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在實體與方法之間:評論葛兆光的中國(史)認識
書刊名:思想
作者:白永瑞
出版日期:2016
卷期:31
頁次:頁159-176
主題關鍵詞:何為中國中國史葛兆光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7
  • 點閱點閱:9
期刊論文
1.白永瑞(20050900)。“東洋史學”的誕生與衰退--東亞學術制度的傳播與變形。臺灣社會研究,59,269-2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永瑞(2014)。中華帝國論在東亞的意義:探索批判性的中國研究。開放時代,2014(1),82-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白永瑞(201101)。開啟社會人文學的地平:從其出發點「公共性的歷史學」談起。開放時代,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白永瑞(20140900)。中國學的軌跡和批判性中國研究:以韓國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96,95-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隆溪(201107)。擲地有聲:評葛兆光新著《宅茲中國》。開放時代,229,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白永瑞(2016)。從核心現場重思「新的普遍」:評論《新天下主義》。開放時代,2016(1),8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蔣磊、張淳(2012)。問題與回應的裂隙:評葛兆光《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文藝研究,2012(5),13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顧德琳(2010)。近代中國和「人種」概念:「全球本土化」問題的歷史探討。新史學,2010(4),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志強(2014)。中韓人文交流對於區域未來的意義--讀白樂晴《分斷體制.民族文學》。文學縱橫,2014(4),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崑將(20041200)。關於東亞的思考「方法」:以竹內好、溝口雄三與子安宣邦為中心。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1(2),259-2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昭明(20140500)。歧路徘徊的中國夢:民族國家或天下帝國?。思想,25,25-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葛兆光(20141200)。納「四裔」入「中華」?--1920~1930年代中國學界有關「中國」與「中華民族」的論述。思想,27,1-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Yen, Hsiao-pei(2012)。Constructing the Chinese: Paleoanthropology and Anthropology in the Chinese Frontier, 1920-1950(博士論文)。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圖書
1.王德威(2014)。華語語系的人文視野:新加坡經驗。南洋理工大學中華語言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1405)。思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葛兆光(2014)。中國再考:その領域.民族.文化。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子安宣邦(2012)。日本人は中國をどう語ってさたか。東京:青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冠中(2011)。中國天朝主義與香港。香港: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金光億、梁一模(2014)。中國文明的多元性和普遍性。ACANET。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Berger, Peter L.、Luckmann, Thomas(2013)。實在的社會結構。首爾:文化與知性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瑩澤(2014)。韓國學的東亞視域。坡州:創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mith, A. H.、匡雁鵬(1998)。中國人的特性。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erger, Peter L.、Luckmann, Thomas(1966)。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new window
11.白永瑞(20090000)。思想東亞:韓半島視角的歷史與實踐。臺北:臺灣社會研究雜誌。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史書美、蔡建鑫、Bernards, Brian(2013)。Sinophone Studies: A Critical Reader。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3.白永瑞、王元周(2011)。思想東亞:朝鮮半島視角的歷史與實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葛兆光(2011)。宅茲中國:重建有關「中國」的歷史論述。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葛兆光(2014)。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50318)。The Straits Time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羅貴祥(2014)。反思亞洲主義及方法。再見亞洲:全球化時代的解構與重建。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金浩東(2014)。China和Kitai:從西方看中國的歷史像。中國文明的多元性和普遍性。ACANET。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成奎(2014)。為何迄今還是「中國」?。中國文明的多元性和普遍性。ACANET。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姜海守(2013)。朝鮮をぬきにして「支那(學)」は語わるか力、:內藤湖南の 「日本文化史」敍述にみわる朝鮮認識をめぐって。內藤湖南とアジア認識。東京:勉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