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自行車騎乘者的體驗認知、休閒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書刊名:休閒保健期刊
作者:張佩婷 引用關係洪至祥葉為谷張志青
出版日期:2012
卷期:8
頁次:頁37-47
主題關鍵詞:自行車休閒動機樂活Loha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4
  • 點閱點閱:15
自行車活動參與者對於從事休閒活動就是能夠在輕鬆、優美與安全的環境下從事活動,並希望能在活動中獲得身、心、靈的放鬆。且透過自行車休閒活動,還能夠帶給個人許多正向的影響,包括:減緩或預防許多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提升耐力、促進健康,以及成就感、提供社會互動的機會(余玥林,2004)。近幾年全球強調環保節能以及健康生活的樂活風,掀起了一股熱潮。就以臺灣來說,從街上到處可見的自行車騎士,就不難發現,臺灣人民對於樂活主張的重視以及追求;尤其是騎乘自行車除了有益身心健康外,也會考慮到環境責任,因為騎自行車不製造空氣污染,能為地球暖化盡一份心力,在加上具有男女老少都適宜的特性,更逐漸發展為新興的全民運動。結論中年齡、教育程度月收入越高滿意度越低。研究結果來看,普遍在年齡28-35歲與高學歷之間對大稻埕自行車道的滿意度,著重在滿意與普通之間。對於中青年族群來說,由於經濟的復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LOHAS的觀念植入人心,讓人們比較注重休閒活動,比較願意花比較多的時間跟錢在騎乘單車這件事。
期刊論文
1.賀先蕙(2008)。奮起吧!腳踏車。商業週刊,1075,111-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智魁(20040300)。Aristotle的休閒觀之探析--兼論善、幸福、與休閒的關係。戶外遊憩研究,17(1),51-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umsdon, L.(2000)。Transport and Tourism: Cycle Tourism--A Mode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8(5),361-377。  new window
4.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412)。全國自行車道系統計畫。國民體育季刊,33(4)=1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itchie, B. W.(1998)。Bicycle tourism in the South Island of New Zealand: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sues。Tourism Management,19(6),567-582。  new window
6.馮麗花(19980200)。運動性休閒活動初探。大專體育,35,103-1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Kaplan, Leon B.、Szybillo, George J.、Jacoby, Jacob(1974)。Components of Perceived Risk in Product Purchase: A Cross-validation。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59(3),287-291。  new window
8.許志賢(20020600)。休閒活動介入生活的認知與技巧之探討。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1,51-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Maslow, Abraham H.(1943)。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Psychological Review,50(4),370-396。  new window
10.張馨文(2006)。讓自行車製造王國變成自行車騎乘天堂。靜宜大學新聞深度分析簡訊,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Simonsen, P.、Jorgenson, B.(1996)。Cycling Tourism: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Denmark:Bornholm Research Centre。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建堯(1999)。自行車專用道環境屬性重要度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建銘(1999)。腳踏車使用者轉乘捷運系統之個體選擇行為模式(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怡菁(1998)。休閒能力、涉入程度休閒利益關係之研究--以自行車參與者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玥林(2004)。單車活動參與者的目標取向、社會支持和休閒型態對休閒效益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侯錦雄(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間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廖明豊(2003)。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4)。自行車道設施設計準則彙編。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昭郎(2006)。休閒農業概論。台北縣:全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齡松(2003)。休閒活動設計規劃。台北縣:揚智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orfinan, P. W.、Williams, M. P.、Schontz, W. D.(1979)。Critical Incident Methodology Applied to Camper Satisfaction Research Monograph。Bozeman, Montana:Insitute of Applied Research,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new window
5.Leonard, K.(1998)。Koppett's Concise History of Major League Baseball。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6.Pieper, J.(1952)。Leisuer--The basis of culture。New York, NY:New American Library。  new window
7.Edginton, Christopher R.、Hanson, C. J.、Edginton, S. R.、Hudson, S. D.、顏妙桂(2002)。休閒活動規劃與管理。台北:桂魯出版社:麥格羅希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Murphy, James(1974)。Concepts of leisur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Prentice-Hall。  new window
9.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傳策略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Kelly, John R.(1990)。Leisure。Prentice Hall。  new window
其他
1.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2009)。台北市自行車租借站交通導覽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添本(2007)。綠色運具的利用與發展(台北市公訓中心課程講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