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漢代瓦當研究
作者:許仙瑛
作者(外文):Sun-young Heo
校院名稱: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葉國良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5
主題關鍵詞:雲紋瓦當文字瓦當漢代瓦當Cloud-pattern TileCharacter TileHan Dynesty Til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7
以下依本文研究內容之先後,陳述研究結果,主要有下列數端:
一、「瓦當」之名稱以及其種類
從瓦當藝術最盛行的西漢文字瓦當看,當時瓦當有泛稱為「瓦」、 「當」、「瓦當」,還有「當瓦」等名稱。瓦當的種類有三種:圖像瓦當、圖案瓦當和文字瓦當。西周的素面半瓦時代結束後,進入春秋戰國之時為圖像瓦當的盛行時代。不久圖案紋盛行,圖像瓦當消失。漢代圖案紋以雲紋為主題紋。中國瓦當史上,漢代瓦當最為發達,這時開始出現了文字瓦當。尤其是,漢武帝時可說是瓦當的鼎盛時期。到了東漢,仍以文字瓦當流行,但與之前的西漢比較,其出土數量顯然減少了。
中國古代瓦當雖然中國各地皆有出土,但目前考古出土最多的,以陝西為代表。漢代瓦當在陝西出土的佔百分之七十以上。
二、漢代瓦當的分期斷代
漢代瓦當分期斷代,可從兩方面來探討。一為圖案紋瓦當,二為文字瓦當。
以雲紋為主體的圖案紋,包括羊角紋、卷雲紋、磨菇紋、反雲紋等,秦代至漢初流行雲紋和葵紋,但漢初葵紋沿用不久就消失了。漢代以雲紋為主流,可為輔助斷代之用。紋飾瓦當的斷代做起來極為複雜,本文盡其所能以收集的資料給紋飾瓦當分期斷代。
本文以漢代早期、中晚期、晚期、東漢四期斷代。所謂東漢是以東漢初期為主,因為東漢時的瓦當,考古出土資料不多,資料收集時有所限制,目前收集資料不齊全。本論文中還提出了文字瓦當斷代的標準。筆者將前人所提出的漢代文字瓦當分期斷代之法,歸納為五個標準:第一、「瓦當的製法」,第二、「瓦當的陶質」,第三、「當面的構成」,第四、「文字內容」,第五、「瓦當文的字體」。其中以「瓦當的製法」、「瓦當的陶質」與「當面的構成」較為可靠。瓦當上的字體多有復古的現象,以字體來判斷斷代的標準不太可靠。前三者為最直接的標準,但筆者無法親眼目睹,本文只能客觀的以間接的資料來印證。
三、漢代瓦當文字的內容
漢代瓦當文詞藻富麗,內容多樣,除了一般吉祥頌詞外,大都隨著建築物之性質而變化。從文字內容來區分,過去分爲宮殿、官署、陵墓、祀堂、紀事、吉語、雜類等類。從現有資料來看,不同文字內容的瓦當近三百多種,其中吉語文字瓦當類約占半數。
筆者按照前人已分類出來的多種文字瓦當,加以整理歸納出以下五大類。第一類:吉祥瓦當,第二類:紀事瓦當,第三類:宮苑瓦當、宅舍瓦當、第四類:官署瓦當、祀臺瓦當,標誌瓦當。
四、漢代瓦當文字構形分析
本論文從三點來分析瓦當字體的結構:
第一、文字瓦當的布局。瓦當字數從一字到十二字。瓦當的直徑最小十二釐米到最大的十八、或二十釐米左右。在「圓」這一特定的範圍內,進行促長行短,進行一字、二字、三字、四字、五字、六字、八字、十字、十二字的變化。瓦當的字數以及瓦當空間和其外形的侷限帶來了豐富的字形變化。
第二、文字瓦當的字形。瓦當中常出現書寫的增繁、簡筆、反寫的情形。但這種情形並未造成異體字,所以瓦當中的簡繁字體釋讀時並未造成大的困難。
第三、文字瓦當上的字體。漢代瓦當中出現的字體多,有篆書、隸書、鳥蟲書、繆篆、漢篆等。
五、漢代瓦當文字在文獻研究上的價值
文字瓦當在漢瓦中占有突出之地位,比花紋瓦當更具有時代特色。在中國歷史文獻上的意義也是可貴的。其內容多樣,除一般吉祥頌詞外,大都依建築物的性質而變化。約分為宮殿類、官署類、祀墓類和私人宅舍等所用,少數則屬於記事類。因此瓦文內容足與文獻記載相印證,據其出土地點,可確認早已消失之古代宮、室、署、祀、墓等建築的位置。通過瓦文可確實了解到漢代的地名、標誌建築的用途如何、印證官制或官名,透視漢代人心理上所反映出來的意識型態等。故研究漢代社會現象和考古方面,文字瓦當也具有參考價值。
附錄一【引用及重要參考書目】

