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黃凡小說〈命運之竹〉談都市變遷與人的適應問題
書刊名: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
作者:施又文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9
卷期:41
頁次:頁28-40
主題關鍵詞:黃凡都市小說命運之竹八○年代都市變遷適應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2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黃自鴻(20130700)。聚焦身體與小說空間:兼論臺灣都市文學的衰弱身體。東華人文學報,23,179-2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夏鑄九(1991)。空間實踐與後現代論述:臺北東區之都市象徵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偉彥(1988)。台北東區之空間文化形式--一個初步的社會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宗德(1991)。八〇年代臺北市支配性都市地景形成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秀姿(2002)。重讀1970以後的台北:文學再現與台北東區(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辜韻潔(2007)。臺灣當代商戰小說主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國安(2012)。台灣後現代小說的發展--以黃凡、平路、張大春與林燿德的創作為觀察文本。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天生(1994)。台灣小說與小說家。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章英華、蔡勇美(1997)。台灣的都市社會。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明娳(1995)。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鐘雄(1998)。台灣經濟經驗一百年。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凡(1987)。曼娜舞蹈教室。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琇禎(2001)。臺灣當代小說縱論:解嚴前後(1977-1997)。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新煌(1989)。變遷中台灣社會的中產階級。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俐璇(20160000)。建構與流變:「寫實主義」與臺灣小說生產。臺北:秀威資訊科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006)。賴索。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大春、林燿德(1989)。甜蜜買賣:台灣都市小說選。臺北市: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蔡振念(2003)。台灣現代短篇小說精讀。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燿德(1991)。臺灣新世代小說家。重組的星空。臺北:業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正惠(1992)。八〇年代台灣小說的主流。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計璧瑞(1987)。黃凡的文學成就。曼娜舞蹈教室。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章英華(1988)。都市化與機會結構及人際關係態度。變遷中的台灣社會:第一次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分析。台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雙一(1993)。台灣社會運作形式的省思--黃凡作品論。黃凡集。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