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大陸國有企業體系發展之政治經濟分析(1949-1998)
作者:吳若予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u, Jo-yu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三民主義研究所
指導教授:蕭全政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9
主題關鍵詞:政治經濟分析中國大陸研究公營事業經濟發展政治歷史所有權轉變Political EconomyChinaState-owned enterpriseeconomic developmentpolitichistoryprivatiz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4
本論文乃以歷史結構的研究觀點為架構,觀察中國大陸國有企業體系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九八年,五十年中的變遷發展,藉以了解整體中國大陸政經變遷全貌。全部歷史變遷的各時期切入點,都在於作為結構行為者的國家,與作為國家工具的國有企業政策。即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客觀環境條件與挑戰下,如何以國有企業體系之設立與調整,發揮其汲取性、生產性,與保護性三種功能,維護國家在結構中的主導地位。換言之,在中共這樣的社會主義極權國家中,國有企業作為計畫經濟指令制度中市場機能的替代機制,如何被國家運用為生產、控制、汲取一切經濟資源之工具,如何被用以鞏固國家威權與政權安定,達成特定工業化與富國強兵發展目標,實現國家利益,維護國家安全,同時在意識形態層面或滿足人民對政權正當性的要求,或作為清除政敵的動員符號。研究者觀察在不同歷史時點中,制約或挑戰中共政權生存或穩定之重要因素。這些因素包括來自國外的,亦即來自國際政經環境或形勢變遷,以及在國內的,亦即中國大陸內部各種政經社發展形勢或狀態,它們影響中共政權的政經權力鞏固或政權續存,而使得中共當局採取相應的特定國有企業政策來因應挑戰。再者,研究者並討論這樣的國企政策是以如何的模式或樣式,來達成其特殊的歷史使命與工具性任務,如何在不同的政治、經濟、社會,或意識形態面向上,被設定去實現中共當局真正所欲達到的效果。這是架構各時期歷史特性的橫軸。而在貫穿歷史發展脈絡的縱軸上,研究者也試圖發現,中共在採取這些與國有企業相關的政治或經濟政策後,對於客觀歷史發展與結構變遷,又產生了如何的衝擊與影響,而造成了新的,在下一個歷史時期中制約國家生存發展的結構環境,牽引出新的國家挑戰,與相應的國有企業政策變遷。在結論中,研究者則指出中共國有企業乃至整體政經變遷,實在是客觀政經結構與國家維繫政權互動發展下之產物,而非特定意識形態的指導結果。
中文部份
【書籍文獻與期刊論文】
人民日報、紅旗雜誌、解放軍報編輯部,1970,《列寧主義還是社會帝國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
人民日報、紅旗雜誌編輯部,1963,〈蘇共領導同我們分歧的由來與發展〉,《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論戰》,頁58-110,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3,〈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給蘇聯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共產黨員的公開信〉,《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論戰》,頁568-631,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關於赫魯曉夫的假共產主義及其在世界歷史上的教訓〉,有林等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通鑑(1949-1992)》,第二卷,頁553-570。
人民日報,1958,〈力爭高速度〉,一九五八年六月廿一日,有林等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通鑑(1949-1992)》,第二卷,頁359。
---,1984,〈趙紫陽考察珠江和長江就加快沿海地區的建設和發揮沿海地區的作用發表重要意見〉,沈沖等主編,《十年來:理論.政策.實踐-資料選編(四)》,頁177,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1977,《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馬列恩斯著作編譯局譯,恩格思(S. Engels)原著,1971,〈反杜林論〉,《馬克斯恩格斯全集》,第廿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組織部組織局、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黨建組,1994,《加強與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教務部組織專家編選,1994,《中共中央文件選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共駐美大使館,1999,〈Joint Communique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中共駐美大使館網際網路資料:http://www.china-embassy.org/Cgi-Bin/Press.pl?15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新華月報》,一九四九年創刊號。
---,1950,〈關於經濟形勢、調整工商業和調整稅收諸問題〉,《新華月報》,一九五○年七月號。
中國工商銀行企業破產問題課題組,1997,〈關於企業破產問題的調查報告〉,《經濟研究》,一九九七年第四期,頁15-22。
中國社會主義國營工業企業管理編寫小組,年代未知,《中國社會主義國營工業企業管理》,上、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國社會改革研究課題組,1997,〈中國改革中期的制度創新與面臨的挑戰〉,《社會科學研究參考資料》,一九九七年,十二月,頁1-12。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1997,〈中國工業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高轉變〉,《中國工業經濟》,一九九七年六月,頁5-14。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課題組,1993,《建設社會主義現代企業制度的有利探索-首鋼改革與發展的理論思考研究報告》,北京。
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1984,《1949-1952基本建設文件選編》,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中國國有資產年鑑編委會,1997,《中國國有資產年鑑(一九九六)》,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1988,《改革中的宏觀經濟》,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國農村發展問題研究組(中國社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論國民經濟新成長階段〉,周其仁編,《農村變革與中國發展》,上卷,頁105-10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畫委員會,1955,《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畫的名詞解釋》,北京:人民出版社。
