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身體技能實踐的反映與轉化
作者:鄭仕一 引用關係蕭君玲
出版日期:2013
出版項:臺北:文史哲
集叢:文史哲學集成;637
ISBN:9789863140924
主題關鍵詞:武術民族舞蹈哲學
學門:哲學/宗教研究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李建盛、劉洪新(2004)。德里達的解構哲學及其對藝術真理的理解。湖南科技大學學報,7(1),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大春(2003)。意識哲學解體的身體間性之維--梅洛•龐蒂對胡塞爾他人意識問題的創造性讀解與展開。哲學研究,2003(11),69-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貴華(2001)。試論胡塞爾現象學的開放性及意義。襄樊學院學報,22(4),1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尚黨衛、陳林(2002)。胡塞爾現象學的人學意蘊。江蘇大學學報,4(4),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湯學良(1997)。東方人體文化。前進論壇,1997(10),2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天民(1998)。東方人體文化與中國。東方人體動作研修會發表--舞蹈,1998(1),27-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銳(2000)。中國武術文化的哲學內涵。四川體育科學,2000(1),8-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于蔚泉(2005)。舞蹈意象與審美建構。山東藝術學院學報,2005(1),73-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畢芙蓉(2000)。意象、風格與形式--卡西爾形式理性說與中國古代意象說、風格論。理論學習,2000(7),48-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仕一、蕭君玲(20051000)。臺灣傳統舞蹈之「身體漾態」的現象學分析。大專體育,80,94-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卞晨(2002)。中國早期舞蹈談略。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2),3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克芬(2004)。中國宮廷舞蹈發展的歷史軌跡及其深遠影響。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4(3),15-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衛東(2001)。中國漢族舞蹈發展脈絡概述。玉溪師範學院學報,17(5),7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春(2005)。論中國舞蹈的意境及審美特徵。藝術‧設計,2005(9),191-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琳(2004)。民族民間舞的文化底蘊。衡陽師範學院學報,25(2),142-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公善(2004)。海德格爾對當代美學本體的啟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文杰(2003)。身體現象學與視覺藝術。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1(1),86-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曉東(2004)。梅洛-龐蒂主體間性理論的雙重視域。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4(2),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革新(2003)。在遮蔽與無蔽之間--海德格爾現象學的一種理解。復旦學報,2003(2),22-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尚傑(2006)。現象學的問題如何發生--德里達對胡塞爾發生現象學的解讀。湘潭大學學報,30(1),64-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尚杰(2005)。「看不見的現象」暨「沒有身體的身體」--再讀德里達《馬克思的幽靈們》。教學與研究,2005(1),1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周榮勝(2000)。論德里達的本文理論。北京社會科學,2000(4),120-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榮勝(2003)。何謂「補充」?--德里達的解構邏輯初探。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3(4),62-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周榮勝(1999)。德里達的印跡論。南京師大學報,1999(4),95-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胡瀟。論個體無意識的非個體性--榮格無意識理論片議。人文視野,1,79-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周榮勝(2000)。論德里達的本章理論。北京社會科學,2000(4),120-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高寧(2006)。論伽達默爾對「遊戲」概念的重構。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2),142-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郝寧湘(1998)。身體本質新探。寧夏社會科學,19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賢根(2005)。真理的顯現與藝術的不解之謎。中北大學學報,21(1),7-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賢根(2001)。海德格爾美學思想論綱。武漢大學學報,54(4),413-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曉明(2005)。論德里達的補充概念。當代作家評論,2005(1),1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月新(2005)。在物中尋求求詩意的棲居--比較莊子的物化與海德格爾的物性。國外文學,2005(1),10-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少輝(2005)。論原始舞蹈在我國民俗舞蹈藝術中的歷史遺存。寧波大學學報,27(3),119-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恆毓(2000)。周易的聖人觀與儒家的內聖外王。世界弘明哲學季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黃俊傑(20020300)。中國思想史中「身體觀」研究的新視野。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0,541-5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吳秀瑾(20071200)。身體在世:傅柯和布爾迪厄身體觀和施為者之對比。臺灣社會研究季刊,68,75-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周翊雯(20051100)。郭象注莊中身體思維探究--由適性逍遙,論其身體的對象化。鵝湖,31(5)=365,45-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董敏(2004)。功能主義視角下索緒爾語言符號觀述評。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12(4),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劉鑫(1994)。文字與語言--論德里達對索緒爾的解構。清華大學學報,9(4),64-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劉豔茹(2005)。語言的結構之思--索緒爾哲學語言觀述評。北方論叢,2005(2),5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李海峰(2004)。道說與家園─海德格爾哲學解讀之三。聊城大學學報,2004(1),92-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玉婷(1998)。就神話思維論《山海經•海外經》的身體觀。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第八屆碩士在職專班研究生論文發表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劉畹芳(2002)。「身體-空間」經驗的現象學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可曉鋒。從身體話語到身體寫作(碩士論文)。西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姜宇輝(2004)。審美經驗與身體意象--思索德勒茲美學的一個視角(博士論文)。復旦大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同剛(2004)。中華武術諺語探究(碩士論文)。延邊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usserl, Edmund、李幼蒸(1996)。純粹現象學通論: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基松(1985)。現代西方哲學教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禾(1994)。中國舞蹈意象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白先勇、楊佳閑(2004)。白先勇說崑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伊青加、成窮(1998)。人:遊戲者。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曾肅良(2002)。傳統與創新:現代藝術的迷思。臺北:三藝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一民(20050000)。運動哲學新論:實踐知識的想像痕跡。臺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斯圖亞特•西姆、王昆(2005)。德里達與歷史的終結。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立亨(2000)。Dance--我的看舞隨身書。台北市: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錦龍(2004)。