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白虎通》研究:《白虎通》暨《漢禮》考-2冊
作者:周德良
出版日期:2012
出版項:新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古典文獻研究輯刊. 十四編;第2-3冊/潘美月, 杜潔祥主編
ISBN:9789862548356
主題關鍵詞:經學研究考訂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2
期刊論文
1.孫詒讓(1970)。白虎通義考。國粹學報,5(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四達(2001)。是「經學」、「法典」還是「禮典」?--關於《白虎通義》性質的辨析。孔子研究,2001(6),54-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鍾彩鈞(19930300)。《白虎通》與《伊川易傳》天人觀的比較。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575-6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槃(19480400)。戰國秦漢間方士考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7,7-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麗雪(19861200)。有關白虎通的著錄及校勘諸問題。孔孟月刊,25(4)=292,33-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麗雪(19831200)。白虎通「三綱」說與儒法之辨。中國書目季刊,17(3),105-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羅肇錦(19900600)。讖緯思想與訓詁符號--以白虎通為例。臺北師院學報,3,85-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祖灝(19680900)。王充思想述評。東方雜誌,2(3),1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麗雪(19831100)。白虎通與讖緯。孔孟月刊,22(3)=255,21-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賀凌虛(19890300)。讖對秦漢政治的影響。社會科學論叢,37,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希枚(19720600)。古籍神祕性編撰型式補證。國立編譯館館刊,1(3),9-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村璋八、陳鴻森(19850200)。漢碑裏的緯書說。孔孟月刊,23(6)=270,28-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槃(19440900)。讖緯釋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297-3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賀凌虛(19721100)。董仲舒的治道和政策。思與言,10(4),62-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槃(19440900)。讖緯溯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1,317-3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夏長樸(2000)。論漢代學術會議與漢代學術發展的關係:以石渠閣會議的召開為例。第三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0年12月)。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鄔昆如(1991)。漢代宇宙論之興起與發展及其在哲學上的意義。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文史哲出版社。89-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聰舜(1996)。帝國意識形態的重建--扮演「國憲」基礎的《白虎通》思想。國科會八十五年度哲學學門專題計劃研究成果發表會,(會議日期: 1996年11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永儁(1991)。《白虎通德論》之思想體系及其倫理價值觀。漢代文學與思想學術研討會。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復山(1995)。「讖」「緯」異名同實考辨。兩漢文學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5年5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初慶(1995)。淺論漢初公羊學災異說。兩漢文學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1995年5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玉臺(1974)。白虎通義引禮考述(碩士論文)。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兆君(1994)。《白虎通》禮制思想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秀春(1995)。漢代學官制度與儒家典籍的發展(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正之(1991)。漢儒革命思想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顧邦猷(1993)。戰國至漢初關於大一統的思考(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麗娥(1988)。先秦齊學考(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新華(1975)。白虎通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璧寰(1980)。漢代天文學與陰陽五行說之關係(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殷善培(1991)。纖緯中的宇宙秩序(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郁芬(1977)。東漢讖緯與政治(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廣慶(1989)。何休春秋公羊解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復山(1996)。漢代《尚書》讖緯學述(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車行健(1996)。禮儀、讖緯與經義--鄭玄經學思想及其解經方法(博士論文)。輔仁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雲光(1966)。三禮鄭氏學發凡(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翰平(1983)。東漢儒學與東漢風俗(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殷善培(1996)。讖緯思想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周德良(1997)。《白虎通》讖緯思想之歷史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柱(1970)。公羊家哲學。臺北:臺灣力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梁啟超(1985)。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邕。蔡中郎集。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韓碧琴(1996)。儀禮鄭註句讀校記。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東蓴(1990)。中國學術史講話。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汝霖(1991)。漢晉學術編年。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劍鳴(1992)。秦漢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予同(1990)。經今古文學。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柳詒徵(1988)。中國文化史。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韓養民(1986)。秦漢文化史。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1984)。中國歷代藝文總志.經部。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金祖孟(1991)。中國古宇宙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安。淮南子。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何休、徐彥。春秋公羊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范甯、楊士勛。春秋穀梁傳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孫詒讓(1971)。籀膏述林。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瞿兌之(1991)。漢代風俗制度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謝松齡(1991)。天人象:陰陽五行學說史導論。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房玄齡。晉書。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朱日耀(1988)。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玉龍(1993)。漢文化論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戍國(1993)。秦漢禮制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高明(1981)。禮學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孔安國、孔穎達。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胡適(1989)。中國哲學史大綱。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慧(1994)。泰山宗教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鄭玄、孔穎達(1997)。禮記正義。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鄭玄、賈公彥。周禮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謝德瑩(1983)。儀禮聘禮儀節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黃本驥(1994)。歷代職官表。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永瑢(1966)。