下列書目共分為六類。第一類收清以前的著作,包括近人的集解、注解等,均依四庫全書總目的部類羅列;四庫全書未收錄者,依其部類附入。第二類收民國以來的專著,第三類收學位論文。第四類收民國以來單篇論文之見於叢書或期刊者。第五類收專用圖錄、辭典、古文字字典。第六類收有關瓦當之圖錄。後五類按作者或編者姓氏筆劃為序。

(一)

【經部】

(唐)孔穎達等
《十三經注述》(附校勘記),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2年(1993)。

金景芳、呂紹綱
《尚書虞夏書新解》,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1996年。

(清)孫詒讓
《周禮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晉)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日)竹添光鴻
《左傳會箋》,台北:天工書局,民國85年(1996)。

程樹德
《論語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清)郝懿行
《爾雅義疏》,北京:中國書店,1982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台北:天工書局,民國81年(1992)。

蔣人傑
《說文解字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湯可敬
《說文解字今釋》,長沙:岳麓書社,1997年。

(梁)顧野王
《玉篇》,台北:中華書局,民國71年(1982)。

(宋)婁機 纂
《漢隸字源》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善本。

(清)陳介祺、吳式芬
《封泥考略》,北京:中國書店,1990年。


【史部】

(吳)韋昭注
《國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繆文遠
《戰國策考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戰國策新校注》(修定本),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

(漢)司馬遷
《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漢)班 固撰、(唐)顏師古注
《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1995年。

(唐)杜佑
《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清)畢 沅 重校
《三輔黃圖》,台北:成文出版社 中國方志叢書,民國59年(1970)。

宋元地方誌叢書《長安志》,台北:文化書局 乾隆甲辰校刊,民國69年(1980)。
【子部】

(清)王先慎
《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楊明照
《抱朴子外篇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王利器
《風俗通義校注》,台北:明文書局,民國77年(1988)。

奚侗
《老子集解》,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9年(1970)。


(二)

王平
《漢字散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 考古研究所編
《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漢杜陵陵園遺址》,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年。
《漢長安城未央宮─1980年至1989年考古報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
《西漢禮制建築遺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中國古都學會
《中國古都研究》,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史念海
《中國古都和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朱鳳瀚
《古代中國青銅器》,北京: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年。

安作璋、熊鐵基
《秦漢官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

李新泰
《齊文化大觀》,北京:中共中央黨校,1992年。

李澤厚
《美的歷程》,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9年(1990)第二版。

李發林
《齊故城瓦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岑家格
《圖騰藝術史》,台北:地景出版社,1996年。

沈福煦
《中國古代建築文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谷谿
《中國書法藝術》─先秦,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

杜建民
《中國歷代帝王世系年表》,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

宋立華
《齊國瓦當藝術》,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

宗鳴安
《漢代文字考釋與欣賞》,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

周曉陸
《漢字藝術─結構體系與歷史演進》,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周俊傑、唐讓之
《書法知識千題》,台北:博遠出版社,民國82年(1993)。

孫機
《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秦都咸陽考古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
《西漢京師倉》,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唐蘭
《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容庚.張維持
《殷周青銅器通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年。