毛澤東,1937,〈矛盾論〉,(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六組編輯,《共匪重要資料彙編-言論篇》,頁99-129。
---,1940,〈新民主主義論〉,(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六組編輯,《共匪重要資料彙編-言論篇》,頁6-45。
---,1949,〈論人民民主專政〉,(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六組編輯,《共匪重要資料彙編-言論篇》,頁69-80。
---,1950,〈六六文告〉,(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六組編輯,《共匪重要資料彙編-言論篇》,頁81-85。
---,1956,〈論十大關係〉,《毛澤東選集》,第五卷,頁267-288。
---,1969,《毛澤東思想萬歲》,第一輯,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一九七四年複製。
---,年代不詳,〈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六組編輯,《共匪重要資料彙編-軍事篇》,頁1-56。
---,年代不詳,〈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六組編輯,《共匪重要資料彙編-軍事篇》,頁57-83。
---,年代不詳,〈實踐論〉,(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六組編輯,《共匪重要資料彙編-言論篇》,頁86-98。
牛仁亮,1993,《勞力冗員失業與企業效率》,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王小強,1996,《摸著石頭過河︰中國改革之路》,香港︰牛津出版社。
王建,1993,《走向世界的中國-經濟發展與對外開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王郁昭,1992,〈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項歷史性決定-農業生產家庭聯產承包制的由來與發展〉,鈕明德主編,《重要決策實踐與思考》,頁1-15。
王紹光、胡鞍鋼,1994,《中國國家能力報告》,香港︰牛津出版社。
世界銀行經濟考察團,1991,《中國:計畫與市場》,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田弘茂等,1995,《中共經濟體制改革未來演變及對我影響之研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台北。
石志夫,1992,《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石佳音譯,Fred Block & Margaret R. Somers原著,〈超越唯經濟論的謬誤:卡爾.博蘭尼的整體性社會科學〉,石佳音等譯,博蘭尼(Karl Polanyi)原著,《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頁1-55,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石柳子,1997,《北京地下「萬言書」》,香港:明鏡出版社。
任慧文,1997,《鄧後全力交班內幕》,新店:書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朱建華、朱楊,1989,《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汝信等,1998,《1998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江澤民,1997,〈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內部發行)。
何秀煌譯,Carl G. Hempel 原著,1971,《科學的哲學》,台北:三民書局。
何建章,1986,《經濟體制改革與社會變遷》,北京:人民出版社。
何振一,1992,〈利改稅改革決策的回顧與思考〉,鈕明德主編,《重要決策實踐與思考》,頁60-61。
何博傳,1990,《山坳上的中國︰問題、困境、痛苦的選擇》,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利科(Paul Ricoeur) ,1994,《歷史學家的技藝與貢獻─法國史學對史學理論的貢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吳玉山,1995,《共產世界的變遷─四個共黨政權的比較》,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1996,《遠離社會主義》,台北:正中書局,
吳安家,1990,《中共政權四十年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吳若予,1990,《英國之所有權制轉變與其政經結構互動關係》,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內部報告,台北。
---,1992,《戰後台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台北:業強出版社。
吳國光,1997,《趙紫陽與政治改革》,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
吳敬璉等,1993,《大中型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8,《國有經濟的戰略性改組》,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李小川等譯,布拉莫爾(Chris Bramall)原著,1995,《毛時代經濟再評價》,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李守正,1990,《中共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研究,一九四九∼一九五二:關於農村與工商業所有制的政策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李忠杰、徐耀新、魏力,1988,《社會主義改革史》,北京:春秋出版社。
李美華譯,Earl Babbie 原著,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出版社。
李軍,1995,〈國有企業的獲利能力分析〉,《經濟研究》,一九九五年第三期,頁40-42;21。
李富春,1952,〈三年來我國工業的恢復與發展〉,《新華月報》,一九五三年十月號。
李碧涵,1996,〈台灣的公營企業與國家資本主義之問題〉,蕭新煌、徐正光主編,《台灣的國家與社會》,頁39-69,台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李銳,1993,《廬山會議實錄》,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李學林,1995,〈大陸國有企業虧損問題〉,《中國大陸研究》,第三十八卷第四期,頁42-54,台北。new window
