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胡垣音學理論研究
作者:吳文慧
作者(外文):Wen-hui, Wu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金周生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方言學古音學等韻學江淮官話dialectologyarchaic Chinese phonologydengyunxueJianghuai mandari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8
胡垣《古今中外音韻通例》作於光緒十二年(1886A.D),為其音學理論之總成。此書除利用等韻學理對古音、方音和外語作了詳細的分析,並記錄了十九世紀晚期江淮一帶的方言訊息,是一部在等韻學理應用及方言記錄上都相當出色的著作。之前學者的研究多著墨於此書十五韻圖的音系分析,大抵可以確認是以江淮官話洪巢片為基礎方音而編成的韻圖,但對於胡氏古音學及今音學研究成果則鮮少論述。本論文奠基於此,進而從其等韻學理出發,探究古音學、方音學和翻譯學如何由此延伸出來。
本論文共分七章,根據胡垣的音學理論架構,分為四大主題,深入探析:一是「音呼聲韻論」,胡垣對於聲母、介音、韻母、聲調均予以分析,並依審音結果繪製十五總圖,作為其音學理論之基礎。二是「古音學」,胡氏為通轉叶音說的修正者,甚而認為語音無古今之別,只有方音差異,並藉由韻圖和方言證據,解釋古籍之押韻、諧聲現象。三是「方音學」,胡氏以方音為據,除記錄語音、詞彙外,更用以說明各種音韻現象,另涉及方音與文化的討論,是其書極具價值之處。四是「翻譯學」,胡氏因應時代需求,介紹多國字母、詞彙,嘗試利用等韻圖分析外語讀音。
在開創性上,胡垣對語音之分析已臻細密,方音記錄亦有一定之能力,然受限記錄工具不足,對歷時音變與共時變異尚無概念,以及受傳統理學、術數影響,致使他未能脫離清代等韻學家的研究模式,無法獲得更顯著的成果。整體而言,胡垣音學理論最大特色,在「以等韻圖通古今中外之音韻」,為傳統等韻學理走向現代語音研究之過渡產物。
Huyuan wrote General Rules for Rhyme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over the World(《古今中外音韻通例》) in the 1886A.D, and it is the assembly of Huyuan’s phonological theory. He employed phonology to make a detailed analysis on old Chinese sound, modern one and dialectal one. Besides, he also recorded dialectal accent characteristics in Yangze River and Huai River Districts, especially Nanking and Yangzhou, in late 19th century. It is a masterpiece outstanding in application of phonology and dialect investigation. The previous scholars mainly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phonetic system of the Fifteen Phonology Map(十五總圖) and reached a general conclusion that it took the Jianghuai mandarin Hongchaopian as the basic dialectal accent. However, the researches rarely mentioned Huyuan’s achievements in dengyunxue(等韻學), archaic Chinese phonology and modern phonology.
The seven chapters of this thesis are divided into four topics, which include Huyuan’s Voice and Rhyme Theory, Archaic Chinese Phonology, Dialectology and Translatology.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it is taking the phonology map as the basis of all voices and extending it to the research on ancient voice, dialectal voice and transl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Huyuan had been extremely elaborate in the analysis of voice, and he was to some extent capable in dialectal accent investigation. However, he was limited by the lack of recording medium, correct cognition of diachronic and synchronic variation and he was influenced by Neo-Confucianism. All these factors lead him being unable to break away from the research scope of the phonology scholars in Qing dynasty, thus the research was incapable in competing with the western phonology theory later.
