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韓非子術論的探析
書刊名:問學集
作者:黃琬珺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5
頁次:頁169-182
主題關鍵詞:韓非子術論法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73
《韓非子》學說於後世的研究中,多著重在「法治」的部份,事實上,在《韓非子》書中,著墨最多的卻是「術」之論述。關於這種僅執於人主之手的「術」其意義更在彰顯君王如何統御群臣進而提升施政效率,以求治世。故術的運用既能鞏固君權,亦能落實法之執行,本文將此為主軸,探討術,以及術與法勢之關係。韓非的學術思想主在表現在對前期法家之法治思想做集大成的重整。法家的法治思想亦在韓非時成為完整體系,使其思想性與實用性緊密結合。其中術論著重於君與臣之間的關係互動,給予君王在統馭臣子之上有完整的思略與運用。事實上,在解讀《韓非子》中,法術勢三者之間的優先性之處理相當重要,三者雖為互補亦有相互規範的作用,在這兩兩相輔的關係中,「法為主、術勢為輔的立場是基於韓非之人性觀、價值觀與歷史觀所成。」在君王世襲的制度之下,國君之賢、智已是無法改變的現實,然而治世仍是當務之急,在此時局之下,聖賢出自然是好事,但聖賢之出與不出卻是不可待的,故為補救世襲制度下的不足,法術勢三者的結合,便能為君王指出一條治國之道,其中,術雖受法之規範、需有勢作為後盾,但運用得宜時,亦能強化法與勢,其積極義更在建立一套法治的制度,以為治世提供可能之進路。
期刊論文
1.王靜芝(197312)。韓非術論(韓非思想體系第六篇)。人文學報. 輔大,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仁厚(19961000)。韓非子論「法」與「術」--「定法篇」之思想解析。東海哲學研究集刊,3,57-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靜雯(2003)。韓非法治思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容韶(2004)。韓非子術論(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寶來(2005)。《韓非子》的領導哲學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公正(1976)。韓非子術論(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邦雄(1993)。韓非子的哲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熊十力(1978)。韓非子評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徐復觀(1994)。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姚蒸民(1999)。韓非子通論。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韓非子、陳奇猷(2000)。韓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