德里達的解構理論思想性質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Schön, Donald A.、夏林清(2004)。反映的實踐者。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Merleau-Ponty, Maurice、姜志輝(2005)。知覺現象學。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1997)。在通向語言的途中。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秦(2002)。蘇州崑曲。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洪漢鼎(2001)。理解與解釋。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Sokolowski, Robert、李維倫(2005)。現象學十四講。台北:心靈工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Moran, Dermot、蔡錚雲(2005)。現象學導論。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Read, Herbert Edward、梁錦鋆(2006)。藝術的意義。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尼采、張念東、凌素心(1993)。權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索緒爾、高名凱(2001)。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國維、劉鋒杰、章池(2002)。人間詞話百年解評。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Derrida, Jacques、楊恆達、劉北成(1998)。立場。台北:桂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Langer, Susanne Katherina、滕守堯、朱疆源(1983)。藝術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Derrida, Jacques、汪堂家(1999)。論文字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王克芬(2004)。中國舞蹈發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Gadamer, Hans-Georg、洪漢鼎(1993)。真理與方法。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蘇珊.朗格、劉大基(1986)。情感與形式。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Turner, Bryan S.、馬海良、趙國新(2000)。身體與社會。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Alexander, Jeffrey C.、Seidman, Steven、古佳豔、黃宗慧、吳潛誠(1997)。文化與社會:當代論辯。臺北: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O'Nell, John、張旭春(2001)。五種身體。台北市:弘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席勒、馮至(1985)。審美教育書簡。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胡塞爾(2002)。笛卡爾式的深思。中國城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Heidegger, Martin、陳嘉映、王慶節(1999)。存在與時間。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雅克‧德里達、杜小真(2001)。聲音與現象。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Merleau-Ponty, Maurice、龔卓軍(2007)。眼與心。台北: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宗白華(1981)。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2004)。林中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佘碧平(2007)。梅洛龐蒂歷史現象學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蔣孔陽(1999)。蔣孔陽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臺北民族舞團、林穀芳(2007)。期待民族舞的朗然存在:樂舞臺灣--臺北民族舞團二十週年特刊。臺北:臺灣舞蹈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周與沉(2005)。身體:思想與修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馬克思、恩格斯(199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錢穆(1976)。靈魂與心。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王曉華(2002)。個體哲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汪民安(2004)。身體的文化政治學。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O'Neill, John、張旭春(1999)。身體形態--現代社會的五種身體。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楊儒賓(1999)。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朱光潛(1979)。西方美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Nonaka, Ikujiro、Takeuchi, Hirotaka、楊子江、王美音(2006)。創新求勝。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Kaufmann, Walter(1968)。The birth of Tragedy。New York:Random House。  new window
51.Derrida, Jacques、Spivak, G. C.(1976)。Of Gammatology。Baltimore。  new window
52.于平(2002)。中外舞蹈思想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于民、孫通海(2002)。中國古典美學舉要。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毛斯、佘碧平(2003)。各種身體的技術。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弗里德里希•尼采(1991)。快樂的知識。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陳麟書、陳霞(2000)。身體學原理。北京:身體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廖炳惠、楊儒賓、何乏筆(2004)。身體與社會--身體、文化與認同。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潘詠周。陳氏太極拳大全。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陳氏太極拳分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龔卓軍(20060000)。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臺北:心靈工坊。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林安梧(1998)。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家哲學的問題向度。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吳汝鈞(20010000)。胡塞爾現象學解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莫里斯.梅洛-龐蒂、楊大春(2000)。哲學贊詞。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安東尼.吉登斯、趙旭東、方文、王銘銘(1998)。現代性與自我認同。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博藍尼、許澤民(2004)。個人知識:邁向後批判哲學。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馬丁.海德格爾、孫周興(2002)。尼采。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1996)。海德格爾選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張念東、凌素心(2000)。權力意志:重估一切價值的嘗試。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苟志效、陳創生(2003)。從符號的觀點看。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馬壯寰(2002)。語言研究論稿。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陳明珠。現象身體:性/別的本質還原,http://cc.shu.edu.tw/~gndrshu/meeting/8_5.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高達美的詮釋學,http://www.nhu.edu.tw/〜sts/class/class_03_3.htm。  new window
2.2003藝術講座宅急便(2005,12月29日):相關節目推薦欣賞--《花神祭》,http://www.ntch.edu.tw/lecture92/program_18.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布萊恩‧特納、汪民安(2003)。身體問題:社會理論的新近發展。後身體︰文化、權力和生命政治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許義雄(2003)。台灣百年身體運動文化之建構。運動文化與運動教育--許義雄教授退休紀念論文集。台北市:師大書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Eagleton, T.、馬海良(1999)。身體工作。歷史中的政治、哲學、愛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汪民安(2004)。尼采與身體。身體的文化政治。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儒賓、何乏筆(2004)。序言:從身體體現社會。身體與社會。台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舒憲(2007)。身體的神話與神話的身體。神話意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