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實驗劇場中的香港圖像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梁偉詩
作者(外文):Leung, Wai-sze
出版日期:2001
卷期:65
頁次:頁101-106+100
主題關鍵詞:實驗劇場香港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3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梁偉詩(1999)。從石水渠開始的崩解。打開,2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方梓勳(2000)。香港話劇訪談錄。香港:香港戲劇工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宏志、李小良、陳清僑(1997)。否想香港:歷史.文化.未來。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oucault, Michel、王德威(1993)。知識的考掘。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張秉權,朱瓊愛(1998)。香港劇壇360度:96-97劇評人座談會紀錄,香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9)。飛吧、臨流鳥、飛吧,香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非常林奕華。遠離瘋狂的人群場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朗天(2001)。安排在元旦、除夕、千禧年前夕演出,二十世紀已經過去,看完演出就像原爆一樣。若果看元旦日的,完場出來剛好看煙花,戲中又放煙花--以字條做的花絮像煙花,跟着原爆,散場出來又爆,好強烈的『是我令你覺醒』感覺,香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梁偉詩(20000114)。拆解「四大發明」的神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瘋祭舞台。石水渠街72號的一片藍場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偉詩(2001)。從石水渠開始的崩解,香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000)。臨流鳥工作室--系列實驗劇場,香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小西。韋純在「時間」及「空間」的快樂旅程,http://groups.yahoo.com/group/theaternet/message/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克歡(1999)。文化迷思與語彙變革--九十年代香港的實驗戲劇。詰問與嬉戲。香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應豐(2000)。揭開暖大衣背後的「隱憂」與「文化迷失」--探索香港本地演員在表演藝術上的幾則問題。瘋祭圖譜--何應豐的完全劇場觀。香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蕾(1995)。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寫在家國以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清僑(1997)。離析「中國」想像:試論文化中現代性中主體的分裂構形。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00)。「瘋祭舞台」--系列實驗劇場。瘋祭圖譜--何應豐的完全劇場觀。香港: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炳惠(19970000)。後殖民研究的問題及前景 : 幾個亞太地區的啟示。認同、差異、主體性:從女性主義到後殖民文化想像。臺北:立緒。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