師勉之
《中國歷代書法談要》,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1994年。

陳根遠、朱思紅
《屋檐上的藝術》,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

陳根遠
《瓦當留真》,瀋陽:遼寧畫報出版社,002年。

陳玉龍、楊通方、夏應元、范毓周
《漢文化論綱─兼述中朝日中越文化交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陳橋驛
《中國都城辭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陳邦懷
《一德集》,濟南:齊魯書社,1989年。

啟功
《古文字體論稿》,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

許進雄
《中國古代社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葛承雍
《中國書法與傳統文化》,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

黃然偉
《殷周史料論集》,香港:三聯書店,1995年10月。

黃盛璋
《歷史地理與考古論叢》,濟南:齊魯書社,1982年。

裘錫圭
《文字學概要》,台北:萬卷樓,民國84年(1995)。

楊琮
《閩越國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雷鳴
《中國青銅器銘文紋飾藝術》,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1992年。

趙國華
《生殖崇拜文化論》,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趙叢蒼
《古代瓦當》,北京:中國書店,1997年。

趙明
《中國書法藝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68年(1979)(修訂本)。

熊傅薪
《漢朝、漢族、漢文化》,台北:藝術家,民國88年(1999)。

蔡永華主編
《文物考古研究》,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年。

劉慶柱
《古代都城與帝陵考古學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年。

劉慶柱、李毓芳
《漢長安城》,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韓養民
《秦漢文化史》,台北:里仁書局,民國75年(1986)。


(三)

文炳淳
《包山楚簡所見楚官制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1997)12月。

許仙瑛
《先秦鳥蟲書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8年(1999)8月。

黃靜吟
《楚金文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6年(1997)。

(四)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
〈漢長安城1號窯址發掘簡報〉,《考古》1989年第1期。1994年第1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
〈1992年漢長安城也鑄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5年第7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
〈1992年漢長安城也鑄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7年弟7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
〈漢長安城未央宮第二號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2年第8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
〈漢長安城未央宮第三號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9年第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
〈漢長安城未央宮第五號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3年第1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
〈漢長安城新發現六座窯址〉,《考古》2002年第1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
〈漢長安城桂宮二號建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9年第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
〈漢長安城桂宮二號建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1年第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日本奈良國立文化財研究所
〈漢長安城桂宮二號建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2002年第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漢魏故城隊
〈漢魏洛陽故城金墉城址發掘簡報〉,《考古》1999年第3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
〈漢長安城未央宮第三號建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9年,第1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
〈漢長安城未央宮第二號建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2年,第8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城工作隊
〈漢長安城未央宮第四號建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3年,第11期。

王家廣
〈由秦磚漢瓦論及秦漢陶瓷〉,《文博》1984年第2期。

王志傑、朱捷元
〈漢茂陵及其陪葬冢附近新發現的重要文物〉,《文物》1976年第7期。

內蒙古冶區昭鳥達盟文物工作站
〈昭鳥達盟漢代長城遺址調查報告〉,《文物》1985年第4期。

田亞岐
〈秦漢瓦當淺說〉,《西安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

石興邦、馬建熙、孫德潤
〈長陵建制及其有關問題〉,《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2期。

宋山梅、趙丙煥
〈介紹一件「新鄭」文字瓦當〉,《中原文物》2002年第6期。

宋兆麟
〈河姆渡遺址出土蝶形器的研究〉,《中國原始文化論文集》-紀念尹達八十誕辰。

吳公勒
〈文字瓦當源流考〉,《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第17捲第4期。

李宏濤、王丕忠
〈漢元帝渭陵調查記〉,《考古與文物》1980年第1期。

李振球
〈文猶質也,吉祥止止-論中國民族建築中的吉祥紋樣的特徵〉,《美術研究》1994年第1期。

李宇峰
〈遼寧建平縣兩座西漢古城址調查〉,《考古》1987年第2期。

李啟良
〈陝西安康地區出土秦漢瓦當〉,《考古與文物》1985年第4期。

林泊
〈陝西臨潼漢新豐遺址調查〉,《考古》1993年第10期。

林素清
〈春秋戰國美術字體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1本,第1分。

武青
〈瓦當研究的一部新作-介紹《中國古代瓦當紋樣研究》〉,《考古與文物》1994年第6期。

東北博物館
〈遼陽三道壕西漢村落遺址〉,《考古學報》1947年第1期。

姚生民
〈漢甘泉宮遺址勘查記〉,《考古與文物》1980年第2期。
〈漢雲陵、雲陵邑勘查記〉,《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4期。