壹、古籍圖書(依時代先後順序排列)
南朝梁‧顧野王,《玉篇》,四部叢刊景印元建安鄭氏本。台北:國字整理小組。
宋‧陳彭年(等),《廣韻》,澤存堂張氏重刊宋本。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
宋‧丁度(等),《集韻》,曹楝亭藏影宋鈔本;述古堂影宋鈔本。台北:學海出版社,2011。
宋‧朱熹,《詩集傳》,台北:藝文印書館,2006。
明‧梅膺祚,《韻法直圖》、《韻法橫圖》,《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第233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張玉書(等),《康熙字典》,康熙五十五年同文書局印行。台南:世一書局,2010。
清‧李光地(等),《音韻闡微》,光緒七年淮南書局重刊。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清‧允祿、傅恆,《欽定同文韻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清‧阮元(等),《重栞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台北:藝文印書館。
清‧江永,《四聲切韻表》,《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第253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王引之,《經義述聞》,《中國經學史基本叢書》第5-6卷。上海,上海書店,2012。
清‧嚴可均,《說文聲類》,《續修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第247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李汝珍,《李氏音鑑》,同治戊辰重修木樨山房藏板,1868。
清‧陸隴其,《等韻便讀》,據清寫本影印原書,收錄於《罕見韻書叢編》,p729-746。香港:長城文化出版公司,1995。
清‧勞乃宣,《等韻一得》,光緒二十四年吳橋官廨刊本。
清‧胡垣,《古今中外音韻通例》,光緒戊子年胡氏家刊本,1888。
清‧陳詒紱,《金陵通傳‧續通傳》,據南京博物院圖書館藏本(清光緒三十年瑞華館刻本)影印,收錄於《清代地方人物傳記叢刊》第3冊,頁435-452。揚州:廣陵書社,2007。
《等韻五種》,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
《切韻指掌圖》,附檢例一卷,《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237。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

貳、研究專著(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力
1980 《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1992 《清代古音學》,北京:中華書局。
2002 《漢語音韻》,北京:中華書局。
2006 《中國語言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朱曉農
2006 《音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何大安
1997 《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01 《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台北:大安出版社。
2009 《漢語方言與音韻論文集》,台北:自印本。
何九盈
2000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廣州:廣州教育出版社。
李如龍
2002 《漢語方言特徵詞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3 《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永海
2011 《滿語語法(修訂版)》,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李雲漢
1991 《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
李葆嘉
1998 《混成與推移:中國語言的文化歷史闡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李新魁
1991 《中古音》,北京:商務印書館。
1997 《李新魁音韻學論集》,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2004 《漢語等韻學》,北京:中華書局。
李鍾九
1993 《大藏字母九音等韻音系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兼士
2004 《沈兼士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吳聖雄
1985 《康熙字典字母切韻要法探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韻珊
1994 《韻法直圖與韻法橫圖音系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尹
1998 《中國聲韻學通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侍建國
2011 《歷史語言學:方音比較與層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竺家寧
1992 《聲韻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994 《近代音論集》,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周法高
1987 《論中國語言學》,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周祖謨
2001 《周祖謨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2004 《問學集》,北京:中華書局。
周振鶴、游汝杰
1990 《方言與中國文化》,台北:南天書局。
林慶勳
1971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與等韻切音指南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8 《音韻闡微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林燾
2010 《中國語音學史》,北京:語文出版社。
高本漢
2003 《中國音韻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高田時雄 編
2001 《明清時代の音韻学》,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徐芳敏
2003 《閩南方言本字與相關問題探索》,台北:大安出版社。
耿振生
1998 《明清等韻學通論》,北京:語文出版社。
2007 《近代官話語音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桂詩春、寧春岩
1997 《語言學方法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袁家驊
2001 《漢語方言概要》,北京:語文出版社。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音教材編輯委員會
1995 《國音學》,台北:正中書局。
張世祿
1965 《中國音韻學史》,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光宇
2003 《閩客方言史稿》,台北:南天書局。
張民權
2002 《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張琨
1989 《漢語音韻史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張淑萍
2009 《漢語方言顎化現象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梁啟超
1995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里仁書局。
陳師新雄
1994 《文字聲韻論叢》,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9 《訓詁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2000 《重校增訂音略證補》,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2000 《古音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01 《新編中原音韻概要》,台北:學海出版社。
2002 《等韻述要》,台北:藝文印書館。
2004 《廣韻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2005 《聲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陳松岑
1999 《語言變異研究》,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陳祖武
2012 《清代學術源流》,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貴麟
1996 《韻圖與方言─清代胡垣﹝古今中外音韻通例﹞音系之研究》,台北:沛革企業有限公司。
陳韻珊
1996 《清嚴可均之說文學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許嘉璐
1990 《傳統語言學辭典》,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黃侃
1969 《黃侃論學雜著》,台北:臺灣中華書局。
甯忌浮
2003 《洪武正韻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董同龢
1998 《漢語音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詹伯慧
2001 《現代漢語方言》,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2001 《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楊亦鳴
1992 《李氏音鑑音系研究》,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董忠司
1988 《江永聲韻學評述》,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溫儒敏、費振剛主編
2008 《百年學術:北京大學中文系名家文存(語言文獻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葉寶奎
2002 《明清官話音系》,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趙元任
2001 《語言問題》,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2 《中國話的文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趙蔭棠
1985 《等韻源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薛才德 主編
2007 《語言接觸與語言比較》,上海:學林出版社。
鮑明煒
2010 《鮑明煒語言學文集》,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羅常培
2004 《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羅潤基
1991 《《李氏音鑑》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龍宇純
1999 《韻鏡校注》,台北:藝文印書館。
錢玄同
1964 《文字學音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錢曾怡 主編
2010 《漢語官話方言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謝國平
1994 《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謝雲飛
1999 《中國聲韻學大綱》,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應裕康
1972 《清代韻圖之研究》,台北: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嚴修
2001 《二十世紀的古漢語研究》,太原:書海出版社。
J.K.Chambers and Peter Trudgill
2002, Dialectology.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 1998.