歷代職官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杜預、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台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班固(1982)。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緯書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三輔黃圖。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戴聖、洪頤煖。石渠禮論。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蔡邕(1969)。蔡中郎文集。臺北市: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孫廣德(1993)。先秦兩漢陰陽五行說的政治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俞正燮(1960)。癸巳類稿。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金德建(1967)。古籍叢考。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張心澂(1971)。偽書通考。臺北: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陳戍國(1991)。先秦禮制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夢家(1971)。殷虛卜辭綜述。臺北:大通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許慎、段玉裁(1989)。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康有為(1976)。新學偽經考。臺北:宏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徐平章(1988)。荀子與兩漢儒學。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于首奎(1988)。兩漢哲學新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周紹賢(1983)。漢代哲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吳浩坤、潘悠(1990)。中國甲骨學史。臺北:貫雅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錢大昕(1971)。二十二史考異。樂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顧頡剛(1985)。秦漢的方士與儒生。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何休。春秋公羊傳何氏解詁。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周予同(1983)。經學史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王力(1987)。中國語言學史。臺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顧遠(1977)。中國法制史概要。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劉澤華、葛荃(1992)。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孫星衍(1990)。漢官六種。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張金鑑(1998)。中國政治制度史。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蕭統、李善(1987)。文選。台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秦蕙田(1970)。五禮通考。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姚際恆(1985)。古今偽書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林啟彥(1994)。中國學術思想史。臺北:書林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王令樾(1984)。緯學探原。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王步貴(1993)。神秘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蕭公權(1985)。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章學誠、葉瑛(1984)。文史通義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李曰剛、王夢鷗(1981)。三禮研究論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李申(1999)。中國儒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呂思勉(1992)。先秦學術概論。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孫廣德(19990000)。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集。臺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黃彰健(1992)。經今古文學問題新論。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林素英(19970000)。古代祭禮中之政教觀:以〈禮記〉成書前為論。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施湘興(1981)。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夏長樸(19780000)。兩漢儒學研究。臺北:臺灣大學文學院。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任繼愈(1985)。中國哲學發展史.秦漢。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莊述祖(1993)。白虎通義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本田成之(1990)。中國經學史。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王國維(1976)。漢魏博士題名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李約瑟(1973)。中國之科學與文明。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王葆玹(1997)。今古文經學新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顧頡剛、羅根澤(1993)。古史辨。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錢穆(1998)。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蕭登福(1990)。先秦兩漢冥界及神仙思想探原。台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王治心(1990)。中國學術體系。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侯家駒(1987)。周禮研究。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賴慶鴻(1981)。董仲舒政治思想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司修武(19920000)。黃老學說與漢初政治平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馬宗霍(1968)。中國經學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姜國柱、朱葵菊(1997)。中國人性論史。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王夢鷗(1966)。鄒衍遺說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楊生民(1993)。漢代社會性質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徐復觀(1993)。兩漢思想史。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蔣清翊。緯學源流興廢考。研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荀悅。申鑒。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牟宗三(1963)。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徐復觀(1980)。《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張金鑑(1976)。政治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韋政通(1979)。中國思想史。臺北:大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李漢三(1981)。先秦兩漢之陰陽五行學說。台北:維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鄺芷人(1992)。陰陽五行及其體系。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皮錫瑞(1974)。經學通論。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魏徵(1990)。隋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劉師培。白虎通義源流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陳立(1987)。白虎通疏證。台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呂凱(1982)。鄭玄之讖緯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楊華(1997)。先秦禮樂文化。湖北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郭沫若(1992)。十批判書。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金春峰(1997)。漢代思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顧希佳(2001)。禮儀與中國文化。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傅武光(1993)。呂氏春秋與諸子之關係。台北: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馬端臨(1963)。文獻通考。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杜佑、王文錦、劉俊文、徐庭雲、謝方(1992)。通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胡應麟(1969)。四部正訛。臺北: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劉虹(1992)。