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皇權、禮儀與經典詮釋 : 中國古代政治史研究
作者:甘懷真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4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集叢:東亞文明研究叢書;7
ISBN:957-01-7255-X
主題關鍵詞:政治制度君權政治儒家
學門:政治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2) 博士論文(40) 專書(17)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87
期刊論文
1.胡昌智(1983)。錢穆的《國史大綱》與德國歷史主義。史學評論,6,29-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森正夫(1982)。中國前近代史研究における地域社會の視點--中國史シンポジウム「地域社會とリーダー」基調報告。名古屋大學文學部研究論集.史學,28,201-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岑仲勉(1936)。隋唐州郡牧守編表。史學專刊,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正勝(1995)。從沒壽到長生--中國古代生命観念的轉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谷霽光(1936)。六朝門閥--門閥勢力之形成與消失。武漢大學文哲季刊,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谷霽光(1936)。九品中正考。天津益世報史學,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翠芬(1996)。《左傳》「君子曰」考誇。朝陽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簡博賢(1961)。王肅禮記學與難鄭大義。孔孟學報,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麗真(1993)。魏晉的孝道觀念及其與政治、哲學、宗教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0,25-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毓生(1983)。不以考據為中心目的之人文研究。思想與人物,263-2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健明(1980)。隋唐三省制度發展之研究。新亞書院歷史系系刊,198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呂春盛(199412)。北周調的政局與政權的弱點。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蒙思明(193511)。六朝世族形成的經過。文史雜誌,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裴元領(1994)。國家在理論與方法論上反省的可能性。東吳政治學報,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吉林(1984)。從唐太宗用人看貞觀間宰相制度的變動。世界華學季刊,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詩倫(1993)。唐代告身中官人的自稱形式。大陸雜誌,8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韋慶遠(1991)。中國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九州學報,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嚴耕望(1946)。兩漢太守刺史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慶堃、段昌國(1979)。儒家思想與中國宗教之間的功I讕係。中 國思想與制度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板野長八(1955)。孝經の成立。史學雜誌,6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本位田菊士(1981)。古代曰本の君主号と中國の君主号。史學雜誌,9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渡辺信一郎(1978)。“仁孝”--二〜七世紀中國におけるイデオロギ--形 態と國家。史林,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福井重雅(1967)。儒教成立史上の二三の問題。史學雜誌,7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福永光司(1976)。昊天上帝と天皇^帝と元始天尊。中哲文學會報,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富谷(1983)。謀反--秦漢刑罰思想の展開--。東洋史研究,4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谷川灘(1982)。武川鎮軍閥の形成。名古屋大學東洋史研究報告,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金子修一(1979)。中國郊祀と宗廟と明堂及び封禪。史學雜誌,8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米田健志(2000)。日本における漢代官僚制研究。唐代史研究會編,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內滕乾吉(1930)。唐の三省。史林,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日原利國(1962)。『白虎通義』研究序論--と〈にI禮制を中心として。日本中國學會報,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佐原康夫(198903)。漢代の官衙と屬吏について。東方學報(京都),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Bodde, Derk(1951)。Evidence for ' Laws of NatureMn Chinese Thought。57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20(3)。  new window
33.Bodde, Derk。Chinese ' Laws of Nature' : A Reconsideration。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39(1)。  new window
34.Hsu, Dau-lin(1910)。Crime and Cosmic Order。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30。  new window
35.North, D.(1986)。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Institution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142,230-237。  new window
36.金子修一(1979)。魏晉より隋唐に至る郊祀、宗廟の制度について。史學雜誌,8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黃進興(20000900)。「聖賢」與「聖徒」:儒教從祀制與基督教封聖制的比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1(3),509-561+727-7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李訓詳(19930900)。戰國時代「壹」的觀念。新史學,4(3),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林文月(19760400)。陶謝詩中孤獨感的探討。中外文學,4(11),4-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錢胡美琦(19960900)。錢賓四先生年譜。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4,114-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沈文倬(19820900)。略論禮典的實行和《儀禮》書本的撰作。文史,15,27-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孫筱(1990)。孝的觀念與漢代新的社會統治秩序。中國史研究,1990(3),54-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胡如雷(199004)。北周政局的演變與楊堅的以隋代周。社會科學戰線,1990(2),162-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黃清連(19840300)。唐代的文官考課制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5(1),139-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玉臺(19750600)。白虎通義引禮考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19,77-1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高明士(19971200)。中國律令與日本律令。臺大歷史學報,21,111-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雷家驥(19921000)。