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美和棒球隊1971~1981年訓練歷程之敘說探究
書刊名:屏東教大體育
作者:鄭秀貴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3
頁次:頁270-276
主題關鍵詞:美和棒球隊敘說探究訓練歷程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7
  • 點閱點閱:95
本文為質性研究,以敘說探究的書寫方式,呈現兩位美和棒球員身心體驗的敘說, 回溯他們在1971 至1981 年間,接受美和青少棒與青棒球隊訓練互動過程中的情境事 件,以敘事化的訪談為主要資料之搜集,另輔以非正式訪談、述明兩位研究參與者之背 景及研究歷程、觀察並撰寫研究者日誌及反思,為建立研究的可信任性,採取參與者檢 核、同儕檢核、相關文獻的收集,經歷三個月的整理來探究現象,重新建構出當時期各 級學校、社會環境對棒球運動的熱愛與支持,隊員們在訓練互動中的努力與競爭,嚴格 的訓練造就出優秀的球員與輝煌的成績,以及回顧教練們領導球隊的特色,最後從訓練 歷程的反思中,發現棒球生命對自身有著很深的影響,經由質化實徵的書寫,理解到運 動員身心實踐的資料是豐富且是有實質意涵的。體育運動學術研究領域應該永續的紀錄 過去、現在和未來各年代運動生命的經驗故事,深入探索臺灣棒球運動與學校體育、社 會發展、國際競賽的脈動,提供更多真實樣本人物生命的對話,從多元運動生活經驗中, 經常回顧、再重整和再學習的領悟中,建立起運動員的尊嚴與價值。
期刊論文
1.鄭秀貴、李淑梅、許玫琇、高麗娟(20061200)。「活在感恩中」:女性觀點探討棒球運動意義之個案研究。北體學報,14,271-28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runer, Jerome(1987)。Life as Narrative。Social Research,54(1),11-32。  new window
3.行政院體委會(2003)。政策導向:體育文化之推動與展望。國民體育季刊,138,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蔡明坤(2004)。徐傍興與他的志業(1909-1984):以美和棒球隊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華韋、林玫君(2005)。典藏臺灣棒球史:嘉農棒球1928-2005。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祥木(1996)。絕不輕言放棄:棒球的美好年代。臺北市:圓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一民(2005)。運動哲學新論:實踐知識的想像痕跡。臺北: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文科(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unyan, William Mckinley、丁興祥、張慈宜、賴誠斌(2002)。生命史與心理傳記學--理論與方法的探索。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Clandinin, D. Jean、Connelly, F. Michael、蔡敏玲、余曉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仕淵、謝佳芬(20030000)。臺灣棒球一百年。臺北:果實。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教育部、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6)。台灣棒球百年史。臺北: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美和高中(2007)。棒球隊比賽成績,http://asp.mhsh.ptc.edu.tw/basballtim/, 20071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綜合報導(2009)。體委會:棒球振興計畫不會停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藍宗標(2009)。擋不住炮火 中華流不甘心的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Janesick, V. J.(2003)。The Choreography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Minuets, improvisations, and Crystallization。Strategies of qualitative inquiry。Thousand Oaks, CA:Sage。  new window
2.Gergen, Kenneth J.、Gergen, Mary M.(1988)。Narrative and the self as relationship。Social psychological studies of the self: Perspectives and programs。Academic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