究-以敦煌飛天造形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2005年8月出版。
■林微萱:《璀璨古今-從敦煌藝術探討佛相繪畫之美》,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組,2003年6月出版。
■李方婷:《俞琰歷代詠物詩選》研究, 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7年7月初版。
■李嘉玲 :《齊梁詠物賦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8出版。
■李佩玲:《八大山人花鳥畫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1996年1月出版。
■吳蕙君:《徐渭花鳥畫藝術自主性研究》,台南: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2011年1月出版。
■陳思妤撰:《林痴仙詠物詩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11 年 11 月。
■陳博仁:《六種觀賞植物色彩情感效應之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研究所,1991出版。
■黃素卿:《文心雕龍‧物色》研究,新竹: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2004出版。
■張巧欣:《敦煌莫高窟第290 窟佛傳壁畫圖像研究》,台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2008年6月出版。
■楊建國:《天人感應哲學與兩漢魏晉文學思想》,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91出版。
■戴士媛:《魏晉文學之生死觀研究:以阮籍、陸機、陶淵明為例》,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2002出版。
■梁涵珺:《魏晉南北朝離別詩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2015出版。
■劉繩向:《魏晉「言意之辨」與魏晉美學》,台北: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1992。

博士論文
■王秀慈:《蘇軾隱逸觀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13年8月。
■陳子梅:《魏晉詩人之遊仙主題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系,2015出版。
■黃明誠:《才性、情感與玄心-論魏晉藝術精神的內涵與發展》,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4年4月初版。
■黃偉倫:《魏晉文學自覺論題新探--以創作主體為詮釋進路》,台北: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2005出版。
■戴麗珠:《趙孟頫文學與藝術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1986年3月。
■廖國棟:《魏晉詠物賦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1985出版。
■蘇慧萍:《魏晉莊學生命美學思想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14年7月初版。

(二)期刊論文
■石守謙:〈洛神賦圖:一個傳統的形塑與發展〉《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2007。
■江雅茹:〈《文心雕龍‧物色》「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探析〉《孔孟月刊》,台北:孔孟月刊社,2010。
■吳政樺:〈論六朝畫論中的「經營位置」--以顧愷之「悟對通神」的多重詮釋為切入點〉《東華中國文學研究》,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5。
■黃端陽:〈「文心雕龍‧物色篇」探微〉《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台北:台北市立圖書館,1996。
■黃端陽:〈「文心雕龍‧物色篇」評析〉《中國文化月刊》,台中:中國文化月刊雜誌社,1996。
■陳秋宏:〈論《文心雕龍》中的「意象」與「比興」〉《東吳中文學報》,台北:東吳大學中文系,2010。
■陳拱:〈文心雕龍物色篇疏釋--物色(1)第四十四〉 《東海中文學報》,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1998。
■陳拱:〈移情作用與景物描寫-《文心雕龍.物色》篇析義〉《中國文化月刊》,台中:中國文化月刊雜誌社,1994。
■陳葆貞:〈傳世〈洛神賦〉故事畫的表現類型與風格系譜〉《故宮學術季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5。
■陳穎川:〈顧愷之的畫與畫論-下〉《澳門雜誌》,澳門:澳門特區政府新聞局,2004。
■張清治:〈洛神的神話與神畫--顧愷之《洛神賦》畫卷之審美試析(上)〉《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12.09。
■張清治 :〈洛神的神話與神畫--顧愷之《洛神賦》畫卷之審美試析(下)〉《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12.10。。
■張靜:〈「物色」:一個彰顯中國抒情傳統發展的理論概念〉《臺大文史哲學報》,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
■郭乃禎 :〈《文選》物色類風、雪、月三賦析論〉《國文學報》,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5。
■劉源生:〈《神思前後的形上活動及物色的地位》〉《新潮月刊》,台北:台大中文系學會,1975。
■廖怡蘋;王金凌講評黃文正記錄整理:〈《文心雕龍‧物色》中的創作歷程論〉《輔大中研所學刊》,台北: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2000 。
■鄭毓瑜:〈《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國文天地》,台北:國文天地雜誌
社,1986。
■鄭淑方:〈西風廻雪長吟永慕--從丁觀鵬〈摹顧愷之洛神圖〉看經典圖式的創新〉《故宮文物月刊》,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四、引用圖出處
■圖2-1杜勒(Dule1470-1527)〈四騎士〉,何恭上:《圖文啟示錄》(台北:藝術圖書公司,2003年1月初版),頁88頁89。
■圖2-1-1杜勒(Dule1470-1527)〈四騎士-弓〉,何恭上:《圖文啟示錄》(台北:藝術圖書公司,2003年1月初版),頁88頁89。
■圖2-1-2 杜勒(Dule1470-1527)〈四騎士-劍〉,何恭上:《圖文啟示錄》(台北:藝術圖書公司,2003年1月初版),頁88頁89 。
■圖2-1-3 杜勒(Dule1470-1527)〈四騎士-天平〉,何恭上:《圖文啟示錄》(台北:藝術圖書公司,2003年1月初版),頁88頁89 。