馬國權
〈鳥蟲書論搞〉,《古文字研究》第10輯。

咸陽博物館
〈漢平陵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4期。

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
〈黃河小浪底監東村漢函谷關倉庫建築遺址發掘簡報〉,《文物》2000年第10期。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華倉考古隊
〈漢華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1982年第6期。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
〈陝西韓城芝川扶荔宮遺址的發現〉,《考古》1961年第3期。

陝西周原考古隊
〈扶風召陳西周建築群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1年,第3期。
〈陝西鳳翔春秋秦國凌陰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78年,第3期。

陝西省雍城考古隊陝西省雍城考古隊陝西省雍城考古隊
〈一九八二年鳳翔雍城秦漢遺址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1984年,第2期。

陝西省雍城考古隊
〈鳳翔馬家莊一號建築群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5年,第2期

秦中行
〈漢陽陵附近箝徙墓的發現〉,《文物》1972年第7期。

唐金裕
〈西安西郊漢代建築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9年第2期。

郭��
〈隸書的審美價值〉,《漢碑研究》,齊魯書社,1990 年。
聊城市文物管理委員會
〈山東陽谷縣無樓一號漢墓的發掘〉,《考古》1999 年第11 期。
涂書田、任經榮
〈安徽壽縣壽春城址出土瓦當〉,《考古》1993 年第3 期。
陳昭容
〈隸書起源問題重談〉,《南大語言文化學報》第二卷,第二期。
崔璇
〈秦漢廣衍故城及其附近的墓葬〉,《文物》1977 年第5 期。
曹發展
〈秦甘泉宮地望考〉,《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四輯。
張天恩
〈「禁圃」瓦當及禁圃有關的問題〉,《考古與文物》,2001 年第5 期。
附錄一【引用及重要參考書目】
- 張俊輝
〈論秦咸陽與漢長陵遺址出土的素面瓦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0 年
第2 期。
張文芳,黃雪寅
〈內蒙古博物館藏瓦當淺論〉,《內蒙古文物考古》1991 年 第1 期。
黃偉雄
〈澄海發現大型漢代建築遺址〉,《中國文物報》1988 年10 月7 日。
黃展民
〈一九五五年春洛陽漢河南縣城東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6 年第4
期。
貴州省博物館考古隊
〈貴州沿河洪渡漢代窯址試掘〉,《考古》1990 年第9 期。
開封市文物管理處
〈河南杞縣許村崗一號漢墓發掘簡報〉,《考古》2000 年第1 期。
鄒衡
〈試論殷虛文化分期〉,《北京大學學報》1964 年,第5 期。
許曉麗
〈河南博物館藏瓦當試析〉,《中原文物》,2004 年第1 期。
楊琮
〈崇安漢城出土瓦當的研究〉,《文物》,1992 年,第8 期。
《漢代瓦當研究》
- - 鄭州市博物館
〈鄭州古榮鎮漢代冶鐵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78 年第2 期。
〈河南偃師二里頭早商宮殿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74 年,第4 期。
〈鄭州商代城址試掘簡報〉,《文物》1977 年,第1 期。
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
〈福建崇安城漢城村漢城遺址試掘〉,《考古》1960 年第10 期。
裘錫圭
〈從馬王堆一號漢墓「遺冊」談關於古隸的一些問題〉,《考古》,1974 年,
第1 期。
廣州市文物管理處
〈廣州秦漢造船工場遺址試掘〉,《文物》1977 年第4 期。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越王宮博物館籌建辦公室
〈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1995-1997 年發掘簡報〉,《文物》2000 年第9 期。
瘦髯
〈瓦當古老的文化〉,《檔案與建設》2000 年 第二期。
錢國祥
〈雲紋瓦當在洛陽地區的發展與演變〉,《中原文物》2000 年第5 期。
蘆建華
〈雲紋瓦當與秦漢建築思想〉,《文博》,2001 年第6 期。
附錄一【引用及重要參考書目】
- 譚前學
〈從瓦當文字看秦漢習俗及演變─讀陳直《摹廬叢著七種•秦漢瓦當概述》
札記〉,《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一刊。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遼寧綏中縣「姜文墳」秦漢建築遺址發掘簡報〉,《文物》1986 年第8 期。
〈遼寧綏中縣石碑地秦漢宮城遺址1993-1995 年發掘簡報〉,《考古》1997
年第10 期。
叢文俊
