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孔子德性視域探索 : 以論語為中心
作者:高大威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出版項:臺北:樂學
ISBN:9868064252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32
期刊論文
1.高大威(19850400)。先秦七子的學說暨其基本取向。孔孟學報,49,159-1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啟屏(20040300)。孔子思想分期之可能及其意義。先秦兩漢學術,1,38-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春海(1993)。試由馬賽爾的「主體際」詮釋《論語》的「仁」。哲學雜誌,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大威(19830900)。論中國古代憂患意識之源成。孔孟月刊,22(1)=253,37-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啟屏(20050600)。古代文獻中的「德」及其分化--以先秦儒學為討論中心。清華學報,35(1),103-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世瑛(1973)。論語二十篇句法研究。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復觀(1980)。徐復觀雜文:論中共。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國藩(1994)。曾國藩全集。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步嘉(1992)。越絕書校釋。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澤厚(1999)。己卯五說。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勇(1979)。陶淵明集校箋。臺北:盤庚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1990)。梁漱溟全集。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牟宗三(1973)。中國文化的省察--牟宗三講演錄。臺北:聯合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社維明、郭齊勇、鄭文龍(2002)。社維明文集。武漢:武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沈益洪(2001)。羅素談中國。浙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狄百瑞、何兆武、何冰(1996)。東亞文明--五個階段的對話。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屈萬里(1983)。屈萬里先生文存。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哈佛燕京學社(2005)。儒家傳統與啟蒙心態。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適、唐德剛(2005)。胡適口述自傳。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香港聖經公會(1976)。新約聖經。香港:聖經公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荊門市博物館(2003)。郭店楚墓竹簡•語叢二。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蔣弋為、李志林(1996)。孔子哲學思維。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郝大維、安樂哲、何剛強(2004)。先賢的民主:社威、孔子與中國民主之希望。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舜政(1968)。論語異文集釋。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勞思光(1986)。儒學精神與世界文化路向--思光少作集(一)。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復旦大學歷史系上海校友會(2000)。篤志集--復旦大學歷史系七十五年論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曾秀景(1991)。論語古注輯考。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趙殿成(1974)。王摩詰全集箋注。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錢穆(2000)。中國思想史。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錢穆(2000)。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錢穆(2000)。孔子傳。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臺網路出版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錢鍾書(2001)。錢鍾書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嚴復、王栻(1979)。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竹添光鴻(1977)。論語會箋。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尸佼(1996)。尸子。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干寶(1971)。易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元化(2004)。思辨錄。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Bruce, Steve、李康(1999)。社會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安樂哲、羅思文、余瑾(2003)。論語的哲學詮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李顒(2003)。四書反身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阮元(1981)。公羊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阮元校勘(1981)。孝經。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阮元(1981)。周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阮元(1981)。詩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阮元(1981)。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亞當•斯密、王栻、嚴復(1981)。原富。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俞拋(1995)。古書疑義舉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約翰•希克、王志成、思竹(2004)。信仰的彩虹。臺北:財團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館發展基金會附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Hall, David L.、Ames, Roger T.、何金倒(2005)。透過孔子而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許謙(1986)。讀四書叢說。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焦循(1999)。論語補疏。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黃式三(1966)。論語後案。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Creel, Herrlee Glessner、高專誠(2000)。孔子與中國之道。鄭州:大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曹丕(1972)。典論。黃氏逸書考。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畢諾、澤瀛(1971)。孔子學說對法國哲學形成的影響。孔 子學說對世界之影響。臺北:復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黃慧英(1995)。儒家倫理現代化之路向。當代儒學論集:傳統與創新。臺北:中央研究院中 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王素(1991)。唐寫本論語鄭氏注及其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錢穆(2001)。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臺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蕭公權(1983)。迹園文錄。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梁錫鋒(200501)。鄭玄以禮箋《詩》研究。北京市: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聖祖(1996)。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錢穆(200011)。四書釋義。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臺網路出版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余英時(1998)。