漢趙國策及其一國兩制下的單于體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人文分冊,3(1),5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李濟(1953)。跪坐蹲居與箕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4,283-3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容庚(1935)。秦始皇刻石考。燕京學報,17,128-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雷家驥(19950400)。慕容燕的漢化統治與適應。東吳歷史學報,1,1-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雷家驥(19941000)。後趙文化適應及其兩制統治。國立中正大學學報.人文分冊,5(1),173-231+233-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李建民(19970300)。中國古代「禁方」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1),117-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黃源盛(19961200)。傳統中國「罪刑法定」的歷史發展。東海大學法學研究,11,19-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金子修一(1976)。唐代の大祀.中祀.小祀について。高知大學學術研究報告.人文科學編,25(2),1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沈文倬(1985)。漢簡《服傳》考。文史,1985(24/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毛漢光(19840900)。唐代蔭任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5(3),459-5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夏伯嘉(19920600)。戰後歐美史學發展趨勢。新史學,3(2),87-1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甘懷真(19910900)。中國中古士族與國家的關係。新史學,2(3),99-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甘懷真(19950900)。魏晉時期官人間的喪服禮。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7,161-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沈剛伯(19730800)。從古代禮、刑的運用探討法家的來源。大陸雜誌,47(2),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蔡彥仁(19941200)。中國宗教研究--定義、範疇與方法學芻議。新史學,5(4),125-1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高明士(19821200)。隋唐廟學制度的成立與道統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9,93-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黃銘崇(19980300)。明堂與中國上古之宇宙觀。城市與設計學報,4,133-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孔德成(19670100)。儀禮十七篇之淵源及傳授。東海學報,8(1),127-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蔣竹山(19970600)。宋至清代的國家與祠神信仰研究的回顧與討論。新史學,8(2),187-2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陳啟雲(19921200)。論語正名與孔子的真理觀和語言哲學。漢學研究,10(2)=20,27-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劉增貴(19920100)。漢魏士人同鄉關係考論。大陸雜誌,84(1),14-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何炳棣(19911200)。「克己復禮」真詮--當代新儒家杜維明治學方法的初步檢討。二十一世紀,8,139-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劉述先(19920200)。從方法論的角度論何炳棣教授對「克己復禮」的解釋。二十一世紀,9,140-1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楊晉龍(19930300)。神統與聖統--鄭玄王肅「感生說」異解探義。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487-5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黃進興(19970700)。作為宗教的儒教:一個比較宗教的初步探討。亞洲研究,23,184-2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林聰舜(19930600)。「禮」世界的建立--賈誼對禮法秩序的追求。清華學報,23(2),149-1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小島毅(1989)。郊祀制度の變遷。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108,123-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甘懷真(19860400)。鄭玄、王肅天神觀的探討。史原,15,173-1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堀敏一(1980)。晉泰始律令の成立。東洋文化,60,23-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高明士(19930600)。皇帝制度下的廟制系統--以秦漢至隋唐作為考察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0,53+55-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錢永祥(19890600)。個人抑共同體?--關於西方憲政思想的一些想法。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2),87-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任德厚(19900300)。制度研究與當代政治學之發展。政治科學論叢,1,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毛漢光(19751000)。從中正評品與官職之關係論魏晉南朝之社會架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6(4),595-6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毛漢光(19921000)。論唐代之封駁。國立中正大學學報.人文分冊,3(1),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杜正勝(19910900)。形體、精氣與魂魄--中國傳統對「人」認識的形成。新史學,2(3),1-6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余英時、盛勤、唐古(20000400)。軸心突破和禮樂傳統。二十一世紀,58,17-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黃俊傑(20001100)。東亞儒學史研究的新視野:儒家詮釋學芻議。臺大文史哲學報,53,69-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勞榦(19800300)。漢代尚書的職任及其和內朝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1(1),33-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黃俊傑(19990600)。試論儒學的宗教性內涵。臺大歷史學報,23,395-40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黃俊傑(19991200)。從儒家經典詮釋史觀點論解經者的「歷史性」及其相關問題。臺大歷史學報,24,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王健文(19920900)。西漢律令與國家正當性--以漢律中的“不道”為中心。新史學,3(3),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呂春盛(19940600)。宇文泰親信集團與魏周革命。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41,19-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杜正勝(19921200)。什麼是新社會史。新史學,3(4),95-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黃光國(19991200)。也談「人情」與「關係」的構念化。本土心理學研究,12,215-2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周伯戡(20021200)。姚興與佛教天王。