中國選士制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張國華(1994)。中國秦漢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周予同(1990)。群經概論。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王鳴盛。十七史商榷。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李申(1993)。中國古代哲學與自然科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范文瀾(1933)。群經概論。北平: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王伯祥、周振甫(1990)。中國學術思想演進史。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蕭子顯(1972)。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毛公、鄭玄、孔穎達。毛詩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班固(1969)。白虎通。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鄭玄(1969)。六藝論。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劉珍。東觀漢記。大西洋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范曄(1993)。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應劭(1983)。漢官儀。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王隆(1983)。漢官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衛宏(1983)。漢官舊儀補遺。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凌曙。春秋繁露註。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荀況、王先謙(1987)。荀子。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顧炎武、黃侃、張繼、徐文珊(1958)。原抄本日知錄。臺中市:臺中市河北同鄉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王充、蔡鎮楚、周鳳五(1997)。新譯論衡讀本。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王引淑、朗佩娟、陳紅太、楊陽(1993)。中國政治思想史綱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王先謙(1986)。釋名疏證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王存臻、嚴春友(1992)。宇宙全息統一論。北京: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王國維(1991)。漢魏博士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王禕。青巖叢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中國思想研究委員會(1976)。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緯書之基礎研究。東京:漢魏文化研究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安居香山。讖緯思想之綜合的研究。東京:國書刊行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安井小太郎、林慶彰、連清吉(1996)。經學史。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朱寶昌(1989)。先秦學術風貌與秦漢政治。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呂振羽(1992)。中國政治思想史。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李學勤(1988)。中國青銅器的奧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何秀煌(1993)。記號學導論。臺北:水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周道濟(1968)。秦漢政治制度研究。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1992)。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唐君毅(1986)。唐君毅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張德勝(1989)。儒家倫理與秩序情結:中國思想的社會學詮譯。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陶希聖、沈巨塵(1936)。秦漢政治制度。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薩孟武(1985)。中國社會政治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錢穆(1931)。國學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錢大昕(1989)。潛研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顧頡剛(1990)。漢代學術史略。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周何(1998)。禮學概論。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章景明(1979)。殷周廟制論稿。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黃復山(20000000)。東漢讖緯學新探。臺北:臺灣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胡應麟、楊家駱(1963)。少室山房筆叢。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李威熊(19880000)。中國經學發展史論。臺北:文史哲。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王葆玹(1994)。西漢經學源流。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林素英(2000)。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以《儀禮.喪服》為討論中心。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雷家驥(1990)。中古史學觀念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徐復觀(1982)。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鄭良樹(1986)。古籍辨偽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王邦雄(1983)。中國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祝瑞開(1989)。兩漢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大庭脩、林劍鳴(1991)。秦漢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龔鵬程(1992)。文化符號學。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鍾肇鵬(1994)。讖緯論略。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章權才(1995)。兩漢經學史。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1998)。禮記集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孫春在(19850000)。清末的公羊思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傅隸樸(1983)。春秋三傳比義。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林慶彰(1992)。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牟宗三(1991)。政道與治道。臺灣學生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皮錫瑞(1987)。經學歷史。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田鳳台(19860000)。呂氏春秋探微。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王弼、韓康伯、孔穎達。周易正義。藝文書印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鄭玄、賈公彥。儀禮注疏。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金春峰(1993)。周官之成書及其反映的文化與時代新考。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梁啟超(1992)。先秦政治思想史。上海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司馬遷(1982)。史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徐復觀(1985)。學術與政治之間。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裴普賢(1969)。經學概述。開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黃樸民(1992)。董仲舒與新儒學。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王鳴盛、迮鶴壽(1976)。蛾術編。信誼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陳德和(1999)。淮南子的哲學。南華管理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陳立、吳則虞(1994)。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慶彰(1992)。兩漢章句之學重探。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開國(1992)。論漢代讖緯神學。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章權才(1992)。論兩漢經學的流變。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金發根(1976)。讖緯思想下的東漢政治和經學。沈剛伯先生八秩榮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徐養原。緯候不起于哀平辨。詁經精舍文集。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向奎(1992)。《白虎通義》的思想體系。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啟超(1992)。陰陽五行說之來歷。古史辨。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