杜章智譯,阿圖塞(Louis Althusser)原著,1990,〈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的國家機器〉,《列寧和哲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杜麗燕、李少軍譯, Martin Carnoy 原著,1995,《國家與政治理論》,台北:桂冠,
沈沖、向熙楊,1988,《十年來:理論.政策、實踐-資料選編》,北京:求實出版社。
汪海波,1994,《新中國工業經濟史(1949.10-1957)》,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汪海波、董志凱等,1995,《新中國工業經濟史(1958-1965)》,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阮銘,1992,《鄧小平帝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周恩來,1956,〈執行第一個五年計畫的經驗教訓〉,《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雲著作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周恩來選集》,上、下卷,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北京:人民出版社。
周寧原,1993,〈國營企業改革與開放-企業管理改革試點〉,高尚全等主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大事典》,下卷,頁1547。
周穎如,1996,〈朱鎔基對經濟改革的基本思路〉,《鏡報月刊》,一九九六年二月號,香港。
林青松與威廉.伯德,1994,《中國鄉鎮企業的歷史性崛起》,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林琳文,1997,《後社會主義中國: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林毅夫、蔡昉、李周,1995,《中國的奇蹟─發展戰略與經濟改革》,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邵雷、陳向東編著,1991,《中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柳隨年、吳群敢,1984,《『大躍進』和國民時期的經濟》,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洪鎌德,1988,《新馬克思主義和現代社會科學》,台北:森大。new window
倪忠文、譚慕雪編,1989,《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手冊》,北京︰新華出版社。
孫安琴,1993,〈改革企業領導體制〉,高尚全等主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大事典》,下卷,頁1580-1581。
袁木,1984,《在改革中前進》,北京:紅旗出版社。
---,1987,《歷史的足跡─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前進》,北京:新華出版社。
袁悅,1973,《林彪事件原始文件彙編》,台北: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
袁會章主編,1997,《趙紫陽最後的機會》,香港︰明鏡出版社。
財政部綜合計劃司編,1992,《中國財政統計(1950-1991)》,北京︰科學出版社。
財政部敵情研究室,1964,《從財政觀點看共匪的國營企業》,台北:財政部敵情研究室。
馬立誠,凌志軍,1998,《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台北︰天下遠見出版社。
馬克思(Carl Marx),1872,〈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原始資料選輯》,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編印,出版年限不詳。
馬洪、王懷超,1992,《中國改革全書(1978-1991)》,總論卷,大連:大連出版社。
高向杲,1976,《中共經濟》,台北:正中書局。
高尚全、王夢奎、禾村主編,1993,《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大事典》,下卷,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國民大會秘書處,1967,《匪情研究專輯(五)─外人對匪緯政權的看法》,台北:國民大會秘書處。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78,《中共機密文件彙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國防計畫局第五組,1955,《對共匪第一個五年計畫之研判》,台北:國防計畫局第五組。
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1986,《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五十號匪偽經濟問題專輯─法令規定部份》,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
---,1986,《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五十號匪偽經濟問題專輯─重要匪酋講話部份》,二之一、二之二,台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
國家計委「中國計畫管理」編輯部課題組,1991,《怎樣搞活國營中大型企業》,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國家計委社會司,1997,〈搞好再就業工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經營機制轉換〉,《經濟研究參考》,一九九七年第卅四期,頁7-11。
國家統計局,1984,《光輝的三十五年(1949-1984)》,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994,《一九九四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997,〈宏觀調控成效顯著,優化結構勢在必行〉,《新華月報》,一九九七年第三期,頁114。
---,1997,《一九九七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997,《大跨越-一九九二-一九九六年中國經濟》,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1998,《一九九八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國家統計局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辦公室,1997,〈國家統計局、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辦公室關於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主要數據的公報〉,《新華月報》,一九九七年第三期,頁121。
國家經貿委,《關於深化企業改革搞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意見》,北京:國家經貿委內部發行。。
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編,1995,《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年鑑》,北京:改革出版社。