臺大歷史學報,30,207-2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楊聯陞(19361000)。東漢的豪族。清華學報,11(4),1007-1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閻鴻中(19901200)。試析《黃老帛書》的理論體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15,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五井直弘(1954)。後漢時代の官吏登用制「辟召」について。歴史学研究,178,2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矢野主税(1954)。漢魏の辟召制研究――故吏問題の再検討によせて。長大史学,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西川利文(1989)。漢代辟召制の確立。鷹陵史学,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神矢法子(1978)。晉時代における王法と家禮。東洋學報,60(1),1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吉川忠夫(1987)。靜室考。東方學報(京都),59,125-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高明士(1993)。隋唐史教學研討會論文集。隋唐史教學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明士(1993)。論武徳到貞觀禮的成立--唐朝立國政策的研究之一。第二屆國際唐代學術會議。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明士(1993)。論倭給隋的「無禮」國書事件--兼釋隋代的天下秩序--。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史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林(2000)。論郭店楚簡中的禮容。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子安宣邦(2002)。「東亞」概念和儒學。宣纖「東亞文化圏的形成與發 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大歷史學系主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谷川灘(2002)。魏晉南北朝貴族政治與東亞世界的形成~--從都督諸軍事制度來考察。東亞文化圏 的形成與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所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甘懷真(1998)。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四屆討論會。臺北:國史館。479-5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明士(2000)。唐代敦煌官方的祭祀禮儀。1994年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35-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甘懷真(19910000)。隋文帝時代軍權與「關隴集團」之關係。唐代文化研討會。臺北:文史哲。487-5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明士(1991)。從律令制度論隋代的立國政策。唐代文化研討會。臺北:文史哲。359-3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德權(19910000)。試論唐代散官制度的成立過程。唐代文化研討會。臺北:文史哲。843-9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甘懷真(1995)。唐代官人的宦遊生活--以經濟生活為中心。第二屆唐代文化研討會。臺灣學生書局。39-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甘懷真(1999)。中國古代飲食禮之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閻鴻中(1988)。従崇尚「長者」的風鍾西漢前期®治(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正治(1990)。春秋戰國禮樂思索的正反諸型(博士論文)。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文昌(1997)。唐代禮典的編纂與傳承--以《大唐開元禮》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德權(1989)。唐代官制中的散官與散位(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甘懷真(1993)。唐代京城社會與士大夫禮儀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慧蓮(1990)。六朝時期的選任制度(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西嵨定生(1961)。中國古代帝國の形成と構造--二十等爵制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欽仁(199612)。中國政治制度與政治史。臺北:稻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小島毅(199906)。宋學の形成と展開。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渡邊信一郎(1996)。天空の玉座--中國古代帝國の朝政と儀禮。東京:柏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嚴耕望(1985)。治史答問。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周道濟(1978)。漢唐宰相制度。臺北:大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炳天(1983)。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學海(1990)。中國史研究指南II .魏晉南北朝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傅偉動(1990)。從創造的設釋學到大乘佛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越智重明(1982)。魏晉南朝の貴族制。研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聯奎(1983)。中國禮俗研究。臺北:臺灣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昌智(1988)。歷史奸識與社會變遷。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仁宇(1985)。萬曆十五。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仲夫(1995)。刑法精義。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金觀濤、劉麟(1987)。麵與危I侖中國封麵會的超穩定結構。臺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康樂(1995)。従西郊到南郊。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福登(1977)。唐代監察制度。臺南:臺南家政專科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靡伯源(1998)。簡牘與制度--尹灣奠墓簡牘官文書考證。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嘉誠、朱法源(1991)。政治學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景輝(1983)。西洋文化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劉俊文(1996)。唐律書藝。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錢穆(1977)。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與當時門第之關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錢穆(1983)。中國史學名著。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邱衍文(1990)。中國上古禮制考釋。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任育才(1975)。唐史研究論集。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沈任遠(1971)。魏晉南北朝政治制度。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沈任遠(1977)。隋唐政治制度。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譚家健(1988)。中國文化史概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唐長孺(1983)。魏晉南朝的君父先後論。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陶希聖(1954)。中國政治思想史•第三冊。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曾資生、陶希聖(1979)。