現代儒學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陳寅恪(1982)。金明館叢稿二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余英時(2004)。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張灝(2004)。時代的探索。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陳來(2009)。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蓋奥爾格.西美爾、林榮遠(200401)。社會學:關於社會化形式的研究。北京:華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張德勝(1989)。儒家倫理的秩序情結:中國思想的社會學詮釋。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榮捷、楊儒賓、吳有能、朱榮貴、萬先法、黃俊傑(1993)。中國哲學文獻選編。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劉勰、周振甫(1984)。文心雕龍注疏。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班固(1983)。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唐君毅(1991)。唐君毅全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劉寶楠、劉恭冕、高流水(1990)。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陳士珂(1971)。孔子家語疏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趙岐、孫奭(1981)。孟子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楊樹達(1974)。積微居論語疏證。臺北: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錢穆(2000)。孔子與論語。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臺網路出版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錢穆(2000)。論語新解。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臺網路出版商務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牟宗三(2003)。牟宗三先生全集‧總敘。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張素卿(1991)。左傳稱詩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姚際恒(1980)。詩經通論。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梁啟雄、楊倞(1983)。荀子簡釋。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李澤厚(2004)。論語今讀。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陳奇猷(1981)。韓非子集釋。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王力(1964)。古代漢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李澤厚(2005)。實用理性與樂感文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錢穆(2001)。靈魂與心。臺北:蘭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Bauman, Zygmunt、Tester, Keith、楊淑嬌(2004)。與包曼對話。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Brubaker, Roger(1984)。The Limits of Rationality。London:Routledge。  new window
86.王弼(197509)。老子註。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熊公哲(1985)。孔學發微。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周敦頤、徐洪興(2000)。周子通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許慎、段玉裁(19800331)。說文解字注。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Johnson, Allan G.、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2001)。見樹又見林:社會學作為一種生活、實踐與承諾。臺北市:群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劉信芳(2003)。孔子詩論述學: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金耀基(1990)。從傳統到現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黃俊傑、町田三郎、柴田篤(1996)。東亞文化的探索:傳統文化的發展。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林安梧(1996)。當代新儒家哲學史論。臺北:文海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張廷玉(199503)。明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陸九淵(1992)。陸象山全集。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Weber, Max、康樂、簡惠美(1989)。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Berger, Peter L.、蕭羨一(2003)。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理論的要素。臺北:商周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王充、黃暉(1995)。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萊興巴哈、吳定遠(2001)。科學的哲學之興起。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王守仁、陳榮捷(1998)。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呂不韋、王利器(2002)。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王夫之(1996)。船山全書。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莊子、郭慶藩、王孝魚(1980)。莊子集釋。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蔡仁厚(1982)。孔門弟子志行考述。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金耀基(1992)。中國社會與文化:人際關係中人情之分析。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王夢鷗(1987)。傳統文學論衡。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徐復觀(1979)。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黃宗羲、沈善洪、吳光(2005)。黃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黃宗羲、周駿富(1991)。明儒學案。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陳大齊(1978)。論語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李澤厚(2002)。歷史本體論。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黃懷信、張懋鎔、田旭東、李學勤(1995)。逸周書彙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余英時(1987)。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班固、陳立、吳則虞(1994)。白虎通疏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李明輝(1997)。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鄭玄、賈公彥(1981)。儀禮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鄭玄、孔穎達(1981)。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季羨林(2003)。胡適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Denzin, Norman K.、張君玫、孫中興(2000)。解釋性互動論。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陳大齊(1979)。孔子學說。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唐端正(1981)。先秦諸子論叢。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蕭公權(1982)。中國政治思想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王聘珍、王文錦(1987)。大戴禮記解詁。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吳宓、吳學昭(1998)。吳宓日記。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錢穆(1986)。