---,1995,《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北京︰改革出版社。
國家體改委政策法規司編,1992,《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政策法規匯編》,北京︰法律出版社。
康曉光,1994,《中國現代經濟發展問題綜合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張沐,1996,〈經濟改革進入新階段,政治改革兩步走〉,《鏡報月刊》,一九九六年二月號,香港。
張雪豔編,1991,《葉伯棠先生中國大陸研究紀念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張德霖,1993,《產權:國有企業改革與國有資產監管》,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陳一諮,1990,《中國:十年改革與八九民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陳永發,1998,《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陳雪薇,1989,《歷史的啟示-十年(1957-1966)建設史研究》,北京:求實出版社。
---,1996,《共和國的經濟與周恩來》,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陳墇津譯,泰爾朋(Goran Therborn)原著,1994,《政權的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的政權》,台北:桂冠出版公司。
陳雲,1984,《陳雲文選》,第一、二、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陳墇津,1995,《中共的權力機制》,台北︰唐山出版社。new window
陳德昇,1989,《中共政治、經濟改革互動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new window
陸國梁、呂萍編,1993,《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實用大全》,上海︰學林出版社。
麥克法夸爾與費正青,1990,《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革命內部的革命(1966-198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0,《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革命的中國的興起(1949-1965)》,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麥揚,1957,《第二個五年計畫建議的解說》,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勞動部課題組編,1994,《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彭德懷,1959,〈彭德懷在『廬山會議』前給毛澤東的意見書〉,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中共機密文件彙編》,頁90-93。
程曉農,1996,〈繁榮從何而來─中國經濟現狀和趨勢的分析〉,《當代中國研究》,一九九六年第三期,頁18-63。
費正清,1994,《費正清論中國》,台北:正中書局。
鈕德明,1992,《重要決策實踐與思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新華通訊社國內資料室,1988,《十年改革大事記》,北京:新華出版社。
楊培新,1990,《承包制─企業發達必由之路》,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楊啟先,1993,《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出路》,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葉遠勝,1993,《中國經濟改革理論流派》,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董瑞麒,1994,〈中國大陸國有企業市場化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 第三十七卷第十一期,頁16-31。new window
---,1995,〈大陸國有企業改革面臨的難題〉,《中國大陸研究》, 第三十八卷第十一期,頁33-47。
虞寶棠、李學昌,1990,《當代中國四十年紀事(1949-1989)》,上海:人民出版社。
廖蓋隆,1994,《毛澤東思想史》,台北︰洪葉文化有限公司。
趙紫陽,1982,《關於第六個五年計畫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銀溫泉,1995,〈國有企業改革與通貨膨脹:兩難境地與政策選擇〉,《經濟研究》,一九九五年第七期,頁21-27。
劉少奇,1949,〈在工商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月報》,一九四九年創刊號。
---,1957,〈在中國工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代表中共中央致祝詞〉,有林等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通鑑(1949-1992)》,第二卷,頁345-347。
---,1981,《劉少奇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劉世錦,1995,〈中國國有企業的性質與改革邏輯〉,《經濟研究》,一九九五年第四期,頁29-36。
劉北成譯,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原著,1994,《合法化危機》,台北:桂冠出版公司。
劉國光、王瑞蓀,1982,《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北京:人民出版社。
劉國光、周桂英,1992,《中國改革全書(1978-1991)》,工業企業體制改革卷,大連:大連出版社。
劉瑞華譯,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 North)原著,1994,《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厲以寧,1989,《中國經濟往何處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1992,《中國經濟改革與股份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厲以寧、秦宛順、靳雲匯主編,1993,《中國經濟增長與波動》,北京:中國計畫出版社。
樊綱,1993,《漸進之路-對經濟改革的經濟學分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潘兆民、黃烈修譯,張五岳校閱,Flemming Christiansen and Shirin M.Rai 原著,1998,《中國政治與社會(Chinese Politics and Society)》,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
蔣學模,1993,《毛澤東思想研究大系》,上海︰人民出版社。
衛興華主編,1994,《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鄭友揆、程麟蓀、張傳洪,1991,《舊中國的資源委員會─史實與評價》,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