中國政治制度史。臺北:啟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德權(1986)。唐律「十惡」規定的研究。史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國維(1961)。釋禮。觀堂集林‧六。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夢鷗(1976)。禮記檢登。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蕭公權(1982)。中國君主政體的實質。憲政與民主。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邢義田(1987)。東漢孝廉的身分背景。秦漢史論稿。臺 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徐復觀(1969)。春秋時代是以禮為中心的人文世紀。中國人性論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徐復觀(1985)。封建政治社會的崩潰及典型専制政治的成立。兩漢思想 史.卷一。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徐復觀(1988)。良知的迷惘。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権。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徐復觀(1988)。中國孝道思想的形成、演變,及其在歷史中的諸問題。中國思想史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許冠三(1986)。新史學九十:一九○○--。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許悼雲(1992)。中古早期的中國知識分子。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分子。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嚴耕望(1956)。唐僕尚越陵。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酸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嚴耕望(1990)。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乙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嚴耕望(1991)。北魏尚書制度。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嚴耕望(1991)。唐代行 政制度略論。嚴耕望史學論文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嚴耕望(1992)。錢穆賓四先生與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楊寛(1993)。歷史激流中的動盪和曲折一楊寬自傅。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楊熙時(1947)。中國政治制度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楊志剛(199506)。中國禮學史發凡。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余英時(1979)。君尊臣卑下的君權與相櫂。歷史與思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余英時(1980)。漢晉之際士為斤自覺與新思潮。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曾憲義、鄭定(1989)。中國法律制度史研究通覧。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張端穂(1983)。仁與禮--道德自主與社會制約。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二。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張君勤(1986)。中國専制君主政體之評護。臺北: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張薛蓓(1991)。世說新語容止篇別解。中古學術論略。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張其昀等(1954)。中國政治思想與制度史論集。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張永儁(1991)。《白虎通德論》之思想體系及其倫理價值観。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鄭欽仁(1976)。緒言。北魏官僚機構研究。臺北:牧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鄭欽仁(1995)。序言。臺北:稻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鄭雅如(2001)。情感與制度H晉時代的鮮關係。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周一良(1985)。〈家〉條。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祝總斌(1988)。略論晉律之「儒家化」。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論文選.第二輯。北京:北京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鄒昌林(1993)。中國古禮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安居香山(1979)。緯書の成立とその展開。東京:國書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板野長八(1975)。圖讖と儒教の成立。史學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坂上康俊(1994)。詔書.勅旨と天皇。中國礼法と日本律令制。東京: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濱口重國(1971)。所謂.隋の鄉官廢止に就いて。秦漢隋唐史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池田末利(1981)。文獻所見の祀天儀禮序說(下)一郊祭の經說史的考 察。中國古代宗教史研究.制度與思想。東京:東海大 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池田溫(1967)。中国律令と官人機構。前近代アジアの法と社会。東京:勁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池田溫、劉俊文(1998)。日中文化交流史叢書2 •法律制度。東京:大修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赤坂憲雄(1988)。王と天皇。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川勝義雄(1980)。六朝貴族制社會の研究。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大庭脩(1970)。漢王朝の支配机構。岩波講座世界歷史.古代史4。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大庭脩(1982)。西漢の將軍。秦漢法制史の研究。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大庭脩(1982)。漢代における「不道」の概念。秦漢法制史の研究。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東野治之(1977)。天皇号の成立代について。正倉院文書と木簡の研 究。東京:墙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渡辺浩(1985)。近世曰本社会と宋學。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渡辺義浩(1995)。官僚。後漢國家の支配と儒教。東京:雄山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豐田久(1999)。西周金文に見える「家」について--婦人の婚姻そして 祖先神、領地や軍事など--。中國古代の文字と文化。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岡田精司(1970)。古代王権の祭祀と神話。東京:搞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谷川灘(1978)。東アジア世界形翻の史的|冓造~冊封體制を中心とし て。隋唐帝國と東アジア世界。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谷川道雄(1989)。中國中古社会と共同体。東京:國書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吉川忠夫(1998)。中國人の宗教意識。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金子修一(1995)。中國の皇帝制度--と〈に唐代の皇帝祭祀を中心に。講座.前近の天皇.5 •世界史のなかの天皇。東京:青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井上光貞(1961)。東アジア世界にぉける日本古代史講座﹒ 東アジア 世界における儀禮と國家。東京:學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菊池英夫(1986)。隋唐律令法体系の歷史的位置づけをめぐる--試論「家產官僚制國家」の法と「封截去制」論--。