■圖2-1-4杜勒(Dule1470-1527)〈四騎士-鐵叉〉,何恭上:《圖文啟示錄》(台北:藝術圖書公司,2003年1月初版),頁88頁89。
■圖2-2 凡.艾克兄弟(Van Eyck brothers1389-1440)〈羔羊與生命之泉〉,何恭上:《圖文啟示錄》(台北:藝術圖書公司,2003年1月初版),頁270頁271 。
■圖2-2-1凡.艾克兄弟(Van Eyck brothers1389-1440)〈羔羊與生命之泉〉,何恭上:《圖文啟示錄》(台北:藝術圖書公司,2003年1月初版),頁270頁271。
■圖2-3-1宋馬遠 〈水圖卷-洞庭風細〉,王朝聞:《中國美術史》(濟南:齊魯書社明天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初版),圖97。
■圖2-3-2宋馬遠 〈水圖卷-黃河逆流〉,王朝聞:《中國美術史》(濟南:齊魯書社明天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初版),圖95。
■圖2-3-3宋馬遠 〈水圖卷-雲舒浪卷〉,王朝聞:《中國美術史》(濟南:齊魯書社明天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初版),圖96。
■圖2-3-4明石濤〈激流〉,喬迅:《石濤-清初中國的繪畫與現代性》(台北: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出版),頁358。
■圖2-3-5宋蘇軾〈古木怪石圖卷〉,王朝聞:《中國美術史》(濟南:齊魯書社明天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初版),圖159。
■圖2-3-6元趙孟頫、倪瓚〈蘭竹石圖〉,徐有智:《 元畫全集-第二卷第一冊》(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2012年12月初版),頁80頁81。
■圖2-3-7元趙孟頫 〈蘭竹石圖〉,徐有智:《 元畫全集-第二卷第一冊》(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2012年12月初版)頁54頁55 。
■圖2-3-8元王蒙〈夏日山居圖〉,徐有智:《 元畫全集-第一卷第三冊》(杭州:浙江大學出版,2012年12月初版),頁218。
■圖2-3-9元倪瓚〈古木竹石圖〉,徐有智:《 元畫全集-第一卷第三冊》(杭州:浙江大學出版,2012年12月初版),頁182頁183。
■圖2-3-10元倪瓚〈梧竹秀石圖〉,徐有智:《 元畫全集-第一卷第三冊》(杭州:浙江大學出版,2012年12月初版),頁196。
■圖2-3-11元倪瓚〈樹石幽篁圖〉,徐有智:《 元畫全集-第一卷第三冊》(杭州:浙江大學出版,2012年12月初版),頁180。
■圖2-3-12明徐渭〈花卉雜畫卷〉,米澤嘉圃.鶴田武良:《 八大山人.揚州八怪》(東京:株式會社講談社,昭和五十年五月二十日出版),頁24。
■圖2-3-13清齊白石〈芙蓉游魚〉,郎紹君:《齊白石的世界》(台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4月初版),頁248頁249。
■圖2-3-14清齊白石〈牽牛花〉,于瀛波、劉繼明:《齊白石畫集》(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2003年12月初版),頁317。
■圖2-3-15清齊白石〈白菜〉,于瀛波、劉繼明:《齊白石畫集》(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2003年12月初版),頁260。
■圖2-3-16明八大山人〈水仙卷〉,王朝聞:《八大山人全集(五卷本)(第五卷)》(深圳: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初版),頁1266。
■圖2-3-17明八大山人〈鳥石圖軸〉,王朝聞:《八大山人全集(五卷本)(第一卷)》(深圳: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初版),頁228。
■圖2-3-18明八大山人〈奇石〉 ,王朝聞:《八大山人全集(五卷本)(第二卷)》(深圳: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初版),頁274。
■圖2-3-19明八大山人〈魚石圖軸〉,王朝聞:《八大山人全集(五卷本)(第二卷)》(深圳: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初版),頁426。
■圖4-1-1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軸〉,王朝聞:《中國美術史》(濟南:齊魯書社明天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初版),圖75。
■圖4-1-4晚唐〈瑞像圖〉,林保堯:《敦煌藝術圖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年3月初版),頁490。
■圖4-1-7盛唐〈蒼山勁松〉,趙聲良:《敦煌石窟全集》(香港:商務印書館有公司,2002年3月初版),頁119 。
■圖4-1-8盛唐〈山巒飛雲〉,趙聲良:《敦煌石窟全集》(香港:商務印書館有公司,2002年3月初版),頁122。
■圖4-1-11宋 佚名〈虞美人圖〉,李介一:《宋畫全集》第二卷第二冊(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初版),頁217 。
■圖4-1-12宋佚名〈蜀葵圖〉,李介一:《宋畫全集》第二卷第二冊(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初版),頁220 。
■圖4-1-13宋佚名〈山茶蝴蝶圖〉,李介一:《宋畫全集》第二卷第二冊(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初版), 頁227 。
■圖4-1-14宋佚名〈荷花圖〉,李介一:《宋畫全集》第二卷第二冊(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11月初版),頁215 。
■圖4-1-21宋馬遠〈水圖卷-洞庭風細〉,王朝聞:《中國美術史》(濟南:齊魯書社明天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初版),圖97。
■ 圖4-1-22宋馬遠〈水圖卷-雲舒浪卷〉,王朝聞:《中國美術史》(濟南:齊魯書社明天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初版),圖96。
■圖4-1-32盛唐第217窟立體圖,趙聲良:《敦煌石窟全集》(香港:商務印書館有公司,2002年3月初版),頁96頁97。
■圖4-1-35西魏〈山中修行〉,趙聲良:《敦煌石窟全集》(香港:商務印書館有公司,2002年3月初版),頁30。
■圖4-1-36盛唐〈遠山浮雲〉,趙聲良:《敦煌石窟全集》(香港:商務印書館有公
,2002年3月初版),頁106。
■圖4-1-37西魏〈垂柳修竹〉,趙聲良:《敦煌石窟全集》(香港:商務印書館有公司,2002年3月初版),頁29。
■圖4-1-38晚唐〈樹下侍者圖〉,林保堯:《敦煌藝術圖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年3月初版),頁45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