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刑法上詐術概念之研究-構成要件類型之體系分析
作者:呂秉翰
作者(外文):Lu, Bin-Han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指導教授:高金桂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1
主題關鍵詞:詐欺詐術刑法釋義學構成要件犯罪競合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48
本研究所處理的議題,可能是連德國、日本之刑法立法例都不太可能存在的問題。逐條比對台灣與德國、日本的普通刑法典,固然有許多罪名涉及到使用詐術的概念,有明訂為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者(最典型的罪名是詐欺罪),但更多的是實質意義上的詐術概念(像是:偽造文書罪、偽證罪、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等)。台灣的刑法將「詐術」明訂為「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者,多達12條條文,可知立法者在立法之初,確實偏好使用此一概念作為犯罪規範之內容,但這些規定不僅橫跨各種法益性質,在主觀構面上與客觀構面上的不法內涵更屬不同,能否對於各罪之「詐術」之概念做出相同解釋,自是大有疑問。
基於上述的質疑,本研究必須從涉及詐術概念的核心罪名-詐欺罪展開論述,但在規範性的刑法釋義學之前,本文首先從現今詐欺犯罪在台灣的危害事實加以介紹,除了凸顯詐欺犯罪的嚴重性之外,更深層的意義就是進一步導引出嚴格並謹慎解釋詐術相關罪名的必要性。在詐欺罪的各項爭議之研究基礎之上,承接對於各罪的詐術概念詳加比對、解析與歸納,各個要素不斷地被充實、調整與修正、重新定性與定位,其目的都是為了讓犯罪行為的判斷更加合理與精準,才能貫徹法治國家之明確性原則的要求。本文並就可能之犯罪競合型態加以討論,進一步尋求適宜的刑法論理解釋方案。終末,則藉由全文的分析成果,由解釋論之取向返歸立法論之取向,做出合宜的相關修法建議。
總結本研究全文之建議如下:
一、擴大詐欺犯罪法事實之探索面向;
二、調整詐欺罪的不法構成要件;
三、引介被害者理論解釋詐欺罪之不法內涵;
四、深刻檢討實務上幫助詐欺的瑕疵判決;
五、揚棄傳統見解上空泛的「詐術」概念;
六、修正構成要件中不當的詐術規定(參見表6-2-4);
七、釐清糾結不清的詐術犯罪競合問題。
一、中文專論
王佳明,互動之中的犯罪與被害,北京大學,2007年,初版。
甘添貴,刑法各論(下),三民,2010年,初版。
甘添貴,刑法各論(上),三民,2009年,初版。
甘添貴,罪數理論之研究,元照,2006年,初版。
甘添貴,體系刑法各論第二卷,瑞興,2000年,初版。
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第二卷),學林,2002年,初版。
何賴傑,刑法上課講義(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九十三學年度碩士在職專班),自版,2004年。
余振華,刑法深思․深思刑法,元照,2005年,初版。
李惠宗,案例式法學方法論,新學林,2009年,初版。new window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三民,1993年,8版。new window
林子傑,人之圖像與憲法解釋,漢廬,2007年,初版。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台灣大學,2004年,4版。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台灣大學,2004年,4版。
林山田,刑法特論(上),三民,2000年,3版。new window
林山田,刑法特論(下),三民,1996年,3版。new window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自版,2008年,10版。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自版,2008年,10版。
林山田,刑罰學,商務,1998年,修訂版。
林山田,刑事法論叢(二),自版,1997年,初版。new window
林山田、林東茂、林燦璋,犯罪學,三民,2007年,4版。
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五南,2001年,2版。new window
林東茂,刑法綜覽,一品,2009年,6版。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自版,2006年,初版。
柯耀程,刑法系列-刑法構成要件解析,三民,2010年,初版。new window
柯耀程,刑法總論釋義-修正法篇(上),元照,2006年,初版。
柯耀程,刑法總則釋論¬-修正法編(下),元照,2006年,初版。
柯耀程,刑法競合論,元照,2001年,初版。
胡木源,治安情勢之分析與對策,2007警政工作研討會,2007年。
徐久生,德語國家的犯罪學研究,中國法制,2005年,初版。
高金桂,利益衡量與刑法之犯罪判斷,元照,2003年,初版。new window
高金桂,從刑事政策論近年來的刑法研修,收錄於:法與義,五南,2000年,初版。
高金桂,被害人之自我責任與刑法歸責問題,收錄於:現代刑事法與刑事責任,國際刑法學會中華民國分會,1997年,初版。
高金桂,論刑法上之法條競合問題,收錄:「罪與刑:林山田教授六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五南,1998年,初版。
高金桂,論刑法之詐術,收錄於「刑與思」,林山田教授紀念論文集,元照,2008年,初版。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國家議題與政策觀察報告-九十九全年度全國民眾犯罪被害暨政府維護治安滿意度調查,2011年。
張甘妹,犯罪學原論,三民,1999年,13版。
張捷,刑法總則精研,新保成,2003年,初版。
張麗卿,新刑法探索,元照,2008年,3版。
許玉秀,犯罪階層體系及其方法論,政治大學,2000年,初版。
許玉秀,刑法導讀,文載:新學林分科六法-刑法,新學林,2006年,7版。
許玉秀,走出主觀與客觀的迷失,收錄於氏著「主觀與客觀之間」,政治大學,1997年,初版。
許春金,犯罪學,三民,2007年,5版。
陳子平,刑法總論(下),元照,2006年,初版。
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台灣大學,1995年,3版。new window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台灣大學,1997年,3版。new window
陳煥生、劉秉鈞,刑法分則實用,一品,2009年,2版。
陳樸生,刑法各論,正中,1958年,初版。
黃仲夫,刑法精義,復文,2005年,修訂1版。
黃富源、范國勇、張平吾,犯罪學概論,三民,2002年,初版。
黃榮堅,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元照,1999,初版。new window
黃榮堅,刑罰的極限,元照,1999年,初版。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元照,2003年,初版。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元照,2003年,初版。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三民,2010年,2版。
楊日然,法理學,三民,2005年,初版。new window
褚劍鴻,刑法分則釋論(上),商務,2001年,3版。
褚劍鴻,刑法分則釋論(下),商務,2001年,3版。
趙秉志主編,外國刑法原理(大陸法系),中國人民大學,2003年,初版。
蔡田木,詐騙犯罪被害人屬性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局委託研究報告,1999年。new window
蔡墩銘,刑法精義,漢廬,1999年,初版。
鄭善印,刑法的目的只有法益保護嗎?-以日本刑法學說為觀察核心,收錄於:現代刑事法與刑事責任,國際刑法學會中華民國分會,1997年,初版。
鄭逸哲,刑事法學及其方法(一)-法學三段論法下的刑法與刑法基本句型,瑞興,2003年,2版。
盧映潔,刑法分則新論,新學林,2009年,2版。
顏厥安,幕垂鴞翔-法理學與政治思想論文集,元照,2005年,初版。
蘇俊雄,刑法總論Ⅱ,自版,1998 年,2版。
蘇俊雄,從刑法因果關係學說到新客觀歸責理論之巡歷,收錄於:當代法學名家論文集,法學叢刊社,1996年,初版。

