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吉藏與大乘《涅槃經》
書刊名: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作者:廖明活
作者(外文):Liu, Ming-wood
出版日期:2001
卷期:6
頁次:頁111+113-137
主題關鍵詞:二藏三種法輪五味中道正因佛性判教常住常樂我淨無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4)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4
     吉藏(549─623)為陳隋時代(六世紀末至七世紀初)三論學統的代表人物。三論學統繼承印度中觀學統的教學進路,注重蕩除名相,破遣計執。吉藏在其著作�堙A高舉「無得」為佛陀教說的中心主旨,宣稱佛經「若立若破,皆為破病」,並通過「二諦」「八不」等中觀觀念的申釋,突顯佛教「中道」學說的不落二邊教旨,把三論學統的批判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至於大乘《涅槃經》,乃是以佛陀臨涅槃前的行事為背景,以宣說佛陀常樂我淨、眾生皆具佛性為本旨;全經立論多從正面著眼,跟三論教學唱言一切皆空,其設教著重反面的排破,形成強烈對比。在吉藏所處的中國佛教界,《涅槃經》風行一時,當時不少佛教學者鑒於《涅槃經》記載佛陀入滅前的最後講話,兼且內容極富理想性,推尊之為眾佛經之首。吉藏作為三論學統的中堅分子,他對這種跟本宗教旨有重大距離、而又廣受推崇的佛典,如何加以處理,是值得注意的。本文首先通過論述吉藏的判教思想,申示吉藏對《涅槃經》在佛說整體所佔位置的看法;繼而分析吉藏怎樣從中觀教學的觀點出發,對「常樂我淨」和「佛性」這些《涅槃經》的中心觀念,提出嶄新的詮釋。
圖書
1.道宣(撰)。高僧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吉藏。大乘玄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法華遊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吉藏(1983)。中觀論疏。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吉藏。三論玄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吉藏。淨名玄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法華義疏(卷2)。法華義疏(卷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平井俊榮。吉藏著《大般涅盤經疏》逸文研究の研究。吉藏著《大般涅盤經疏》逸文研究の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二諦義(卷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吉藏。法華經統略(卷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法華玄論(卷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勝鬘經寶窟(卷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法華玄論(卷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法華義疏(卷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法華玄論(卷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涅槃經(卷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勝鬘經寶窟(卷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涅槃經(卷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涅槃經(卷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涅槃經(卷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妙法蓮華經,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