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紀錄運動--紀錄片創作者的影像實踐及其公共文化的生產
書刊名:運動文化研究
作者:邱建章
作者(外文):Chiu, Chien-cha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36
頁次:頁75-136
主題關鍵詞:紀錄片影像實踐傳播政治經濟學批判論述分析民主化DocumentaryFilming practice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Democratiz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4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倪炎元(20120100)。批判論述分析的定位爭議及其應用問題:以Norman Fairclough分析途徑為例的探討。新聞學研究,110,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蕙如(20160400)。「媒體識讀」作為實踐「媒體改革」的反思。新聞學研究,127,119-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永祥(20161200)。哲學與公共文化:臺灣的經驗。二十一世紀,158,4-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泓(2005)。導演筆記--林育賢。好讀,58,5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昌德(20030900)。「西方宰制、媒體中心」的運動全球化。傳播文化,10,69-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魏玓(2010)。運動,少年與階級:三部少年運動紀錄片的文化分析。2010臺灣紀錄片美學論壇。臺灣美術館。135-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中淋(2013)。紀錄原鄉:台灣運動紀錄片的再現模式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貞雯(2010)。由運動紀錄片《奇蹟的夏天》反思男童運動社會化歷程與教育意涵(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安翔(2001)。有線電視體育新聞內容與產製分析--以《年代體育台》、《東森育樂台》、《緯來體育台》三家準專業體育頻道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思閎(2009)。臺灣運動紀錄長片之研究--以《翻滾吧!男孩》及《態度》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胡元輝(2007)。媒體與改造:重建台灣的關鍵工程。台北: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道明(20130000)。紀錄片:歷史、美學、製作、倫理。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力昕(2014)。真實的叩問:紀錄片的政治與去政治。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osco, V.(1996)。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London:Sage。  new window
5.Habermas, Jürgen、曹衛東、王曉玨、劉北城、宋偉杰(2002)。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ontag, Susan(2001)。Against Interpretation and other Essays。New York:Picador。  new window
7.蕭菊貞(2016)。我們這樣拍電影。台北:大塊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余宜芳、楊力州(2013)。拔一條河:甲仙的人情與美味。臺北市: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育賢(2017)。翻滾吧!男人,還有喵導。臺北市:有鹿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柯金源(2018)。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衛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力州(2014)。青春:獻給它們的青春。臺北市: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蕭菊貞(2014)。導演的人生筆記--光影背後的感動與追尋。台北:大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ernard, S. C.(2010)。Documentary Storytelling: Making Stronger and More Dramatic Nonfiction Films。Elservier。  new window
14.Giddens, Anthony、Sutton, Philip W.(2017)。Essential Concepts in Sociology。Cambridge:Polity Press。  new window
15.Rabiger, M.(1992)。Directing the Documentary。MA:Elservier。  new window
16.曾慶豹(19990000)。哈伯瑪斯。臺北:生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Sturken, Marita、Cartwright, Lisa(2001)。Practices of Looking: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8.馮建三(19920000)。資訊.錢.權:媒體文化的政經研究。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沈可尚(20140912)。國家相簿生產者--深度訪談導演沈可尚,http://docworker.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84.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育賢(20130324)。國家相簿生產者--深度訪談導演林育賢,http://docworker.blogspot.tw/2013/03/blog-post_5419.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木材,Kite(20090922)。關於棒球的兒童電影,專訪沈可尚導演談《野球孩子》,http://docworker.blogspot.tw/2009/09/kite.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木材,Kite(20090930)。訪問沈可尚導演,談Visions du Reel參展經驗,http://docworker.blogspot.tw/2009/09/visions-du-reel.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欣怡(20130606)。沈可尚的影像素描:從題材選擇到腳本形成,http://docworker.blogspot.tw/2013/06/blogpost_6.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健倫(20131224)。奇蹟的一年過後:2013年臺灣紀錄片在院線,http://www.fii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4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郭力昕(20100512)。國家相簿生產者--深度訪談影像文化評論者郭力昕,http://docworker.blogspot.tw/2014/05/blog-spot_6665.html?m=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文珍(20141228)。國家相簿生產者--深度訪談導演曾文珍,http://docworker.blogspot.tw/2014/12/blog-post_75.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文珍(20170103)。誠實是信仰,請還給紀錄片一個單純的美好想像,http://opinion.cw_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5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曾芷筠(20090313)。青春退場,只為自己搖滾一下,http://www.fij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力州(20071231)。【紀錄片與商業】告別2007年,http://docworker.blogspot.com/2007/12/2007.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皓鈞(20080703)。臺北電影節看見國片新勢力:《野球孩子》沈可尚、《夏午》何蔚庭導演專訪,http://www.funscreen.com.tw/headline.asp?H_No=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秉泓(20160930)。再見純十六,向臺灣獨立影像致敬,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012/19939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盧怡秀(20110503)。青春啦啦隊受矚目,楊力州:有天會停止拍攝紀錄片,http://www.nownews.com/2011/05/03/38-2709199.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士達(20131223)。紀錄片賣座的兩難--專訪《築巢人》導演沈可尚,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211/article/8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Sontag, Susan、黃燦然(2005)。反後現代主義及其他--蘇珊.桑塔格訪談錄。蘇珊.桑塔格文選。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Golding, P.、Murdock, G.(1991)。Culture, 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economy。Mass Media & Society。London:Arnold。  new window
3.王派彰(2014)。圈養時代紀錄片的自由(推薦序一)。真實的叩問--紀錄片的政治與去政治。臺北市: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木材(2012)。自由的姿態--曾文珍。景框之外:臺灣紀錄片群像。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睿育(2006)。[臺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出版序。臺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臺北市:同喜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柯金源(2009)。天大地大的實踐者。愛恨情仇紀錄片:臺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臺北市:同喜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凌海衡(2013)。公共領域。文化研究關鍵字。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力昕(2009)。[愛恨情仇紀錄片:臺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序言。愛恨情仇紀錄片:臺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臺北市:同喜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德齡(2010)。讓我們的作品面對市場--專訪《翻滾吧,男孩》導演林育賢、莊景燊。臺灣電影的聲音。臺北市: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衍秀(2006)。Another Place, An/Other Place:《流離島影》紀錄短片初探--以《噤聲三角》、《南之島之男之島》、《0304》、《馬祖舞影》、《基隆嶼的青春紀事》為例。臺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臺北市:同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游惠貞(2014)。臺灣紀錄片的現狀與展望。紀錄亞洲。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力州(2009)。感動、認同、改變。愛恨情仇紀錄片:臺灣中生代紀錄片導演訪談錄。臺北市:同喜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力州(2010)。歡笑淚水之外的深層省思。臺灣電影的聲音。臺北市:同喜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慰慈(2007)。1960-2000年臺灣紀錄片的發展與社會變遷。臺灣當代影像:從紀實到實驗1930-2003。同喜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