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在大學校園推動通識教育的發展策略--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為例
書刊名:藝術學報
作者:張浣芸
出版日期:2002
卷期:70
頁次:頁225-237
主題關鍵詞:通識教育發展策略臺灣藝術大學通識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
  • 點閱點閱:25
大學推展通識教育除了可以培養學多元化的視野,遠成全人育的目標外,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孕育人文思想,使大學生不僅有知識,有技能,能夠在社會中謀生,同時也會做人,對於自己與外在的人、事、物的關係拿捏,有所分寸及節制,具備人生通達的器識。通識教育要能在大學校園落實,一定要有適當的發展策略。本文從通識教育的目標、內容及實施面探討如何在校園經營通識教育。就通識教育的目標而言。宜發展其廣度與深度,同時為讓學生產生共鳴,通識教育的目標應運用學生可接受的語彙。通識教育的內容是指課程項目,課程內容,及師資的規劃。其中師資的培育,強化教師對通識育理念的體認,加強與教師的溝通都是最不可缺的部分。在通識教育的實施面上,宜從觀念、制度及組織面來努力,並從建立校園的共識,建立課程審查,工作評鑑,設立單純的組織,擁有與各系同樣的資源、地位,並強化教學的方式和功能來發展。最後以臺灣藝術大學通識育中心在過去三年的發展經驗,做為其他學校發展的參考。
期刊論文
1.張浣芸(20010200)。大學藝術通識教育--從通識教育的發展談藝術通識課程。藝術學報,67,109-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00)。他山之石-南華大學通識課程介紹。通識博雅,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阿榮(2000)。大學通識教育理念與基本發展。通識教育,7(2)/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樹聲(2000)。大學通識教育中科學課程其科目內容之設計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輔仁大學大學入門課程委員會(1998)。大學入門--開創成功的大學生涯。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青青(2001)。通識教育:理論與落實--兼論詹姆斯(W. James)宗教理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文英(2001)。通識教育--理論與務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俊傑(1999)。大學通識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虞兆中(1983)。臺大推行通才教育工作小組。臺大與我。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行龍(2001)。科技發展與人文重建學術研討會。科技發展與人文重建學術研討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何懷碩(2001)。以石擊卵-科技膨脹與人文毀棄。科技發展與人文重建學術研討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戎(2001)。人文思想與中國現代教育。科技發展與人文重建學術研討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俊傑(2001)。論科技時代中人文教育的重建。科技發展與人文重建學術研討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光國(1999)。論「人的素質」。人的素質論文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虞兆中(19830100)。「大學通才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座談會記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1985)。通識教育的意義與內涵,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志朗,高希均(2002)。從今日世界危機談通識教育座談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孝信、黃俊傑(1997)。美國現代大學的理念與實踐--以芝加哥大學為例。大學理念與校長遴選。臺北: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