〈論繆篆名實並及字體的考察標準〉,《書法研究》1988 年第4 期。
羅西章
〈周原出土的陶質建築材料〉,《考古與文物》1987 年,第2 期。
(五)
上海博物館青銅器研究組編
《商周青銅器紋飾》,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年。
王輝
《古文字通假釋例》,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82 年(1993)。
王弘力編
《古篆釋源》,遼寧:遼寧美術出版社,1997 年。
《漢代瓦當研究》
- - 王效青
《中國古代建築術語辭典》,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 年
方述鑫
《甲骨金文字典》,成都:巴蜀書社,1993 年11 月。
先秦史卷編纂委員會編
《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 年。
呂宗力主編
《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年。
李圃
《異體字字典》,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 年。
林劍鳴、吳永琪
《秦漢文化史大辭典》,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2 年。
陳建貢
《中國磚瓦陶文大字典》,西安:世界圖書出版社,2002 年。
孫慰祖、徐谷富
《秦漢金文匯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 年。
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
《金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 年。
附錄一【引用及重要參考書目】
- 袁仲一、劉鈺
《秦文字類編》,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年。
張珩、許夢麟
《通假大字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 年。
唐嘉弘主編
《中國古代典章制度大辭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年。
滕壬生
《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年。
(六)
凡一
《阿英舊藏金石拓片》,蘇州:古吳軒出版社,1993 年。
下中彌三郎編
《書道全集》,東京:平凡社,1932 年
王世昌
《陝西古代磚瓦圖典》,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年1 月。
王昶
《金石萃編》,北京:中國書店,1985 年。
井內功收藏
《漢代瓦當研究》
- - 韓國中央國立博物館文化財保存室藏瓦,1990 年贈瓦。
尹盛平主編
《陝西歷史博物館》,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2 年
伊藤 滋
《秦漢瓦當文》,東京:金羊社,1995 年。
陳明達
《秦漢瓦當圖》,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年。
張文彬
《新中國出土瓦當集錄》齊臨淄卷,陝西: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 年。
《新中國出土瓦當集錄》甘泉宮菤,陝西: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 年。
程敦
《秦漢瓦當文》,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1 年(1972)。
傅嘉儀
《秦漢瓦當》,陝西:陝西旅遊出版社,1999 年。
《中國古代瓦當藝術》,上海:上海書店,2002 年。
《新出土秦代封泥印集》,杭州:西泠印社,2002 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秦漢研究室
《新編秦漢瓦當圖錄》,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 年。
陳永志
附錄一【引用及重要參考書目】

《內蒙古出土瓦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年。
楊力民
《中國古代瓦當藝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年。
趙力光
《中國古代瓦當圖典》,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年。
劉士莪
《西北大學藏瓦選集》,陝西:西北大學出版社。
劉懷君、王力軍
《秦漢珍遺─眉縣秦漢瓦當圖錄》,西安:三秦出版社,2002 年。
劉正成
《中國書法全集•秦漢金文陶文卷》,北京:北京市通縣濱河印刷廠,1992

劉體智
《小校經閣金石文字拓片》,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61 年(1972)。
韓天衡
《古瓦當文編》,上海;世界圖書出版社,1996 年。
羅振玉
《秦漢瓦當文字》,羅振玉影印本,民國3 年(191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