鄭竹園,1955,《中共五年計畫剖析》,北京:自由出版社。
---,1959,《大陸局勢與中共前途》,香港:自由出版社。
---,1995,〈大陸國有企業的難題與前景〉,《中共研究》,第二十九卷第九期,頁12-22。
鄧小平,1978,〈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馬洪等編,《中國改革全書(1978-1991)》,總論卷,頁179-185。
---,1994,《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台北:地球出版社。
歷史的潮流編委會,1992,《歷史的潮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蕭全政,1988,《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1989,《台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1994,〈兩種社會科學典範〉,《台大政治科學論叢》,第五期。
---,1997a,〈組織與制度政治經濟分析〉,《暨大學報》,第一卷第一期,埔里:國立暨南大學出版。
---,1997b,〈讓政治科學回到政治的科學〉,《暨大學報》,第二卷第一期,埔里:國立暨南大學出版。
蕭濟容,1958,《共匪第一個五年計畫之研究》,(匪情單位內部資料)。
薄一波,1993,《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上、下卷,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薛化元,1990,《台灣歷史年表(終戰篇Ⅰ、Ⅱ、Ⅲ)》,台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謝千里、羅斯基、鄭玉歆,1995,〈改革以來中國工業生產率變動趨勢的估計及其可靠性分析〉,《經濟研究》,一九九五年第十二期,頁10-22。
韓文甫,1993,《鄧小平傳─治國篇》,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薩公強,1991,《中共十年經改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嚴家其、高皋,1990,《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上、下冊,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蘇紹智,1996,《十年風雨︰文革後的大陸理論界》,台北︰時報出版公司。
蘇聯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1955,《六年來中蘇友好合作的鞏固和發展》,廣州:蘇聯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
【報紙資料】
人民日報,1993,〈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法條全文)〉,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卅一日,第二版。
工商時報,1993,〈國企公司制具公司職權〉,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第九版。
工商時報,1995,〈大陸國企明年將按五項指標分為四類〉,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第九版。
工商時報,1995,〈中共扶持千家國企名單敲定〉,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二日,第九版。
工商時報,1995,〈中共擴大國債發行企業雪上加霜〉,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一月七日,第七版。
工商時報,1995,〈國企職工將成大陸社會問題根源〉,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三月十日,第九版。
工商時報,1995,〈購併國營企業外商暗渡陳倉〉,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四月七日,第九版。
中央社,1996,〈中共財政債務今年近兩千億元暴增近三成〉,中央社社稿簡明新聞,一九九六年三月五日北京電。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1995,〈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經濟日報(中共),一九九五年十月五日,第一、二版,北京。
中國時報,1995,〈大陸國企經營面臨空前困境〉,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第十七版。
中國時報,1995,〈大陸國企虧損累累體質急速惡化〉,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第九版。
中國時報,1995,〈大陸國有資產流失每天一至三億元〉,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月十三日,第九版。
中國時報,1995,〈中共九五計畫傳將降低國有經濟比重〉,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十三日,第九版。
中國時報,1995,〈中共決暫緩推行國企破產改革〉,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十七日,第九版。
中國時報,1995,〈失業問題日益嚴重地方頭痛〉,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七日,第九版。
中國時報,1995,〈企業高負債如不能有效解決人民幣體系將面臨崩潰危機〉,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第九版。
中國時報,1995,〈抑制三角債成長國企紛提對策〉,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第九版。
中國時報,1995,〈國企積欠銀行債務如滾雪球擴大〉,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一月四日,第九版。
中國時報,1995,〈國企虧損已成中共政權沈重負擔〉,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第九版。
中國時報,1995,〈國企虧損嚴重平均負債率超過百分之七十五〉,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二日,第九版。
中國時報,1995,〈推行國企破產後遺症待解決〉,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三月十三日,第九版。
中國時報,1995,〈蕭秧:四川有四十萬工人拿不到工資〉,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三月十五日,第九版。
中國時報,1995,〈擺脫國企困境中共九五計畫重頭戲〉,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七月十五日,第九版。
中國時報,1997,〈十五大從寬解釋公有制〉,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八月一日,第九版。