二、中文期刊
王梅英、林鈺雄,從被害者學談刑法詐欺罪,月旦法學第35期,1998年。
吳耀宗,詐欺罪詐術行使之解析,月旦法學第163期,2008年。
呂秉翰,犯罪學理論巡歷,吳鳳學報第18期,2010年。
林山田,評1999年的刑法修正,月旦法學雜誌第51期,1999年。
林山田,評詐欺罪章中之新增三罪,月旦法學雜誌第49期,1999年。
林東茂,刑法分則第一講:不作為詐欺,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
林鈺雄,作為與不作為之詐欺,法學講座創刊號,2002年。
林鈺雄,論詐欺罪之施用詐術,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2卷第3期,2003年。new window
柯耀程,人頭帳簿,月旦法學教室第36期,2005年。
柯耀程,財產犯罪之構成要件形成-以強盜罪構成要件為例,月旦法學第163期。
徐偉群,提供人頭帳戶之詐欺罪責,月旦法學雜誌第168期,2009年。
秦季芳,法律規範競合關係的再思考,玄奘法律學報第3期,2005年。new window
高金桂,論意圖犯,刑事法雜誌第52卷第2期,2008年。new window
張麗卿,台灣貪污犯罪實況與法律適用之疑難,法學新論第28期。new window
許玉秀,客觀歸責概念的射程範圍,刊:台灣本土法學第12期,2000年。
許恆達,「行為非價」與「結果非價」-論刑事不法概念的實質內涵,政大法學評論第114期,2010年。
黃惠婷,恐嚇取財或詐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3期,2004年。
黃榮堅,刑法妨害風化罪章增修評論,月旦法學雜誌第51期,1999年。
黃榮堅,財產犯罪與不法所有意圖,台灣本土法學第25期,2001年。
黃榮堅,衛爾康事件的基本刑法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期,1995年。
葉毓蘭,保護弱勢從反詐騙做起,刑事雙月刊第2期,2004年。
蔡聖偉,所有權犯罪與侵害整體財產之犯罪(下),月旦法學教室第70期,2008年。
蔡墩銘,刑法上詐術規定之研究,軍法專刊第16卷第5期,1970年。new window
蔡蕙芳,自動化設備濫用行為之刑法規範--以刑法第三三九條之一不正利用收費設備取財得利罪為討論中心,中原財經法學第11期,2003年。new window
蔡蕙芳,電腦詐欺行為之刑法規範,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18期,2003年。new window

