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槽植〈相論〉探微
書刊名:東方人文學誌
作者:劉鑒毅
作者(外文):Liu, Chien-yi
出版日期:2007
卷期:6:4
頁次:頁79-100
主題關鍵詞:槽植相論命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3
  • 點閱點閱:173
曹植〈相論〉乃專論傳統命相之作,深究其義,可辨析傳統命相之源流,且對曹植生平及其思想之研究有所裨益。〈相論〉作於建安十八年至二十四年之間,適植病失愛女又立嗣之爭挫敗之前後,有感於己身不遇,慨嘆天道不明之作。〈相論〉上承荀子〈非相篇〉之理性精神,強調心之於相之能動作用,故能跳脫王充〈察表知命〉說之宿命侷限,對天道與相占提出質疑。然因無法掙脫漢儒天人感應思維之牢籠,故於「可知而疑」後,復謂「不可得而無也」。〈相論〉之部分觀點亦對《劉子.命想》及趙蕤《長短經.察相》產生影響。觀其謀篇,開點有致,廣徵博引,條分縷析,首尾呼應。用詞簡潔精鍊,善用典,多對偶排句,齊整而富變化,簡奏鏗鏘,確為論說文之傑作也。
期刊論文
1.李隆獻(19881100)。劉子作者問題再探。臺大中文學報,2,305-3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萬耕(1994)。曹植劉邵的唯物主義觀點。甘肅社會科學,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韓玉德(1996)。命相論與上古三代帝王神聖化。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明君(1996)。建國以來曹植研究綜述。許昌師專學報,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章超(1998)。試論命相文化與古代戲曲小說的創作形式。哈爾濱師專學報,199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萬晴川(1998)。相術學與明清小說。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萬晴川(1999)。明清小說中的占星術。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19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溫艷華(2000)。試論三曹詩文中的生死觀。錦州師範學院學報,2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萬晴川(2001)。明清小說中人物形貌描繪與相人術。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3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良懷(2001)。從文本到生活─論道家人生哲學在魏晉時期的實踐和發展。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蹋展圖(2002)。一部拓荒之作:《命相‧讖應‧占卜與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肇慶學院學報,2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現勇(2003)。論現代迷信的傳統文化根源。理論界,20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韓玉德(2003)。略論命相論與西漢政治。學術月刊,200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石冬煤(2003)。論王朗。保定師範專科學校學報,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翁淑媛(1995)。曹植散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明照(1988)。劉子校注。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拱(1978)。王充思想評論。臺北:私立東海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曉毅(1994)。中國古代人才鑒識術─《人物志》譯注與研究。吉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巍(1995)。三曹評傳。三曹評傳。瀋陽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顧駿(198110)。三曹資料彙編。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建俊(2001)。新編劉子新論。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曹丕、傅亞庶(1997)。三曹詩文全集譯注。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荀況、楊倞、王先謙(1988)。荀子集解。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炳林、王昌波(2004)。敦煌寫本相書校錄研究.許負相書一卷校錄。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盛雄(1982)。王符思想研究。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江建俊(1983)。漢末人倫鑒識之總理則:劉卲《人物志》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曹植、趙幼文(1985)。曹植集校注。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正雄(1987)。王充學術思想述評。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非百(1986)。秦集史。台北:弘文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大杰(1996)。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祝平一(19900000)。漢代的相人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叔良(1982)。王充思想體系。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符、胡楚生(1979)。潛夫論集釋。鼎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景華(1994)。建安文學述評。建安文學述評。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叔岷(1975)。劉子集證。劉子集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鄧永康(1981)。曹魏子建先生植年譜。曹魏子建先生植年譜。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洪丕謨、姜玉珍(1989)。中國古代算命術。中國古代算命術。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鄭小江(1993)。中國神祕術大觀。中國神祕術大觀。南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洪丕謨(1993)。中國方術的大智慧。中國方術的大智慧。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歐陽歡(1994)。中國相術概論。中國相術概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滌生(2001)。荀子集釋。荀子集釋。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正建(2001)。敦煌占卜書與唐五代占卜研究。敦煌占卜書與唐五代占卜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南朝梁)劉勰(1992)。文心雕龍,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劉邵,(西涼)劉昞,樹人(1996)。中國古代相人術,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清)丁晏(1998)。曹集詮評,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