參、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丁邦新
1986 〈十七世紀以來北方官話之演變〉《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論文集》,p5-14。
王松木
2003 〈明清韻圖所顯現的語音逆流─論河南方音入聲分陰陽〉,《第八屆國際暨第二十一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31-61。
2005 〈說音談韻─明末清初中西音韻學的相遇與對話〉,《第九屆國際暨第廿三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A1-3。
2013 〈論漢語音韻學的「接受」轉向─以龍為霖《本韻一得》接受史為例〉,《政大中文學報》第20期,p75-110。
方環海
1998 〈《古今中外音韻通例》與十九世紀的江淮官話音系〉,《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3期,p61-64。
1998 〈論《古今中外音韻通例》的音系性質及其語音史地位〉,《古漢語研究》1998年第2期(總第39期),p13-17。
1998 〈論《古今中外音韻通例》的聲調系統〉,《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5卷第5期,p42-46。
1999 〈《古今中外音韻通例》的體製與性質〉,《辭書研究》1999年第1期,p1-4。
2005 〈清末江淮官話音系中的聲母系統述論〉,《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p57-61。
2005 〈《古今中外音韻通例》聲系的幾個問題〉,《語言研究》第25卷第2期,p51-55。
朱聲琦
1997 〈從古代注音及一字兩讀等看喉牙聲轉〉,《聊城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p50-55。
何大安
2009 〈「陰出陽收」新考 附論:《度曲須知》中所見的吳語聲調〉,《漢語方言與音韻論文集》,p295-311
李如龍
1999 〈論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語言研究》1999年第1期,p64-87。
李新魁
1963 〈上古音曉匣歸見溪群說〉,《學術研究》1963年第2期,p1-19。
吳聖雄
1986 〈《同文韻統》所反映的近代北方官話音〉,《國文學報》第15期,p299-326。
金有景
1998 〈漢語史上[ï]音的產生年代〉,《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3期,p57-60。
竺家寧
2000 〈論近代音研究的方法、現況與展望〉,《漢學研究》第18卷特刊,p175-198。
侍建國
1998 〈官話語音的地域層次及其歷史因素〉,《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69本第2分,p399-417。
洪惟仁
2005 〈《切韻》音系聲母的內部構擬〉,《第九屆國際暨第廿三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A3-1
張玉來
1991 〈元明以來韻書中的入聲問題〉,《中國語文》1991年第5期(總第224期),p380-382。
1991 〈近代漢語官話入聲的消亡過程及相關的語音性質〉,《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p64-68。
張淑萍
2011 〈中古切語相同,現代讀音相異─論語音演變中的特殊分化關係〉,《儒學研究論叢》第四輯,p161-171。
2012 〈現代國語讀音不規則演變的因素與潛規則〉,《儒學研究論叢》第五輯,p131-144。
陳梅香
1998 〈《新方言》語音現象探析─以江蘇、浙江兩地為主〉,《聲韻論叢》第七輯,p213-256。
黃俊泰
1987 〈滿文對音規則及其所映的清初北音音系〉,《國文學報》第16期,p83-118。
楊劍橋
1995 〈神珙《九弄圖》再釋〉,《中國語文》1995年第2期(總第245期),p147-148。
葉寶奎
1999 〈《音韻闡微》音系初探〉,《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總第140期),p105-111。
鄭再發
1966 〈漢語音韻史的分期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6期(下),p535-648。
鄭張尚芳
2002 〈漢語方言異常音讀的分層及滯古層次分析〉,《南北是非:漢語方言的差異與變化》,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組,台北市:中央硏究院語言學硏究所籌備處,p97-128。
鄭錦全
1980 〈明清韻書字母的介音與北音顎化源流的探討〉,《書目季刊》第14卷第2期,p77-87。
藤堂明保
1987 〈ki-とtsiの混同は18世紀に始まる〉,《藤堂明保中國語學論集》,汲古書院,p167-171。

肆、方言調查語料
史皓元等
2006 《江淮官話與吳語邊界的方言地理學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史照良 主編
2004 《江蘇省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江蘇省和上海市方言調查指導組編
1960 《江蘇省和上海市方言概況》,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
安徽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1997 《安徽省志‧方言志》,安徽:方志出版社。
汪平
1996 《蘇州方言語音研究》,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李如龍
1994 《福州方言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李榮 主編
1987 《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朗文書局。
1993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
呂叔相
1993 《丹陽方言語音編》,北京:語文出版社。
孟慶惠
2005 《徽州方言》,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徐小兵
2008 《泰興方言音韻研究》,南京: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鮑明煒
1998 《江蘇省志‧方言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