律令制--中國朝鮮の法と國家。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栗原朋信(1978)。上代日本対外関係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栗原朋信(1986)。漢の內臣•外臣と客臣。秦漢史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平勢隆郎(1998)。左傅の史料批判的石廳。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平勢隆郎(2000)。『史記』二二○○の虛實:代矛盾の謎と隠れされた正統觀。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平勢隆郎(2000)。中国古代の予言書。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清水昭俊、末成道男、原忠彥(1979)。仲間。東京:弘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仁井田陞(1991)。中國法制史研究:法と道徳、法と慣習。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日本唐令研究會(1979)。譯註日本律令。東京:東京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日本唐令研究會編(1979)。譯註日本律令.5。東京:東京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森公章(1998)。「天皇」号の成立をめぐって。古代日本の対外認識と通交。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山本幸司(1992)。穢と大祓。東京:平凡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水林彪等編(1998)。王櫂のコスモロジ一。東京:弘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松本善海(1979)。中國村落制度の史的研究。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藤川正數(1968)。漢代における禮學の研究。東京:風間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藤川正敷(1970)。魏晉時代における喪服禮の研究。東京:敬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田村圓澄(1996)。伊勢神宮の成立。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王健群(1984)。好太王碑の研究。京都:雄渾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網野善彥(2000)。歷史としての戰後史学。東京:日本エディタ一スク一 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尾形勇(1982)。中國即位の懂禮。東アジア世界における日本古代史講座•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儀禮と國家。東京:學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西嶋定生(1960)。秦漢帝國の出現:中國古代帝國形成史論序説。世界の歷史.第三卷。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西嶋定生(1983)。中國古代帝國形成の--考察--漢 の高祖とその功臣。中国古代国 家と東アジアの世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西嶋定生(1983)。中國古代統一國家の特質--皇帝支配の出現--。中国古代国 家と東アジアの世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西嶋定生(1983)。漢代における即位儀禮--と〈に帝位 繼承のばあいについて--。中国古代国 家と東アジアの世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櫻井好朗(1993)。祭儀と注釋。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增淵龍夫(1960)。戰國官僚制のH'生格。中国古代の社会と国家。東京:弘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中村圭爾(1987)。「品」的秩序の形成。六朝貴族制度研究。東京:風間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中村圭爾(1987)。除名について。六朝貴族制度研究。東京:風間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中村圭爾(1995)。六朝史と地域社會。中國中世史研究.續編。京都:京都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中村英重(1999)。古代祭祀論。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滋賀秀三(1980)。譯註日本律令.五。東京:東京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滋賀秀三(1980)。譯注日本律令.六.唐律疏讓纖篇一。東京:東京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Burke, Peter(1992)。Histoiy and Social Theory。Cambridge:Polity Press。  new window
120.Chou, Kai-wing(1996)。The Rise of Confucianism in Late Imperial China: Ethics, Classics, and Lineage Discourse。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1.Elias, Nobert(1978)。The History of Manners。Oxford:Blackwell。  new window
122.Guitov, Mel(2002)。Pacific Asia?: Prospects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Oxford: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new window
123.Levi-Strauss, Claude(1990)。The origins of table manner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124.オット一, R.(1968)。聖なるもの。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R. Otto, Das Heiliege(1917)。Breslau Trewendt und Granier。  new window
126.Pocock, J. G A.(1960)。Ritual, Language and Power: An Essay on the Apparent Political Meanings of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Politics, Language, and Tune: Essays on Political Thought and Histor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ew window
127.Poggi, G.(1990)。The State: 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8.蘇紹興(1987)。兩晉南朝的世族。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池田溫(1992)。中国禮法と日本律令制。東京:東方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Vincent, Andrew(1987)。The Theoiy of the State。Oxford:Blackwell。  new window
131.賀昌群(198401)。魏晉清談思想初論。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林巳奈夫(1989)。漢代の神々。京都:臨川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加地伸行(1994)。沈默の宗教--儒教。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浜口重国(1966)。唐王朝の賤人制度。東京:京都大学文学部東洋史研究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高明士(1996)。戰後日本的中國史研究。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高明士(1990)。中國史研究指南。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姜伯勤(1996)。敦煌藝術宗教與禮樂文明:敦煌心史散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王貞平(1997)。漢唐中日關係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Fingarette, Herbert(1972)。Confucius: the Secular as Sacred。New York:Harper and Row。  new window
