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老子》文本中的自我觀
書刊名:清華學報
作者:丁亮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ing, Liang
出版日期:2019
卷期:49:4
頁次:頁577-609
主題關鍵詞:老子自我道德欲望主體The LaoziThe selfMoralsDesireThe subjec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4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丁亮(20091200)。《老子》文本中的修身與無名。臺灣人類學刊,7(2),107-1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丁亮(20060300)。《老子》文本中的身體觀。思與言,44(1),197-2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慶節(2004)。老子的自然觀念:自我的自己而然與他者的自己而然。求是學刊,31(6),4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尹世英(2008)。《老子》中的「吾」「我」指代辨析。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7(7),2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清果(2011)。內向傳播的視閾下老子的自我觀探析。國際新聞界,33(6),58-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亮(20141200)。〈《老子》文本中的「稱代」表現〉。東海中文學報,28,249-2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蕭統、李善(1992)。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2012)。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貳).老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嚴遵、劉固盛(2004)。道德真經指歸。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憨山大師(1973)。老子道德經憨山解。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洪興祖(1986)。楚辭補註。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力(1984)。中國語法理論。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老聃、河上公、王卡(1993)。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1993)。走向語言之途。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Fromm, Erich、劉宗為(2015)。逃避自由:透視現代人最深的孤獨與恐懼。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晏、邢昺(1989)。論語注疏。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麗桂(2015)。漢代道家思想。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伍至學(20020000)。老子反名言論。臺北:唐山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Fromm, Erich、李穆(2015)。占有還是存在。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Sartre, Jean-Paul、陳宣良(2014)。存在與虛無。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Merleau-Ponty, Maurice、姜志輝(2005)。符號。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幼蒸(19980000)。欲望倫理學:弗洛伊德和拉康。嘉義:南華管理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郝懿行(1989)。爾雅、廣雅、方言、釋名清疏四種合刊。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Rogers, Carl Ranson、宋文里(2014)。成為一個人:一個治療者對心理治療的觀點。左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吳澄、劉固盛(2004)。道德真經註。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左丘明、杜預、孔穎達(1989)。春秋左傳正義。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陵、劉韶軍(2004)。老子道德經想爾注。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鄭玄、孔穎達(1989)。禮記正義。臺北:大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法高(1990)。中國古代語法.稱代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Fromm, Erich、林宏濤(2015)。自我的追尋:倫理學的心理學探究。木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Wiley, Norbert、文一茗(2010)。符號自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蔡振豐、林永強、張政遠(2015)。東亞傳統與現代哲學中的自我與個人。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祥龍(1996)。海德格爾思想與中國天道:終極視域的開啟與交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劉笑敢(2006)。老子古今:五種對勘與析評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Ames, Roger T.、彭國翔(2006)。自我的圓成:中西互鏡下的古典儒學與道家。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管子、黎翔鳳、梁運華(2004)。管子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荀況、王先謙(1988)。荀子集解。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郭慶藩、王孝魚(1991)。莊子集釋。群玉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老聃、高明(1996)。帛書老子校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弼、樓宇烈(1992)。王弼集校釋。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俊傑(2015)。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