中國時報,1998,〈大陸失業人口,約一億五千萬〉,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六月十七日,第十四版。
朱建陵,1995,〈公有制為主體原則出現鬆動〉,中國時報,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六月五日,第九版。
江澤民,1992,〈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經濟日報(中共),一九九二年十月廿一日,第二版。北京。
袁木,1995,〈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若干基本認識問題〉,經濟日報(中共),一九九五年二月七日,第一、二版。北京。
國家統計局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辦公室,1997,〈關於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經濟日報(中共),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九日,第二版。北京。
國家經貿委,1997,〈堅定信心,勇於實踐,加快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人民日報,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二日,第一版。
康文炳,1995,〈三線工業從商,反映時代變遷〉,中國時報,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三日,第九版。
陳清泰,1997,〈關於當前經濟形勢和企業改革情況〉,中國企業報(中共),一九九七年七月十六日,版次不詳。北京。
趙岡,1995,〈大陸國企破產與台商投資〉,聯合報,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一月二日,第十版。
聯合報,1995,〈大陸第二部破產法將延期推出〉,聯合報,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五日,第十版。
聯合報,1995,〈吳邦國提國企改革新案擬實施貸款等傾斜政策〉,聯合報,中華民國八十四年三月二十五日,第十版。
聯合報,1998,〈龐大失業人口形成社會壓力,中共面臨減緩經改抉擇〉,聯合報,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八月十一日,第十四版。
聯合報,1999,〈中共修憲案提出,田紀雲;有利私營經濟〉,聯合報,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三月十日,第十三版。
鍾行之,1998,〈朱鎔基面臨三大挑戰〉,中國時報,中華民國八十七年三月廿一日,第九版。
【中共官方文獻】
〈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農牧漁業部和部黨組『關於開創社隊企業新局面的報告』的通知〉,1984,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五十號匪偽經濟問題專輯─法令規定部份》,頁412-426。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批轉『沿海部份城市座談會紀要』的通知〉,1984,沈沖等主編,《十年來:理論.政策.實踐-資料選編(四)》,頁170。
〈中共中央批轉『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1981,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五十號匪偽經濟問題專輯─法令規定部份》,頁198-199。
〈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試行草案)〉,1979,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五十號匪偽經濟問題專輯─法令規定部份》,頁3。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畫的建議〉,內部文獻。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畫的建議〉,1985,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中央關於處理罷工、罷課問題的指示〉,1957,有林等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通鑑(1949-1992)》,第二卷,頁285-287。
〈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1984,馬洪等編,《中國改革全書(1978-1991)》,總論卷,頁199。
〈中共河南省委農村工作部關於處理部份地區部份農業生產合作社發生鬧社退社情況的簡報〉,1957,有林等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通鑑(1949-1992)》,第二卷,頁288-289。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1956,《中共中央文件選編》,頁66-67;73;79。
〈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於中央委員會的工作報告的決議〉,1958,有林等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通鑑(1949-1992)》,第二卷,頁357。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1978,馬洪等編,《中國改革全書(1978-1991)》,總論卷,頁173-178。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1988,國家計委「中國計畫管理」編輯部課題組編,《怎樣搞活國營大中型企業》,頁132-14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畫綱要〉,1991,國家計委「中國計畫管理」編輯部課題組編,《怎樣搞活國營大中型企業》,頁169。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畫(1953-1957)〉,1955,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華全國總工會黨組關於職工罷工請願情況的報告〉,1957,有林等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通鑑(1949-1992)》,第二卷,頁283-285。
〈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暫行條例〉,1988,國家計委「中國計畫管理」編輯部課題組編,《怎樣搞活國營大中型企業》,頁124-125。
〈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中共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1987,馬洪等編,《中國改革全書(1978-1991)》,總論卷,頁216。
〈國家統計局、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辦公室關於第三次全國工業普查主要數據的公報〉,1997,《新華月報》,一九九七年第三期,頁121。
〈國務院批轉國家經委、國務院體制改革辦公室『關於實行工業生產經濟責任制若干問題的意見』並頒發通知〉,1981,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五十號匪偽經濟問題專輯─法令規定部份》,頁174-178。