先秦諸子繫年。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陳榮捷(19940000)。中國哲學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屈萬里(1984)。書傭論學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朱歧祥(1997)。周原甲骨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逯欽立(1983)。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韋政通(1979)。中國思想史。臺北:大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杜維明、陳靜(20020000)。儒教。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林毓生(1983)。思想與人物。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金耀基(2004)。中國的現代轉向。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張灝(1989)。幽暗意識與民主傳統。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費孝通(1948)。鄉土中國。上海:觀察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張亨(1997)。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李明輝(20050000)。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李澤厚(1996)。華夏美學。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林義正(1987)。孔子學說探微。臺北: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陳來(20050000)。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于省吾(1998)。雙劍誃吉金文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何澤恆(20040000)。先秦儒道舊義新知錄。臺北:大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劉述先(1985)。生命情調的抉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徐復觀(1982)。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張載、章錫琛(1978)。張載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程顥、程頤、王孝魚、吳廷棟(1983)。二程集。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林安梧(19960000)。儒學與中國傳統社會之哲學省察: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理解與詮釋。臺北:幼獅。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張光直(19830000)。中國青銅時代。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余英時(19840000)。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總論。臺北:時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孔丘、程樹德、程俊英、蔣見元(1990)。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黃俊傑(1986)。儒家傳統與文化創新。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黃俊傑(2002)。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喜瑪拉雅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俞樾(1995)。群經平議。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屈萬里(1983)。尚書集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孫效智(20020000)。宗教、道德與幸福的弔詭。臺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2004)。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Schwartz, Benjamin Isadore(1985)。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0.徐復觀(1985)。學術與政治之間。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Levenson, Joseph R.、鄭大華、任菁(2000)。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董仲舒、蘇輿、鍾哲(1992)。春秋繁露義證。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潘萬木(2004)。《左傳》敘述模式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蘇軾、傅成、穆儔(2000)。蘇軾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徐復觀(1994)。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范仲淹、李勇先、王蓉貴(2002)。范仲淹全集。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Fingarette, Herbert、彭國翔、張華(2002)。孔子:即凡而聖。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de Bary, William Theodore、李弘祺(1983)。中國的自由傳統。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劉義慶、劉孝標、徐震堮(1989)。世說新語校箋。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勞思光(2004)。新編中國哲學史。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李澤厚(1996)。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徐復觀(2002)。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劉向、趙善詒(1986)。說苑疏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司馬遷、裴駟、司馬貞、張守節(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孟瑤(19890906)。手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卜松山、陳曉蘭(2002)。中國和西方價值: 關於普遍倫理的跨文化對話的反思。中國思潮與外來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 文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文崇一(1981)。從價值取向談中國國民性。中國人的性格:科際綜合性的討論。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史華慈(1992)。中國政治思想的深層結構。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 分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明輝(1991)。論所謂「儒家的泛道德主義」。當代新儒學論文集.總論篇。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澤厚(1997)。初擬儒學深層結構說。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格理、廖哲琳(2005)。朱熹對《四書》裡「智」的反思:生命之流裡智慧之弋射之道。東亞儒者的四書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儒賓(2005)。「詮釋背負信託」與「詮釋背負理論」:《四書》研究芻議。東亞儒者的四書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懷特、胡昌智。孔子的說教.序論。孔子學說對世界之影響。臺北::復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羅思文、高戈令(2001)。誰的民主?何種權利?--一個儒家對當代自由主義的批評。儒家與自由主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公權、黃俊傑(1986)。儒學傳統與中國文化的創新。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臺北:東大 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明珠(2005)。啟蒙的反思--社維明、黃萬盛對話錄。啟蒙的反思。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戴璉璋(1984)。洙泗之旅--談《論語》的閲讀。大書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81)。尚書注疏。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81)。左傳注疏。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明輝(199912)。《論語》「宰我問三年之喪」章中的倫理學問題。傳承與創新: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