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黑暗中漫舞:當代藝術邁向友善平權的可能性
書刊名:科技博物
作者:詹話字
作者(外文):Chan, Hua-tzu
出版日期:2021
卷期:25:2
頁次:頁5-25
主題關鍵詞:視障者行動研究當代藝術友善平權臺北數位藝術中心Visually impairedAction researchContemporary artAccess & social inclusionDigital Art Center, Taipe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潘世尊(20111200)。論行動研究論文審查上的一些問題。當代教育研究,19(4),41-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向麗容、張釋(20140900)。有愛無礙:視障語音導覽服務--以國立臺灣博物館為例。臺灣博物,33(3)=123,86-9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詠能、趙欣怡(20161200)。視障觀眾的博物館服務需求探究。博物館與文化,12,43-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欣怡(20161200)。博物館之視障觀眾展示規劃與參觀服務研究。博物館與文化,12,105-1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欣怡(20180600)。自主與平權:美術館無障礙導覽科技應用研究。博物館與文化,15,75-1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君祺(20170100)。博物館與「我」--以個人數位服務促進博物館參與。博物館學季刊,31(1),27-55+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謝瀞瑩(2019)。《聲洄》結合空間感應與多聲道的沈浸式互動聲音裝置。ISAT2019 科技藝術研討會。松山文創園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傅莉雯(2006)。視覺障礙觀眾之博物館經驗:以「樂透--可見與不可見」特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鈕文英(2018)。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書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增財(2006)。行動研究原理與實務。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姿瑩(2005)。樂透:可見與不可見。北市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Museums Association(2013)。Museums change lives: The MA's vision for the impact of museums。Museums Association。  new window
其他
1.林玟伶,陳亭彣,謝明惠(2017)。國外博物館的科技應用案例分享,http://www.cam.org.tw/【專文】國外博物館的科技應用案例分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PEGGYSHA(20181018)。讓視障者也能享受藝術,3D列印將畫作變立體!,https://vmaker.tw/archives/28911?fbclid=IwAR2YC31vmAhkaPbagu9EFPQXtEgEHwoWWR1-9iLZvslPXu7m1xVT4Yr09bk。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2018)。魔術師的樂器-特雷門琴(Theremin),https://digilog.tw/posts/10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凌美雪(20190304)。藝術文化:文化平權 口述影像邀視障者看演出,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12713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欣怡(20161200)。看不見的美學力量:評《藝術超越視覺:藝術、創意與視覺障礙之資源指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Eid, H.(2019)。Digital social innovation and the evolving role of digital in museums,https://mw19.mwconf.org/paper/digital-social-innovation-and-the-evolving-role-of-digital-in-museum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