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婚紗攝影商店招牌的意象傳達研究
書刊名: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
作者:高惠瓊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ao, Hui-chuing
出版日期:2005
卷期:6
頁次:頁145-169
主題關鍵詞:意象傳達招牌婚紗照消費文化ImageCommunicationSignboardWedding photoConsumer cul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3
  • 點閱點閱:31
期刊論文
1.尚‧布希亞、蔡崇隆(1991)。消費社會與消費慾望。當代,65,48-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蘭‧巴特、張碧珠。羅蘭‧巴特論攝影。當代,113,8-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ontag, Susan、黃翰荻(1993)。論攝影。台灣攝影季刊,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Sontag, Susan、黃翰荻(1993)。論攝影。台灣攝影季刊,2,46-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ontag, Susan、黃翰荻(1994)。論攝影。台灣攝影季刊,3,73-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ontag, Susan、黃翰荻(1995)。論攝影。台灣攝影季刊,4,33-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玉瑛(19991200)。實現你的明星夢--臺灣婚紗照的消費文化分析。臺灣社會研究,36,147-1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慧婷(2002)。把生活做成生意。天下雜誌,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惠瓊(20030700)。型塑商品符號的商店招牌文字系統之研究--以臺中市三民路2∼3段婚紗攝影業為例。商業設計學報,7,229-2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惠瓊(20040600)。商店招牌設計意象建構與分析方法之研究。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5,231-2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永熾(19911100)。消費社會與價值法則。當代,67,24-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永熾(19920200)。消費社會與價值法則。當代,70,68-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光興、林鴻祐、Baudrillard, Jean、蔡崇隆、張釗維(19910900)。布希亞--歷史的終結者專輯。當代,65,1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媛玲(1997)。台北婚紗攝影的社會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經武(1992)。論布爾迪厄的攝影社會學(碩士論文)。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audrillard, Jean、Benedict, James(2005)。The System of Objects。Verso。  new window
2.何秀煌(1965)。記號學導論。台北:水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幼蒸(1997)。語義符號學。台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振明(1994)。我國傳統行業商舖招幌之視覺傳達的研究--以兩本清明上河圖為例。台北:藝風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品章(1991)。平面構成。台北:六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俊宏(199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惠瓊(2004)。商店招牌設計「行業意象」傳達之研究--以台中市三民路商圈婚紗攝影為例。台北:七月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羅蘭‧巴特、李維(1998)。流行體系。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翰林(2003)。傳播理論簡明辭典。台北:風雲論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辜振豊(2003)。布爾喬亞--慾望與消費的古典記憶。台北:果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星野克美、黃恆正(1990)。符號社會的消費。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羅蘭.巴特、李維(1998)。流行體系。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Fisk, J.、張錦華(1997)。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Fiske, John、張錦華(1997)。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Stam, R.、Flitterman-Lewis, Sandy、張梨美、Burgoyne, Robert(1997)。電影符號學的新語彙。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Kobayashi, Shigenobu(1991)。COLOR IMAGE SCALE。Japan:Nippon Color &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Inc.。  new window
17.Freund, Gisele、盛繼潤、黃少華(199006)。攝影與社會。台北:攝影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坤宏(1995)。消費文化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洪翠娥(1988)。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台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阿諾德.豪澤爾、居延安(1988)。藝術社會學。雅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Strauss, Anselm L.、Corbin, Juliet、徐宗國(1997)。質性研究概論。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馬克.波斯特(1994)。布希亞思想簡介。空間社會文化身體與性別翻譯文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翁註重(1997)。布希亞的擬像理論與後現代的商品形貌。設計學會學術研究成果論文集。臺北:亞太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