〈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若干規定〉,1980,國家計委「中國計畫管理」編輯部課題組編,《怎樣搞活國營大中型企業》,頁106-107。
〈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改革、增強企業活力的若干規定〉,1986,國家計委「中國計畫管理」編輯部課題組編,《怎樣搞活國營大中型企業》,頁106。
〈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畫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內部文件。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中共中央文件選編,頁144。
〈關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一九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二日,各省市區第一書記座談會紀要)〉,1980,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共匪原始資料彙編第五十號匪偽經濟問題專輯─法令規定部份》,頁118。
日文部份
三菱總合研究所,1993,《中國情報ハンドブシク(1993年版)》,東京:蒼蒼社。
丸山伸郎、鳥倉民生,1983,《中國經濟のデイレンマ》,東京:有斐閣,
大橋英夫,1991,《中國改革開放の經濟》,東京:蒼蒼社。
中國總覽編輯委員會,1994,《中國總覽(一九九四年版)》,東京:霞山會。
木村實,1994,〈中國における經濟體制改革の展開と地域政策〉,《中國地域經濟開發》,NIRA總合研究開發機構政策研究,(7)7,頁4。
矢吹晉,1992,《〈圖說〉中國的經濟》,東京:蒼蒼社。
米澤秀夫,1968,《中國經濟論》,東京:勁草書房。
劉大中、A.エクスタイン、W.ガレンソン,1979,《中國の經濟發展》,東京:創文社。
英文部份
Alt, J. E. and K. A. Chrystal. 1983. Political Economics. Cambridge: Harvard U. Press.
Barnett, A. Doak. 1985. The Making of Foreign Policy in China.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Chen, Feng. 1995.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in Post-Mao China.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Clark, Cal. 1988. "Dependency, Development, and Constituency Appeals as Determinants of State Entrepreneurship in Industrializing Nations: the Taiwan Case."Journal of Developing Societies, 4: 105-118.
Diesing, Paul. 1971. Patterns of Discovery in the Social Sciences. New York: Aldine Publishing.
Dittmer, Lowell. 1987. China''s Continuous Revolution: The Post -Liberation Epoch 1949-1981.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East Asian Institute. 1997. China''s Economy and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ress.
Ellman, Michael. 1989. Socialist Planning.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arver, John W. 1993.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Harding, Harry. 1987. China''s Second Revolution Reform After Mao.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Hay, Donald, Derek Morris, Guy Liu, and Shujie Yao. 1994. Economic Reform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1979-1987.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eath, John. (ed.) 1990. Public Enterprise at the Crossroads. London: Routledge.
Honglin, Li. 1994. "Right and Left in Communist China."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6(Summer): 1-38.
Jia, Qingguo. 1994. "Reform Ideology, Political Commitment and Resource Transfer: An Alternative Model for the Explanation of Chain''s Economic Reform."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ain, 5(Spring): 3-24.
Kornai, Janos. 1992.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sm. Cambrid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eberthal, Kenneth. 1995. Governing China from Revolution Through Reform. 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
Lukes, Steven. 1974. Power: A Radical View.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Naughton, Barry. 1995. Growing Out of the Plan: Chinese Economic Reform,1978-1993. San Dieg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Shirk, Susan L.1993. The Political Logic of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Wang Qi .1995.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Corporate System. Morgan Grenfell China Research , July 31 1995. Hong Kong: Morgan Grenfell.
World Bank. 1992. China: Reform and the Role of the Plan in the 1990s.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