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曾運乾音學研究
作者:柯響峰
作者(外文):KO,HSIANG-FENG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姚榮松
陳新雄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4
主題關鍵詞:曾運乾喻三喩四正變侈弇鴻細五十一聲紐三十攝Zeng YunqianChinese Phonologis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
曾運乾先生(1884年~1945年),生於清末民初。值新舊交替與東西文化激盪之際。其於學術最為後世所稱引者,為音學之成就。於等韻之學,主影母獨立,而喻母非喉音,不與影母清濁相配。其於韻圖例置三等與四等者有別。又以照三,韻圖置於齒音下,最亂舌齒之經界,當歸其本類,不必藉由門法辨音。於廣韻之學,則以音之「正變侈弇鴻細」條例,定五聲五十一紐。又析《廣韻》二百六韻為三百一十一類,此曾氏對《廣韻》之考訂而有〈《廣韻》補譜〉。其學生郭晉稀,依其意填出圖譜,能為檢音之備,又兼明一音之流變,實功同韻圖。於古音之學,則據經籍異文與文字諧聲,考得喻母三等古歸匣母,而喩母四等則古歸定母,此為其古聲研究之最大成就者。至於古韻,則主齊韻之當分為二,一與支佳韻合而為娃攝,一與皆微韻合而為衣攝。而脂韻之半在威攝,半在衣攝,此二攝之別,實王力脂、微分部之先導。其分古韻三十攝,已臻近完備。本文試從《廣韻》之學、等韻之學、古音之學三部分,探討曾君音學之理論與其研究之成果。
參考文獻舉要
【古籍】
《詩》《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
《尚書》《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
《儀禮》《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
《左傳》《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
《穀梁傳》《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
《公羊傳》《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
《爾雅》《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1月。
《前漢書.匡衡傳》,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4年4月。
《漢書•藝文志》《四部備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12月臺二版。
《魏書•江式傳》《四部備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9月臺二版。
《晉書•律歷志》《四部備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12月臺二版。
《梁書•沈約傳》《四部備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11月臺二版。
《隋書•經籍志》《四部備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12月臺二版。
《隋書•潘徽傳》《四部備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12月臺二版。
《新唐書•楊收傳》《四部備要》,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12月臺二版。

【古籍專書】
丁 度《集韻》《小學名著五種》,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1月。
孔廣森《詩聲類》,成都:渭南嚴氏用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