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運動紀錄影片的議題發展與回顧(1999~2020)
書刊名:身體文化學報
作者:邱建章
作者(外文):Chiu, Chien-cha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28
頁次:頁41-86
主題關鍵詞:紀錄片運動文化再現真實媒體素養DocumentarySports cultureRepresentationTruthMedia literac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5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蔡蕙如(20160400)。「媒體識讀」作為實踐「媒體改革」的反思。新聞學研究,127,119-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泓(2005)。導演筆記--林育賢。好讀,58,5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建章(20200300)。紀錄運動--紀錄片創作者的影像實踐及其公共文化的生產。運動文化研究,36,75-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昌德(20030900)。「西方宰制、媒體中心」的運動全球化。傳播文化,10,69-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魏玓(2010)。運動,少年與階級:三部少年運動紀錄片的文化分析。2010臺灣紀錄片美學論壇。臺灣美術館。135-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中淋(2013)。紀錄原鄉:台灣運動紀錄片的再現模式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貞雯(2010)。由運動紀錄片《奇蹟的夏天》反思男童運動社會化歷程與教育意涵(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安翔(2001)。有線電視體育新聞內容與產製分析--以《年代體育台》、《東森育樂台》、《緯來體育台》三家準專業體育頻道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思閎(2009)。臺灣運動紀錄長片之研究--以《翻滾吧!男孩》及《態度》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Rabiger, Michael(1987)。Directing The Documentary。Focal Press。  new window
2.鄧宗聖(2010)。媒體、教育與社會--媒介近用與媒體素養教育論文集。臺北市:巨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道明(20130000)。紀錄片:歷史、美學、製作、倫理。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力昕(2014)。真實的叩問:紀錄片的政治與去政治。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力州(2014)。青春:獻給它們的青春。臺北市: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蕭菊貞(2014)。導演的人生筆記--光影背後的感動與追尋。台北:大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Sturken, Marita、Cartwright, Lisa(2001)。Practices of Looking: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8.周素鳳(2015)。看見垂老的世界。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ernard, S.(2010)。Documentary Storytelling: Making Stronger and More Dramatic Nonfiction Films。Routledge。  new window
10.Sontag, S.(2002)。Under the Sign of Saturn。Picard。  new window
11.Buckingham, David(2003)。Media Education: Literacy, Learning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Polity Press。  new window
12.Maguire, Joseph、Jarvie, Grant、Mansfield, Louise、Bradley, Joe(2002)。Sport worlds: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13.Rabinowitz, Paula(1994)。They Must be Represented: The Politics of Documentary。Verso。  new window
14.聞天祥(2012)。過影:1992-2011臺灣電影總論。臺北: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洪健倫(20131224)。奇蹟的一年過後:2013年臺灣紀錄片在院線,http://www.fii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4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力州(20071231)。【紀錄片與商業】告別2007年,http://docworker.blogspot.com/2007/12/2007.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毛雅芬(2008)。創「異」不息:雷驤、吳乙峰蕭雅全、吳米森、沈可尚、程孝澤,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木材(2012)。自由的姿態--曾文珍。景框之外:臺灣紀錄片群像。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睿育(2006)。[臺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出版序。臺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臺北市:同喜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柯金源(2009)。天大地大的實踐者。愛恨情仇紀錄片:臺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臺北市:同喜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力昕(2009)。[愛恨情仇紀錄片:臺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序言。愛恨情仇紀錄片:臺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臺北市:同喜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衍秀(2006)。Another Place, An/Other Place:《流離島影》紀錄短片初探--以《噤聲三角》、《南之島之男之島》、《0304》、《馬祖舞影》、《基隆嶼的青春紀事》為例。臺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臺北市:同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游惠貞(2014)。臺灣紀錄片的現狀與展望。紀錄亞洲。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力州(2009)。感動、認同、改變。愛恨情仇紀錄片:臺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臺北市:同喜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力州(2010)。歡笑淚水之外的深層省思。臺灣電影的聲音。臺北市:同喜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慰慈(2006)。1960-2000臺灣紀錄片的發展與社會變遷。臺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同喜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成露茜(2013)。行動閱聽人。批判的媒體識讀。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余陽州(2013)。媒體公民教育/識讀/素養(media literacy)。批判的媒體識讀。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世敏(2005)。媒介的近用與其可能性的探討。媒介素養概論。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