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談校園霸凌
書刊名:休閒與社會研究
作者:黃開成
出版日期:2011
卷期:3
頁次:頁125-142
主題關鍵詞:校園霸凌偏差行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4
  • 點閱點閱:108
校園霸凌現象是今 2011年非常夯的一個話題,從總統到一般市井小民都非常的關注。而校園霸凌幾乎是全世界各國都必須面臨的挑戰,教育行政單位、學校、教師、家長及社會各界(包括警政及社政)都必須深入瞭解並且妥為因應,才能將校園霸凌對校園安全及學生身心的傷害降至最低。 本文主要在探討校園霸凌現象,首先提出青少年霸凌偏差行為之相關學理及國內博碩士論文研究發現,並就校園霸凌行為意涵、構成要件、樣態及成因加以說明,析論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最後參酌國內實際現況,提出預防校園霸凌的對策。
期刊論文
1.吳清山、林天祐(2005)。校園霸凌。教育研究月刊,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信務(20070900)。營造友善校園--「從去霸凌開始」。北縣教育,61,3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靖惠、蕭慧琳(20090600)。臺灣校園霸凌現象與危機因素之解析。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15,頁147-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富源(1988)。校園暴行之研究與控制。現代教育,12,24-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雷新俊(2009)。校園霸凌事件的防制與輔導。學生事務,48(1),19-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鄧煌發、林書慶(2010)。外籍配偶子女偏差行為之研究-以宜蘭地區為例。警學叢刊,41(1),147-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4)。國小校園霸凌(bully)現象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6)。兒童校園「性霸凌」現況調查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俞文(2010)。國小校園安全氣氛、社會支持與高年級學生霸凌受害經驗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佩翔(2010)。國中校園霸凌行為與教師處理方式之研究(碩士論文)。靜宜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元甄(2010)。校園暴力霸凌現況與防護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個案學校為例(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芊慧(2009)。桃園縣國中生校園霸凌行為影響因素模型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文宗(2010)。國中學生虛擬霸凌與傳統霸凌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欣儀(2011)。學習障礙學生因應霸凌行為之心理歷程及其復原力之個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怡儒(2010)。少年網路霸凌被害因素研究--以日常活動理論分析。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炘衢(2009)。國小校園霸凌現況與防治教育需求調查研究:以雲林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士隆(2001)。犯罪心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春金(2006)。刑事司法:體系、組織與策略。臺北市: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arton, E. A.(2006)。Bully prevention: Tips and strategies for school leaders and classroom teachers。Thousand Oaks, California:Corwin press。  new window
4.黃富源、范國勇、張平吾(2006)。犯罪學概論。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春金(2007)。犯罪學。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Olweus, Dan(1993)。Bullying At School: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Can Do。Wiley-Blackwell。  new window
7.黃富源、張平吾(2011)。被害者學新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慈幸(2005)。組織犯罪與被害者學:二個犯罪現象與對策問題之論理型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Davis, S.(2005)。Schools where everyone belongs: 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reducing bullying。Champaign, IL。  new window
10.陳慈幸(2010)。臺日校園霸凌基本概念形成與釐清。校園犯罪與安全維護。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07)。兒童校園「霸凌者」現況調查報告,http://www.children.org.tw/database_report.php?id=204&typeid=4&offset=0 \$d200903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1)。教育政策要周延可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教育部(2010)。各級學校防治校園霸凌執行計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10)。解決校園罷凌先認清嚴重性,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d/a/10129/131/2j9p1.hr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010)。八德國中霸凌祕密記錄曝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10)。會診校園霸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鄧煌發(2002)。青少年暴力犯罪與校園安全維護。青少年暴力犯罪:原因、類型與對策。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