140.西嶋定生(1995)。中國史を學ぶということ:わた〈しと古代史。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高明士(1999)。唐律與國家社會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高明士(19870900)。戰後日本的中國史研究。臺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陳槃(1947)。左氏春秋義例辨。上海: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Wechsler, Howard J.(1985)。Offerings of jade and silk:ritual and symbol in the legitimation of the T'ang Dynasty。New Haven, CT: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5.岸本美緒(1999)。明清交替と江南社會:17世紀中國の秩序問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白川靜(1971)。說文新義。東京:五典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Needham, Joseph(1956)。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48.戴炎輝(1965)。唐律各論。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錢穆(198011)。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板野長八(199507)。儒教成立史の研究。東京都: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陳寅恪、萬繩楠(1987)。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合肥:黃山書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Burke, Peter(1990)。The French Historical Revolution: The Annales School, 1929-1989。St. Redwood City, CA: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53.岑仲勉(198205)。隋唐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潘維和(1968)。唐律家族主義論。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曹漫之(1989)。唐律疏議譯註。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梁啟超(1966)。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甘懷真(1991)。唐代家廟制度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吉川忠夫(1984)。六朝精神史研究。京都:同朋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Ricoeur, Paul、Thompson, John B.(1981)。Hermeneutics and the human scie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0.陳俊強(1998)。魏晉南朝恩赦制度的探討。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嚴耕望(1990)。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乙部):魏晉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戴炎輝(1977)。唐律通論。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渡辺信一郎(1994)。中国古代国家の思想構造--専制国家とイデオロギ。東京:校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楊筠如(1930)。九品中正與六朝門閥。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何啟民(197801)。中古門第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谷川道雄(1986)。隋唐帝國形成史論。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安居香山、中村璋八(1994)。緯書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黃宗智(1994)。中國研究的規範認識危機。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O'Connell, Peter J.、彭懷真、朱岑樓(19910400)。社會學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楊寬(1985)。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Weber, Max、劉援、王予文、張家銘(1993)。宗教社會學。臺北:桂冠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Bourdieu, Pierre(1984)。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73.徐復觀(1985)。兩漢思想史--周秦漢政治社會結構之研究。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韋伯、康樂、簡惠美(1993)。支配社會學。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向淑雲(1991)。唐代婚姻法與婚姻實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金耀基(1992)。中國社會與文化:人際關係中人情之分析。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陳來(1994)。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北京:三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金子修一(2001)。古代中国と皇帝祭祀。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劉俊文(1999)。唐代法制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大津透(1999)。古代の天皇制。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李申(1999)。中國儒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高明士(1984)。唐代東亞教育圈的形成--東亞世界形成史的一個側面。臺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牟潤孫(1966)。論魏晉以來之崇尚談辯及其影響。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王葆玹(1994)。西漢經學源流。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Hardt, Michael、Negri, Antonio(2000)。Empire。Cambridg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86.孫國棟(1978)。唐代中央重要文官遷轉途徑研究。香港:龍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趙和平(1993)。敦煌寫本書儀研究。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錢穆(1977)。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楊向奎(1992)。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張國華(1994)。中國法律思想史新編。台北:揚智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溝口雄三(1989)。方法としての中國。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萬繩楠(1983)。魏晉南北朝史論稿。安徽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孫國棟(1980)。唐宋史論叢。香港:龍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錢穆(1988)。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東大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章景明(1986)。先秦喪服制度考。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林富士(19990000)。漢代的巫者。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湯一介(1982)。郭象與魏晉玄學。臺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唐翼明(19920000)。魏晉清談。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楊儒賓(19930000)。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蒲慕州(1995)。