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性侵害犯罪被害特性及被害反應之研究
書刊名:中央警察大學學報
作者:蔡田木
作者(外文):Tsai, Tyan-muh
出版日期:2000
卷期:37
頁次:頁331-349
主題關鍵詞:強制性交性侵害被害被害特性被害保護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1) 博士論文(1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
  • 點閱點閱:145
     為瞭解台灣地區的性侵害犯罪被害狀況。本研究取得民國八十六年十月至民國八十七年九月之全國性侵害防治中心之599份被害人個案資料表,分析性侵害被害者遭受侵害之次數是否與人口特性有關,其被害情境是否相同及行為後的反應措施是否有所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就被害人特性而言,約八成的性侵害犯罪被害人年齣在12至39歲。教育程度為高中以下居多,職業方面以學生居多,約佔六成,其次為無業或工商服務業。九成左右未婚,另外約有七成的性侵害案件加、被害人彼此認識。在情境因素方面,性侵害犯罪較多發生在溫暖、炎熱季節之深夜、自己或親友的住宅。案發時,約有六成受害者有抵抗措施。在被害者反應方面,有八成左右的受害者向警方報案,但只有七成左右提出告訴。 本研究建議:對不同年齡層之性侵害犯罪被害人實施適當的預防與保護措施。提升性侵害犯罪的破案率,迅速、有效的逮捕加害者。保障被害人穩私和給予被害人心理支持以提高報案率及告訴率。警察、醫療、社工及司法等單位應形成性侵害危機處理網絡,以強化性侵害犯罪案件處理機制。
期刊論文
1.黃富源(19990300)。強、輪姦被害人特質及其創傷理論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4,227-2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Siegel, J. M.(1989)。Reactions to sexual assault:A community study。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5,229-246。  new window
3.Svalastoga, K.(1962)。Rape and Social Structure。Pacific Sociological Review,5,48-53。  new window
4.Ullman, S. E.、Knight, R. A.(1992)。Fighting Back:Women's Resistance to Rape。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7,31-43。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許春金、馬傳鎭(1990)。強姦犯罪的原因及預防對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許春金、馬傳鎭(1991)。暴力犯罪被害者個人特性與日常活動型態之實證研究 (計畫編號:NSC 79-0301-H-015-01)。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玉書(1988)。社會連結與女性少年偏差行為--Hirschi社會控制理論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春金(2010)。犯罪學。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平吾(1999)。被害者學槪論。桃園龜山:中央警察大學編印,三民書局總經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Amir, Menachem(1971)。Patterns in Forcible Rape。Chicago, 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4.許春金、馬傳鎮(1999)。台灣地區性侵害犯罪狀況與型態之調查研究。台北:內政部性侵害犯罪防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Doerner, W. G.、Lab, S. P.(1998)。Victimology。Cincinnati, OH:Anderson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6.McDermott, Joan(1979)。Rape Victimization in 26 American Cities。Washington, D.C.: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new window
7.Gebhard, P.H.、Gagnon, J.H.、Pomeroy, W.B.、Christenson, C. V.(1965)。Sex Offenders:An Analysis of Types。New York。  new window
8.Katz, Sedelle、Mazur, A.M.(1979)。Understanding the Rape Victim。A Synthesis of Research Findings。New York。  new window
9.法務部犯罪硏究中心(1995)。強姦犯罪成因及相關問題之硏究。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春金、馬傳鎭(1992)。強姦犯罪型態與加害者人格特性之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研究發考核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