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孔子「正名」思想新詮
書刊名:臺大中文學報
作者:丁亮
作者(外文):Ting, Liang
出版日期:2020
卷期:69
頁次:頁41-43+45-84
主題關鍵詞:孔子正名符號認知身體ConfuciusRectification of namesSignsCognitionBod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2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林啟屏(20040300)。孔子思想分期之可能及其意義。先秦兩漢學術,1,38-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丁亮(20060300)。《老子》文本中的身體觀。思與言,44(1),197-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亮(20110600)。從身體感論中國古代君子之「威」。考古人類學刊,74,89-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丁亮(2015)。論中國名學天命的歷史根源。思想與文化,17,4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丁亮(2013)。漢字符號學初探。符號與傳媒,6,104-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丁亮(2005)。「名」在中國上中古之變遷。中國文學歷史與思想中的觀念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苟東鋒(2012)。孔子正名思想研究(博士論文)。復旦大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arthes, Roland、李幼蒸(1991)。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文選。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玄、孔穎達、阮元(1989)。禮記正義。台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晏、邢昺、阮元(1989)。論語注疏。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Arnheim, Rudalf、滕守堯(1987)。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丁亮(2008)。無名與正名--論中國上中古名實問題的文化作用與發展。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慎、段玉裁、魯實先(1990)。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毛亨、鄭玄、孔穎達、阮元(1989)。毛詩正義。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毅衡(2012)。符號學。新銳文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鼓應(1995)。黃帝四經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Mead, George Herbert、趙月瑟(1992)。心靈、自我與社會。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荀子、王先謙(1988)。荀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左丘明、韋昭、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1998)。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oopes, J.、Peirce, Charles Sanders(1991)。Peirce on Signs: Writings on Semiotic。Chapel Hill, North Carolina: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new window
14.王聘珍、王文錦(1983)。大戴禮記解詁。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弼、韓康伯、孔穎達(1989)。周易正義。台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勞思光(1991)。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季旭昇(2004)。說文新證。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趙岐、孫奭、阮元(1989)。孟子注疏。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卡爾•馬克思、李中文(2016)。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臺北:暖暖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董仲舒、蘇輿(1996)。春秋繁露義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Merleau-Ponty, Maurice、姜志輝(2005)。符號。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幼蒸(19980000)。欲望倫理學:弗洛伊德和拉康。嘉義:南華管理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張桂光(2014)。商周金文辭類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墨翟、張純一(1998)。墨子集解。成都古籍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徐復觀(2014)。中國人性論史。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公孫龍、王琯(1992)。公孫龍子懸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呂不韋、高誘(1991)。呂氏春秋。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孔安國、孔穎達、阮元(1989)。尚書正義。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齊佩瑢(1980)。訓詁學概論。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Fromm, Erich、徐紀亮、張慶熊(1988)。馬克思關於人的概念。臺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費爾迪南.德.索緒爾、屠友祥(2002)。索緒爾第三次普通語言學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孔丘、程樹德、程俊英、蔣見元(1990)。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管子、黎翔鳳、梁運華(2004)。管子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左丘明、楊伯峻(1990)。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韓非子、陳奇猷(2000)。韓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魏徵(1997)。隋書。鼎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馬承源(2001)。孔子詩論。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龍宇純(2009)。正名主義之語言與訓詁。絲竹軒小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揖、王念孫(1989)。廣雅疏證。爾雅.廣雅.方言.釋名清疏四種合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健文(1993)。國君一體:古代中國國家概念的一個面向。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丁亮(20150000)。中國古文字中的身體感。身體感的轉向。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承源(2003)。亙先。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