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台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Eliade, Mircea、楊儒賓(2000)。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李豐楙(1986)。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傅佩榮(1985)。儒道天論發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陳啟雲(19970000)。漢晉六朝文化.社會.制度:中華中古前期史研究。臺北:新文豐。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Ebrey, Patricia Buckley(1991)。Confucianism and Family Rituals in Imperial China: A Social History of Writing About Rite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07.中村裕一(1991)。唐代官文書研究。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葛兆光(1998)。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章權才(1995)。兩漢經學史。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1957)。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呂理政(19900000)。天丶人丶社會:試論中國傳統的宇宙認知模型。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何啟民(19900000)。魏晉思想與談風。臺北:臺灣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勞格、趙鉞、王桂珍、徐敏霞(1992)。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王健文(19950000)。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基礎。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尾形勇(1979)。中國古代の「家」と國家。中國古代の「家」と國家。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福井重雅(1988)。漢代官吏登用制度の研究。漢代官吏登用制度の研究。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斯波六郎(1970)。中國文學における孤獨感。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武內義雄(1955)。中國思想史。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增淵竜夫(1960)。中国古代の社会と国家。中国古代の社会と国家。東京:弘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礪波護(1986)。唐代政治社會史研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中村裕一(1991)。唐代制敕研究。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梁啟超(1966)。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西嶋定生(1994)。邪馬臺国と倭国──古代日本と東アジア。東京:吉川弘文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平勢隆郎(1996)。中國古代紀年の研究:天文と曆の檢討から。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陳弱水(19970300)。評康樂著《從西郊到南郊--國家祭典與北魏政治》。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谷川道雄(1986)。府兵制國家と府兵制。律令制--中國朝鮮の法と國家。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西嶋定生(1983)。中國古代奴婢制の再考察--その階級的性格と身分的性格。中國古代國家と東アジア世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寛(199904)。「贄見禮」新探。西周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學海(1988)。學術思想。中國文明發展史。臺北: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戴炎輝(1981)。唐律十惡之淵源。中國法制史論集。臺北:中國法制史學會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正勝(1990)。傳統法典之始原。編戶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杜正勝(1992)。中國社會史研究的探索。古代社會與國家。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甘懷真(1996)。我的唐史研究心得與反省。唐研究縱橫談。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明(1984)。鄭玄學案。禮學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明(1984)。原禮。禮學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高明士(1988)。政治與法制。中國文明的精神。臺北: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韓復智(1980)。東漢的選舉。漢史論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韓格理(1995)。父權制、世襲制與孝道:中國與西歐的比較。中國社會與經濟。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洪順隆(1980)。論六朝闘寺。従隠逸到宮體。臺北:河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俊傑(1991)。馬王堆帛書《五行篇》「形於内」的意涵。孟學思想史論。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俊傑(1996)。「身體隠喩」與古代儒家的修養工夫。東亞文化的探索: 傳統文化的發展。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彰健(1992)。白虎觀與古文經學。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姜文奎(1987)。[中國歷代政制考]自序。中國歷代政制考。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梁啟超(1990)。論専制政體有百害於君主而無一利。飲冰室全集。臺南:復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梁啟超(1990)。敬告留學諸君。飲冰室全集。臺南:復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梁啟超(1990)。亞里士多德之政治學說。飲冰室全集。臺南:復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梁啟超(1990)。中國専制政治進化史論。飲冰室全集。臺南:復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梁啟超(1990)。尺牘類.問答。飲冰室全集。臺南:復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梁啟超(1990)。論主權。飲冰室全集。臺南:復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健明(1988)。隋代宰相制度述評。國史釋論:陶希聖先生九秩榮慶祝壽論文集。臺北: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毛澤東選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錢穆(1989)。中國傳統政治。國史新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斯維至(1997)。說德。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論稿。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蘇誠鑒(1985)。漢武帝“獨尊儒術”考實。中國哲學史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徐復觀(1969)。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躍動。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楊聯陸、段昌國(1981)。報--中國社會關係的一個基礎。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纖出 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杜正勝(1992)。五服制的族群結構與倫理。古代社會與國家。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章英華、楊國樞、瞿海源(1988)。都市化観會結構及人際關係態度。變遷中的臺爾土會。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渡辺信一郎(1987)。