三、學位論文
丁水復,新興詐欺犯罪問題防治法制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5年。
何芸欣,網路詐欺犯罪之研究,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吳明孝,社會保險與司法審查之研究—以全民健康保險法為中心,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2007年。new window
吳勇毅,論意向犯,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李立暐,被害者信條學與詐欺罪,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洪瑋嬬,財產犯罪中之所有意圖-以竊盜罪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張宇維,我國詐欺「事業」之初探,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陳盈穎,刑法詐術意涵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曾思堯,論犯罪構成要件之實質解釋-以不實廣告是否構成詐術為例,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楊一帆,法條競合與想像競合之間,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潘俞樺,詐欺取財罪構成要件之再檢視,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鍾葦怡,論詐欺罪之「詐術」,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00年。

四、譯著部分
Carl Schmitt著/蘇慧婕譯,論法學思維的三種模式,左岸文化,2007年,初版。
E. Bodenheimer著/結構群譯,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Jurisprudence-The Philosophy and Method of The Law),結構群,1990年,初版。
Ingeborg Puppe著/蔡聖偉譯,法學思維小學堂(Kleine Schule des juristischen Denkens),元照,2010年,初版。
Karl Larenz 著/陳愛娥譯,法學方法論(Methodenlehre der Rechtswissenschaft),五南,1999年,初版。
Lon L. Fuller著/鄭戈譯,法律的道德性(The Morality of Law),五南,2010年,初版。
Radbruch原著/王怡蘋、林宏濤 合譯,「法學導論」,商周,2000年,初版。
大塚仁 著/馮軍 譯,刑法概說(各論),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初版。new window
徐久生、莊敬華 譯,德國刑法典,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初版。
張明楷 譯,日本刑法典,法律出版社,2006年,2版。

五、日文部分
大谷 實,刑事司法の展望,成文堂,1998年,初版。
木村光江,詐欺罪の研究,東京都立大學出版會,2000年,初版。
斎藤信治,刑法各論,有斐閣,2009 年,第3版。

六、德文部分
Alexy, Theorie der juristischen Argumentation, 1991.
Cramer/Sternberg-Lieben, in: Schönke/ Schröder, Strafgesetzbuch, 2001.
Günther, in: SKStGB, 1996.
Heinrich, Strafrecht ATⅡ, 2005.
Jescheck / Weigend , Lehrbuch des Strafrecht AT , 1996.
Kindhäuser, in:Nomos Kommentar, 2005.
Kindhäuser, LPK-StGB, 2005.
Lackner/Kühl, StGB, 2007.
Lackner/Kühl, Strafgesetzbuch mit Erläuterungen, 2001.
Mitsch, Strafrecht BT Ⅱ, Teilband 1, 2003.
Radbruch, Einführung in die Rechtswissenschaft, 1969.
Roxin , Strafrehct ATⅠ, 1997.
Roxin , Strafrehct ATⅡ, 2003.
Roxin, in-LK, 1993.
Schönke/Schröder, Strafgesetzbuch. Kommentar (27. Aufl.), 2006.
Schünemann, Die Zukunft der Viktimo-Dogmatik: die viktimologische Maxime als umfassendes regulatives Prinzip zur Tatbestandseingrenzung im Strafrecht, Festschrift für Hans Joachim Faller, 1984.
Tiedemann, LK, 2005.
Zipf , Kriminalpolitik, 1980.

七、網路資源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938&htm=06-403-3501唯名論.htm(last visited on 2011/3/14)
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72&htm=04-394-2256知識論.htm(last visited on 2011/3/14)
http://blog.chinatimes.com/melodywang101/archive/2009/10/06/434373.html(last visited on 2011/3/21)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2010/11/15)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Q0070013(2011/3/15)
http://my.nthu.edu.tw/~iosoc/speech/speech89_2/%BE%CB%ACF%A5D%B8q%AA%BA%AAk%AAv%A6V%AB%D7%C3C%B3%D6%A6w.htm(last visited on 2011/3/14)
http://my.nthu.edu.tw/~iosoc/speech/speech89_2/%BE%CB%ACF%A5D%B8q%AA%BA%AAk%AAv%A6V%AB%D7%C3C%B3%D6%A6w.htm(last visited on 2011/3/14)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11358797.html(last visited on 2011/3/26)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115103/IssueID/20110115(last visited on 2011/3/11)
http://www.cib.gov.tw/CibSystem/RE_UPLOAD_FILE/20071211164440.pdf(last visited on 2011/2/25)
http://www.klcg.gov.tw/uploaddowndoc?file=/pubklcg/service/%E9%A0%90%E9%98%B2%E7%8A%AF%E7%BD%AA-%E7%A7%91%E6%8A%80%E5%8F%8A%E9%9B%BB%E4%BF%A1%E8%A9%90%E6%AC%BA%E7%A0%94%E7%A9%B6%E5%A0%B1%E5%91%8A%E6%A0%B8%E5%AE%9A%E7%89%88.doc&flag=doc(last visited on 2011/6/14)
http://www.npa.gov.tw/NPAGip/wSite/ct?xItem=55398&ctNode=11393&mp=1(last visited on 2011/3/14)
http://www.police.taichung.gov.tw/TCPBWeb/wSite/ct?xItem=8467&ctNode=478&mp=pda(last visited on 2011/3/1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