孝經の國家論。中國貴族制社會の研究。京都:同朋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戸川芳郎(1987)。儒教をどうみるか。儒教史。東京:山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金文京(1988)。漢字文化圏の訓讀現象。和漢比較文學研究の諸問題。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金子修一(1997)。皇帝制度。魏晉南北朝隋唐時代史の基本問題。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菊池英夫(1978)。總說。隋唐帝國と東アジア世界。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堀敏一(1982)。中國における律令制の展開。東アジア世界と日本古代 史講座.日本律令國家と東アジア。東京:學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西嶋定生(1974)。秦漢帝國。中國の歷史。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西嶋定生(1983)。漢代の即位禮儀。中国古代国 家と東アジアの世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竹內康浩(1999)。西周金文中の「天子」について。論集.中国古代の 文字と文化。東京:汲古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寅恪(1981)。崔浩與寇謙之。陳寅恪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陳寅恪(1981)。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陳寅恪先生論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西嶋定生(1970)。皇帝支配の成立。岩波講座「世界歷史」4--《東ァジァ世 界の形成》。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毛漢光(1988)。中古士族性質之演變。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毛漢光(1988)。唐代大士族的進士第。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錢穆(1983)。劉向歆父子年譜。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沈文倬(199004)。從漢初今文經的形成說到兩漢今文《禮》的傳授。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邢義田(1987)。天下一家--傳統中國天下觀的形成。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圖書公司: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毛漢光(1990)。西魏府兵史論。中國中古政治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嚴耕望(1991)。秦漢郎吏制度考。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邢義田(1987)。中國皇帝制度的建立與發展。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余英時(1987)。漢代循吏與文化傳播。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高明士(1989)。論中國傳統教育與治統的關係。多賀秋五郎博士喜壽記念論文集:アジアの教育と文化。東京:巖南堂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高明士(1993)。隋代的制禮作樂--隋代立國政策研究之二。隋唐史論集。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王壽南(1977)。唐代文官任用制度之研究。唐代政治史論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高明士(1983)。從天下秩序看古代的中韓關係。中韓關係史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韓國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甘懷真(2002)。禮制。二十世紀唐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王壽南(1986)。唐代御史制度。勞貞一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王吉林(19850000)。從黨派鬥爭看唐高宗、武后時代宰相制度的演變。中國史新論 : 傅樂成教授紀念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嚴耕望(1991)。論唐代尚書省之職權與地位。嚴耕望史學論文選集。臺北:聯經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高明士(1992)。隋代的教育與貢舉。唐代研究論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余英時(1987)。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譯。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余英時(1980)。名教危機與魏晉士風的演變。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黃光國(1988)。中國人的人情關係。中國人:觀念與行為。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余英時(1976)。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論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與匯流。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小島毅(1994)。儒教是不是宗教?--中國儒教史研究的新視野。傳統儒學的現代詮釋。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李明輝(199912)。《論語》「宰我問三年之喪」章中的倫理學問題。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西嶋定生(1983)。序說--東アジア世界の形成。中國古代國家と東アジア世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甘懷真(2001)。二十世紀唐代禮制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二十世紀唐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傅樂成(1977)。西漢的幾個政治集團。漢唐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祝平次(1993)。從禮的觀點論先秦儒、道身體/主體觀念的差異。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王健文(1993)。國君一體:古代中國國家概念的一個面向。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毛漢光(1990)。北朝東西政權之河東爭奪戰。中國中古政治史論。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黃俊傑(2001)。東亞儒學史研究的新視野--儒家詮釋學芻議。中國經典詮釋傳統 (一):通論篇。臺北:喜瑪拉雅研究發展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勞榦(1976)。漢代察舉制度考。勞榦學術論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毛漢光(1988)。從士族籍貫遷移看唐代士族之中央化。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勞榦(1976)。論漢代的內朝與外朝。勞榦學術論文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許倬雲(1982)。西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交互作用。求古編。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越智重明(1984)。秦漢時代の孝の一考察。東アジア史における国家と農民--西嶋定生博士還暦記念。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毛漢光(1990)。緒論:中古核心區核心集團之轉移--陳寅恪先生「關隴」理論之拓展。中國中古政治史論。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余英時(1987)。儒家「君子」的理想。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西嶋定生(1983)。中國古代帝國形成史論。中國古代國家と東アジア世界。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中村圭爾(1987)。「郷里」の論理。六朝貴族制研究。東京:風間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若江賢三(1982)。漢代「不道」罪について。歷史における民眾と文化─酒井忠夫先生古稀祝賀紀念論集。東京都:國書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